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節
身后是忽然打了雞血一般,不再掩飾目的,奮力把他們往里頭趕的西夏兵,陸辭故意帶著軍士們在四周繞了幾圈,好似驚慌失措的沒頭蒼蠅一般,最后才一頭鉆了進去。 陸辭在秦州這么些年,一直對情報的獲取極為看重,在上疏征得官家同意后,把每年沒拿去做面子功夫所剩的公使錢,大半都投入到對這些密報人員的培養上了。 以至于此時他對此刻靈州城的守備力量極為了解——僅一萬老兵罷了。 負責鎮守后方的季前明多疑而謹慎,是個徹頭徹尾的保守派,是絕不可能把一萬兵都抽調一空,盡追他后頭來的。 按陸辭的猜測,季前明饒是再重視他,也最多是調取一半出來。 當然,要是提起發兵攻打靈州城,那便是完全不同的情景:一方以逸待勞,一方疲憊不堪;一方是隨時能放棄肅州,馳援來的李元昊和那幾十萬大軍,一方是調度緩慢、程序萬千、連增派個幾千人都要跟百官扯大半天皮的宋廷;一方有地利之便,城墻抵御;一方需帶著笨重的攻城器械遠行,還易被摧毀…… 陸辭自然不可能在這時打靈州城的主意。 楊文廣自踏入這密林的瞬間起,就渾身進入了高度警惕的狀態。 此地林木極其繁茂,宋軍穿行其中,從外根本無法判清方位。 即使西夏軍事前設伏至此,路徑龐雜繁多,又哪兒能斷定他們會走哪一條,目前又身處何處? 眼前定然是個圈套,但圈套具體又放在哪里呢? 他不安地看向陸辭,陸辭敏銳地捕捉到他的目光,微微側過頭來,沖他輕聲道:“仲容,你且附耳過來?!?/br> 楊文廣毫不猶豫地走近了去,聽陸辭在耳邊輕輕叮囑幾句后,他眼睛微微瞪大,還是用力地點了點頭。 在那心急如焚、試圖跟西夏伏兵取得聯系的那名jian細眼中,則看到陸辭領著他們進入密林不過數十米后……竟就地扎營了。 為防止發出響動和煙火,陸辭未允許任何人打獵生火,只拿出去事前備好的干糧,就著隨身帶的飲水,先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午飯。 細作:“……” 他完全不知這份詭異的悠閑究竟從何而來,卻也不得不假裝茫然地跟著照做。 更匪夷所思的是,陸辭耐心地等他們吃飽喝足后,卻沒讓他們在附近走動,而是忽然又改變注意一般,叫人把搭好的營寨拆了,繼續前行。 他沒能找到傳遞消息的機會,只有無奈地跟著走。 在這片林葉茂密的區域內,陸辭一行人的前行速度下降到了極致,緩慢得似小兒蹣跚學步一般。 楊文廣猜,這大約是為了保證將士們體力充沛,漸漸適應林中前行的節奏的目的,卻又覺得并沒有這么簡單。 在緩慢無比地走出六盤山范圍,將到羊牧隆城時,在土路中間,突兀地出現了無數密封的銀色盒子,像是被隨意丟棄到這里。 兵士們竊竊私語道:“莫不是商隊迷路,將貨物遺失了?” 又有人好奇道:“那里頭裝著什么?” 枯燥的行軍多日后,難得有樁稀奇事,便惹得眾人小聲議論了起來,也因此沒能注意到,其中一人在起初的怔愣后,眼睛倏然一亮。 陸辭瞇了瞇眼,立刻停下前行的步子,將楊文廣與高繼宣召來,飛快地叮囑了幾句。 楊高二人具一點頭,命所有人在離盒子還有數十步的位置全部坐下,旋即他們分別點出認為最可信的十人,把那些盒子小心翼翼地拾起。 那細作雖能混在萬勝營中,未能引起周邊人懷疑,卻也無論如何不可能成為楊高二人極其信任的存在的。 因此他未能被選上,只有目光灼灼地看向那些銀盒,心中拼命吶喊道——打開,打開??! 偏偏這被精挑細選出來的二十來兵士,徹底辜負了他的期望,只將那些精致的銀盒捧在手里,不知帶到哪里去了,好半晌才回來。 