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球首富:開局一座神級農場、農家小娘子:我家相公不簡單、入骨相思,二少的神秘新寵、農門皇妃:殿下,來種田!、傅先生,你想什么我都知道、落跑甜妻拐回家、枕上婚寵、唯寵至上:戲精老公不要逃、高冷宮少請自重、我的透明老公
能者多勞,皇阿瑪可真是太過辛苦了。 不像胤禎,清閑到給剛出生的兒子畫了十幾幅畫,又一連寫了數封信,送往京城。 最厚實的三封信,分別是寫給額娘、五姐和弘暉的,其他人不是沒有把信送過去,而是其他人沒這么多精力關注一個小孩子睜沒睜眼,包括四哥也是如此,都已經好幾個兒女了,對于小孩子的事情早就不再新奇。 額娘在永和宮里實在無聊,又總是惦記著他,平日里寫信一件小事兒都能翻來覆去的寫,不過自從福晉懷孕之后,額娘和他就不必刻意找話題了,光是回憶當年懷他和幾個哥哥jiejie時的情形,就足夠寫上厚厚的一冊回憶錄了。 如今在這個小家伙身上,額娘能回憶起更多的東西。 五姐早就已經不打算跟舜安顏和解了,但與她同齡的女子早就做了額娘,心里邊還是有幾分羨慕的。 弘暉已經大了,四哥旁的兒子都是李側福晉所出,五姐跟四嫂的關系好,自然不可能去親近小四嫂的兒子。 在小家伙沒出生之前,五姐就已經很是關注了,多少也只有幾分移情。 至于弘暉,今年方才十歲,過了年也才十一歲,還沒到父愛爆棚的時候,對于小堂弟的興趣,不過是好奇而已。 一封封信送往京城,送往草原,但除了收信的人之外,京城并沒有多少人在意這個出生在盛京的小皇孫,如今備受矚目的八貝勒府。 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初五,也就是在十四貝勒的兒子出生后的第七天,八貝勒的長子出生。 盡管生下這個孩子的不過是區區一個侍妾,連選秀的資格都沒有,生下來的孩子身份也會被生母帶累。 但八貝勒有后,這對于朝廷現有的三個派系,甚至對于中立的官員來說,都意義非凡。 大年初八,八貝勒府的洗三禮熱鬧到滿城皆知,門前的車馬絡繹不絕,連緊挨著的四貝勒府,都被停著的馬車堵住了門口。 正在忙著養娃的胤禎夫婦是沒什么感覺,一個在給自家兒子畫連環畫,一個在忙著籌備游樂園,就是當初在園子里準備修建的那些東西,如今圖紙又被拿出來了。 盛京地廣人稀,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了,這游樂場完全可以往大了建,就圖玩個痛快,等到將來回了京城,爺不好離京,但皇孫若是想到盛京來玩玩,應該不難請到旨意。 跟在盛京的這兩口子不同,德妃、四貝勒、溫憲公主、五貝勒、十三爺,甚至是早些年同八貝勒交好的九貝子和十貝勒,都為這事兒有些惱怒。 一樣都是貝勒,胤禎的出身可比老八要強,太子還在那兒立著呢,皇阿瑪也未見老態,老八這還沒上位呢,追隨者再多,也沒比他們這些兄弟高貴到哪里去。 老八多年無子,苦求多年才得了這么一個兒子,得意些也是可以讓人理解的,但理解并不代表眾人就能咽得下這口氣去。 德妃一改多年的低調,往小兒媳那里賜了不少好東西,還特意拿了兒子送過來的畫像去給皇上瞧。 “這孩子一眨眼也做阿瑪了,盛京苦寒,胤禎一個大人也就算了,剛出生的小皇孫也不知道在那邊會不會凍到,皇上乃是大福氣之人,臣妾斗膽,想替小皇孫求一個‘?!?,以保他平安健康。!?!?/br> 德妃這些年幾乎沒求過皇上什么事情,因為出身不好卻位居高位的原因,她可以說是能低調就低調,就怕惹了人眼。 皇上過年會寫‘?!仲n予一部分臣子,這是恩重,是圣眷,若是能給小皇孫,那起碼也能證明皇上并沒有因為十四就遷怒于孫兒。 康熙親自把德妃扶起來,兩個人年紀都已經不輕了,有這么多年的情分在,他不至于跟孫兒計較,就算是十四,他也不過是把人扔到盛京去,以平息眾臣心里的怨氣,過兩年就把人調回來了,并非是真的厭棄。 是該往下壓一壓了,同樣是貝勒,嫡長子怎么能被庶長子壓過去。 康熙也不光是應德妃所求,賜了‘?!?,還給遠在千里之外出生的小皇孫賜了名——弘易。 “希望這孩子能如同他阿瑪一樣平易正直?!?/br> 皇上給十四貝勒嫡長子賜名的消息,隨著這句評價在圈子里傳播開來。 一眾被坑到連祖傳良田都給賣了的臣子,此時真不知道是該吐槽十四貝勒好,還是應該在心里頭吐槽被蒙蔽了雙眼的皇上好,這要是普通人,他們都能罵上一句:是被泥巴糊了眼。 但說這話的是皇上,十四貝勒當初可是把皇上的臉皮都扯下來了,可人家是親父子,如今不也沒什么事兒,可能過不了多久,十四貝勒又能被召回京城了。 這上哪說理去。 沒有利益相關的大臣,想起當年被坑掉銀子的經歷,也不過是憤憤不平而已,但是利益相關的八貝勒一派,如今就有些尷尬了,出生只差了七天的兩個皇孫,前頭那個又是賜福又是賜名,后頭的這個,皇上一點反應都沒有。 比不過太子,比不過直郡王也就算了,連被發配到盛京去的十四貝勒都比不過,這就有點臉疼了。 第53章 不只是德妃,四貝勒他們心里邊也是憋著勁兒呢,東西流水般的送到盛京去,而且是大張旗鼓的送。 這就不得不提一句九爺和十爺了,九爺財大氣粗,送個禮也要擺出十里紅妝的架勢。 十爺那是最會出風頭的人了,尤其是在上次還完戶部欠銀之后,就跟習武之人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在出風頭方面幾乎可以笑傲整個紫禁城了。 好在這一次的鑼鼓沒有用上,只是擺了三天的舞獅子,與京城百姓同樂。 四貝勒就沒有這么浮夸了,他不過是讓人在四個城門口施了粥,連白米粥都不是,是糙米粥,有錢人家是不會喝的。 這也就保證了過去領粥的都是日子不太富裕的人,真正能把善心施出去。 四貝勒此舉,算是給五貝勒和十三爺指了條路,論財大氣粗,那是沒法跟老九比,論臉皮,那就更沒法跟老十比了。 倒還不如施粥,既能多一些人分享這份喜悅,也能為新生兒積福。 連溫憲和和尚未出閣的格格們,都添了銀兩參與其中,從正月里一直到三月初,這施粥棚就沒撤下來。 遠在盛京的胤禎兩口子,收禮收到手軟,也是習慣了,自從懷上這個孩子開始,一年就沒斷過禮,連太醫和郎中們都還在這兒呆著呢,只把穩婆們送回了京中。 大概在額娘和兄弟姐妹那里,他同福晉,還有這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家伙,在盛京過的都是苦兮兮的日子,盡管他在信上一再強調了盛京的自由和寬廣,也強調了盛京土地的肥沃,大概額娘他們都當作了安慰之言吧。 