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娛]璀璨人生_分節閱讀_27
書迷正在閱讀:殘王,扶老身起來、經理的小蜜果、將門嫡女:王妃天天要爬墻、穿越獸世:小巫娘,生崽崽、被?;ù蚰樦?/a>、我解封了地球、殺神白起、談起我心愛的蘇妲己、穿成團寵后她暴富了、追妻大作戰:寶貝,我錯了
葛瑞絲無辜極了:“我說什么了?” 雷蒙德:“……你那可疑的沉默!不然你還是說點什么,隨便說點什么,比如說被你嚇走的可憐記者,又比如說你在《mama咪呀》劇組里的趣事?” 雷蒙德可以說是葛瑞絲一起長大的,他到現在能成長成心理健康向上的三好青年,那絕對是有一顆強心臟的,這不他自己說著說著就把原來的事情丟到一邊了,“說起《mama咪呀》來,我看到新聞說《mama咪呀》里有皮爾斯·布魯斯南出演,歷任邦德里我最喜歡他演繹的邦德。最新一任邦德的扮演者是丹尼爾·克雷格,他扮演的邦德雖然不像以前的邦德那樣風流不羈,不過大家的接受度好像還可以。要知道在最初他被選為第六任邦德時,反對者還創建了專門抵制盯他的網站呢?!?/br> “我不意外你會喜歡《007》,它——” 葛瑞絲話還沒有說完,雷蒙德就打斷了她:“我很確定我沒有說過‘007’這個詞,所以我現在感覺到我們這個閑談有那么點詭異了。唔,還是來說說那個可憐的記者吧?!?/br> 葛瑞絲沉默了三秒,倒是沒有繼續她原來的話題,但她就用她平時演繹現實中人類的語氣說道:“詹姆斯·邦德,擁有輕微的反社會人格和有缺陷的道德水平,這使得他能夠在一群特工中脫穎而出,并且比其他特工更好的存活下來。哦,我之所以說他的反社會人格是輕微的,那是因為他還維持著正常的社交關系?!?/br> 雷蒙德:“……我以為你會說那是因為他在殺人不眨眼的情況下,還能和數不清的美女們調情,然后上床?!彪m然邦女郎基本上都沒什么好下場,但《007》的影迷們就愛看邦德耍帥,和美女調情,肆無忌憚的散發荷爾蒙。 葛瑞絲眨眨眼:“Hm,我對邦德先生不健康的性生活方式不予置評?!?/br> 雷蒙德到現在都還沒用完全適應葛瑞絲都有過兩個男朋友的事實,更不用說她現在還把“sex”這個詞掛在嘴邊了,所以在沉默了半晌后擠出一句話:“還是很詭異?!?/br> ——多么痛的領悟。 …… 斯特林訂了最近一班飛倫敦的飛機,就急匆匆的趕到倫敦來了,他并沒有第一時間就去聯系他的客戶,而是去了WMA在倫敦的辦事處。他在先前葛瑞絲在皇家莎士比亞劇院出演了《海鷗》后,就在那里預定了一個辦公室,現在證明這是非常有先見之明的。 到了他的辦公室后,斯特林就發現他的辦公桌上的一沓報紙,他驚訝的挑了挑眉。倒不是驚訝他這兩個月都沒來倫敦,他的辦公桌竟然會有報紙,而是這報紙的厚度。 之前也說過,《贖罪》先于九月初在英國上映,直到十二月份才會在美國進行點映,斯特林就讓WMA在倫敦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買下有《贖罪》影評的報紙,尤其是提到葛瑞絲的,傳真到美國去,好讓斯特林對影評人們的想法有個大致的了解。 先前斯特林就收到了一些,不過他對英國媒體的評價并不是那么看重,這其中除了因為在美國那邊對《贖罪》的評價比較重要,還有英國媒體的一貫尿性。該怎么說呢,英國媒體可以說是全世界媒體中戰斗力最強的,連美國那邊的媒體都沒辦法跟他們抗衡,再有他們還非常排外,并且還比較苛刻,對內倒是能把他們本國出色的演員捧上天。 斯特林原本還覺得葛瑞絲的英國籍,還是相對有優勢的,事實告訴他,他還是太天真了。葛瑞絲在英國哪里是擁有相對優勢,英國簡直就是她的出場,以及英國媒體一致性的把她擁有的美國籍給無視了。 是的,在他們看來,葛瑞絲就是個純英國人,另外隨著葛瑞絲對外資料進一步曝光后,都上升到她是英國驕傲的地步了。 看一看英國媒體對在《贖罪》里戲份滿打滿算都排不到前五的葛瑞絲的評價和評論數,就可見一斑了。斯特林想到這里,就稍微對現在還有數量不少的報紙感到釋然了,然后他就隨收翻了翻那一沓報紙。 唔,他說錯了,他還是沒辦法釋然,瞧瞧吧: 《每日電訊報》評價葛瑞絲的表演:“十分清澈,具有非凡的天分?!?