唉! 眼看著錯失良機,他無比扼腕,然而不等他再糾結什么,楊文廣忽就將他們拆成長長的四條隊伍,分別踏上幾條細長的小路了。 正當他心不在焉地走在路上時,眼角余光卻忽然瞥到草叢里一縷銀光,登時精神一震。 那是銀盒! 他腳步這么一頓,自然就擋住了后頭的人。 不等后頭的人表示疑惑,他便假作腹痛地蹲下,苦著臉讓后頭人先走。 “你沒事罷?” 這一行走得匆忙,也沒帶大夫來,頂多是自備了些防沼氣的草藥。 看他滿頭大汗,其他軍士自是毫不懷疑,關切地問了幾句,看臉色的確還好后,才繼續往前去了。 那細作清楚,這一招只能瞞住一時,那些好心的同袍肯定就要匯報上去,叫高楊二人中的一人知曉。 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他一咬牙,顧不上動作是否太急切,只飛快挪到那銀盒所在的位置,果斷抓住那盒子,不假思索地就要打開。 ——“原來是你?!?/br> 他的手指剛剛搭上銀盒一角,還未來得及有進一步動作,一道讓他肝膽懼寒的熟悉嗓音就在頭頂上響起。 那是楊文廣——完了! 他倉惶抬頭,還未來得及朝背光的那道高大肅殺的人影告饒,脖頸處就一陣銳痛,再就永久地失去了知覺了。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 1.這一章節內容化用自歷史書的好水川之戰。 那是在渭州被困時,韓琦派任福出征,統領一萬八千人去支援渭州,并且反復叮囑,因為西夏軍超過十萬,他們卻只有一萬八千人,兵力懸殊下,必須萬分謹慎。 任福一開始還規規矩矩,不敢輕易冒進,但是在打過幾次勝仗后,就有些得意忘形,開始輕騎冒進了。 哪怕副將武英進行勸阻,他也不曾聽從,一直追到好水川一帶,才停了下來。卻不料這是李元昊設下的巨大圈套——他一路示弱,就是為了引誘宋軍到此。 好水川林葉茂密,宋軍穿行其中,按理說西夏軍無法看到他們身影。然而李元昊事前在出六盤山往羊牧隆城的道路中央放下許多銀色的泥封小盒,任福發現后,好奇地全部打開,結果數百只白鴿騰空而起,他們的行蹤也徹底暴露。 鴿子飛起后,得到信號和位置的西夏軍立刻全線出擊,十萬大軍洶涌而至,致此大敗,宋軍尸橫遍野,傷亡慘重,只剩下幾百人逃了出來,也讓來馳援的王珪等四千宋軍戰死。(《宋朝果然很有料》第五卷 p278280,張曉眠著,中國工人出版社) 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頭落地得太快,以至于其他親眼目睹了這一幕的萬勝營兵士,半晌才反應過來。 剛還關懷過忽然蹲地上去的對方幾句的那名士兵,更是嚇傻了。 這……? 他原想著匯報叫將官知曉,但絕沒想到,一向外冷內熱的楊副將,會直接來個手起刀落,讓人一命嗚呼??! “原來耽誤隊伍行軍的后果如此嚴重?!?/br> 不知是誰深感心有余悸,如此由衷感嘆著。 楊文廣暫且顧不上對目瞪口呆的眾兵解釋,以靴尖輕輕踢了下那顆隨著慣性翻滾而面部朝下的腦袋,把那尤帶驚嚇的面容翻了回來,仔細打量幾眼,勉強辨認出來了:“朱家四郎?” 其父朱禮為從五品的武官,家里子弟卻都不甚成器,其中最不像話的四郎,就被踹到這萬勝營里來了。 高繼宣聞聲過來:“捉到了?” 楊文廣微微頷首:“他想打開那盒子,被我抓了個正著?!?/br> 既然鐵定是jian細沒跑了,他也沒顧得上看到底是誰,直接眼都不眨地一刀劈了下去,殺了再說。 “原來是這個鱉孫,難怪那么積極,就是為了折騰幺蛾子啊?!?