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只不知他本人是要在汾州久住,還是只為做生意方便而租賃的場地,自己卻是要來來去去的? 可惜的是,陸辭并不急于走訪鄰里,自然就無法為他們解惑了。 他緊閉門扉,忙活剛搬完家的諸多瑣務。 汾州既是連通判都無需配備的小州,在各方面的條件,自然不比繁榮鼎盛的汴京,也不如密州。 當然,利弊相隨,好處自然也是有的。 最明顯的一點就在物價上,汾州較前兩者都低上許多。 陸辭在官署附近所租的這處院落,價格很是實惠,卻比他在密州和汴京所擁有的宅邸加起來都寬敞。 除了六間足夠下仆居住的平房外,有前廳、正堂、新蓋的耳房、廂房、偏遠,房舍間的空地種了花草和幾棵高大林木,還別出心裁地挖了小水池,養了幾尾游魚。 走過小池和假山后,才是主人家的書房和寢室,顯得很是幽靜。 唯一缺的,就是馬廄。 陸辭又花心思研究了一番四周地形,最后不得不承認,哪怕他想故技重施,用竹管引入自來水的做法,換在這,可是行不通的了。 但他也不愿尋挑夫買水,而直接雇了工匠,向官衙做了申報后,就在巷口位置鑿了一口井。 顯然,他的意思,是不止讓自己這一家取用,也默許居于同條街巷的其他人家取水了。 這慷慨大方的做派,一下就博取了不少尚在觀望的人家的好感。 盡管能住在這條街巷上的,條件都甚為寬裕,但能用現打的井水,當然比要經挑夫之手的要來得方便和干凈。 單只算來到這大宋年間后的,陸辭就已搬了整整四回家了。 積累過這些經驗,導致他處理相關事務的效率,較從前都要高上不少。 一等忙完,他算著關于王狀案的審理也該差不多了,便在夜里將官服、敕黃和任命狀等悉數從箱中取出,整整齊齊地放在案上,準備明日一早,就去官署上任。 他剛準備好,忽有一健仆前來叩門,猶豫著報上一件怪事。 原來自打他們搬進這所房屋后,每日一早,打開大門灑掃門前臺階時,都會看到最上一級的石階上被人整整齊齊地放著一些山貨。 第一回 是一籃子野山菇,第二回是一只被縛好的野雞,第三回是三顆山藥,第四回…… “沒有留下名姓?” 陸辭乍一聽,不禁莞爾:“這要是傳出去了,保不準被人說成是貍奴報恩?!?/br> 他在后世時,也曾聽說一些驕傲的貓兒為了討好喜歡的人,特意將自己打到的獵物擺到那戶人家門前的。 但切實遇到類似的趣事,卻還是頭一回。 健仆原還有些忐忑,怕拿著雞毛蒜皮的小事擾了郎主,會被訓斥。 不想陸辭非但沒有露出不悅之色,還開了這玩笑,讓他們也跟著笑了:“郎主向來好心,這回保不準是受過那攔路虎之害的人家,特意答謝郎主呢?!?/br> 陸辭笑了笑:“東西不能受,但人倒可以見一見。既然他每天都趁夜來,今晚便辛苦你們一些,輪流值夜,人若又來了,便請他進門來,我與他說說話,也好將東西退換給他?!?/br> 健仆趕緊應下。 他們輪流守夜,一直保證有人在邊上的墻頭盯著。 終于在四更將至時,看到了一道瘦小的人影小步跑來,將東西飛快放在臺階上后,就要轉身離開。 這回當然是沒能成功走掉,就被守株待兔的健仆們給堵住,客客氣氣地請進屋了。 陸辭還在歇息,他們將這‘報恩的貍奴’給找出來后,也不好去擾了郎主,便把這有趣的小家伙領到偏廳里去,看冷得很,還給點了個炭盆,倒了杯熱湯,擺了一些點心。 然而對方顯然沒料到會被逮住,起初木愣愣地被人帶來帶去,現坐下了,更是渾身緊繃,不知所措地捧著那杯熱湯,卻是一動不動,眼睛也不敢亂瞄。 因要去官署,陸辭起得比平日還早,洗漱更衣后,聽得下仆匯報,不由微微一訝:“真又來了?” 下仆肯定地點頭,補充道:“瞧著也就十歲出頭吧?!?/br> “他是自作主張,還是家人授意?”陸辭問:“問清他家里人在哪了嗎?” 下仆搖頭:“回郎主,他一句話都不說,自進屋就只低著頭?!?/br> 陸辭稍一沉吟,從箱中取了嶄新的《春秋》和《禮記》出來。 在他離開汴京時,聚賢書坊采用了他后來給出的線裝法進行裝訂,特意贈予他一些套書。 要想送點禮物的話,倒能派上用場了。 那正在偏廳里僵若木棍的小孩兒,忽聽得一陣腳步聲,不禁渾身一震,緊張地抬起頭來。 就見著了身簇新的知州官服,頭戴官帽,人如臨風玉樹一般,面上帶著溫柔和煦的微笑的陸辭,朝他走了過來。 “嗯?你是……”陸辭剛看清他模樣時,就覺得有幾分眼熟。他記性向來極好,略一沉吟,就認出來了:“那位賣我山藥的攤主家的小郎君吧?” 那小孩兒做夢都沒想到,陸辭會一眼就認出他來,狠狠地吃了一驚的同時,眼睛一點一點地發起亮來,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陸辭笑著在他身邊的主座上坐下,任下仆們呈上豐盛的早膳,溫聲詢道:“你叫什么名字?” 對方攥了攥手心,強迫自己鎮定下來,才用輕若蚊蠅的嗓音道:“狄、狄青?!?/br> 關于姓狄的,陸辭只記得一個經常在電視劇里出現的狄仁杰,聽了這名字,也沒什么特殊的印象。 