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書迷正在閱讀:想追回初戀又拉不下臉怎么辦、偏執狂的情詩[快穿]、撒嬌第一名[快穿]、今天男女主在一起了嗎[穿書]、意外初戀、項家大少[重生]、我覺得劇情不太對!、我頭上是青青草原取景地、聽說我失蹤了、謝謝老板
“呵……”許昭翻個白眼,繼續拿起毛筆,批閱起眼前的文章來。 李縣令等了一會兒,確定他真的不會主動搭理自己后,湊上去,奪過他手中的筆,擱到筆架上,嚴肅道:“伯道,我們之間也不講那些虛的,我這次來找你,就想讓你給我想想法子,今年秋稅該怎么辦?” 許昭憐憫地看他一眼,不知道是在可憐自己這個左右為難的同窗,還是在為因為谷雨不足,而糧食減產的百姓發愁,過了一會兒,許昭才接話道:“你不是已經打定主意了么?” 李縣令苦笑道:“呵……,世人都說江南等地水土豐茂,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傳說中的魚米之鄉,有多少普通百姓在為三餐不繼而發愁?!?/br> 許昭想著那錦衣玉食的江南世家,心中無奈,這便是江南的現狀,世家官宦霸占了大部份良田,卻因為身有功名,不用交稅納糧,朝廷壓在江南等地的賦稅任務便分攤到了本就地少的普通百姓身上。 往年風調雨順問題倒還不顯,今年谷雨遲遲不至,最后稀稀疏疏的下了兩次便收場,許昭特意去自家田莊看過,今年收成注定不會太好了。 最終是將百姓收刮干凈湊齊朝廷賦稅,還是給百姓留有余糧,自己考評得個下等,就看百來個縣令的良心取舍了。 第六十四章 李縣令作為很有政治報復, 但良心又還剩不少的官員, 他是痛苦的, 他做不到從百姓口中奪糧,也辦不到默默無聞背鍋。 江南世家, 他們瓜分了魚米之鄉的大部份油水, 他們會為了一些利益相互傾軋,但當有人要動他們倉中糧, 口中食時,他們又會瞬間團結起來, 一致對外, 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典型代表事件,便是先帝決定要打過江南時, 董家牽頭,一群人齊心合力捉了衰帝一家投獻,用舊主全家的性命, 保全了自己, 沒有落得跟北方被清隱田,查隱戶的下場。 先帝爺后來肯定是后悔了的, 估計想著當時真不該顧忌名聲,也不該怕傷了國家元氣, 就該一鼓作氣, 徹底清光那些沉疴毒瘤的,也不至于留下這么大的隱患。 許昭看著同窗滿臉不甘心地頹在那里,問道:“這次江南雨少, 糧食減產范圍如此之廣,你說其他縣都會怎么辦?” 李縣令想都不用想,嘲諷道:“朝廷只按照登記在冊的田畝征收賦稅,卻不知道大部份田畝都在那些不用交稅的人名下。朝廷只要有足夠的錢糧入國庫,哪管這些錢糧出自哪里!當地父母官又有哪個,有膽子跟那些個世家伸手,沒見人家領頭人還在內閣么?說起來你我的家族不也在此列么?!” 李縣令沮喪地靠在太師椅上,無限悲哀道:“碰不得啊……,碰不得,沒見勢大如孔首輔都不愿意出頭么?你看吧,最終還是要從百姓身上吸血?!?/br> 什么樣的人活得最痛苦?壞,壞得不徹底;好,好得又不全面。 李縣令恰好便是這種不好不壞的人,幸運的是他有個能教出六首狀元,見識不凡的好基友,只聽他好基友慫恿道:“既然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依我之見,為何不直接一些,干脆就將這些個沉疴毒瘤直接甩到朝堂諸公面前,圣上說不定就希望看到這樣呢?!?/br> 李縣令這時候不痛苦了,卻被驚嚇得差點跳起來,有些哆嗦道:“伯伯……伯道,這怕是太冒險了吧,那些人不得活撕了我???!” 許昭嗤笑道:“誰讓一個人去做了,你也太高看自己了,竟覺得你一人便做得下來了?!附耳過來……” 幾日過后,棲霞書院門口,紙墨鋪子老板對著店小二嘆氣道:“今年夏天真的是太熱了,我活了這么大歲數還是一次見到,你看就連棲霞書院的學生都放假了?!?/br> 熱倒是真熱,但放假卻不是因為這個,而是他們的先生有事要忙,早兩日前,便已經離開了五儀縣。 金華府到杭州的官道兩旁是連片的水田,長得稀稀疏疏禾苗在烈日下顯得無精打采。 田頭處的水車旁,擠滿了等著汲水的百姓,但大多數人早已經等不急了,正挑著擔子,一趟趟地從河邊往田里擔水,生怕晚了一時半會兒,便沒了過冬的口糧。 許昭站在官道邊上,看著幾個光著屁股,穿著粗布小褂子的孩子,大一些的抱著木盆,小一些的捧著瓦罐,小心翼翼地跟在長輩后面,心里泛起了無盡的酸楚。 許昭的小廝看了看自家老爺的臉色,小心提醒道:“老爺,吹風了?!?/br> 許昭似乎沒有聽見他說的話,只看著那個三四歲的小兒,因為將瓦罐里的水不小心倒在了別人家的田里而沮喪不已,旁邊的大人也顧不上安慰他。 突然,天邊響起一道驚雷,微風也變成了狂風,吹得云層翻涌,吹得禾苗沙沙作響,沒過一會兒便有豆大的雨滴,陸陸續續往下落。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田里的百姓都還沒反應過來,一個個呆呆地望著天空,最先反應過來的是那三四歲的小兒,只見他將自己的 瓦罐頂在頭頂,高興地蹦著,跳著,歡呼著:“下雨啦,下雨啦!” 許昭抹了把臉上的雨水,看了一眼要么擊掌歡呼,要么跪下謝天謝地的百姓,轉身道:“走吧,是時候了!” 對啊,是時候了,許昭翻身上了馬車,脫掉身上外袍,想著在金華府與蘇大人的談話,心里微微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