不過最讓胤禎吃驚的還是皇阿瑪的賜名,‘弘易’這個名字不好不壞,但這么早就賜名,很不像皇阿瑪的作風。 他當初可是絲毫沒有顧及皇阿瑪的臉面,老爺子那么愛面子,沒把他奪爵可能都是念在父子之情了,按照常理推斷,老爺子應該把他晾上幾年才對,何至于他這邊兒子一出生,老爺子就眼巴巴的賜名過來。 這不符合老爺子的性格。 胤禎反正是琢磨不透老爺子,這人最明顯的缺點就是愛面子,格局也不大,但帝王心術熟練,很難讓人揣測心思。 忙著養娃的胤禎,可不會在揣測皇阿瑪心思上下功夫,反正他也不急著回京城,更不急著在皇阿瑪這里升爵,盛京天高地!地闊,又沒那么多的規矩。 他想抱兒子就抱兒子,想出去打獵也不用跟誰請假,哪個時間都能去,看見不平之事,也不用顧忌很多,就可以上前主持公道。 再沒有比這更舒服的日子了,即便是皇阿瑪帶著一大串兒的兒子出塞,他也不羨慕皇阿瑪,更不羨慕他的那些兄弟們,趕路之苦,誰嘗過誰知道,草原上物資匱乏,食物單一,不比京城,也比不過這物產豐富的盛京。 在盛京的胤禎可以說是樂不思蜀,不過他與額娘和兄弟姐妹的通信從未斷過,朝中有什么大事兒,他雖未打聽過,可信上都有,也還是知情的。 不過,一些所謂的大事件,壓根就不能算是大事兒,老爺子制衡之術玩的溜,抬一個肯定要壓一個,看哪個冒頭了,另一個的好日子就來了。 得虧幾位兄長心臟都沒什么毛病,不然就老爺子這玩法,用不著因為奪嫡失了性命,心臟病猝發,也能失了性命。 胤禎作為旁觀者,都替老爺子和幾位兄長累心,大清的國境那么大,要辦的差事那么多,沒辦的事情那么多,連大部分百姓的溫飽都解決不了,何必把心思都用在勾心斗角上呢。 六月份,盛京的天氣也特別熱,不過跟京城那邊還是不能比,弘易現在已經會跟著眼前的物體轉動眼睛和腦袋了。 小家伙特別逗,剛出生那兩個月,總是一副厭世臉,小眉頭皺著,小嘴撅著,還時常能看到他翻白眼,總是一幅特別不滿意的樣子。 三個月大的時候,倒是愛樂呵了,整日看著自己的手也能發笑,在他面前玩個撥浪鼓,又是握拳頭,又是張嘴笑,看樣子應當是個活潑的。 如今已經半歲了,最喜歡玩的游戲變成了翻身,還好家里的床夠大,從這邊翻到那邊,能翻上個十幾回。 胤禎現在愛玩的游戲,也變成了阻止兒子翻身,小家伙力氣實在太小了,都不用使勁兒,手指要放在弘易背上,那肯定就翻不過來了,只能來回舞動著手臂和雙腿,特別像一只正在劃水的……小烏龜。 無良父親的樂趣都是這么沒意思。 在盛京,剛當阿瑪的人坑起兒子來一點兒都不手軟,在草原上,康熙要是坑起兒子來,那又不是胤禎能比的了,他老人家才是鼻祖。 胤禎是在六月初二收到的來信,四哥的、五哥的、!、九哥的、十哥的、十三哥的,全都是同一天到的,而且無一例外,都提了一件事——太子被廢。 這些信都是八百里加急送過來的,而在收到信的五日后,消息也傳到盛京這邊來了。 胤禎大概是最淡定的,下一任皇帝不是太子,反而是四哥,那太子肯定是沒什么好下場,要么是早亡,要么就是被廢了。 他提前有這個預計,不管是發生這兩種結果當中的哪一種,都不會特別驚訝。 皇阿瑪如此,就已經是對太子最大的傷害了。 大概是為了名正言順的廢太子吧,也可能是老爺子愛面子的毛病又犯了,所以才會拼了命地給太子身上潑污水,以次來證明,他這個做皇上的、做阿瑪的,就應當廢了太子。 