/br> 《衛報》則說:“在以十八歲的布里奧妮視角的片段里,葛瑞絲·格林她渾然天成的表演,和飾演十三歲的布里奧妮的年輕演員西爾莎·羅南昭顯輝映,將角色承上啟下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br> 《綜藝》更是稱,“葛瑞絲·格林的表演是這部電影里,帶給很多觀眾的最大驚喜?!?/br> 這還不算完呢,前面這些并不是獨立成篇的,都是放在對《贖罪》的整體評價里面的,這是很正常的,可還就真的有雜志的影評人專門對葛瑞絲的表演寫了一篇影評,還是英國很具有專業性的影評雜志《帝國》! 哦,不對,《帝國》雜志的主編凱文·戴維斯,也就是這篇影評的撰稿人,怎么能說他是專門就葛瑞絲寫的影評呢,人家其實是從十八歲的布里奧妮的所作所為出發寫的影評。 斯特林為此小小翻了個白眼,戴維斯是從十八歲布里奧妮入手發表他自己的看法不假,可字里行間那種“我就是葛瑞絲·格林的迷弟”太明顯了,尤其他還在影評中還引用了葛瑞絲所著的和心理學相關的書籍里的句子,來評價布里奧妮的心理,這就徹底暴露了。 看來他的客戶在英國都被吹成一朵花了,斯特林心想。也對,葛瑞絲·格林就是一朵霸王花。 斯特林用血與淚的教訓得出這么個結論,可耐不住現在‘嬌花時代’漸行漸遠,‘霸王花’成為新性感的時代就被開啟了——斯特林到倫敦不到兩小時,就有一個劇本被送到了WMA在倫敦的辦事處來,事實上被送到這兒的劇本并不止一個,今天只是斯特林恰好在倫敦,不用被中轉了。 斯特林本來都打算離開辦公室去預訂好的酒店了,所以就隨手把新劇本拿在手里,在坐出租車去酒店的途中,他把劇本放在腿上翻開,沒有立即就看,而是得給他的客戶打個電話。 電話接通后,斯特林等來的不是一般通用意義上的問候,而是葛瑞絲用清亮的聲音問候他:“你在倫敦?” “你怎么——難道是聽到了倫敦街道發出的聲音了?” “是時差,另外,我不得不說,我到現在都還不能適應你的修辭說法?!?/br> 斯特林:“……”他還是頭暈腦脹到糊涂了,忘記了倫敦和洛杉磯相差八小時的時差,在這時候洛杉磯還是半夜呢。斯特林揉了揉眉心,沒好氣的說:“那還真是我的榮幸,我親愛的客戶。是的,我現在就在倫敦,而我此行的目的呢,就是想問問你想不想來一次環球之旅?當然不是,我是來找你商量你接下來的行程的?!?/br> 葛瑞絲一邊把收到的郵件打開,一邊漫不經心的問:“發生什么事了?” 斯特林皺眉:“什么意思?” 葛瑞絲一心二用的回答:“我是說發生什么事讓你選擇飛來倫敦,而不是在洛杉磯通過電話和我聯絡?” 斯特林揚高了音調:“你竟然問我發生了什么事,格林博士?”放在他腿上的劇本就隨著震動掉下去了,可見經紀人先生有多‘震驚’了,他又按了下眉心,伸手把劇本撿了起來,不經意瞄了一眼,看到了印在首頁劇本的名字《An Education/成長教育》。 一堂教育課?請格林博士去講課嗎? 斯特林又多瞄了一眼,發現并不是他想的那樣,不僅如此,而且和他想的方向大相徑庭。故事是圍繞著一個即將十七歲的少女珍妮展開的,珍妮是正常的按部就班讀書的女學生——而不是像葛瑞絲那樣,十六歲就拿到牛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了——她在倫敦鄉下一所女子學校讀書。 看到這兒,斯特林就有點興趣了,最起碼這并不像是一般青春偶像劇的開頭,不是嗎?他倒是真想讓葛瑞絲去演青春偶像電影呢,這時候斯特林終于想起來,他還在和他的客戶通話中了,把注意力轉回到手機上,然后……聽到了盲音。 斯特林一瞬間就產生了一個念頭:‘這都是你逼我的!’ 斯特林把手機塞回西裝口袋里,把新拿到的劇本仔細看起來,這還真不是一般的校園偶像?。赫淠莸纳钜恢北豢贪宓呐訉W校所占據,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個成熟時髦、風趣迷人的男人大衛,大衛帶著她見識到了大都市的燈紅酒綠和浮華奢靡,這一直是她非常向往的生活。 很快,珍妮就無法自拔,將原本備考牛津大學的念頭拋之腦后,直到她發現大衛是個已婚的男人,真相如一記磚頭重重地敲在珍妮頭上,她開始反思自己從一個天真活潑的女學生變成了一個世故圓滑的女人,這種生活真的是她想要的嗎? 