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認罪伏法
江星列能說什么呢,他什么都不想說?。 但皇帝指名道姓地讓他開口,江星列自然不能推拒。 “回稟陛下,此案拖延日久,朝野上下不寧,?是該盡早結案,起碼該給百姓一個交代,讓百姓安心?!苯橇械?。 “江世子的意思,是要哄騙百姓嗎,若不將背后之人挖出,這算是什么交代,”安王上前反駁,“父皇,此舉不妥,萬萬不能!” 江星列神色自若,并不開口,安王道,“父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是水,大夏是舟,陛下,誰都能哄騙,大夏百姓卻是哄騙不得的??!” 安王說罷,跪倒在地。 皇帝聽得心中動容,這話是沒錯的。 然而說這話的人,卻萬萬不該是他的兒子。聽自己的兒子說這話,皇帝覺得自己像是在聽一個笑話。 他知道自己日漸年長,也有意在幾個兒子里挑出最合適的繼承人。 但眼睜睜地看著兒子越俎代庖,將大夏百姓置于面前,皇帝的心情并不好。 不管是太子,還是齊王,都不曾如此挑釁過自己的權威。 老三卻敢,還拿著百姓的名頭,堵得他這個皇帝都啞口無言,還要順帶把東宮之位上坐著的兄長拉下來! 如此地野心勃勃,是真當自己要死了嗎? 皇帝神情嚴肅,道,“起來吧,看來滿朝文武之中,只有你最明百姓之心,最為百姓思量?!?/br> 安王先是面露喜色,片刻之后,又意識到什么,這不是在夸獎他。 安王拱手,焦急道,“父皇,兒臣只是為父皇憂心,絕無他意!” “朕知道你為何擔憂?!被实鄣?。 安王道,“父皇,兒臣~” 皇帝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罷了,既然老三你信誓旦旦,說你皇兄是所有事情的罪魁禍首,那就拿出證據來,給大夏百姓一個交代?!?/br> 安王一聽這話,也顧不得惶恐,當即傳令,叫人去取證據,傳喚證人。 證據確鑿,太子是抵賴不得的,安王心情振奮,父皇不高興不打緊,只要今天能把太子拉下馬,那盛京就只剩他一個排的上名號的皇子了! 老四軟弱,老五浪蕩,老六毛都沒長齊,三個都不靠譜,這皇位,除了他,還能交給誰! 只能是他的! 必須是他的! 皇帝坐在龍椅上,和朝臣一起等著。 太子神色頗有些不耐煩,他四下看著,不經意和江星列四目相對,江星列輕輕點頭。 太子心想,這事兒今天可算是完了。 終于不用再和老三糾纏了,他得想想,好好想想把老三打發到哪個封地去,越遠越好! 安王發覺太子的神情變換,對太子說道,“兄長身為嫡長,又是東宮太子,本該為我等兄弟做出表率,卻為銀錢,失了風范,真是叫我這個做弟弟的失望!” “三弟又何嘗不令為兄失望,”太子遺憾道,“不知三弟是聽了何人挑撥,鬧得你我兄弟鬩墻,令父皇傷心失望?!?/br> “三弟應當及時回頭才是,否則,就該來不及了?!碧右馕渡铋L地說道。 若是安王能夠冷靜些,或者他身為能有一個冷靜理智的謀臣,他就該知道,這個時候已經該收手了。 可他并未察覺到不對勁,只是一心想拉太子下馬。沒有辦法,他苦等東宮之位,已經等得太久了,久到能夠讓他瘋狂。 他要東宮之位,然后就是那個位置,他要成為這個天下的主人。 兩人沒有爭論幾句,太子顯然是不愿意再多說,安王也只得壓下滿腔激憤,偃旗息鼓,安靜等待。 江星列老神在在地看著這一出戲,心想,把安王打發走了,綿綿應該也不必去國史館了。 只是不去國史館,她又要熬夜,還不如接著去國史館,早睡早起。 正在國史館中與人爭論的沈綿冷不防打了個噴嚏。 王文峰也趕緊攔住爭吵的雙方,詢問沈綿是不是生病了,身體不舒服,停息了這一番爭吵。 皇帝心中已經有了定論,也不再猶豫,便跟群臣說起閑話來。 “小沈卿啊,”皇帝尋著沈瑞,笑問,“朕聽說你最近相了幾回親,可有合心意的人?” 沈瑞趕緊出列,道,“回稟陛下,暫且沒有?!?/br> “可否需要朕為你指婚?”皇帝又問。 “回陛下,雖說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臣以為,盲婚啞嫁,到底不好,還是要叫女方相看相看,免得聽聞虛名,叫人失望?!鄙蛉鸬?。 上門說親的人不少,沈瑞也見了幾個,只是合心意的卻不好找。 皇帝看看滿朝文武,笑問,“這樣好的女婿,你們竟也瞧不上嗎?” 嘉平伯笑道,“臣有一女,只是嫁了趙王殿下?!?/br> 趙王上朝一向不說話,聽了這話卻道,“岳父,小婿與王妃關系甚好,還請您放心?!?/br> 嘉平伯道,“殿下放心,臣并無此意?!?/br> 嘉平伯確實不大瞧得上趙王,趙王倒是沒有哪里不好,可是仔細說起來,也沒有哪里好,太過平庸了。 要是女兒待字閨中,嫁到沈家,可比嫁給趙王好多了。 趙王見狀,很是委屈,卻到底沒說什么。 當初他對趙家的女兒一見鐘情,好說歹說才求娶回來,嘉平伯對他不滿,他倒是也清楚,雖然委屈,也并不多言。 好在趙王安分守己,和太子關系也不錯,如今嘉平伯只一心希望女兒能生兩個外孫,他一定好好教導,不能長歪了。 眾人說了一會兒閑話,安王準備好的人證物證終于呈上大殿。 大殿中立刻安靜下來,皇帝抬手,道,“星列,去看證據,來分辨分辨?!?/br> 江星列依言,上去仔細查看證詞和作為物證的賬冊。 安王早有準備,證詞和賬冊都是齊全的,任誰來看都沒有問題。 江星列如實回稟,皇帝又問了證人,同樣也是滴水不漏,東宮在這件事情中,也確實罪責難逃。 但所有的事情,都是與東宮有關。 “太子,你可有分辯之詞?”皇帝等著太子的言辭。 太子看看安王,又看看皇帝,跪倒在地,沉聲道,“父皇,兒臣,并無分辯之言?!?/br> 皇帝蹙眉,“你說什么?” “回稟父皇,兒臣并無分辯之詞,”太子道,“東宮臣屬之過,便是兒臣之過,兒臣見此證據,并無推脫之詞?!?/br> 安王聽到自己滿意的結果,心卻提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