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球首富:開局一座神級農場、農家小娘子:我家相公不簡單、入骨相思,二少的神秘新寵、農門皇妃:殿下,來種田!、傅先生,你想什么我都知道、落跑甜妻拐回家、枕上婚寵、唯寵至上:戲精老公不要逃、高冷宮少請自重、我的透明老公
這事兒她不光是提前知會過四哥和十四弟了,連額娘那兒她都說了,既然要做女子當中的楷模,區區和離怎么成,倒不如直接來個大的——休夫。 休書也不只是男子能寫,女子也寫得,既然是舜安顏的過錯,那和離書就不如休書來的痛快了,而且也更引人注目,在史書上都能留一筆。 那些所謂的讀書人說什么不重要,后人如何評說也不重要,她自己明白在做什么才最重要。 這要是皇阿瑪在世,她肯定是不敢的,性命和自由相當重要,她舍不得。 但現在坐在那個位置上的四哥,她就敢給佟家的舜安顏寫休書了。 過了今年,她就要三十歲了,即便是跟舜安顏互不往來,把駙馬府的大門封得嚴嚴實實,可到底還是過得有幾分憋屈,京城不能隨意出,京城內她也不能隨意出去逛,因為是女子,所以要避嫌。 如今既然有這個機會了,她也想換個活法。 第70章 一更 打算換個活法的溫憲,如今才算是徹底走到人前來,一封休書天下知。 駙馬府的門匾被拆了下來,徹底被公主府兼并,本來她從和碩公主升為固倫公主后,這公主府的規模就應當擴大,休書送出去后,剛好可以把原本的駙馬府名正言順變成公主府的一部分。 不光是一紙休書,溫憲走向人前的途徑不止這一種,而是選擇了籌備育嬰院,京城是第一家。 里面除了管事兒的外,做工的都是孤苦無依的女子,或被休棄,或老無所依,或曾為妾室但被人拋棄。 這里面所有的人,都是胤禎親自篩選過的,他是九門提督,是禁軍統領,想查些人太容易了,五姐要做慈善,他自然是支持的,這要用的人可不能馬虎,不能讓品行不端的人混進去,反而污了五姐的名聲。 育嬰院,顧名思義是收養被扔掉的嬰兒,這在京城并不多見,附近的城鎮和鄉野更多,被扔掉的嬰兒里,十個有九個都是女嬰。 大清沒有計劃生育,把生下來的女嬰扔掉,多是窮困人家,不是兒子,又自覺養不起,就直接把孩子扔了,心腸還沒黑透的,好歹能把嬰兒扔在有人家的地方,或許有幾分可能被收養,不至于被活活餓死。 那良心黑透了的人家,直接把嬰兒扔進山溝里,就沒想讓孩子活下來。 除了女嬰,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因為天生身體有疾,所以一生出來就會被扔掉。 能狠下心來扔掉自己孩子的人家并不多,尤其是在富庶之地,這只是個別情況。 受地域所限,育嬰院成立三個月,里面只有三十二個孩子,其中有二十五個都是女孩子,有九個天生身體有疾,或是腿部有疾,或是眼睛看不到,或是聾啞。 這些孩子無一例外是被扔在了市井之中,就算無人收養,也能被育嬰院的人尋到,但孩子的父母若狠心將其扔在荒山野嶺,那就真沒辦法了。 溫憲公主所建的育嬰院占地面積還挺大的,不過沒有建在城里,而是建在了城外。 自從見了這育嬰院之后,溫憲公主時常!常出城,親自去看望這些孩子們,對此京城上下也是議論紛紛。 有人覺得這是善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也有人覺得溫憲公主過于不守規矩,女子寫休書這事兒本來就觸動了一些人敏感的神經,一個獨居女子自由往來于京城內外,這又不合常理。 不只是官宦人家,就連平民百姓,對這事兒的意見也分成了兩派,各執一詞。 