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看著木打算開始做陶缸,景蕖就把自己知道的訣竅全部都告訴她,讓她自己慢慢試驗、摸索。 景蕖則帶著人把燒好的磚塊啟出來,再費些功夫,搭建好專門用來燒制陶器的圓窯。 圓窯又被稱作饅頭窯,是古代常用的燒陶窯,大致分為窯門、火膛、窯室、煙囪他組成的。 結構比原始窯更加復雜,搭建起來就稍微麻煩些,好在他們有青磚,搭建出來能使用很久。 景蕖參觀過圓窯,但沒有自己搭建過,等他邊研究邊實踐,帶人把窯搭建出來,已經三小時后。 木已經把陶缸做出來,不僅完好的做出來,并且比他做的那個缸還高、還粗些。 約一米六高、直徑約一米二!模仿著他做的那個陶缸、但明顯要大那么一圈,容積大好多。 景蕖站在木做好的大缸跟前,簡直看的目瞪口呆,他能把大陶缸做出來,算是很正常的。 雖說過程有些困難曲折,可他一直都對做陶器挺有信心,本來他就是有基礎的,只是稍微手生。 畢竟他當年是在景德鎮學習過做青花瓷的!可木這是全靠天分,沒半點理論知識、更沒經驗的。 這哪里是手工帝呀,這真要是放到他的年代,給她足夠的理論和實踐機會,恐怕是要封神! 既然有這么個人才在,景蕖干脆就把做缸和鍋的任務都交給木,自己琢磨起怎么做爐子。 陶鍋、茶壺都很輕,若是有爐子,就可以在洞里做飯、燒水,寒季都不必出洞,免受風寒。 野見他捏著塊黏土在那發呆,在他旁邊的木板上坐下來,“景,可以做武器么?” 景蕖搖搖頭,“不行,陶片很脆易碎……哎,不對哦,好像可以的!” 陶瓷雖然很脆,但是很堅硬,碎裂后的陶片是很鋒利的,完全可以割傷、甚至捅穿皮膚的。 陶瓷刀就是同樣的原理,非常鋒利,比普通金屬刀刃鋒利數倍,鋒利度不會折損,根本不用磨。 但是陶瓷刀很容易碎,只能用來切菜,不能用力砍骨頭,不過這個他沒做過武器,具體還得試。 他略微想想,“等這窯陶燒出來,你看下有沒有碎陶片可以試試,陶山碎片還是很鋒利的?!?/br> 野看著旁邊各種形狀的陶器,帶著些期待的點頭,“好!” 圓窯搭建出來可以使用,采集隊制作的陶器差不多晾干,挑揀出已經碎裂、有裂紋可能燒壞的! 剩下完好的都放在旁邊等著開窯燒制。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裝窯的時候,山帶著狩獵隊的人來幫忙,看著晾干定型好的碗、盤子和茶壺,每個都那么好看。 越看越覺得驚喜,忍不住就要上手摸摸,嘖嘖稱奇,“這都是泥土做的?泥土怎么能做成這樣。 燒出來就能用?跟石鍋用法一樣么,這個怎么那么薄的,真是奇怪,不過燒水煮rou肯定比石鍋快!” 風看著山手里的泥鍋,面色驚喜,跟著不停的點頭表示同意,“比土部落里的石鍋好看,等拿到集會上,我們得要更多的咩咩獸換!” 山的眼睛立馬變得亮度驚人,兩人拿著還沒燒制的陶鍋,就蹲在陰干陶器的棚子旁邊,開始討論著等下次出發去換鹽的事。 他們就帶陶鍋去大河部落,不帶石鍋,輕巧好攜帶不說,換的東西還更多!這簡直不能更劃算! 還有他們部落里鞣制出來的皮毛,那么軟、那么暖和,比青草部落里的皮毛還要軟、還要暖和。 肯定能換到很多的鹽,換到他們部落都吃不完的鹽!兩人越說越開心,越討論越興奮。 先說到眼前的陶器,再說到部落里的獸皮、背簍,繼而扯到穿的衣服和裝東西的綿綿樹葉口袋。 滔滔不絕,感覺現在部落里面全都是好東西,隨隨便便的都能拿出去換鹽。 再不必像以前那樣,每次換鹽隊出發前,部落里其他人,都會提心吊膽擔心鹽換不夠。 兩人興致勃勃的討論半天,差點為風季的時候誰帶隊去大河部落換鹽,當場動手打起來。 景蕖聽得有些無奈,“族長…你先把鍋放到窯里,等燒制出來,咱們再討論換鹽的事行不行?!?/br> 山這才如夢初醒,發現鍋還在自己手里拿著,趕緊點點頭,哈哈笑著,親手把泥鍋放進窯室里。 再一聲令下,眾人都小心翼翼的,把所有需要燒制的陶器都送入窯室,等著封窯后點上火。 山一想到陶器燒出來,就能換吃不完的鹽,還能跟別的部落,換其他的好東西! 心里就是一片火熱,忍不住就開始激動,渾身充滿干勁,連帶人打獵的任務都交給風去帶領。 自己不錯眼的守著圓窯,等窯里的陶器燒制出來,他非得要第一個看到才行。 跟山同樣想法的人有很多,狩獵隊的人都沒見過陶器。 看到捏出來的泥胚那么好看,形狀那么奇怪。 心里就更加好奇,都想看陶器燒出來的樣子。 紛紛爭取砍柴看火的任務,還有人表示,自己可以三天三夜不睡,就盯著窯看著,保證火很大。 景蕖看著覺得好笑,干脆讓采集隊的人繼續制陶,狩獵隊的人,則代替采集隊去摸鴨蛋。 這下子湖泊里的肥鴨子們,可就開始倒霉咯,采集隊的人摸鴨蛋就只摸鴨蛋,狩獵隊可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