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球首富:開局一座神級農場、農家小娘子:我家相公不簡單、入骨相思,二少的神秘新寵、農門皇妃:殿下,來種田!、傅先生,你想什么我都知道、落跑甜妻拐回家、枕上婚寵、唯寵至上:戲精老公不要逃、高冷宮少請自重、我的透明老公
“全聽四哥安排,我原也是這么想的,功課緊張,根本就沒時間去做別的?!?/br> 上書房的師傅們,一個比一個精明,私底下有沒有偷懶,能完成到什么樣的程度,他們摸的比學生本人還要透徹。 這皇家學校的懲罰手段也跟民間不一樣,不罰犯了錯的學生,罰的是哈哈珠子。 別看哈哈珠子是以奴仆的身份送進宮來的,可在外頭人家也都是家里寵著的小少爺,有一個還是他的表兄呢,并非嫡親的表兄,但也沒差多少,跟他的曾外祖父是同一個人。 就算是奴仆,他也見不得旁人因著他挨罰。 好在,南巡路上沒有師傅們,盡管離京的時候布置了些功課,但跟平日里比起來,想要完成這些功課,簡直再輕松不過了。 四貝勒如今還有精力檢查十四弟的功課,當然不是上書房師傅們留下的功課,而是他給十四弟布置的練字。 想練出一筆好字,絕非一日之功,不易間斷太久,最好是日日都能練習。 胤禎每日都要寫上十張大字,盡管心里面有些許的不耐煩,但也曉得這是對自己好的事兒,更不忍傷了四哥一片關愛之心。 所以每日的這十張大字,一橫一撇都是認真寫的,半分的怠慢都沒有。 “寫的不錯,趕明兒我再讓人送些字帖過來?!彼呢惱蘸苁菨M意,眉眼都溫柔了很多。 一個人的態度認真不認真,表面上是不太能看出來的,但寫出來的字卻不會瞞著。 十三弟還比十四弟年長了兩歲呢,可卻是浮躁了些,這也不能怪十三弟,皇阿瑪和太子的看重,本身就很難讓人再心如止水。 更何況十三弟跟他和十四弟是不一樣的,十三弟的生母,只是永和宮里的一個庶妃,盡管給皇阿瑪生下了一子兩女,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封賞。 不管是為著自己,為著生母,還是為著那兩個meimei,十三弟身上的擔子都重著呢。 第10章 從陸路轉到水路,乘船卻是比坐馬車舒服多了。 船雖然在水上也會晃,可那幅度只是輕微的,不像乘坐馬車,顛得人骨頭都難受。 既是到了水上,那便不能不多嘗一嘗鮮魚的滋味了。 膳房的廚子都是從宮里頭帶來的,手藝那是沒得說,光是鯽魚,就能做出幾十種吃法來。 胤禎最喜的還是鯽魚薏米粥,鯽魚的鮮味,薏米的香味,全都融在粥里,也不知熬了多久,連粥汁都變得粘稠了。 不過,水上不比路上,能轉悠的地方不大,若是想要透透氣,大伙基本上都會選擇到甲板上來。 胤禎大概是去甲板最為頻繁的主子了,早上起來要去甲板上透透氣,中午用過午膳,要去甲板上溜溜食,等到了傍晚,夕陽西下,那就更得到甲板上去瞧瞧了。 遇到的人也不少,太后,額娘,五姐,還有他眾多的哥哥們。 八哥是新婚,在這么多已婚的哥哥們里頭,八哥是唯一一個把福晉也帶出來的人。 其余的哥哥們要么帶的側福晉,要么帶的就是格格,像三哥,帶的便是府上的側福晉,四哥,帶的則是李格格。 胤禎也瞧見過李格格一次,對于這位,他也算是早有耳聞了。 四哥的長女和次子,都出自這位李格格,要知道四哥膝下如今攏共才只有三個孩子,兩個都是李格格所生,只有嫡長子弘暉出自四嫂。 