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他正微笑看著,忽然品出點什么來。 鴨群在追攆逃散的蝗蟲時,好巧不巧,居然全將它們往國境的方向趕去了。 照這勢頭下去,繼續驅趕,但凡能逃過圍剿的那些,都將跨越國境,禍害西夏人的田地去。 陸辭嘴角一抽。 ……不愧是根正苗紅的大宋鴨,趕個蝗蟲都能看出全是積極愛國分子。 鴨子大軍對飛蝗的殺傷力,遠遠超乎陸辭預計。 他事前籌備好,準備灑在莊稼上避蝗的稈草灰和石灰,這下都派不上用場了。 因飛蝗群最后落得所剩無幾,根本碰不到莊稼,使他刻意引導農人栽種的蝗蟲不喜的豆苗,也沒了發揮作用的機會。 鴨子們因啄食飛蝗而美美地飽餐了幾日,直到被喚回各自家中,也沒有興趣碰這些豆苗。 最后一清點數量,跑丟的鴨子不過三百來只,剩下的都乖乖回到了主人家里,往窩里一鉆,就舒舒服服地團成一團睡覺了。 多忙活了幾場,陸辭的心情反而更好了。 用天敵抗蝗,可比用藥物抗蝗和物種防蝗要好得多。 只是似陸知州般,此時此刻還能有好心情的人,怕也只有同在汾州的百姓。 長江以北的各州長官,已是愁眉苦臉,只覺大難臨頭。 陸辭所猜的半點不錯:既然來自別路的飛蝗能一路暢通無阻,飛至汾州,那至少沿途的州府監軍,都已遭了秧了。 當然,汾州擋下的這部分,就等同于給別處分擔了一些壓力。 而且作為抗蝗主力的鴨子,可不似怕雨淋風吹的灰粉,也不似需提前幾個月就換栽的豆苗,而是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只要能保障水源,它們就能精力充沛地繼續往前推進,追擊其他地方的蝗群。 陸辭將這些天發生的事情,完完整整地記在了奏疏之中,請了督郵用急馬傳送。 說到水源,自然先想到長江。 現是以汴京為中心的諸路受到了蝗害的影響,但說到底,范疇還被限制在長江以北。 若是無法及時拿出清剿蝗群的辦法,放任它們越過長江,往毫無抵御之力的兩浙地區襲去,讓栽種、提供糧食的主要區域受到影響,那才是滅頂之災。 即使鴨子放到別處,數量或許不足,但總歸能派上一些用處,遠比坐視不理的好。 陸辭發出的加急信件,很快就抵達了中書省的案桌上,被王旦即刻翻開。 身為早在蝗害發生的數月之前,就發出預警的一方知州,陸辭的地位今非昔比,他所上陳的每一句話,也得到了比之前要大得多的重視。 但在讀完這封時,原本憂心忡忡的王旦,已忍不住露出一臉訝色,低聲重復了一遍:“鴨子?” 汾州是打哪兒忽然冒出來的那么多鴨子? 別的州府轄下,當然并非無人蓄養家禽,特別是水源較多的地方,就越多人養鴨。 但多達數萬只、還連讓人都為之束手無策的蝗蟲都能強猛擊退、成為一支不折不扣的奇兵的龐大鴨群,怕是只有汾州才有了。 王旦雖覺得不可思議,但也絲毫沒有懷疑陸辭話的念頭。 對陸辭所提出的,將汾州鴨以官衙出面的名義,悉數收購,再以車運至長江沿岸,確保飛蝗不得渡江南下的提議,也受到了他即刻首肯。 汾州作為唯一一能在蝗災肆虐下,還保持近乎完好無損的狀態的地方,單這一點,就已證明了一切。 而且已是十萬火急的關頭,他也談不上還有什么不敢用的。 橫豎再壞的結果,也不可能比放縱飛蝗吃干凈地里莊稼,要來得壞。 作為這些天里收到的頭個大好消息,王旦即使批示下去了,又不禁再讀了幾遍。 