不過這并不能阻止溫憲,在四哥明確表態的情況下,這些人也就只敢私底下說幾句了,還不敢說的過分了。 雖然四哥不可能為這事兒下旨懲處人,但還有十四弟在呢,當年鞭打舜安顏一事可是鬧得沸沸揚揚,至今眾人也不敢忘記。 養幾十個孩子花費并不大,就算光靠著自己的俸祿,也完全足夠,更別說她和琉璃還合伙開了在大清朝開了二十多家胭脂鋪子。 別說是京城一家育嬰院了,按照她的計劃,育嬰院將來是要建在大清各地的,她一個人往外掏銀子也足夠。 而且她也沒打算,把這些孩子都養成吃白飯的廢人,等到了一定年歲的時候,也會讓人教他們學些東西,女子可學,男子可學木匠、鐵匠,若實在學不會這些手藝活,種地也使得,甚至想要做生意,也是可以的。 如此,育嬰院即便不能自負盈虧,但多少也能填補一些空缺。 這是溫憲想了許久的大計劃,有舜安顏這么一回,她不打算再嫁人了,也不打算生一個自己的孩子,生命可貴,她都已經三十了,額娘在她這么大的時候都已經做祖母了,生孩子要冒的風險太大了。 左右權衡,這對她來說,都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反正四哥是皇帝,額娘是太后,十四弟是親王,一手把她養大的皇祖母是太皇太后,若還能把日子過得憋屈,那她就純屬是自己活該了。 四爺要關心的事兒太多了,溫憲的育嬰院,他雖然明顯表態了,但不可能一直關注這事兒,更不可能為這事兒cao心出主意。 相比四哥,胤禎還算略有幾分清閑,尤其是大侄子到他身邊之后,聰!明人學習能力強,做事情也靠譜,這一點是不分年齡大小的,而且自家大侄子還繼承了四哥的勤奮。 如此好用又貼心的幫手,胤禎得的很是順手,一點兒都沒有在壓榨童工的自覺。 所以才有時間跑過來幫著五姐篩選人,之后又忙著出出主意。 “京城富裕之人多如過江之鯽,很多的官宦福晉也都樂于做善事,五姐不妨把這些人都聯系起來,籌備善銀,才能更快的把育嬰院開遍大清,也才能幫助更多的人?!?/br> 比起枯燥的抄佛經、撿佛豆、跪佛堂,捐銀子做慈善豈不是更容易的刷名聲方式,而且無形之中還炫了富,甚至可以借此來拓寬人脈。 五姐攛的局,肯定是少不了權貴,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到時候必然可以吸引一大批的官家夫人。 等日后發展壯大了,也不必拘泥于只建育嬰院,給貧苦之地修路,遇到災情的時候籌備賑災的銀兩……多的是用處。 溫憲還沒有想得如此長遠,不過,十四弟的建議卻是十分的合她心意。 “這事兒牽扯頗多,若是真要辦起來,是不是讓四嫂主持更為合適?!?/br> 畢竟可能牽扯到那么多朝臣的福晉,她雖然對朝堂完全沒有什么野心,也不會牽扯到下一代的奪嫡當中去,但就怕四嫂多想,而且這事兒要是四嫂來辦,肯定能吸引更多的人。 “正經寫個折子給四哥瞧瞧,看四哥是什么意見,不過我估摸著應該不會讓四嫂來,后宮那么多事兒呢?!?/br> 四嫂處理四哥的后院,那絕對是游刃有余,但是加上那些太妃們,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即便有額娘幫忙壓著,可四嫂作為皇后,大部分事情都要經她的手。!。 這不是連弘暉都顧不得管了,兩口子把弘暉安排在他身邊,吃喝拉撒都在親王府,哪里像皇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兒子呢。 