他記下對方名字后,又問:“你那日之后,未同你父親一同回去么?” 被陸辭的溫和態度一點點軟化,這叫狄青的小郎君,說話也沒那么磕絆了,很快就將自己的事情和盤托出。 原來那日因《策論詳解》被人搶購一空,第二日一早前去,也沒能買到,狄父實在惦記著秋收,就決定不再等下去,而先回村了。 但書還是得買的。 狄父一想,索性將一向就頗為能干的幼子留在州城里的遠方親戚家里,等他什么時候買到書,再什么時候回去。 狄青自是求之不得。 他一直偷偷關注著那日買了他山藥的陸辭,見人遷了新居,心思就活絡起來。 索性天一亮,城門開了就去州城外的山上尋些陸辭喜歡的野物,城門快關時才回來。 因那親戚家對他不怎么管束,他半夜偷偷溜出去,也沒人發現,就每天都這個時候把白天的收獲送來。 陸辭聽完,一時間有些哭笑不得:“你要是想賣山貨給我,總得尋個有人在的時候,要么敲個門也成。就這么擺著,又怎么好算錢給你?” 狄青急忙搖頭:“不、不要錢的?!?/br> 他就是一直記得陸辭喜歡他采來的山藥時的笑,才一直琢磨著再采些別的什么,讓人又能高興起來。 陸辭挑了挑眉。 他又不是喪心病狂之人,怎么可能奴役童工。 他原想著,若是大人干的,就把那些山物悉數退回。 但見是這么個衣著樸素、身形也干瘦得很的小不點,他瞬間就改了主意。 陸辭唇角微揚,沖朝著自己莫名其妙發愣的狄青笑道:“既是你一番心意,我便收下了。你不肯要錢,那我送你些書,你總得收下吧?” 陸辭心知肚明的是,狄青恐怕是未去進學的,才會這么一連耽擱數日,都不影響的。 因一些地方官學的補助難以跟上,加上書籍筆墨的花費甚巨,不是尋常人家供得起的,于是一些不止一個男丁的家庭,就會選擇只讓長子念書,剩下幾個孩子則要么繼承父業,要么另覓出路,合力供一人讀出來。 要想讓官學的補助跟上,就得先發展這地方的經濟,也急不得。 但先幫眼前這人一把,于陸辭而言,還是輕而易舉的。 他將之前取出的《春秋》和《禮記》取出,要贈予狄青時,先笑瞇瞇地摸了摸對方的小腦袋,玩心一起,念了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啊?!?/br> 狄青已被陸辭這一近在咫尺的笑弄得七葷八素,稀里糊涂地答應下來。 陸辭見耽誤這么一會兒,時辰也差不多出門了,便讓健仆帶上些銀錢,先把狄青領去官學一趟,將進學之事敲定了,最后送回狄家社去。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 1.狄青一族跟狄仁杰,同屬甘肅天水狄氏。狄氏家族在往東遷徙時來到了汾陽,晉陽一帶,狄仁杰一族在今太原市狄村安生,狄青先祖流落到了汾陽狄家社一帶。(《狄青傳》) 第一百零三章 將狄青這一小插曲做了安排后,陸辭不再耽擱,備齊物件后,徑直翻身上馬,不緊不慢地往官署的方向去了。 他手頭雖寬裕,但也沒奢侈到讓下仆也擁有馬匹做坐騎的程度,除他所騎的良馬外,就只剩兩匹用來拉運車架用的老馬了。 只因是入職的頭一日,他才帶了兩名健仆,專門替自己帶上個人用品,好安置到官署里頭。 汾州城的戶數雖較陸辭沿途見過的那些要少上許多,但在這早市剛開不久的時候,也是人來人往的熙攘熱鬧。 富戶自也不比別處的多,是以一大早地見著陸辭這么個騎著一瞧就價值不菲的高頭大馬、穿著官服,生得還極為英俊瀟灑的郎君時,都不由愣在了原地,一邊好奇地望著,一邊小聲議論上幾聲。 也沒幾個具備只從顏色就辨認出他品秩的見識的人,但看個熱鬧的心思,卻是人人有的。 見陸辭背后不過跟了兩個健仆,派頭并不鋪張,又是微微笑的漂亮模樣,就有人沒忍住,揚聲問道:“那小郎君,可是新來上任的官兒不成?” 陸辭雖未因他停馬,卻看向他,毫無架子地溫聲道:“正是?!?/br> 聽得這答話后,縱使已從官服瞧出這大小是個官的圍觀百姓,還是抑制不住地感到驚奇,不禁把他這年輕得過分的俊美面孔看了又看,那人已問了:“是什么官兒呀?” 陸辭莞爾一笑,大大方方道:“我自汴京來,是為知此地事?!?/br> 知事,知州事? 一州……之長的那個知州? 聽得這話后,所有人腦海先是一片空白,等反應過來后,瞬間怔住了。 他們瞪大了眼,定定地看著陸辭,滿臉的驚訝怎么都遮不住,好似他身上開了朵花似的。 陸辭微微笑著看著他們,也不多做辯解。 最后不知是誰先回過神來,率先拍了拍腿,哈哈大笑道:“這位官爺啊,可這種玩笑,還是不要輕易開得好!” 把陸辭的話當做少年人的玩笑后,剛一時凝固的氣氛,才重新活躍起來。 還有人夸張地拍撫著胸口,看陸辭一副好脾氣的樣子,索性心服口服地感嘆道:“您瞧著一本正經,說起笑來卻是厲害,竟連我都蒙過去了?!?/br> “我還當是剛聽岔了哩?!?/br> “好似咱這地兒的新公祖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