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書迷正在閱讀:朕究竟懷了誰的崽[穿書]、異世之我命由我、大草原上的小貓咪、被娘炮系統碰瓷以后、七個大佬覺醒BE記憶后、重生后我成了豪門男妻、繼承公司后成了帶貨網紅、無形撩漢,最為致命[快穿]、[快穿]勾引反派計劃、當我坑男配時我在想什么[穿書]
眾朝臣面面相覷,自從朱厚熜斗倒前任首輔,文武百官們已經大致知道他們的皇上是個什么樣的人,基本上很少忤逆皇權?,F在這小小的祭酒,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連圣上都敢頂撞,就連嚴嵩也吃了一驚,沉默下來沒再反對,等著皇上自己發飆。 結果也是出乎眾人意料,嘉靖愣了一下,半晌突然撫掌道:“這倒是不錯,但他們并未經過專業訓練,如果真實施起來還有些困難?!?/br> 此時大殿內突然響起一道清越的男聲,只見站在最前方的一人站了出來,“稟圣上,天工局對于活字印刷有了些研究,只要有模板,速度倒是不成問題?!?/br> 隨著他的發言,反對派的心逐漸下沉,不錯,說話之人正是天工局現任局長——夏言夏大人。隨著這幾年天工局的不斷努力,上至火器船只,下到民生百貨,都有了重大的改變。朝廷也漸漸意識到天工局的重要性,夏言身份水漲船高,天工局局長不僅享受正一品的待遇,干得好也能封爵位,眾人不免羨慕嫉妒恨。 但夏言還是跟以往一樣,沉迷在理工的世界無法自拔,上朝就是點個卯,基本很少說話。而此次卻破天荒的開口,著實是讓人大吃一驚。果然皇上聽他這么講了,思索片刻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由天工局負責印刷,翰林院審核,國子監祭酒從旁協助。先辦兩期,只在京城發售試試吧?!?/br> 嚴嵩看大勢已去,只能作罷,心中暗恨,李乘風、夏言你們等著!一個也跑不了! 待早朝散去,李乘風猶豫了許久,還是上前叫住了夏言:“感謝大人仗義執言,讓報紙得以辦下去?!?/br> 夏言神色復雜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搖搖頭:“無妨,本官也是為了大明,活字印刷這個東西,早在北宋就發明出來,結果直到今天都沒能普及,將其傳承下去也算沒有愧對先人。況且,李大人你……”他頓了頓,才道:“你跟我的一位故人很像,不光是長得有些相似,就連舉止心思也一樣。我也看得出,你是一心為國,陛下雖然英明,但近些年越來越圣心難測,朝中也不乏一些jian人,你要保重?!?/br> 李乘風默然,官方的說法,當時靖華真人死于當年的宮變,因為雍王的行刺,竭力護駕最后身死。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嘉靖竟然還未靖華真人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考慮到此人生前的圣眷,百官們有些不滿的也都憋著了。 這些年風吹雨打,又混跡在行伍中,現在的李乘風身量結實了不少,一身肅殺之氣,五官雖然有些相似,但已經很少有人會將他和當年的女裝大佬聯系在一起。曾經的朋友自然是無法聯系,聽聞天工局里現在還供著他的畫像,得知后也頗為哭笑不得。 新報紙命名為《大明周刊》,每周發行一次,雖說是報紙,其實更像雜志。因為里面的東西著實不少,每期都厚的像一本書。李乘風參考現代報紙,將其分為政治、生活、思辨、娛樂四個板塊。其中政治不必多說,里面都是一些朝廷已經頒布的法令,以及專業人士對其的解讀。不僅百姓能聽明白,就連學子們也受益匪淺。畢竟儒家典籍到處都有,這種涉及到法家的的知識,可是難得一見。沒過多久,京中各個學府就發現,學生們的八股文都有了長足進步,分析能力明顯見漲。 而生活方面,則是京中各種瑣事,有時候天工局還會在上面發一些生活小妙招來開民智。這部分是老百姓們最喜歡看的,說不定什么時候認識人的名字就出現在上面。 當然,雖然生活方面對大家作用很大,可要論在學術界反響熱烈,還要屬思辨版塊。每周一篇名家大儒的文章,附帶著他們的感悟,還有類似于自由發言版塊,有提問的,有辯論的。當然,這部分都是匿名的。也正是因為這點,學子們更能暢所欲言。不過也發生過負責篩選的翰林學士們夾帶 私貨,只讓自己喜歡的言論發表的現象。對于這樣的人,李乘風表示一律不予錄用。 娛樂板塊是李乘風強烈要求加上去的。不僅有一些世界各地的趣聞笑話,還附帶幾篇連載小說。原本編修們對此嗤之以鼻,最后發現,這才是帶動報紙銷量的原動力??! …… 清晨,黃松嘴里咬著塊燒餅,飛快的奔向附近的茶樓。好在現在已經入夏,天亮的早,否則路上沒燭火,摔到可不得了。 按理說他最近已經起得夠早了,早到連娘親都頗有微詞,挺大的小伙子,不幫家里干活,每天就去茶樓待半天。不過好在最近年景好,百姓手中都有余錢,黃松的營生只用經營幾個時辰,賺的錢就夠用了。 到了茶樓,雖然人不少,但好在還有幾個空座位。黃松點了杯最便宜的茶,在小二的引領下坐在一個很偏僻的角落。從此處望去,只能看見說書先生的衣角。聽書講究個身臨其境,好的說書先生,神情舉止都能帶動觀眾的情緒,這個位置大家都不喜歡。 但黃松無所謂,畢竟對他來說,說書先生什么的還是次要,他是來聽故事的! 隨著水泥出現,道路情況有所改善,天工局又發明出減震裝置,使得大明的運輸能力大大加強。各地間的聯系交流也逐漸增多,按理說此時的北京城,說書什么的都是在上午或下午,用過飯后閑漢們無聊才來聽。但這些年廣東江南等用早茶的習慣流傳進來,商家們看到了機會,各大茶館紛紛試點。推陳出新發展出各種早點小吃,讓人們流連忘返,恨不得二十四小時泡在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