/br> 高繼宣隨意一眼,就輕松認出來了,當場就氣笑了:“最初選人時,他并未被算在內,還是他來尋我求了幾回,我瞧他能力也還湊合,碰巧又遇到有個被選中的是家中獨子的情況,才讓他替了?!?/br> “這么說來,以后你可得謹慎一些了?!?/br> 楊文廣頭也不抬地回了這么一句后,就小心翼翼地將那銀盒拾了起來,問道:“除了故意留下的那三只外,確定沒有遺漏罷?” 他問話之前,先前被選出來的那十余名兵士,已眼疾手快地把同樣遺留在草叢里的另外三只銀盒給收好了,緊緊抱在懷里:“回楊副將,已收好了?!?/br> 楊文廣‘嗯’了一聲:“帶走?!?/br> 至于那朱家四郎的尸首,就這么被無情地留在了原地,無人愿意替其收斂——從剛剛楊高二人的對話,四周兵士縱使一開始還是一頭霧水,也漸漸回過味來了。 好哇,在他們萬勝營中,居然還有西夏的間諜! 到底是將門之后,又已更新換貌,對立功躍躍欲試的他們,對于這種吃里扒外、人人喊打的賣國賊,不恨得將人活剮就不錯了,哪里還會樂意給人收斂尸身? 后行的那些兵卒,更是憤怒地朝他的尸身上紛紛吐著唾沫,又狠狠跺上一腳,才勉強解恨。 “他娘的,萬勝營的名聲這一年多才剛徹底好了,就又被這王八犢子給坑害了!” 有人實在忍不了心中的憤怒,不禁忿忿罵道。 “那可不是!” 這話一出,頓時勾起所有人的義憤填膺:“出這么一顆老鼠屎,卻得害我們出生入死多少回,才能少了說閑話的人!” “好了,”楊文廣將銀盒處置完后,回來就看到群情激奮的這一幕,不由皺起眉頭,喝止道:“人都死了,你們說這些話給誰聽?不該我們背的污名,自然不會落我們頭上,不必多想?!?/br> 高繼宣:“……” 老楊如果說這話時,先把靴底從那沾滿唾沫的朱家老四的腦袋上移開的話,也許還能更有說服力一些。 而把隊伍中的細作成功揪出、沒了后顧之憂,又成功躲開這一圈套的陸辭,則當機立斷地決定無需再在這密林中逗留,而要打道回府了。 十日已足,朱弟所領的那批工匠,應已成功抵達了后橋川,開始了城池的建設。 兩地相隔有七八日的距離,他這邊牽制足了這群西夏兵,再全力朝秦州城的方向馳騁,多半還能拖上一兩日——這么算來,哪怕他們反應過來中了聲東擊西之計,再想奔馳去后橋川所在,也已為時過晚了。 即使日以繼夜地全速前進,也許能勉強趕到,但等到了地方,也全是強弩之末,一擊即潰。 陸辭相信,要真面對那樣的一支疲憊不堪的西夏騎兵,朱弟怕是會不憂反喜,來個一鍋端才是。 “節度,接下來當往什么方向走?” 楊文廣對陸辭已是心悅誠服,沉聲請示。 “全速行軍,”陸辭爽快道:“按原路回返?!?/br> 要出好水川密林,對他們目前所在的位置來看,自然是走六盤山的川口最近。 可想而知的是,守株待兔的西夏兵,也一定會這么想。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陸辭的目的,完全只是要牽制他們,而根本沒有所謂的目的地,因此是否超近路出去,對陸辭而言毫不重要。 就算西夏兵久等不來信號,幡然醒悟,要繞林子外回到他們來時的入口,速度也遠遠不及從林中走舊路回返的宋軍。 楊文廣不假思索地一點頭,即刻吩咐下去了。 在陸辭這一行人默默朝著來時的路折回,走了快兩個時辰,天已擦黑時,猛然間就聽到了后頭忽然傳來一陣響亮的鴿哨,以及無數翅膀撲騰的聲音。 “那是什么動靜?”忙著悶頭趕路的萬勝營兵士們一驚,下意識地回頭,瞇著眼分辨半天:“……鴿子?哪兒來那么多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