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女配她哥[美食] 第14節
一頓飯吃過,蘇小芳和孫玉也沒閑著,一人挎著一個籃子去自留地摘菜,回來時每個人籃子都是滿的。 陳江林說:“家里就那么幾個人,用不上這么多,回頭吃不了白白放壞了?!?/br> 家里攏共就四個人,除了陳江林和陳江橋年紀大些,陳江月和陳江水都是半大的孩子,胃口能有多大。 何況陳江月兄妹三個,中午都是在學校食堂解決午飯,早上家里一般都是吃包子饅頭,也只有晚上一餐會做菜。 “都帶回去,給鄰居們拿點,都一塊住著,關系處好了,偶然有什么事,人家也不好意思不伸手?!蓖跣阌⒄f道。 蘇小芳把菜捆好往陳江林自行車后座上綁,“白菜吃不完,就拿開水焯過,曬成干菜?!?/br> 孫玉也跟著說:“蘿卜切絲曬干,回頭想吃了,拿熱水泡一會兒,燉rou吃是最香的?!?/br> 陳江林只得收下兩個舅媽的好意,曬干的小石磨綁在后座上,上面是一捆綁的扎實的新鮮蔬菜,剩下放不下的,就掛在前面大杠上。 看著時間不早,陳江林跟外公外婆一家告別。 “外公外婆,我下周休息日再過來一趟,到時候你們決定讓哪個舅舅去汽水廠,就跟我一塊兒回江城辦手續?!?/br> “好,你自己路上小心點?!?/br> 趙和平點點頭,看著陳江林的自行車消失在路上,才收回目光。 一轉頭,兩個兒媳婦還杵在院里,目光討巧的看著自己和妻子。 第21章 趕著最后一趟車回到江城,落日已經漸漸隱入云層,天空開始暗下來。 擦黑回到家屬院時,家家戶戶都亮著燈吃晚飯。 進入秋天后,天黑的一天比一天早,白日來的也比夏季要晚。 陳江林推著自行車進院,因為車上東西帶得多,邁過門坎后,自行車都狠狠震了一下,鈴鐺也被震得響了一下。 屋里陳江橋已經做好了飯,一面等陳江林回來,一面看書,順便輔導弟弟meimei的學習。 聽到院子里的自行車鈴聲,兄妹幾個都知道是他們大哥回來了。 陳江水和陳江月兄妹放下課本,迫不及待地開門出去,陳江橋慢慢在后面跟著。 陳江林剛把車子推上臺階,陳江月就迎了上來。 圍著他轉了一圈,看著前杠后座上的東西,杏眼不由睜大,“大哥,你怎么在外公外婆家帶了這么多東西回來,又是你花錢買的嗎?” 陳江水則摸了摸最下面的小石磨,問道:“大哥,你咋還帶塊石頭回來?!?/br> “這不是石頭,是磨盤?!?/br> 陳江林回了句,干脆在走廊里開始往下卸東西,“這回去丁家洼,就是為了它,有了這個磨盤,咱們就能喝上豆漿,還能做豆腐?!?/br> 說著,陳江林分了一些菜出來,“這些菜都是舅媽們去自留地現摘的,讓我帶回來吃,咱們家也吃不了這么多,你們去給鄰居嬸子們送一些,送完回來一起吃飯?!?/br> 陳江月一聽這些菜居然是兩個舅媽送的,小聲嘀咕道:“舅媽什么時候這么大方了?!?/br> 正說著,一抬頭就看見大哥陳江林正盯著自己,陳江月鼓鼓嘴,拿著菜趕緊往另一頭給鄰居送菜去了。 陳爸陳媽在世時,跟鄰居的關系就不錯,平時要是誰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都會給身邊的人家送一碗嘗嘗。 夫妻倆過世后,鄰居們看著陳家兄妹幾個不容易,時不時的就給陳家送一把菜,或者自家炒菜也會多炒些,給陳家送一碗。 原主在的時候,家里難得吃一回好的,也會記著給鄰居們送一些。 