不難分析出,李格格乃是四哥寵愛之人。 像四哥這樣清冷的性子,還真挺難想象寵愛一個女子的。 這終歸是四哥后宅里的事兒,胤禎關注不多,不知道李格格是什么樣的性情,也不曉得這后宅的格局如何。 無論是誰家的女眷,一般都沒什么機會跟他碰面,除了八嫂。 新婚燕爾,一把把的狗糧都撒到外頭來了。 八哥兩口子相互依偎著看夕陽,別提有多浪漫了,到了他這邊,孤零零的一個人,李卓離他有三步遠,三步之內都沒有旁人。 八嫂的性格,跟溫憲不同,說話確實爽利,就是有些不那么中聽: “十四弟又來甲板上了,看來是上書房的師傅們功課布置的還不夠多?!?/br> “十四弟這是頭一次伴駕吧,怪不得這么興奮,爺是當哥哥的,又沒少伴駕,好歹也和十四弟傳授些經驗,這還沒到江南呢?!?/br> “德妃娘娘可還好,自打上了船以后,還沒瞧見過娘娘呢?!?/br> …… 也不知是不是自個兒多心了,每每聽八嫂說話,總覺得有些別扭,就好像那話里藏著刺一樣。 可他跟八嫂著實不熟,就算是八哥,說起兄弟交情來,也只能算是一般吧。 這樣的關系,見了面也就是說說場面話,諷刺或是炫耀還不至于吧…… 好在自家四嫂,跟八嫂不一樣,從沒有給他過這種‘被懟’的感覺。 一路上鮮魚沒少吃,狗糧也沒少吃,等從船上下來的時候,剛好是三月初三。 比起欣賞江南三月的盛景,更要緊的事兒還是萬壽節,對于四貝勒、十四爺和溫憲來說,又多了德妃的壽辰需要準備。 說來也是巧了,康熙的生辰是三月十八,德妃的生辰緊挨著康熙,兩個人只差了一天,就在三月十九。 壽禮早在出宮前就已經備好了,但萬壽節是一年一度的大事兒,皇上的誕辰日,可以說是一個全國性的節日,在宮里是一個章程,到了江南便又是另一個章程了。 德妃的生辰,只能是小范圍的辦一個宴會,旁人可以不上心,自個兒親生的兒女哪能不上心。 胤禎給皇阿瑪準備的是自己手抄的佛經,既不出頭,也表示了自個兒的心意,不會被認為不孝。 給額娘準備的東西就瑣碎多了,而且還是跟四哥一塊準備的。 漢家女子的衣服、鞋子,樣式是現成的,花紋是他和四哥親自設計的,為此還特意設計了相應風格的一整套飾品。 為這事兒他們還特意找了溫憲,讓溫憲備了一塊親手繡的帕子,風格一致,到時候一塊兒獻給額娘。 這些都是在出宮以前就已經準備好的,但既然到了江南,怎么著也得找些江南的稀罕物件送給額娘吧。 不光是額娘,還有溫憲。 他和四哥都能出去閑逛,就算是他年紀小,身邊必須跟著侍衛,可行動是自由的。 不像額娘和五姐,到了江南便只能住在行宮里頭,外邊兒的命婦遞帖子拜訪,她們想要出去可就難了,規矩上是不允許的,能打破這個規矩的人只有皇阿瑪。 可打到了江南,皇阿瑪要見的人是一批接著一批,他雖然能見著皇阿瑪,但很難單獨見到皇阿瑪。 沒辦法懇求皇阿瑪,讓五姐帶上面紗跟他一塊出去逛。 只能退而求其次,自己把街上的小玩意兒搬到五姐和額娘跟前。 江南有什么京城沒有的稀罕東西,胤禎不清楚,他出去逛的時候,看什么都覺得新鮮,瞧什么都覺得稀罕。 吃食美味,飾品精致,玩具精巧,就連人家賣的那帕子,花紋都挺別致的。 也不用等到額娘生辰,打從在行宮住下的頭一天起,胤禎就沒少往里拿東西。 四貝勒雖然認可弟弟的行為,但并不認可弟弟的審美。 “這些東西就算是拿回京城,額娘跟五妹也是不能用的,你也別什么都送,稍微精簡精簡?!?