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不僅前功盡棄,還會影響臘rou的口感, 甚至會造成腐壞變質,rou倒是其次,主要是鹽有些缺。 再說已經費勁吧啦的腌好的rou,若是在熏制過程中有損壞, 想想都覺得不劃算。 在熏臘rou前, 景蕖原本準備搭建個棚子,專門用來熏制臘rou,按照他的計劃, 這棚子不能太小。 畢竟是部落里公用的,大山部落雖小,卻也有120 的人數, 若是真要把腌好的臘rou集中起來。 那rou恐怕有些多,別的不說, 單他救野后祭祀分給他的那千多斤白熊rou,就能占據很多的地方。 景蕖在部落里轉幾圈,想找個合適的地方, 搭建用來熏臘rou的棚子,結果沒找到…… 他們居住的地方是個山坳,就只有平時活動的地方比較合適,可真要把棚子搭建在廣場上。 那部落里的人根本活動不開,最后只能放棄搭建棚子統一熏臘rou的想法,打算就在自己洞口熏。 像景蕖居住的山洞,在半山腰上,斜坡不算陡峭,可以在山體上略微下方,釘進去兩根木柱。 在柱跟山體中間架上木板,傾斜著固定好,蓋上茅草就能讓雨水流出去,形成個小型茅草棚子。 在下面,或者直接釘成框架,或者給茅草棚釘上幾排橫梁拿來掛rou,再點上火,還是很不錯的。 這樣優點是占地面積小,隨便搭建個小棚子,就能熏屬于自己的rou,缺點是不好統一管理。 但跟兩相對比起來,景蕖還是決定在自己洞口熏,他找野幫忙,很快就把棚子、掛rou桿搭起來。 把已經腌好的白熊rou掛上去試試,感覺很穩,沒有搖搖欲墜的感覺,估摸掛兩千斤重量沒問題。 看來這種規模的棚子,足夠自家用來熏臘rou,畢竟部落里分rou,沒有誰能一次能分到2000斤rou。 以后腌rou、熏rou都是隨腌隨熏,等腌好的rou可以熏的時候,掛起來熏的就能取下來、不耽擱。 熏臘roucao作起來其實很簡單,原理就是利用暗火的煙和熱氣,把腌好的rou熏干、方便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有明火,如果火焰燃燒太旺煙氣就不足,溫度太高,容易把rou烤熟烤焦。 景蕖把部落里的人都叫到自己洞口,讓他們仔細看搭建好用來掛rou熏制的棚子,不明白的問野。 自己則去準備熏rou用的東西,是某種類似柏樹的樹枝,四季常青、樹葉很小,魚叫它渣渣樹。 這種樹葉燃點略高,尤其是活的時候,根本點不燃,扔到火堆里會悶火、讓火勢降低,還有煙。 部落里的人都很討厭它,不過因為渣渣樹葉燃燒后的煙帶清香味,魚喜歡用它熏自己的洞。 點燃放在那就不必管,沒有火焰出現,等晚上回來已經燃燒完,洞里飄滿天然木頭清香。 景蕖看到后就忍不住笑出聲,這不就專門用來熏臘rou的么,有煙、不怕有火,簡直不能更合適。 他原本想用木香花枝,因為木香花枝在燃燒的時候,那種清淡的草木味道很好聞,合適熏臘rou。 結果發現木香花桿哪怕是鮮活的,只要溫度足夠,燃燒起來那是噼里啪啦、火焰四射。 最終選定渣渣樹枝,在熏rou的地方澆上些水,把渣渣樹枝放上去,用干枯的毛毛樹葉點燃。 景蕖怕空氣溫度足夠渣渣樹葉燃出明火,結果觀察半天,真如魚所說,都是慢慢一點點映過去。 看著只有丁丁點紅光,升騰著熱氣和青煙,往rou上面飄去……簡直就是為熏臘rou量身定做的! 等眾人把棚子各方面確認好后,景蕖讓他們都回去搭棚子,準備熏臘rou,棚子很簡單容易搭建。 還有些洞本身就有突出,就像部落里的老人們居住的大洞,在洞口上面,就有塊石頭突出來。 突出來的地方大概三米長、半米寬,站人都沒問題,下雨那塊地都是干燥的,連棚子都不用搭。 只需要在洞口釘上木條,把腌好的rou掛上去,堆上渣渣樹葉,點上火就能熏,特別方便。 一時間,整個大山部落青煙四起,都彌漫在渣渣樹枝燃燒后的樹木清香里,看著還挺夢幻。 等部落里的人把臘rou都懸掛好、開始熏制,景蕖把大家叫到自己洞口,叫他們怎么腌制咸鴨蛋。 腌咸鴨蛋有好幾種方法,景蕖準備直接用水法腌制,就是把咸鴨蛋浸入飽和食鹽水、封缸腌制。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省鹽,等腌制好的咸鴨蛋取出來后,鹽水還能接著使用,等不需要腌咸鴨蛋。 鹽水里的鹽還能提取出來……前提是鴨蛋需要清洗干凈,不能有臟東西帶到鹽水里去。 景蕖先教他們怎么配置飽和食鹽水,這個其實很簡單,若是估摸不準,完全可以多放些鹽。 若是底部有鹽不溶解,就說明鹽水已經達到飽和,然后把鹽水放到陶鍋里煮開、放到旁邊等涼。 把自己準備好的陶缸拿過來、清洗干凈晾干水分的鴨蛋整齊碼進陶缸里,倒入晾到常溫的鹽水。 往里面倒鹽水,跟周圍人群仔細叮囑道,“必須要讓鹽水沒過嘎嘎獸蛋,把它們全部淹到才行。 若是準備的鹽水不夠,可以按照剛才方法再燒點鹽水,不能夠直接加清水,不然蛋很容易壞的。 不必擔心鹽不夠,鹽水可以重復使用,等到不制作咸鴨蛋,里面的鹽還能再提取出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