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書迷正在閱讀:想追回初戀又拉不下臉怎么辦、偏執狂的情詩[快穿]、撒嬌第一名[快穿]、今天男女主在一起了嗎[穿書]、意外初戀、項家大少[重生]、我覺得劇情不太對!、我頭上是青青草原取景地、聽說我失蹤了、謝謝老板
洪武六年,十五個省的舉子涌入京城,造成客棧爆滿,京城幾個月的物價飛漲,是平時的幾倍,很多家境貧寒的舉子甚至找不到棲身之處。 洪武六年末,先 帝便命人在貢院前街修了十五所大會館,為各省舉子提供免費食宿。大比之年,凡是與考試無關的人都要搬出去,專門接待考生和隨員,但隨員只限兩名,多了的話要自己找其它住處。 剛開始幾年,會館提供的房舍吃食都比較普通,大多家境殷實的人還是選擇自己找住處,但后來有同籍官員,或一些富紳豪商捐款,會館條件也慢慢變好起來。 人都愛掙長短,甜豆花好吃,還是咸豆花好吃都能讓南人、北人吵翻天,何況是十五個大會館聚在一起。 沒到大比時,他們比那哪個會館食宿條件好,或者哪個會館文會辦得好,以此來證明哪個省文風鼎盛,哪個省百姓富饒。 大比之年就更不得了,文會自然更是要辦的,還會邀請翰林院,那些個閑的種草的翰林來出席品評,前兩次大考,幾個年長的皇子都有出席,眾人聚在一起猜測考生中與不中,最終名次如何。 文無第一,再加上許多人都會有所偏向,還沒考之前,各會館之間就已經開始吵翻天,你覺得你杭州神童師兄能得會試第一,我覺得我京師第一才子定能奪魁。 貢院前街最大的會館,京師會館中,三皇子看著樓下爭辯的各省舉子,笑著對站在身邊的董坤說道:“表哥,有人跟你爭搶會試頭名了呢?!?/br> 董坤臉上掛著董閣老招牌式的君子笑,淡然道:“天下英才那么多,說會試頭名為時過早了些,不過這位神童師兄據說是林御史后人,倒是可以會一會?!?/br> 三皇子朱顯文,挑眉笑笑,心里腹誹道,‘說得云淡風輕,表面一副不在意的樣子,卻連人家出生都打聽清楚了?!?/br> 第四十三章 林方旭自然還不知道, 上一世的得也沒錯, 天下英才多的是,即使沒有林方旭, 上輩子他也沒有考中會試頭名, 可見董府尊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林方旭并不知道沈茂兄弟的住處,不過要找他們卻不難, 去浙江會館,總是能遇到的。 姜世武將三人帶到貢院前街, 指了指前面, 說道:“看,前面就是浙江總會館了, 你們自己進去吧,都是文人的聚集的地方,我這個大老粗就不去占地方了?!?/br> 沒有小云在身邊, 姜世武對文人和文人呆的地方有著天然的排斥, 他最討厭的一句話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這是在說當兵的不講道理還是咋地?比起那些個舌燦蓮花,抱團結黨的文人, 他們當兵的才是弱勢群體。 林方旭三人見他說完, 便像后面有惡犬追似的逃跑了,商譚搖頭無奈道:“小武和姑父可真像,天生跟讀書人有仇似的?!?/br> 林方旭心想‘武安侯和讀書人能有什么仇?尸山火海走過來的人, 哪里會在意那點事,不過做做樣子罷了?!?/br> 許仲康指了指會館門口,笑著道:“咿……,那不是沈兄他們么?!” 林方旭抬頭,看見沈茂兄弟被一群人簇擁著走了過來,看見他們,沈茂高興道:“總算見著你們三人了,你們再不來,我們都打算去武安侯府找你們了?!?/br> 又有其它杭州同年插嘴道:“杭州五子總算是聚齊了?!?/br> “對,到時也讓那幫著子北人瞧瞧我們浙江文人的風采?!?/br> “那幫子北人太張狂,不是只有他京城才有四大才子的?!?/br> 林方旭聽完后,好奇道:“我們忙完了一些私事,就匆匆趕來了,聽大榮這意思,我們是錯過了什么趣事不成?” 沈京抱著手,語氣涼涼道:“你們確實錯過了好多事,是不是趣事就不一定了,走吧,我們到會館里再細說?!?/br> 浙江會館論道堂內,林方旭五人坐在中間,周圍坐著一圈浙江舉子,其中大部分都是去年鄉試新過的舉人,參加過兩次以上會試的舉人一般都比較低調。 沈茂等人都到得差不多的時候,才開口道:“東升,你們應該知道,各大會館在每年會試都會比較哪個省中的進士數量和名次吧,到時候禮部會以此為各個會館排名,排在前五的會館朝廷會有許多嘉獎?!?/br> 林方旭回道:“確實有聽說過,今年會試還沒開始呢,我看各大會館好像都已經開始私下較勁了?!?/br> 沈茂嘆口氣道:“哎……,會館之爭,說白了還是地域文風之爭,洪武年間會試,浙江一直獨占鰲頭,但自從洪武十二年,董閣老上書,準許太學學生可以不用回祖籍參加科舉后,北平后來居上,壓過四川、南京、福建,排在了第二,擺起了與浙江一爭高下的架勢?!?/br> 有同年沉不住氣,不屑道:“就北平一地哪有這個本事,能得第二還不是太學的功勞,但是每次大考,考得好的太學生有一半祖籍也是在江南等地?!?/br> 又有一同年感嘆道:“要是這些江南學生回祖籍考試的話,你看北平能中多少?” 林方旭噗嗤笑道:“可惜大多數籍貫江南的太學生,都不愿意回去考?!?/br> 眾人想著自己參加鄉試時,過五關斬六將的艱辛,心有戚戚焉地想:‘是啊……,是我,我也不愿意回去啊?!?/br> 這就像是現在,一個浙江或者江蘇的高三學生,要是有機會把學籍轉到北京,在北京參加高考,在北京填志愿,你愿不愿意?這個問題估計大家不用思考,就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