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書迷正在閱讀:朕究竟懷了誰的崽[穿書]、異世之我命由我、大草原上的小貓咪、被娘炮系統碰瓷以后、七個大佬覺醒BE記憶后、重生后我成了豪門男妻、繼承公司后成了帶貨網紅、無形撩漢,最為致命[快穿]、[快穿]勾引反派計劃、當我坑男配時我在想什么[穿書]
李乘風搖搖頭:“我厭惡嚴嵩父子是因為他們魚rou百姓,走不走都跟我沒關系,萬事還有皇上呢?!?/br> 是的,現在即使再來十個嚴嵩,李乘風也不怎么放在眼里,因為他很清楚。如今九五之尊位上的那個人,雖然十分笨拙,但依舊努力遵守當年與他的誓言——做一個好皇帝。 作者有話要說:完結倒計時 第83章 楊慎的決心 三年后, 北京城。 時值九月,雖然樹葉已微微泛黃, 可陽光依舊十分曬人, 大概是因為城中街道兩邊的瓜果成熟,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甜味。 而就在這甜蜜的氛圍中,楊慎終于踏上了故土。雖然他是四川新都人, 可自幼在北京長大, 對于北京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這是何物?人騎著它怎么自己就能動?”楊慎一臉驚詫的指著前方。好吧,他收回之前的話,離京十二年, 現在的北京城已經和之前大不一樣了。 “嗨!大人你看仔細了, 這東西不是自己動的, 下面腳蹬著呢!此物是半年前天工局的大老爺們造出來的, 皇上命名為‘自行車’,現在許多年輕人都喜歡騎?!鄙砼缘睦蠞h笑著給他介紹,此人名叫梁伯, 早些年是京中一家小米店的活計,現在是政府的臨時工。 如今順天府以及邊上一帶, 可以說是日新月異, 新的技術被應用到民生,可交通通訊偏偏十分不發達, 導致傳播有些困難。 考慮到有許多如楊慎一般外地的官員來京敘職,面對京里的變化不知所措。為了向他們提供方便,特意雇了些京中本地人, 全天在驛站待命。 梁伯就很幸運的被選中,要說這份活兒可比在米鋪舒服多了,不過是陪官老爺們走走逛逛,就能領銀子。如果遇到大方的,平日還有打賞,他打算一輩子就這么做下去。 楊慎本身好奇心就重,聽對方這么說恨不得立刻下車去研究一番。不過考慮到現在主要任務是進城,還是先放一放,反正也跑不了。 他滿打滿算離京十二年,原本以為一輩子都回不來要老死在蠔鏡了,沒想到運氣好,竟然遇到了弗朗機國人犯事。 那些紅頭發綠眼睛的鬼佬開始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為借口,賄賂廣東高官,獲準在蠔鏡半島暫時居住。后來大明開海禁,海上勢力一年比一年強大,弗朗機人坐不住了。他們也知道大明幅員遼闊,蠔鏡天高皇帝遠的基本沒人管,于是將每年的賄賂說成是付給朝廷的“地租銀”,在蠔鏡圈地賴著不走了。 楊慎是蠔鏡縣令,目睹此事后勃然大怒,要知道錢由布政使上交國庫才叫租金,你給貪官送個禮我大明疆域就是你的了?! 于是上報朝廷,要求請戰。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不過剛好戚繼光正愁自己的海軍沒地方練兵,就也請求參戰。嘉靖雖然厭惡楊慎,可主次還是能分清的,遂同意戚家軍出戰,最后大獲全勝。 之后楊慎參考其他地方,在蠔鏡設立海關對商船抽稅,和議事亭向葡人夷目宣讀命令與雙方會商政務。還請求朝廷建立了一支軍隊。 慢慢的,蠔鏡成為了南方著名的富庶之地,許多國家的船只都在此地停泊,竟然開發出了不少第三產業。 蠔鏡能變成這樣,誰也不能否認楊慎的功勞最大,秉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吏部評優的時候每年都將楊慎放在最前面,意思是可以給楊大人升官啦! 內閣自然也是同意的,最后皇上被煩得受不了,捏著鼻子讓楊慎進京。 如今的京城已經又一次擴建,十二個城門變成十五個,可每天排隊進城的人依舊許多。楊慎坐在馬車上,只覺得外面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頻頻向外望去。 黃娥好笑的看著自己丈夫,這么多年還跟以前一樣的脾氣,“你要是想看,就跟著下去走吧?!彼矒嶂粚号?,只覺得自己像帶了三個孩子。 得到老婆大人的許肯,楊慎迫不及待跳車與梁伯同行。過了好久,總算是輪到他們進城了。 守衛仔細檢查了楊慎的文書,確定無誤后對著梁伯露出笑臉,“這不是我們狀元爹嗎,怎么不在家待著又出來跑活兒了?!?/br> “哎,我這勞碌命,根本閑不住?!绷翰ξ貞?,也沒否認“狀元爹”這三個字。 待一行人進城,楊慎有些好奇的問道:“令郎竟然是狀元?哪一年?說不定在下還認識?” 梁伯搖頭:“不是不是,我家那臭小子可比不得您這正兒八經的狀元,我那兒子是個‘理狀元’?!?/br> 楊慎迷糊了,他知道文狀元武狀元,李狀元是什么?姓李嗎? “這都是天工局的夏言夏大人提出來的,”梁伯一點點解釋道:“夏大人說,天工局需要人手,于是組織人編了很多關于那方面的教材,通過考試可以進天工局任職。我兒子就是上一屆的第一。哎,原本是想讓他多讀書考科舉的,結果沒成想這小子自己非要進天工局?!?/br> 他雖是抱怨,可臉上滿滿的自豪,畢竟天工局的薪酬是出了名的高,真做出點成績朝廷的獎勵就夠吃一輩子了,比起虛無縹緲的科舉,這個理狀元感覺更實惠一點。 要是曾經的楊慎,定會不以為然??伤呀浽谙栫R待了十二年,已經見識過這些‘奇yin技巧’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自然懂得此為‘科技’的東西有多重要,于是對梁伯連連恭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