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雙[重生]_分節閱讀_153
書迷正在閱讀:最萌身高差[娛樂圈]、女王公關部、鹿亭食堂、回歸的女神、周家兄弟、他的私生活、玩弄與反抗(1v1 微SM)、侯門錦商、重生之絕對侵占、偷偷
畢竟很多事陳毓自己是根本做不成的。 聽陳毓說讓自己派人著手修建堤壩,陳清和不由蹙了下眉頭,半晌緩緩道: “給我一個必須這樣做的理由?!?/br> 即便早就知道這個兒子的優秀,陳清和心里兒子只是比同齡人強些罷了,這么坐在一起談論政務還是很不適應。 而且不得不說,年齡使然,毓兒看問題方面未免還是有些稚嫩。不說修建堤壩是很難體現執政者政績的,更兼眼下可不是征發民夫的季節,怎么說清理河道修筑堤壩的話也得到冬天枯水時節才好,這個季節修筑堤壩實在是有些大違常情。 可許是父子天性,陳清和又直覺兒子這么說絕不會是毫無緣由的。 陳毓靜了一下,手不自覺攥緊——早就知道終究會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從前陳毓都是選擇逃避的態度,卻明白這次怕是不說出來什么,是無法過得了父親這一關的,畢竟,真是按照自己的話去做,西昌府怕是必有一番大動靜。 以父親之勤政愛民,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是絕不會同意自己方才說的事情的。 罷了。事關重大,自己再若隱瞞,真出了大事后悔就要晚了。 陳毓很快有了決斷,站起身形來至書房外,叫來護衛裘方,令他著人看守書房,自己和爹爹談話不結束之前,決不許任何人靠近。 房間內的陳清和不由越發狐疑,卻也隱隱約約明白,兒子怕是要告訴自己一個驚天大秘密,而這秘密或許也可解了自己之前種種疑慮。 安排好外面的情形,陳毓很快回轉,父子倆久久對坐,好半晌,陳毓終于開口: “我之前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或者說有時候我甚而不知道那是真的,還是我的錯覺,其實所有一切不過是一場夢罷了……” 陳毓思量著,揀上一世的事情說了幾件,包括秦家的敗落,李家如何背信棄義毀壞婚約…… 陳清和越聽越心驚,實在是越聽越覺得,陳毓的表情,根本不是他說的那般不過一個噩夢罷了,所有的一切怎么聽都像是真的發生過。卻也隨即發現了不對之處: “我呢,你的夢里,我這個爹爹在哪里?” 自己即便不為官,好歹也是舉人身份,阮家又如何就敢生生吞了岳家留下的生意去?還有兒子雖然沒有細說,卻完全可以想見的在李家受到的種種屈辱,這所有里面都有一個關鍵,那就是,發生了這么多事,為何自己卻沒有丁點兒作為? 忽然想到一種可能…… 陳毓頓時緘默。上一世失去父親后的遭遇實在是太過折磨,甚而只是把曾經所有當做一個夢說出來,可潛意識里陳毓依舊不愿說出“父親離世”這幾個字來。 “難不成我,不在了?”陳清和怔了一下,半晌緩緩道,心卻是一下揪了起來。 陳毓轉頭,眼睛直視窗外,卻是不敢眨動,上一世的經歷實在太過凄慘,陳毓擔心自己一個忍不住,淚水就會掉下來。 看著紅了眼圈的陳毓,陳清和不覺內心大慟——如果是因為那樣,兒子之前所有異于常人的行為竟是全都迎刃而解,甚而陳清和忽然理解了,為什么從前兒子每日里那么努力那么拼命,怕就是想要盡快強大起來,保護這個家…… “爹——”看陳清和久久不說話,陳毓心慢慢下沉,爹爹不會是把自己所言當成胡說八道了吧? “你信我,很快西昌府就會連降大雨,然后這里就會成為一片澤國,甚而引起饑民暴動……” 最后一句話陳毓說的有些含糊,畢竟眼下實在無法找出那個會揭竿而起的鄭慶陽,而且有自己的布置,陳毓相信即便發生大的水災,西昌府也不致落到民不聊生、走投無路的境地,天災雖是不可抗,人禍說不好能夠避免。 “方才說過的話全部忘掉,以后即便是你的妻子,也不要告訴她知道?!标惽搴投⒅愗沟难劬?,緩緩的一字一字道,“毓兒,你要信爹?!?/br> “信爹?”陳毓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不是要讓爹爹相信自己嗎?還未想清楚個所以然,陳清和再次點了點頭: “是的,相信我,不要再逼著自己,像其他孩子一樣,開開心心的就好?!?