第166頁
池寧睜大了自己的眼睛,他好像抓住了什么,又不知道自己到底掌握了怎么樣的關鍵信息。 原君穿著名叫老三的衣服,在池寧身邊晃了晃,非常有存在感的一個暗示。 池寧試著提問:【能請您再搜索一下天和帝嗎?】 池寧當年找到原君的第一件事,就是請原君幫忙尋找他師父和天和帝等人的下落,得到的答案是他師父已經死了,天和帝下落不明,連原君都找不到。 如今,莫名地,池寧想再嘗試一遍。 【天和帝也死了?!吭f。 第58章 努力當爹第五十八天: 池寧簡單地捋了一下時間線。 三年多快四年前,天和帝一行人,在下江南的路上神秘失蹤。 他師父張太監死了,天和帝神秘消失,到了一個連原君都搜索不到的地方。 如今,天和帝也死了。 【按照這個時間線來說,天和帝有沒有可能是曾經逃出來,并秘密地回了京呢?】池寧在腦海里自言自語著。 他終于明白了這水榭小筑地下密道帶給他的感覺是什么,如果天和帝能設法回到京郊附近,那么,最利于他躲藏的地方,肯定是這里。天和帝從密道進入水榭小筑,再由水榭小筑設法聯系太后或者他的舊部。 可惜的是,他還沒聯系到,就死了。 不,不對,更大的可能應該是,天和帝聯系到了自己人,但他還是死了。 有內鬼。 這也就印證了這么多年,大啟一直廣為流傳著的一個陰謀論——天和帝的失蹤并不是意外,而是人為,處心積慮的人為事件。 在天和帝剛失蹤時,朝廷內外其實一直有兩種聲音:鴿派覺得,天和帝的失蹤是意外,一個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意外,但事情已經發生,無論他們怎么自查都是找不到所謂的“幕后黑手”的,只會浪費人力物力,加劇內部矛盾,導致人人自危;鷹派則不相信巧合,其他事情上可以講巧合,在皇帝失蹤這種事情上,怎么可能傻白甜地會去相信什么巧合?一切力主巧合的人,要么蠢要么壞。 靜王、王洋比較傾向于鴿派,他們的出發點不一定是真的覺得這事是個巧合,只是求穩,不想讓大啟的政局繼續動蕩。私下里,靜王從沒有放棄過對弟弟的尋找。 而有琴太后無疑是鷹派,她宮斗多年的大腦,讓她只能相信事出有因,想天和帝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兩派爭執不下,就在所有人都覺得這事會一直這么僵持時,反倒是有琴太后退了一步,因為她寧可讓念平帝暫時登基,也不愿意讓自己的養子靜王當皇帝。 池寧能理解太后的這種想法,她覺得讓念平帝登基,等她兒子天和帝找回來后,還有可能重登大寶,若靜王登基,那就徹底沒有任何可能了……但是,理解歸理解,情緒歸情緒,池寧對太后的癥結就在于此,他們當時面臨的問題從不是皇位之爭,而是人都有可能沒了,還談什么皇位呢? 如今的事實也證明了池寧的正確,如果當年以全力支持鷹派為交換條件,讓靜王登基,那說不定現在天和帝還好好的活著,并且早就被找回來了。 可惜,說什么都晚了,天和帝還是被耽誤死了。 池寧也更加堅定了天和帝之死是人為而非意外的判定。正是因為有可能是天和帝支持者的內部出了問題,才會那么巧,這邊皇帝剛失蹤,那邊就已經壓不住消息,太后無力回天,群臣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了念平帝登基。 念平帝有可能是幕后黑手嗎?雖然怎么看他都是如今這件事里的既得利者,但,恕池寧直言,念平帝沒那個智商。 如果念平帝有這個智商,只是一直在扮豬吃老虎,那就更奇妙了,他到底圖什么呢?圖被人鄙視,圖被宦官耍弄,圖被別人戴綠帽子? 這不符合邏輯。 正常邏輯只可能是,念平帝是真的傻,而隱藏在天和帝身死這件事背后的還有其他高人。 但另外一個不符合邏輯的地方也隨之而生。如果說幕后之人真就那么厲害,那他為什么不自己登基為帝,而非要讓念平帝摘了桃子呢?是對方沒有資格稱帝,還是對方其實對皇位無意,只是單純的想要報復?他在報復誰?天和帝?有琴太后?肅帝?…… 說真的,老聞家真的出了不少奇葩,干了很多傻逼事,有幾個喪心病狂的仇家,一點也不讓人覺得意外。 池寧頭疼極了,這里面有太多東西他暫時還想不通,明明已經抓住了線頭,卻還是解不開整個謎團。 【能知道是誰殺了天和帝嗎?】池寧只能等待原君的答案。 【不知道?!吭埠苡魫?,他竟也有幫不到池寧的地方。按理來說,他是此間世界唯一的真神,沒有什么力量是能夠瞞得過他的。但是,偏偏這個意外就出現了。 他讓池寧失望了。 【沒關系,我們一定會找到的?!砍貙幍箾]怎么失望,一直以來他靠得更多的都是自己,原君能幫到他,他心懷感激,幫不到好像也沒什么,自己來唄,誰也不欠誰的,甚至連這個能瞞過原君的手段,說不定都可以成為一個線索。 能瞞過原君的力量,一定是很稀少的,這反而會很顯眼。 池寧對天和帝沒什么忠心,他只是覺得如果找到是誰殺了天和帝,說不定就能找到當年的真相,好為他師父張太監報仇。那是他的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