陳江林把剩下的東西拎回家,小石磨被放在客廳的角落里,下面墊了一個小凳子。 沒一會兒,陳江月兄妹三個就陸續回來了,且都沒空著手。 陳江水拿回來一碗粉條,陳江月懷里抱著兩個大白蘿卜,身后陳江橋則一手捧著一個大白菜。 陳江林去廚房拿了個碗,把粉條騰出來,然后讓陳江水把碗先給人送回去。 等陳江水送完碗回來,兄妹四個才開始吃晚飯。 趁吃飯的功夫,陳江林也跟陳江月兄妹三個說了他把父母的一個正式工名額給兩個舅舅的事情,另外一個則賣給了家屬院的李嬸兒家。 陳江月和陳江水年紀還小,也發表不了什么意見,便都乖巧的聽著,只有陳江橋,忍不住把目光看向了大哥陳江林。 陳江林還解釋道:“我是這么想的,江橋大學畢業后,學校那邊會分配工作,至于江水和江月,等你們兩個大學畢業,說不準時代早就變了,李嬸兒那邊給的錢,到時候就留給江橋上大學用,至于舅舅那邊……” 陳江林遲疑了幾秒,才說:“眼下我也不確定是哪個舅舅來江城,這個得外公那邊做決定?!?/br> “大哥?!?/br> 陳江橋忍不住出聲,對上陳江林的目光,問道:“你為什么不去汽水廠工作,不管怎么說,好歹是份穩定的工作,福利齊全,也不用起早貪黑的……” 陳江橋的話沒說完,他還想說,至少汽水廠的職工要比擺攤要體面的多。 國家現在雖然開放了個體戶政策,但畢竟還是少數趨勢,并且一般個體戶都是自己開個門店,或是經營餐館,或是裁縫鋪之類的。 像陳江林這樣,拿著簡陋的設備,支個露天攤,在江城算是頭一個了。 陳江橋沒有瞧不起擺攤的意思,他只是不想大哥整天守著小攤子,在服裝廠門口叫賣吆喝。 明明兄弟倆年紀都差不多大,要是爸媽還在,明年參加高考的應該是兩個人,現在只剩下自己。 陳江橋的心里是有些羞愧的,覺得大哥一個人扛走了家里的負擔,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自己。 盡管他能做的事情有限,但心底里卻希望大哥能夠輕松一些。 擺攤這個事,起早貪黑的,也太辛苦了些。 陳江林看見陳江橋微微下垂的眼梢,就知道他又在鉆牛角尖了。 陳江橋的性格向來細膩,又是個一件事喜歡琢磨個五六遍的人,他今天要是不把話跟他說明白,估計這孩子能自己把自己憋死。 “江橋,我喜歡做飯,而且我覺得我做出來的食物能夠讓人喜歡,讓人吃的開心,我就會感覺到滿足,要說累,天底下哪有不累的工作,現在這樣我就很滿足了,干著自己喜歡做的事,還能掙到溫飽錢?!?/br> 就陳江林自己來說,他是喜歡擺攤多過在廠里上班,初期難免是困難了點,誰讓基礎條件不夠,等攢了錢,開上一間店,慢慢也就好了。 陳江林道“江橋,人的一生,能找到喜歡并且為之而努力的事業,是十分難得的,況且,我又不會擺一輩子攤,要說辛苦,也就辛苦一段時間,等掙到開店的錢,我就買一間房子開間餐館,有瓦片遮身,也不用風里來雨里去?!?/br> 陳江橋垂著頭嗯了聲,似乎是將陳江林的話給聽了進去。 “大哥,你不用專門給我留上大學的錢,有機會就先把店開起來吧?!?/br> 陳江橋抬起頭,臉上也有了笑容,“大哥手藝這么好,開了店后,生意只會更好,到時候還怕掙不到學費嗎?” 陳江林失笑搖頭,“行,我知道了,你好好讀你的書,別的不要你考慮,只要有機會,我肯定先把店開起來?!?/br> 說著,又看向陳江水和陳江月,“你們倆也是,現階段的任務就是好好讀書,小小年紀不要cao心太多,否則容易長不高?!?