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成祖是太祖的兒子,與太祖一同南征北戰打過天下,謚號里便破格也有了一個“祖”。 在太祖當開國皇帝期間,成祖自然就是太子啦,他是大啟的第一個太子,一個年歲其實已經不小的老太子。老太子人老心不老,閑來無事,在東宮里住著,也搗鼓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事情出來,好比……自己給自己的起居注添加插畫。 起居注就是記錄帝王言行的一種特殊文體,一般只在皇子當上皇帝后才會開始由史官進行記載。 成祖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帝王,又因為大啟當時剛開國,很多東西都沒那么講究,于是他從太子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自己的起居注。 成祖覺得只是冷冰冰的文字,并不足以表達出他的文韜武略,非要擼袖子下場,親自給文字畫起了插圖。 以及,是的,成祖這個人除了擅長打仗與作畫以外,還十分地自戀。他當了皇帝,遷了都,都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太子時期的杰作起居注,死前都不忘交代兒子,要把他的起居注一直這么世世代代地放在東宮,供后來的子孫學習瞻仰。 別問能瞻仰到什么,問就是高處不勝寒的寂寞。 成祖死前對兒子說的原話是:“朕這一死,你就可以輕松一些啦,不用再被拿來和獨一無二的朕進行對比,但你同時也就失去了朕隨時隨地的智慧啟迪。不管沒有關系,朕這么聰明,早就準備了起居注,若你,不,朕的子孫后代,都能從起居注中窺得朕的一二風采,也夠受用終生啦?!?/br> 總之就是,成祖這個配有大量插圖和他自己人生“智慧”的起居注,就這么被擺放在了東宮最顯眼的位置,不只太子能看到,皇子們也需要看。 小太子說他讀了這本書,還是有很大可能的,畫總比字更有吸引力。 念平帝對此也是心有準備,雖然不是他最期待的答案,但他還是準備了應對的話題:“哦?沒想到宸兒小小年紀,就已經學會看起居注了。很好,那朕來考考你,看你是真的學到了我聞氏先輩的智慧,還是只囫圇吞棗,可不要大言不慚哦?!?/br> 要不是在大殿上,池寧都想拍桌子而起與念平帝打一架了,念平帝這話可太不要臉了,說是考驗,實則就是在文武百官和各地藩王面前暗示太子為了裝面子騙人。 若太子真的信了念平帝的邪,被他像之前那么放養,那還真就要如念平帝所愿,可惜…… 端坐在皇帝斜后方的有琴太后,不著痕跡地看了眼池寧。 池寧回了太后一個“我辦事,您放心”的眼神,雖然他不是為了對付念平帝,才給太子準備了李石美來教書,但誤打誤撞,也算是有了個應對之策。 雖然池寧有點奇怪太子為何選擇說他看了起居注,而不是四書五經,但起居注也確實是在李石美的教學范圍內就是了。還是那句話,寓教于樂,李石美見太子讀書辛苦,就經常給他拓展其他趣味性的知識,好比大啟的歷史。 從歷史里不僅可以總結出很多前人的做法,來讓小太子學到經驗,避免重蹈覆轍,還可以當個樂子給小太子講講,他那些奇葩祖先們都干了些什么矬逼又有趣的事。 《成祖起居注》已經是基礎中的基礎了,太子不會被難倒的。 念平帝問:“成祖曾言,用人之道,吾不及蘇綽。何解?” 太子答:“蘇綽,南北朝時西魏名臣,擅算術,巧思好學,曾助北周太祖宇文泰改革,創戶籍、計帳之法?!?/br> 聞宸回答的思路清晰,很有條例,先介紹了一下蘇綽是誰,然后才介紹起了蘇綽最著名的事跡,是很標準的回答模式了。 “蘇綽曾與宇文泰對奏用人之法。 “蘇綽言:用貪官,棄貪官。 “前者的意思是說,給了貪官好處,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好處,就必然會為維護君王的統治而賣命。 “宇文泰則問,既用貪官,何言棄之? “蘇綽道,殺貪官是為了取悅百姓,而只有用了貪官,才可以一直在關鍵時刻進行這樣的取悅與掩蓋?!?/br> 這話聽起來很無賴,卻是事實。無數歷史都告訴了我們,不管這個皇帝曾經有多少政策上的失誤,只要他開始殺貪官,就總能或多或少得到百姓的歌功頌德。事實上,不只是皇帝,哪怕是官員對官員都是一樣的,他們可以用殺貪官這一件事來掩蓋不少的事。 貪官就像是韭菜,割了一茬還能再長一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世世代代地割下去,才可以維持統治。 念平帝這三年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太貫徹嚴苛的政策了,哪怕他自己變得油膩,不再是那個守禮的青年,但他對于下面的要求卻并沒有變。一律還是從重從嚴,既讓老百姓疲憊不堪,也讓朝廷的文武百官不再擁戴。 聽到這樣的對話,念平帝并沒有多少觸動與領悟,只覺得成祖真真是胡鬧,竟會在起居注里寫下這般荒唐之言,影響后代。 等他兒子當了太子,決計不能讓他再看什么勞什子的《成祖起居注》。 不過讓聞宸看看倒沒什么不好。 念平帝點點頭:“很好,朕再問你……” 接下來念平帝又孜孜不倦地問了小太子好些個與《成祖起居注》有關的問題,小太子都是對答如流。不僅如此,聞宸還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口若懸河地侃侃而談,站在大殿的最中心,不僅不慌張,還能偶爾穿插一二屬于小孩子童言童語的奇思妙想,引來眾人的頻頻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