官家自那日起,就一副失魂落魄、不愿理事的模樣,將治蝗之事全部托付給了王旦,自己鉆回寢殿去修仙去了。 現有這么個難能可貴的好消息,王旦即使能自己全盤做主,在做出決策后,索性還是進了趟宮,告予悶悶不樂的官家知曉。 趙恒果真是在短暫的難以置信后,龍顏大悅。 “陸辭,又是陸辭?!壁w恒歡喜地撫了撫掌,著實抑制不住內心喜悅,在殿內踱了好幾圈,才興奮地握住拳,親昵道:“怎么總是那小饕餮?” 王旦不疾不徐道:“得虧有他提前上報示警,亦在汾州及時采取了防蝗措施。不論如何,汾州一地的安危,是徹底保住了?!?/br> “何止是汾州!”趙恒還在念念叨叨,好奇道:“他哪兒來的那么多鴨兵?” 王旦莞爾一笑:“這便說來話長了?!?/br> 他同樣也存了這一疑惑,稍微探查了一下。 因汾州來的熏制鴨干,已隨商旅被送到了汴京來,對這新冒出來的特產由頭,倒也有吏人知曉。 王旦不過片刻,就得到了一個讓他哭笑不得的答案。 ——家家戶戶皆養鴨的緣由不是別的,全因大方又親民的陸知州,額外好食鴨罷了。 聽王旦微笑著說完,即使語氣云淡風輕,也掩蓋不住內容的十分逗趣。 趙恒結結實實地愣住了。 “哈哈哈哈!” 等回過神來后,他霎時笑得前仰后合,整個人就差打跌了。 內侍們吃了一驚,趕緊上前來,幫扶的幫扶,幫拍打脊背的拍打脊背。 這么多天來,陛下還是第一次笑得那么高興呢…… “這小饕餮,好吃好啊?!钡染忂^一口氣來后,趙恒面上還掛著滿滿的笑意:“要不是陸辭好吃,得遭大殃,可不只是汾州一地了。 先是榮王府大火里救下了無數無價之寶的古籍,又是提前預警了蝗災,現在還運氣好地因‘好吃鴨’之事、惹得全州城都跟著蓄養家禽,現就巧合地在蝗災中立下大功了。 “這么說來,還是得虧相公你當日堅持,要將他派到地方上去?!壁w恒感嘆道:“他可真是朕的大福星啊?!?/br> 說著說著,趙恒又忍不住笑了起來:“誰能想到,這最大的抗蝗功臣,會是一群鴨子?” 王旦面上微笑附和,心里頭,卻根本不認為這是巧合。 縱觀陸辭過往的表現,評一個‘謀定而后動’,是半點不夸張的。 縱使好些吃食,但也無傷大雅,更是從不越雷池半步。 絕無可能是會為一己口腹之欲,就發動別人養鴨的荒唐知州。 話雖如此,王旦卻并不打算開口澄清這點。 ——滿招損,謙受益。 讓別人覺得陸辭只是單純的運氣好,比讓人認為他智高,說不定要穩妥一些。 再三斟酌后,王旦終歸是選擇了緘默。 反正等蝗災過后,論功行賞時,是不會因陸辭是有意謀劃,還是無心栽柳而產生差異的。 隨著朝廷令下,汾州的鴨子大軍被悉數‘征’走,要另外開辟戰場,對戰別處的蝗群了。 主人家因得到了很是豐厚的銀錢做補償,也是一千一萬個愿意。甚至不少人因嘗到甜頭,當天就把這錢全換成了鴨苗,想著稍微喂大一些,就又送去‘充’軍。 就不知等到那時,還有沒有那么多蝗蟲當免費飼料,可供越發壯大的鴨軍吃了。 從結果上看,可謂皆大歡喜。 鴨子被朝廷調走之前,汾州附近的蝗災警報,就已被解除了。 陸辭確定已保住了自己這寶貝的一畝三分地后,不由松出一口大氣來,心情大快。 等處理完善后的事務后,陸辭趁著休沐這天,決定去一趟官學。 此行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好好獎勵一下,捉來野鴨這一契機,才讓他順藤摸瓜,從而察覺蝗蟲卵的狄小福星了。