/br> 繡了綠孔雀的帕子,材料尋常的木簪子,連樣子都不太方正的綠豆糕…… 十四弟是一番好意不假,但可能是沒出宮逛過的緣故,買東西都不知道挑揀。 胤禎倒是不在意這些東西能不能拿回京城去,“讓額娘和五姐自己挑,喜歡的就帶走,不喜歡的就留下?!?/br> 逛街的樂趣體會不到,挑東西的樂趣難道還體會不到嗎。 四貝勒皺了皺眉頭,到底是沒再說什么,就當是額娘和五妹哄著弟弟玩兒吧。 —— “這些都是十四送過來的?”康熙瞧著滿桌的糕點,德妃頭上的銀簪子,還有手腕上的翡翠鐲子,一看就知道不是宮里頭的。 “孩子的一番心意,皇上別看這些糕點樣子比不上宮里的精致,但有些味道還真不錯?!钡洛Φ?。 其實味道好不好,東西貴重不貴重,這些都還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孝心。 皇上那么多兒子,直郡王都已經出宮建府了,也沒瞧見哪個給額娘送什么稀罕東西了。 康熙也對滿桌的糕點不感興趣,德妃沒出去逛過,就連下江南也是頭一次,他可不是頭一回了,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南巡了,頭一次來的時候,就白龍魚服逛了不少地方。 民間的糕點跟宮里的比起來,有些做的也不錯,多了些家常的滋味。 不過在行宮住了這么久了,十四沒少給德妃和溫憲送東西,太后那邊也有,可沒見他給自己送過什么。 都是做長輩的,沒道理旁人都有,他這個做皇阿瑪的沒有。 厚此薄彼可不行。 他倒是要看看,萬壽節這小子準備了什么壽禮。 胤禎可不知道皇阿瑪的心眼這么小,明明已經富有四海了,還跟小兒子計較那點壽禮。 他在街市上逛了這么久,淘到了不少覺得有趣的寶貝,有些拿過去送給額娘、溫憲了,有些送給了太后,還有一部分自個兒留著,返程的時候帶回京去。 至于皇阿瑪和眾位哥哥們,胤禎打從一開始就沒想著給這些人挑,都是能出來逛的主兒,何必讓他跑這個腿。 所以萬壽節這一日,胤禎給自家皇阿瑪的壽禮只有自個兒親手抄寫的佛經。 這要是在往年,十一歲的兒子親手抄佛經給自己做壽禮,康熙就算不感動,也不會覺得有什么。 但是今年,十四往太后和德妃那里送了那么多東西,到他這兒就只剩下佛經了,而且一猜就知道是在京城就已經抄寫好的佛經。 當著文武大臣的面兒,康熙自然不能質問十四壽禮的事兒,但是等到萬壽節的第二日,德妃的生辰宴上,既沒有文武大臣,也沒有外面的命婦,連孩子都只有三個。 老四,十四,溫憲。 這還有什么不好‘興師問罪’的。 第11章 “朕還以為十四送德妃的也是佛經呢,不曾想花樣這么多?!?/br> 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玩的、用的,這哪是送生辰禮,倒像是民間在置辦家業。 德妃也是信佛之人,永和宮還專門建了個小佛堂。 要說是這佛經,送給德妃,遠比送給康熙來得合適。 “皇阿瑪什么都不缺,富有四海,但凡是大清之地,皇阿瑪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兒子就算是想挑些物件送給皇阿瑪,也實在無能為力,倒還不如親自抄一份佛經,更能表達兒子的心意?!必返澬ξ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