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劉通是燕王的老師,此時已經把能勸的都說盡了。 真不知這個素來敬重自己的皇子被喂了什么迷魂湯,居然為了個半路跳出來的小小庶吉士,對他這個當了五年的老師甩臉子。 劉通原本只是奉徐閣老之命,來給燕王傳信, 而此刻,他禁不住從內心嫉妒起那個素未謀面的神童韓皎。 聽說, 韓皎如今就住在王府隔壁的別宅,跟燕王日日來往,私交甚篤,亦師亦友。 劉通曾以為, 燕王待他之禮,已經是對老師最高的敬重,如今有那韓皎做對比, 才覺出自己在燕王心里根本排不上號。 他不甘心就這么離開, 用余光向坐在對面的皇長子使眼色, 請他開口規勸燕王。 大皇子方才一直擺出置身事外的悠哉態度,此刻見劉通不肯繼續進言,才不情不愿地轉頭, 對坐在一旁的燕王勸道:“六弟,證據確鑿,綁架案中活下來的綁匪被分開審問, 全都給出一樣的供詞,你還執迷不悟嗎?這案子本就是他們跟韓皎一起演的雙簧?!?/br> 方才一直是老師劉通在陳述案情,燕王留了情面,沒有當面駁斥,現在聽見大哥在一旁添油加醋,燕王立即側頭斥道:“我真不明白,你們為什么非要跟韓先生為難!他不過是個年方十八的庶吉士,無權無勢,冒死給我獻策,你們編排這些聳人聽聞的陰謀,要是被韓先生聽見了,他得多寒心?韓先生要是一怒之下,歸隱山林,你們上哪去找這樣厲害的謀士賠給我!” “我也不明白,六弟,你為什么就相信一個無權無勢無眼線的局外人,能破這樣的大案?”大皇子厲聲道:“韓皎的背景越清白,就越是可疑,幕后那位老狐貍就是為了讓你深信不疑,才找出這么個人。如今情勢你也清楚,父皇對李閣老的信任無以復加,你本就應該韜光養晦、獨善其身,豈能將他安插的耳目視若珍寶,甚至安置在王府別宅!” 燕王冷笑道:“那我應該把誰視作珍寶?把那些出事的時候,都勸我壓下案子、忍氣吞聲、含冤受辱、毫無作為的‘自己人’視作珍寶?卻把冒死獻策、不惜開罪朝中最強勢力、僅憑一堆賬冊、一己之力、三日破案的不世之才,視為豺狼鷹犬?” 這話一出,不只是大皇子被戳中要害,坐在對面的劉通,霎時間臉色通紅。 燕王這明擺著是沖劉通來的,說他出事的時候毫無作為,事后卻來誹謗功臣韓皎。 “臣不知殿下此言何意?!眲⑼獾醚廴Χ技t了,顫聲辯解道:“臣此來,一為替徐閣老傳話,二為獻上刑部查案結果,自始至終,臣未曾說韓先生一句不是,殿下若是因為閣老的建議和查案結果,而遷怒于臣,臣今日便遞交辭呈,往后……” “劉先生!”燕王皺眉看向劉通:“既然你想要本王表態,那總得讓本王說說自己的想法吧?對事不對人,你何必對號入座給自己找不痛快?我方才那番話,說的是我府里其他謀士,與先生您并無瓜葛!” 這樣的辯解,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案發后,劉通奉徐閣老之命,勸燕王忍氣吞聲、秋后算賬,這毫無作為的“自己人”,說的不是他,還能是誰? 燕王見老師捏著雙拳,渾身發抖,心里后悔話說重了。 這畢竟是對他忠心耿耿五年的老師,擔著風險,替燕王跟內閣重臣聯絡傳話。 若不是因此被端王黨打壓,劉通如今的資歷,當個六部堂官絕不在話下,都是為了燕王,劉通才甘愿沉于下寮這么多年,有功勞,也有苦勞。 自從有了韓皎后,燕王幾乎再沒向劉通請教過學問,劉通心里對韓皎有些怨憤,也是人之常情。 燕王一時心軟,站起身,對著劉通深深一揖:“學生方才失言,無意冒犯先生,望先生海涵息怒?!?/br> 劉通深吸一口氣,起身也對燕王行了一禮:“殿下折煞臣也?!?/br> 燕王因為愧疚,心情平復了,開始好聲好氣地對二人解釋韓皎的辦案推論,試圖說明韓皎并非他們所說的“靠占卜算卦憑空猜出實情”,案情都是靠這位才子縝密推論出來的。 “若是這樣,自然最好?!眲⑼ㄒ脖谎嗤醯恼\意打動了,心平氣和地說:“起初,殿下得了這樣的奇才,上至徐閣老下至微臣,無不為殿下歡欣鼓舞,只是細一琢磨,那孩子辦案時間著實短了點,加之他父親前陣子被周肇昆撈出來,綁架案又有口供,說是跟韓皎合謀,徐閣老擔心殿下中圈套,才讓臣傳話提醒?!?/br> 燕王蹙眉道:“本王與韓先生相交雖只半月,但日日聽韓先生治國高論,竊以為韓先生乃千古之奇才,他辦案神速,靠的是真才實學,不足為疑。至于周肇昆放人,那是他自己心虛服軟,再說你們帶來的這些審訊口供,都是刑部私審密文,他們自己都不敢放到明面上,誰知道他們動了什么手腳?刑部兵部,本就受周肇昆掣肘,這些口供,怎可當真?” 劉通低聲道:“殿下,刑部不對外公開,是因為這場私審其實是咱們的人審的,所以徐閣老才要您提防?!?/br> 燕王火氣又上來了,擔心再次失言,頓了好久,才辯駁道:“閣老審的這幾個犯人,都是能被周肇昆輕易左右的亡命之徒,而我,之前審問過我親弟弟謝奪,我九弟親口告訴我,韓皎在跟綁匪決斗的時候,是他出手把韓皎從閻王爺那撈回來的。請先生仔細想一想,如果這綁架案是一出戲,就算那群綁匪沒料到有皇子會窮追不舍,那也不至于對韓皎滅口吧?照這些口供的說法,他們演完這出戲,拿了銀子,遠走高飛不就成了?若是真殺了韓皎,他們豈不是雞飛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