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 關于鴨子滅蝗的相關信息,都出自人民網2000年發布的“新疆:10萬鴨子滅蝗蟲”的新(舊)聞。 摘錄部分如下 牧人馬永剛帶著他的5000只鴨子受邀轉戰在烏魯木齊東山區蘆草溝鄉的2萬多畝草場,以每天200畝的速度推進?,F在已有1.5萬畝草原得到解救,重現旺盛生機,而在鴨子到來以前,這里每平方米的草地上有400只以上的蝗蟲。 草場上,鴨掌踏過之處,蝗蟲紛紛跳起來,鴨子用它彈簧般靈活的脖頸在空中啄食,猶如探囊取物。馬永剛說:“一只鴨子一口氣能吃100多只蝗蟲?!薄傍喿用刻爝M餐兩次,早上四五點鐘,天剛露明,鴨子們就自己出去吃蝗蟲了,八九點鐘后,就到附近的小河溝里喝水、休息。下午七點再出去,九點多鐘太陽落山時,又回來露營?!币郧胺叛虻鸟R永剛第一次在草原上牧鴨,“鴨子太自覺了,我幾乎就不用費心,它們出去、回來全是分成四到五個縱隊,每個隊中鴨子一個跟著一個,真的像訓練有素的部隊,我的事情就是用拖拉機把它們運到較遠的地方,開辟新的戰場?!?/br> 這里的農技站站長董文勝說:“鄉里放棄了原本用化學噴灑劑滅蝗的辦法,因為這會對草場生態造成污染。鴨子消化快,一面消滅蝗蟲,一面又給草場施了一遍肥?!?/br> 馬永剛也同樣有一舉兩得的收獲,既幫助滅了蝗蟲,又“省了喂鴨的飼料錢”,“兩元錢買的鴨苗,吃上兩個月的蝗蟲,就能上市了,一只賣個10元不成問題”,馬永剛說。 第一百一十五章 陸辭早去之前,就已經問清楚了,知曉這日官學也只上半天的課。 他便琢磨著在學校放課之前,先逛逛鋪席,給小福星買點小孩兒喜歡的小玩意兒做獎賞,再帶著人去吃頓飽飯。 以狄青那大得夸張,連他都甘拜下風的食量,能在每人伙食定量的學舍里吃個三分之一飽,就已算不錯了。 難怪他得三天兩頭地往山上跑,捉野味挖山藥,想方設法地加餐。 陸辭這日并未讓下仆跟著,一邊天馬行空地亂想著,一邊進了一家專賣文房四寶的鋪席。 進店之后,他也不讓認出他身份、而一臉驚喜的店家來招待。只隨意逛了幾圈,就相中了一套瞧著精致,價格也不菲的筆墨,再買了一大摞汾麻紙。 陸辭讓他們將東西包漂漂亮亮后,直接去了隔壁修整過的書攤。 原來靠用粗劣紙墨盜刻各家書籍、來謀取暴利的那家書鋪已被重罰,店面也盤了出去,現在經營著它的,也不敢不老實了。 客流量較之前的明顯少了一些,但因州城內書鋪并不多,還是有不少客人進店來。 陸辭不好在一處多做逗留,省得又有人‘不著痕跡’地聚集過來,便只隨便瞄了幾眼。 就發現最暢銷的,果然還是跟科考相關的輔導書。 因這類書籍實在稀少,使得他所編的策論輔導集,一直保持著最受歡迎的寶座。 思及此處,陸辭若有所思地捏了捏自己鼓囊囊的錢袋。 得虧這樣,他才有源源不絕的穩定分紅,維持這堪稱輕奢的生活了。 在書鋪待了這么一小會兒后,陸辭最后根據狄青的年紀,以及其所表現出的喜好,精心挑了幾本跟行兵打仗相關的話本。 小孩兒讀書本就辛苦,總得娛樂一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