這事兒如果四嫂不管,額娘是沒精力管的,唯一能管的也就是溫憲了,四哥信任親meimei更甚于親閨女,誰讓底下的皇子年歲還不大,就已經有人心浮氣躁了。 溫憲是個敢想敢干的性子,幾乎是連夜寫了折子,在給十四弟看過之后,就呈上去了。 佟家棄車保帥,被放棄的是舜安顏,被報上去的是隆科多。 舜安顏先是被自家人蓋棺定論了品行不端,之后又被公主送了一紙休書,搞得是沸沸揚揚,這事兒過于稀奇,朝廷也沒有下封口令,甚至有意宣傳。 旁的地方風評如何,舜安顏也不知道,但是在京城這地界,他實在是有幾分待不下去了,以往與他相交的那些友人,要么對他避之唯恐不及,要么見了面說些安慰的話,要么就是暗戳戳同情的眼神,每一個人看他,眼睛里都不懷好意。 而且居然連說書的都把這事兒當做稀罕事兒來說,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可京城百姓人人都知道他與溫憲公主的事兒,即便不指名道姓,這些人也照樣可以對號入座,進而在私底下詆毀他。 本來,在祖父他們決定做這事兒的時候,他就有想過自己的下場,只是沒想到現實比他想象的還要殘酷,本來他還想著等這事兒風聲一過,他雖然不能再繼續做官了,可靠著家里頭照樣是吃喝不愁,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誰知道溫憲簡直跟受了刺激一樣,休書說寫就寫,寫完還不消停,又建起了什么育嬰院,尋常女子出家門都沒有溫憲出城門那么頻繁。 將近三十年也在京城都沒什么名氣的人,如今老少皆知,連帶著他,也成了京城人人談論的對象,連門都出不了。 第71章 二更 雍正元年的新年,并不怎么熱鬧,畢竟先帝三年孝期未過,在所有的知情人看來,先帝盡管在皇帝當中已經算是長壽的了,但這死法,實在憋屈窩囊了些。 四爺也不打算鋪張浪費,無論是宮宴,還是家宴,不出差錯即可,就連賜給臣下的禮物,那也是沿襲了先帝當年的傳統,賜福。 以往先帝對哪個兒子倚重,就會讓哪個兒子過來幫忙寫福字,四爺不比他阿瑪,沒那么多兒子,只兄弟比較多。 除弘暉和溫憲外,被他抓過來寫福字的都是兄弟,三哥、五弟、七弟、十弟、十二弟、十四弟、十五弟,除了在莊子上圈禁的二哥,還有去江南秘密查訪的老九和十三,但凡字兒練的還行的兄弟,都讓他抓了壯丁。 弘暉是他的嫡長子,雖然沒有被立為太子,但是待遇上跟太子也差不多了,而且在他心里,弘暉就是太子。 溫憲今年動作頻頻,作為女子,能有這樣的氣魄和膽識,實在不應該被關在公主府里頭,而且光論字體,溫憲就已經強過了大多數的兄弟。 這般女子,確實不是舜安顏能配得上的。 今年寫‘?!?,他特意把溫憲也叫來了,這應當是有這個傳統以來,第一次由女子來寫‘?!?,不過凡事都有第一次,溫憲今年所做的事兒,不比這世上絕大多數的男子差,不比其他的郡王貝勒差,夠格來寫這個‘?!?。 胤禎今年也破了個例,那就是特許見了皇帝可以不行跪拜之禮。 也就是說今年過年他只要叩拜祖宗,叩拜太皇太后和額娘就行了,不必叩拜皇兄。 這基本上就相當于免了他一半的叩拜之禮,誰讓他是男子呢,過年期間,見太皇太后和額娘的時候還是少,叩拜祖宗也是有數的幾個時候,唯獨皇上,那是每日都要見好幾次的。 胤禎這還是頭一年膝蓋沒有磕青,而且叩拜祖宗的時候,身下的蒲團都是熱的,這些都是皇阿瑪還在的時候,根本就享受不到的待遇。 大概是讀了書的緣故,弘易現在跟小時候的弘暉是越來越像了,都愛裝成一副小大人的模樣,禮儀規矩比他這個當阿瑪的都全,五歲大的人,一點兒都不帶怯場的,無論是宮宴,還是家宴,那叫一個自在,偏偏禮儀規矩又一點都不錯。 