大概劇情就是這樣,如果單看它的話,斯特林會認為這就是一個再俗套不過的故事,失足少女成長記什么的,不過這個劇本寫得非常流暢,即便作為美國人的斯特林并不多理解英國文化,可里面有些情感還是能夠引起他共鳴的。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并不是發生在現代,而是設定在六十年代。 說起來,《虐童疑云》的故事背景也是六十年代,在肯尼迪總統被刺殺的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 當然了,這兩個故事一個是發生在倫敦,一個是發生在紐約,并且都是具有特定時代背景的故事,前者在斯特林看來是借由珍妮來講述當時教育機制的,后者題材更敏感和尖銳,它是以教會性丑聞為背景的。 先不說《虐童疑云》,就是現在他手上這部《成長教育》,斯特林雖然覺得劇本寫得很流暢,可他現在的心理更偏向于殺殺他客戶的囂張氣焰,這才是側重點。 不,現在的側重點是,出租車司機多繞了多少路了。 ——關于這個問題,似乎也可以說一句“多么痛的領悟”了,在出租車司機終于把斯特林送到他預訂的酒店,讓他支付車錢的時候。 不過往好的方面看,斯特林的怨念有一部分轉移到被當冤大頭上了,等他倒完時差見到葛瑞絲時,怨念就沒有那么大了,不過他還是把一摞劇本都給了葛瑞絲,美譽其名培養葛瑞絲獨立挑選劇本的能力。同時,他還把《虐童疑云》和《成長教育》兩個當做他挑選出的范本了。 “別和我說你不知道它?!彼固亓种钢杜巴稍啤返膭”?,皮笑rou不笑的說道。 葛瑞絲點了點頭說:“梅麗爾和我說過?!?/br> 然后,沒了。 斯特林繼續保持著假笑:“你就沒想到要和我說一聲嗎?” “我們的協議上并沒有標注這一點啊,斯特林?!备鹑鸾z說得好有道理,斯特林竟然覺得無言以對,他決定回去一定要再好好研究下他們當初簽訂的合約,并且決定為了自己好,不再糾結這件事了,除了氣到自己還真是沒其他實質性意義。 灌了兩口咖啡后,斯特林才提到了他過來倫敦的另外一件事,“《魔法奇緣》將在11月17日在好萊塢中國劇院舉行首映禮,距離現在也只有三個星期了,是時候開始為首映禮做準備了。哦,是的,你不僅需要走紅毯,還需要為這部電影做必要的宣傳?!?/br> 斯特林想到一般演員為電影做宣傳時的手段,比如說參加脫口秀節目,拍攝雜志封面,接受電臺采訪等,再想想葛瑞絲的殺傷力,就忍不住扶額,“我的天,我現在已經開始頭疼了?!?/br> 然后,秉承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精神,斯特林就把其中的宣傳流程仔仔細細的說給葛瑞絲聽了,葛瑞絲聽完沉吟片刻說:“如果我有更好的吸引媒體和影迷關注力的方法呢?” 第36章 11日17日,《魔法奇緣》在洛杉磯中國劇院舉行了首映禮。 這其實是相當于一場首映禮和電影的先行限量放映,等到11月21日,《魔法奇緣》才會大規模的上映。所以,這場首映禮,除了制片廠的高層,導演和幕后工作人員等,迪士尼還邀請了很多很有分量的影評人來觀影,期望先期口碑帶動更多的影迷在大規模上映的時候進入電影院。 迪士尼對《魔法奇緣》的口碑和票房還是比較看好的,當然這也是這部電影在上映前就收到廣泛關注有關。即便有業內人士暗指迪士尼在運作《That's How You Know》那首歌上滿是套路又如何,也不能阻礙《That's How You Know》在過去幾個月里火得一塌糊涂,或許迪士尼都已經在展望這首歌也同樣會在奧斯卡上有所斬獲了。 迪士尼“根深樹大”,外加《魔法奇緣》未映先紅,可以說這場首映禮是近期內關注度最高的首映禮,因此在紅毯兩側早早就來了數十家來自不同城市的媒體,還有等待著檢票入場或者單純來等待偶像入場的影迷。 彼得·艾弗斯就是有幸拿到了首映禮門票的影迷,不過他并沒有去等待檢票入場,而是跑來紅毯兩側又緊張又期待的站著。如果要更形象的形容下他現在的心情,那就像是在周末等待考試成績放出來,事實上,這么形容還真和他現在所遇到的情況,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