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戰
小寒認為,李溯算是自己成長路上繞不開的一個關卡。 就像帶兵打仗的時候總有些硬仗要打,不能迂回,無法翻越,沒有捷徑,也無退路——那就撞過去試試。 滿心郁結時她突然想要試試,隨即被李溯掀起的狂風駭浪淹沒掉了。 她的結論是……極致愉悅。 初夏清晨天亮的極早,小寒枕在李溯胸膛上,任由四肢百骸皆被狂歡之后的倦怠占據,突然有點后悔。 李溯似乎是能聽到她的心聲,擁著她的手臂收緊了似有暗示之意,“怎么,沈探花是嫌我伺候的不好么?” 小寒沒奈何哀嘆了一聲,“殿下突然轉了脾氣,我有點不適應啊?!?/br> “講點道理好么?你不想將來有很多敵手,我自己去解決了那些名門閨秀。外頭有壞人欺負你,我連對家的根都刨了。你想要娶個溫良的夫君,我立即改脾氣做善解人意的小郎君,你還嫌不足……倒是挑個毛病出來讓我改???”李溯悶笑著去吻她的頸項。 小寒躲之不及,只好任他烈火點干柴一同焚盡——畢竟李溯這美人計她又頗受用,心中悵然若失也不過是轉瞬間的事。 年輕的小情侶糾纏到日上三竿,情熾之處仿佛要將承慶殿點燃,伺候的侍衛宦官侍女都不敢驚動,畢竟趙王殿下的脾氣,大家都懂。 午初刻,緊急軍情報至,舒窈冒著生命危險至殿外稟告,“殿下,隴右軍情緊急!蕭關失守!” 激烈運動過后的薄汗才落,李溯原本擁著心愛的小娘子正想假寐,此刻猛地又多添了一身冷汗,他霍然起身追問,“蕭關?” 蕭關向南三百里,就是關中平原,戰馬可以長驅直入,一日可達長安! 兵貴神速,從鄯州城破到蕭關失守,吐蕃大軍只用了五天! 承平日久,隴右軍備廢馳,居然令吐蕃大軍輕易得手,簡直匪夷所思! 前日,隴右節度使王瑞殉國的消息傳到長安城,朝中重臣爭論不休,瑯琊王氏不愿出讓隴右之地,竭力舉薦因兒子王峻連累正在閉門思過的原千牛衛大將軍王琰帶神策軍出征。其他門閥世家也想撿這個便宜,各有牽制。 若是往常,皇帝懶得理會這些門閥貴胄的小算盤,次日就會點齊龍武軍一萬輕騎,三天內即詔告天下,御駕親征。 皇帝當年是亂軍陣中沖殺出來的驍將,如今正當盛年,御駕親征倒也是善策。 可是當夜小寒受了委屈,李溯這個不講道理的小混蛋把隱藏在宮廷內外,廟堂上下的蛀蟲都挑出來弄死了。 雖然他都補上了合適的人選,但是一時間混亂難免,再加上瑯琊王氏久有不臣之心,太子又不穩,御駕親征反倒是下下策。 朝野當然還有另一個主意,太子親征。 閉門思過的太子聽說是身體狀況不佳,但也積極請戰,寫了萬言書求太子妃轉呈。內容據說慷慨激昂,只差沒有以血書之。 不過皇帝又沒瘋,怎么會將關中精銳交給太子?只怕得勝還朝,轉眼就要弒君。 李溯知道皇帝是有想法的,他誠懇表態,就是不知道他這頑固的父親到底愿意不愿意放他出去試試。 小寒比李溯快多了,她以行軍戰備的速度,從羅帳里一陣風似地卷出去更衣整裝。李溯撈了一把都沒抓住她,唯有卷著錦被獨坐在帳內生悶氣。 “你不是想回幽州嗎?”李溯見她速度快絕,轉眼間已經整裝完成,正對著銅鏡裹緊衣領掩蓋曖昧的痕跡,不由得帶了三分幽怨之意。 “殿下別逗我,蕭關失守,長安不安……”沈小寒揉了揉要斷成兩截的腰,又暗自活動了顫巍巍的雙膝,側眸向羅帳里的李溯丟了個鄙夷的眼神,“沿著蕭關道急行軍,三天之內吐蕃大軍就能殺到長安城,回幽州做什么?我是武舉探花,理應請戰?!?/br> 她并沒有特別慷慨激昂,只是意態堅決,看起來下一秒就要沖出去找兵部報道。 “急什么,你……”李溯還想說話,沈小寒已經向他揮了揮手,一溜煙地跑出去了,獨留他無聲輕笑,獨自呢喃,“……講點道理,別總是丟下我啊?!?/br> . 圣旨隨即頒下,趙王李溯英武卓絕,茲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率龍武軍一萬輕騎,神策軍三萬人馳援蕭關,千牛衛大將軍龍蓁帶神策軍一萬人馳援隴關。 誰都料不到皇帝居然將自己最喜愛的兒子和最親信的大將派出去征戰,畢竟鄯州城破,蕭關失手,龍武是關中平原之外最后一道關卡。 長安西出的另一條通道是隴關,吐蕃兵進鄯州,未必沒有安排人從隴關包抄,是以也安排了龍蓁大將軍帶兵增援。 兩線作戰,蕭關是正面戰場,皇帝沒有派經驗豐富的老將,偏偏派了個毛都沒有長齊的趙王,簡直就是以卵擊石。 長安城中門閥世族不少人都已經開始沸騰,無數百姓蜂涌出城逃難,官吏皆不能禁。 沈小寒與武狀元楊海、榜眼蕭鈞等人皆被編入龍武軍中,各領千騎,稱為統領。 乍入軍中,整頓軍紀,熟悉情況,各自忙的不可開交。 杜縉以及舉試不第來投奔沈小寒的那些人也作為小寒的親兵編入軍中,協助她料理那些桀驁不馴的兵痞子,下手穩準狠 。 沈小寒從幽州帶來的幾個侍女也都會些功夫,皆都存了必戰之念,編入了沈統領的親兵隊中。 最意外的是蘭佩居然也誓死追隨沈小寒出征,他的原話是,“蘭某既然追隨沈統領,當然要輔佐你成就大業,矢志不渝?!?/br> 他有這等決心,不說沈小寒,其余眾人也對他刮目相看,春雷悄聲向紅雨笑道:“蘭先生果然好漢子,以后我再不說他壞話了?!?/br> 四月十七日辰初刻,大軍在長安城南神策軍營整軍開撥,沈小寒在本旅之首,遙遙望著點將臺上的趙王李溯,心里有一句粗話,不知道什么時候講合適。 她以為李溯應該留在長安主持大局,畢竟朝野震蕩因他而起,他似乎又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手,可以解決各種問題。 誰知道這位小爺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居然要率軍出征! 須知這次并不是一般的邊境戰爭,皇子率軍出征只是個名聲好聽,這是要去前線血戰的軍隊! 她身在大軍的洪流里,與李溯這位主將的距離大概是無限遠,沖上去進諫只怕被軍法處置,唯有腹誹。 這一支軍隊是大唐最精銳的騎兵與步戰混編,也是關中附近最精銳的軍隊,像是一把快刀,殺向蕭關道最后一個關卡,龍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