后面這一點不像弘暉,都有些像他記憶中的二哥。 二哥今年也有來參加家宴,跟胤禎一樣有一項特權,可以見君不跪。 二哥今年不是自己來的,還帶來了自己的福晉和嫡出的女兒寧楚格。 二嫂就只生了這么一個女兒,先前二哥還是太子的時候,側福晉所出的弘晳時常辦在皇阿瑪左右,雖無皇太孫之名,但在太子一dang的人看來已經是皇太孫了,二嫂雖有賢名,但有時候也壓不住側福晉。 兩口子原本可以不進宮的,這是皇上額外的恩寵,但對這夫妻倆來說,這場面并不讓人舒服,之所以會進宮,是為了女兒。 寧楚格是廢太子排行第三的女兒,今年已經十五歲了,也到了該嫁人的年紀。 若先帝還活著,若廢太子還是太子,那肯定是希望寧楚格能夠嫁在京城,就像溫憲一樣。 但眼下這個局面,倒還不如去撫蒙,自從十三和十四弄了那么一出之后,撫蒙的格格們就比之前好過多了,有的在草原上甚至比京城里的格格都要快活。 所以這兩口子之所以答應進宮過年,就是想送女兒去撫蒙的,想讓皇上幫著挑個好人家,挑一個少年才俊,而不是嫁去弱小或關系復雜的部族,也不是送去給人家做繼室。 自從四爺登基,這還是二哥頭一次開口跟他提要求,之前皇阿瑪還在的時候,已經計劃著送二哥出海了,但是到了他這里,最近這幾年,在局勢沒有徹底安穩下來之前,二哥只能在大清呆著,而且只能是一直被圈禁著。 兄弟二人也是打小的交情了,雖說后來漸行漸遠,但是四爺最初讀書、上朝的時候,接觸最多、學習最多的人就是二哥了。 這么一個簡單的要求他不會不答應,不光要答應,他也打算為這個侄女兒籌謀一番。 “讓寧楚格住到公主所來,享有嫡公主的待遇,暫且不提撫蒙的事兒,讓孩子好好想想,若是她愿意的話,也可以去找溫憲這個當姑姑的,這是年前溫憲呈上來的折子,二哥好好看看?!?/br> 如果是弘晳,現在并不適合放出來辦差事,但如果是寧楚格就不一樣了,一則是因為女兒家的身份,二則這才是二哥嫡出的孩子。 四爺拿出來的折子,正是那一份有關于慈善的折子,十四出的主意,他親自批準的,事情雖然還沒開始辦,但溫憲已經在做規劃了,為此還特意詢問了戶部和吏部的尚書!書。 二哥跟二嫂擔心寧楚格,主要還是怕身份連累了女兒,但如果寧楚格自己能夠在京城立足,將來嫁給哪個人也就不重要了。 廢太子和廢太子妃,都不是尋常人,都接觸過政事,包括廢太子妃,那可是康熙千挑萬選給自己最疼愛的兒子定下來的,按照康熙那時候的想法,壓根就是按照未來皇后的標準去選的太子妃。 所以這兩個人一看折子就明白,溫憲是在做一件怎樣的大事情。 “皇上大恩,給寧楚格找了一條罪妾想都不敢想的路子,您放心,寧楚格去了溫憲公主那里絕對不會給添亂的……” 曾經端莊大方的廢太子妃,眼淚都已經涌出來了,頭磕在地上砰砰作響。 己身榮辱全都系在一人身上,無論自己做得如何,都不過是白費功夫,這滋味兒她幾十年來可嘗夠了,但凡有一絲的可能,她都不想女兒跟她一樣。 廢太子還能說什么,看著已經不顧儀態的福晉,心里邊兒除了酸澀更多的還是愧疚。 這不光是他給二哥的補償,也是想要安撫曾經的廢太子一派,善待提撥寧楚格,是最合適的選擇了。 盡管廢太子也能想明白這其中的種種緣由,但此事也讓他頗為動容,把福晉扶起來后,自己卻是抱拳對著老四行了一禮。 他當初舉薦太子的時候,選擇投老四一票,只是覺得老四合適,沒想過還有今日,若換做旁人在老四的位置上,就算有這么大的心胸,也基本上不可能允許女子出面來辦這么大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