/br> 相信爹,這一輩子一定不會先棄你們而去,更會承擔起保護這個家的所有責任。 “現在回去睡覺,所有的一切交給我便好?!标惽搴吞绞职殃愗棺Я似饋?,甚而如同陳毓幼時那般親自拉著陳毓的手,把陳毓送到房間,父子倆一起泡了腳,又蓋著一個被子說了很長時間的話,一直瞧著陳毓徹底睡熟,陳清和才離開房間,再次回到書房。 依著毓兒所言,那場連綿暴雨勢必難以避免,西昌府的堤壩會毀壞到什么情形,陳清和也完全能夠預料到—— 近幾年來,西昌府一直干旱少雨,最發愁的事情也是雨水太少,何曾擔心過水太多沖垮堤壩? 因而,怕是大部分堤壩也就是個擺設罷了。 還有毓兒特別標注的那處位于武原府交界處的河壩,據自己所知,武原府太守和西昌府守備嚴家是親戚,以這些日子以來守備府和知府發生的摩擦,陳清和敢斷定,不獨自己這邊想要借助軍力修建河壩絕不會被答應,便是武原府那里也定然會對自己的提議置之不理。 而且事關兒子的秘密,陳清和決不允許旁人發現稍微一點端倪。 一直到天光將亮時,陳清和心里終于有了決斷—— 西昌府也好,武原府也罷,這會兒旱情都嚴重的緊,眼下又正值青黃不接的時候,以致好多人家拖家帶口乞討度日,大量流民涌入西昌府…… 第二日,便有官差到處張貼告示,言明知府大人有令,但凡生活無以為繼的百姓可以去府衙中報名修筑河堤,只要愿意去的百姓,每日里管飽之外還可以另發一斤高粱面。 消息傳出,西昌府百姓無不感激——不是無可奈何,誰家愿意淪為乞丐?一斤高粱面雖不多,卻能保證家中一個孩子的吃食,知府大人所為無疑是一大善舉,定然會救濟活人無數。 一時百姓奔走相告,人人稱頌陳清和是青天轉世。 適逢西昌法盛會,正好有途經此處的朝廷御史在此停留,消息很快上達天聽。 皇帝聽說此事,久久沉吟,甚而招來戶部尚書一起討論陳清和所為,越發覺得此舉當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這般以工代賑,既解決了百姓的生計,還以最少的付出幫朝廷做事,當真是兩全其美,以致第二天朝堂上,皇上下令,把陳清和的做法在整個大周加以推廣,并詔令各地效仿此處行事。 消息傳到武原府,知府程恩卻如同聽見了什么了不得的笑話—— 那陳清和也不過欺世盜名之輩罷了,以西昌府和武原府近幾年的情形,不大旱就不錯了,還筑河堤防澇,開什么玩笑。以致下面官吏請示可要仿效西昌府所為時,直接被程恩攆了出去。 ? ☆、第 121 章 毒蛇 ? 小塘鎮。 又是一個艷陽天。雖說不過是初夏時節,可這才剛吃過早飯,太陽就跟個火球似的,好像能把人曬化一般。 住在村口的沈老漢蹲在池塘邊。 那池塘本來應該足有五六米深,往年雖也干旱,可好歹積起來的水也能蓋住池塘底,今年倒好,偌大的池塘也就最中間有個小水坑罷了,至于池塘的其他地方,則全是因為干旱而翻卷起來的土黃色泥土鱗片,像是受不了饑渴不住喘息的小孩的嘴。 沈老漢拿了個碗,一點點的從水坑里往外舀水,每次幾乎要半刻鐘的時間,才能積滿一碗,好半晌,才把手里的小桶給裝滿。 老漢站起身,提著水桶佝僂著身形往地里走去——地里的莊稼旱死了不少,沈老漢每天瞧著,心里都跟刀割一般,只是這會兒到處缺水,河渠里也都是干的透透的,老漢只能眼睜睜的瞧著莊稼一片片死去。 只老人是倔強慣了的,怎么也不能接受莊稼全都死去的事實。每日里不管家人如何阻攔,都堅持著到爛泥塘這兒舀水,裝滿一桶后就提著到地里一棵秧苗一棵秧苗的澆灌。 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剛走了幾步,一個面黃肌瘦的小姑娘小跑著過來: “爺爺,我幫你——” 看著小姑娘,沈老漢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妞兒,慢著些——” 待小姑娘提了水桶,自己就蹣跚著跟在后面,不停絮絮道: “我們家妞兒是個有福的,碰見了陳大人這樣的好官——妞妞啊,咱可不能忘了陳大人的恩情啊?!?/br> 不怪老人如此說,實在是若非陳大人想了種種法子給老百姓找些活計,不知要有多少人家賣兒鬻女了。 兒子媳婦兒都去修筑堤壩了,每天可往家拿足足兩斤高粱面了,多挖點野菜什么的放到一起煮,爺孫倆一天一斤面就盡夠了,還可以省下一斤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