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書迷正在閱讀:想追回初戀又拉不下臉怎么辦、偏執狂的情詩[快穿]、撒嬌第一名[快穿]、今天男女主在一起了嗎[穿書]、意外初戀、項家大少[重生]、我覺得劇情不太對!、我頭上是青青草原取景地、聽說我失蹤了、謝謝老板
孔玠此時內心活動并沒有三皇子那么精彩,但也覺得沈茂說的不妥,站起來皺眉道:“按照沈兄所說,豈不是太過一概而論,前朝吏治雖不清明,但也有許多有志之士的,遠的不說,當年林御史為天下蒼生,是何等舍生忘死,登聞鼓鼓聲更是響徹宇內?!?/br> 姜世云氣憤地將面前的梧桐枝折斷在手中,‘這人真狡詐,沒事提林御史干嘛,那是別人的祖先,又不是你的?!涝拼藭r的心態,用現代粉絲的話來說,便是‘你別來蹭我家男神祖先的熱度!’ 祖先被蹭了熱度而不自知的林方旭,此時挑挑眉,面帶微笑地聽孔玠繼續說道:“在下觀點其實很簡單,前朝直接亡國的原因,就是外敵入侵,至于之前失民心也好,吏治腐敗也好,若是沒有蒙奴肆掠,在有識之士的努力下,多給一些時間,不一定不能整治好?!?/br> 孔玠說完他的簡單觀點后,也直接坐下,眾人心想,‘確實很簡單??!’連姜世武都忍不住嘟囔道:“這人說的怎么和我一個水平?” 姜世云聽完又是一個白眼,‘你那是真實水平,人家是故意說得簡單?!?/br> 浙江眾士子此時面面相覷,蒙奴過后,就是先帝登基,孔玠看似說得簡單,卻給對手設了個大陷阱。 太子朱顯宗此時眼含一絲興味,見浙江眾人,一時之間竟都沒有人站起來反駁對方,也跟著眾人一起看向有志之士的子孫林方旭。 林方旭倒是真的不想急著表現,只是人家都提到自己祖先了,作為名人之后,也不能怕事不是? 在眾人的期盼中,林方旭慢條斯理的站了起來,未語先笑道:“呵呵……,孔兄的論點真是極其有意思,就好比花壇中有顆已經枯萎的牡丹,花匠將其拔掉,孔兄站在被丟棄的枯枝旁,搖頭嘆氣道,不應該拔掉的啊……,多澆些水,也許就活過來了,卻裝作看不見那早就爛掉的根?!?/br> “噗嗤……”朱顯文第一個忍不住笑出聲來,見太子大哥轉頭看向自己,忙作揖告饒道:“解元郎形容得實在是太好笑了,哈哈……” 朱顯宗也面帶微笑道:“確實很好笑?!?,底下眾人似乎像是得了許可,都不再忍著,笑出聲來。 林方旭走到論道堂中間,眼神緩緩掃過周圍的士子,掃過梧桐書上蹲著的兩人時,多停了片刻,又若無其事的移開,被他掃過的士子都漸漸止了笑。 林方旭此時方問道:“在座諸位讀書進學是為了什么?” 眾人面面相覷,心想‘當然是為了做官,但若說出口的話,必然是為了報效朝廷,匡扶社稷?!?/br> 林方旭不等眾人說完,學總角小兒背誦三字文般,漫不經心地搖頭背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br> 林方旭背完后,又笑著道:“千鍾粟、黃金屋真的從書中來嗎?不……!若是你讀書的目標只是為了千鍾粟、黃金屋,在你考中進士,授了官后,你會發現,書里其實并沒有這些你想要的這些東西?!?/br> 林方旭掃了掃眾人,又 繼續道:“失望過后,你會發現,書中沒有,但是……,你可以用讀書得來的權利去謀取它?!?/br> 其他人怎么想暫且不提,汪學士此時已經皺著眉,猶豫著是否要打斷他。 林方旭不知道,自己已經快被翰林學士打入歪理邪說一類了,又繼續道:“怎么謀取,貪污受賄,橫征斂財?不,哪用吃相如此難老,以清廉奉公聞名,但誰又知道,他在家鄉名下有良田千頃,他一人便占了當地一半好多的良田。 閣老名下的地自然不用交稅,結果便是其他百姓一畝地至少要交四畝地的稅,一年的收成連稅都交不齊?!?/br> 林方旭轉過頭,向著董坤問道:“董兄,名以食為天,食從何來?呵……,大榮兄說,前朝諸公不作為,為何要作為?他們讀書的目的又不是為了這個,只要家中還有千鍾粟、黃金屋,誰管外面洪水滔天。 所以蒙奴來犯時,一個個想的不是如何退敵,不是被鐵蹄踐踏的平民百姓,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千鍾粟、黃金屋!” 姜世云雖然覺得林方旭說得好,可卻高興不起來,‘這個棒槌,平時挺機靈了,怎么這會兒說話這么直?!?/br> 林方旭不知道心上人都快為自己愁斷了腸,擲地有聲地總結道:“學生認為,前朝亡國,亡于只想著黃金屋,只知家事,不知國事的讀書人之手?!?/br> 朱顯宗面無表情地看著他,其他人都正襟危坐,就連朱顯文此時也是坐直了身子,不敢出聲。 過了良久,坐在最高位,一直沒有發言的朱顯宗,沉聲問道:“不知林解元讀書是為了什么?” 林方旭對著當今太子,上一世最后登基的永安帝,拱書,只為承先祖之志?!?/br> 第四十七章 辯論過后, 太子和三皇子兩人也許是聽到了想要聽的, 也或者就是純粹的對詩詞歌賦不感興趣, 便提前起身離開。 剩下的人對剛才的辯論閉口不提,但看林方旭的眼神又極其復雜, 欽佩有之, 嫉妒有之,擔憂有之, 實在是多到難以解讀。 董坤、商譚等人也沒有心情再比什么作詞寫詩了,干脆默契地談起了科舉考試心得, 這倒是合了圍觀士子的心意, 考前聽聽學霸的經驗,總歸是有益處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