/br> 陳江水眨了眨眼,發現大哥說長不高的時候,的確是盯著他,頓時不樂意的跳起來說,“大哥,你說這話為什么要看著我,我現在都到快你胸口了?!?/br> 陳江林含笑道:“嗯,我就是打個比方?!?/br> 陳江水鼓著腮幫子,看了看二哥陳江橋,跟大哥坐在一起,差不多的個頭,小妹是個女孩,個子矮點也沒什么。 果然,大哥還是在說他吧。 陳江月看著陳江水鼓鼓的臉頰,忍不住偷笑起來。 陳江橋的心情,也因為陳江水的打岔,而好了幾分。 陳家這頭氣氛逐漸歡樂起來,丁家洼的趙家,卻因為一份江城的正式工名額,私底下暗暗較起勁兒來。 第22章 鄉下的夜,寂靜深沉。 不到七點,已經沒什么人家亮著燈火了。 往常這個時候,趙和平已經準備入睡,而今天卻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 想到晚飯的時候,兩個兒媳婦為了外孫給的城里正式工名額,暗地里較勁兒,你一言我一語的,爭的他腦瓜子疼。 兩個兒子似乎對此默認,并沒有阻攔自己媳婦的話頭。 也正因為這樣,趙和平才更覺得心里煩。 這說明,兩個兒子都想去城里工作,可名額就一個,給了誰,另外一個恐怕都不會甘心。 趙和平在心里頭反復琢磨這個事,絲毫沒有睡意,忍不住又翻了個身。 身旁的王秀英早就被他翻來覆去弄得睡不安穩,這下子徹底惹毛了她,直接照著丈夫胳膊上的被褥沒好氣的拍了一下。 “趕緊睡了,有啥事不能白天琢磨,都一把年紀了,還當自己是年輕小伙子呢?!?/br> “這不是心里頭煩么,”趙和平又躺平身體,嘆道:“本以為養大了兒女,看著他們各自成家,養了孩子,咱們的任務就完成了,哪知道到這個年紀上頭,還得替他們cao心?!?/br> 王秀英顯然也被勾起了心里頭的情緒,聲音有些悵然,“兒女都是債,咱們都這個年紀了,還能管他們到幾時,算了,憑他們自己折騰去吧?!?/br> 這話像是在安慰丈夫,實則也是說給自己聽。 再親的兄弟,各自成家后,那就是兩家人了。 何況,汽水廠正式工的名額也不是小時候分糖果,能夠一人一半。 工作就這一個,自然都想拿到自家手里。 趙和平看著黑洞洞的房梁,想著不管怎樣,這事都得處理好了。 江林那孩子一片好心,不能因為誰沒分到工作,反倒連累江林被埋怨。 到底是上了年紀的人,沒一會兒趙和平就忍不住困意睡了過去。 次日一大早,蘇小芳和孫玉妯娌兩個的爭鋒便開始了。 原本一大家子,是分了三個鍋吃飯。 趙和平和王秀英老夫妻上了年紀,口味和牙齒都跟年輕人不同,不過手腳都還能動,老兩口便自己單獨吃一鍋。 往常都是各吃各的,今天一早,蘇小芳就給老兩口端來一小盤糯米芝麻煎餅,用的是糯米粉,里面包上自家磨的芝麻粉餡,外面一層煎得焦黃酥脆,很輕松就能咬開,吃到里面就是糯嘰嘰的糯米團和香濃的芝麻粉。 趙和平特別愛吃這一口,只是平常王秀英不會給他做,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做上一回。 小兒媳孫玉也不甘示弱,端來兩碗粥和清淡醬菜,不過另外還煮了兩個雞蛋。 看見蘇小芳送的東西,孫玉還故意笑道:“大嫂真有心,只是爸媽這個年紀,還是少吃點甜的,糯米也要少吃,不容易消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