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對岸一片安靜,只有低低的哽咽聲越來越大,最終,男人們朝著對岸跪下去,嚎啕著用力叩首,感謝朝廷的寬恕。 最終,雙方無一傷亡。 流民按照韓皎的計劃,被安置去了新縣。 而這場為了保全流民性命的戰斗事跡,仿佛長了翅膀,短時間內傳遍京城。 違抗上級指示、四處奔走求援、豁出性命搬糧賑濟的翰林院編修韓皎,成了老百姓口中愛民如子的英雄。 此外,為了避免與老百姓正面交戰,提出“環水戰略”的九皇子也跟著聲名鵲起。 這是九皇子第一次以長相俊美以外的話題,紅遍京城,終于摘掉了“皇家首席花瓶”的頭銜。 對這場戰斗歡欣鼓舞的,不只是老百姓,還有身居九重的天子。 皇帝萬萬沒想到,自家不成器的兒子,居然會以這種方式意外收獲民心。 那個叫韓皎的神童,沒準真是老天派來幫他的奇才。 作者有話要說:棉花精已經無法無天,敢踩老攻的jiojio 第63章 營救流民的時候, 得跟時間賽跑, 韓皎沒空閑多想,如今流民已經分批送去新縣入籍,韓皎開始后怕了。 奮不顧身救民于水火的作為,雖然得到了八方點贊,卻把徐閣老得罪狠了。 古代沒有媒體傳播消息,但老百姓靠兩條腿就能傳播半個城, 這一個月以來,京城鬧得沸沸揚揚, 連說書先生都在講述韓皎斗狗官的英雄事跡。 內閣扛不住京城百姓的輿論壓力,都察院負責撫民的二把手,已經被內閣罷官聽候發落了。 至于那名濫殺流民引出禍亂的御史,已經被壓入刑部大牢, 內閣票擬罪名,只等皇上披紅,結果不是打板子流放, 就是秋后處決。 包括流民大營里那個遲遲不肯施粥, 等待上頭動向的芝麻官, 也被停職待審了。 撫民官員都是徐閣老欽點,韓皎也是徐閣老任命的監察官員,但韓皎沒有實職, 他立功也算不到徐閣老頭上,被挖出的那幫都察院狗官,卻是丟盡了徐閣老的臉。 韓皎懷疑自己投奔燕王的路, 要被徐閣老永久性切斷了,未來的仕途約莫也到此為止了,想要實現抱負,只能跟徐閣老比命長。 韓太太從京城各處酒樓茶莊的說書先生口中,得知自己兒子跟大官們斗法的驚險事跡。 事情本來就很驚險,經過說書先生們的專業改造,韓太太聽得心驚rou跳,險些暈過去。 回到家,韓太太跟兒子大鬧了一通,還不忘連帶韓老爺一起教訓,說兒子就是跟他學傻了,心里只有國家百姓,沒有自己身家性命。 韓老爺當場反駁:“阿皎哪里像我?若換作我,最多是急得當場跟那群狗官搏命,于事無補,阿皎卻是把那九萬多流民全須全尾保下來,這是要載入史冊的大事,光宗耀祖!” 韓太太不稀罕光宗耀祖,仍舊追著兒子教訓了一上午。 韓皎隔天還得去新縣,監督流民分田登記的瑣事,中午便開始收拾行李,不料后晌宮里來人,通知韓皎,明日要他參加早朝。 這可把爹娘嚇壞了,韓皎這品級,夠不上參加早朝,宣他入朝的肯定是皇上。 昨日,內閣剛把撫民事件呈遞御前,會不會是徐閣老在奏章中明褒暗貶,坑害韓皎?韓老爺十分擔憂。 “如果皇上問責,你就說,你做的一切,都是被爹逼迫的?!表n老爺想替兒子背鍋。 韓皎卻沒事人一樣,笑道:“本來我還一直擔心徐閣老給我下絆子,現在皇上親自傳召我,我就用不著擔心了?!?/br> 韓老爺問他為什么。 韓皎笑道:“我本還擔心皇上不會提撫民之事,等待事情平息,若是如此,皇上的意思就是任憑徐閣老處置涉案官員??扇缃?,皇上召我入朝,必定是要親自出面,給這場鬧劇定調子,那就肯定不會為難我,因為我的所作所為,是民心所向,皇上不可能明面上跟老百姓過不去?!?/br> 韓老爺恍然大悟,注視兒子的目光簡直帶了幾分欽佩:“你入朝不到半年,對朝局判斷,怎會如此通透?” 韓皎低頭笑了笑:“爹過獎了?!?/br> 要謝還得謝大boss,是大boss替韓皎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他大致明白應該從什么角度揣測上頭人的心思。 但跟徐閣老李閣老比起來,他還嫩得很。 第二日早朝,韓皎跟隨父親,天沒亮就等在宮門外。 到了卯正,宮門打開,文武百官在龍吟衛的隨行下,來到皇極殿外,分文武兩列站好。 韓皎被太監請去角落,聽候皇帝宣見。 早朝在戶外進行,韓老爺從前就告訴過韓皎,只有節日和某些特殊日子,皇帝才會在殿內早朝,但韓皎沒想到參與人員這么多。 除了文官武官,周圍還有龍吟衛把守,殿門前放著龍椅,龍椅附近甚至還有“樂隊”,皇上駕到時,居然自帶真實的bgm! 帶著滿心好奇,韓皎暗中觀察著皇帝登場的大場面。 他跟隨百官一起下跪,起身后便開始了正式早朝。 因為場地太大,韓皎所站的位置,完全聽不見前面皇帝和出列的大臣在談些什么。 約莫站了三刻,忽然聽見前面太監一個傳一個地喊話:“宣翰林院編修韓皎覲見!” 韓皎此時的感覺簡直像是準備在升旗儀式上演講,雖然知道不會有危險,但禁不住激動又緊張,一路小跑到御前的時候,都不知道停在什么位置比較合適,幸好有太監提醒他站定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