老爺子給太子羅列了多條罪狀,頭一條就是專擅威權,肆惡虐眾,說太子對王爺、貝勒、大臣、官員都是隨意的鞭打。 可天地良心呀,若太子真是這樣做太子的,也不會穩居太子之位三十多年,鞭打太監可能有,可紫禁城也不光是太子如此,老爺子氣急了,那才是把王爺、貝勒、大臣、官員都給打了個遍呢。 老爺子疑心重到那種程度,太子要是真能監控老爺子,那也不至于一朝被廢了,就算不能安安穩穩的接過帝王的位置,那也能反將一軍,直接上位。 在羅列了數條罪狀之后,老爺子最終總結太子不孝不仁之人,所以不堪為君。 可以說老爺子不光是廢了二哥的太子之位,還把人踩進了泥里,讓天底下所有人都可以往上踩上一腳。 不管是出于什么樣的理由,為了朝政穩定也好,為了自己的面子也好,還是為了讓朝廷少點黑歷史,老爺子這么做,不光是不留情面,簡直是要誅心,生不如死也不過如此了。 胤禎是不太喜歡太子的,因為有李卓和德柱的事情在,也沒多少兄弟之情,頂多只能算是普通的親戚,見面打聲招呼的!的交情而已。 但即便是他眼中的太子,也遠不像皇阿瑪說的那樣不堪,單就處理政務而言,太子不光比直郡王強,也比八哥強,甚至比四哥都要強,眾兄弟當中,無出其右。 皇阿瑪這變臉的能耐,比他想象中還要厲害的多。 京城已然是狂風驟雨,盛京沒受到多少影響,儲位的廢立對于這里的人來說,并不重要,皇阿瑪羅列太子的數宗罪,也不是為了說服盛京的人,這里反倒是安穩之地。 如今他倒是有些慶幸被發配到盛京了,盡管離開了一些親人,可他待在京城也幫不上什么忙,也不過是冷眼看著皇阿瑪如何‘大顯神威’。 避開了倒也好,免得晚上做噩夢。 但世事并非全都能如愿,胤禎在盛京度過了夏天,又度過了秋天,進入冬天,馬上就是臘月了,弘易的抓周禮就在眼前,幾乎是一入臘月,整個貝勒府都開始做準備。 胤禎是把能想到的東西都想到了,讓工匠做成小巧可愛的模樣,到時候放在桌子上,他這個家長開明得很,兒子將來想研究哪方面都成。 準備得正起勁呢,皇阿瑪宣召他的圣旨就來了。 皇阿瑪之所以這么急著宣召他,是因為在廢了太子之后,又要重新選太子了,這回老爺子不自己定了,而是讓兒子們和朝臣推舉。 而在推舉之前,直郡王因為魘咒太子的罪名,被削爵囚禁,不光是成了光頭阿哥,連出門的自由都沒有了。 而向老爺子告發直郡王的,也不是旁人,是三哥。 在繼孝期剃頭之后,三哥又成了告密小人,這下是想洗都洗不白了,太子不孝不仁的名聲是老爺子親手摁上去的,三哥的名聲差不多也是這樣了。 老爺子厲害,半年的功夫,出手就廢了三個人,胤禎作為吃瓜群眾,手里的西瓜都快捧不住了。 蹦達得最厲害的和最有可能蹦達的,如今都被老爺子摁死了。 下一個會是誰呢,追隨者最多的八哥嗎? 第54章 說實在的,胤禎并不想回京,尤其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回京,但老爺子一連摁下了三個兒子,他雖然沒親眼瞧見,可光是聽著也覺得心驚膽戰。 若是抗旨不回,難保下一個被老爺子摁下去的不是他。 這京城回是要回的,但不必帶著妻兒一塊兒回了,天寒地凍,路上的保暖措施還是不行的,自家福晉生完孩子不過才一年,身體還沒有養好,弘易更是個還未滿一歲的小娃娃,在這個年代太容易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