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球首富:開局一座神級農場、農家小娘子:我家相公不簡單、入骨相思,二少的神秘新寵、農門皇妃:殿下,來種田!、傅先生,你想什么我都知道、落跑甜妻拐回家、枕上婚寵、唯寵至上:戲精老公不要逃、高冷宮少請自重、我的透明老公
心里雖這么想著,可胤禎還是要出言安慰安慰十三哥。 “最起碼你這兩個月都不用在上書房讀書,不用日日早起,也算是賺了?!?/br> 這又哪里是賺了。 “我來這一趟,一則是想親自看看你恢復的情況,二則,就是想問問這段時間所學的內容,抽時間趕緊補上?!?/br> 他一路上可都惦記著這事兒呢,十四弟素來聰明,哪怕比他小了兩歲,功課上也沒落下太多。 他這一走就是兩個月,若是兩個月的時間里就被十四弟給反超回去,自個兒都能郁悶壞了,畢竟他是大了兩歲的哥哥。 當然了,十三爺這會兒已經選擇性的遺忘了一同進學的十二爺,人家跟他也差了一歲呢,可在功課上,不照樣也被甩后頭去了。 還有如此好學上進之人。 行吧,雖不甚理解,胤禎還是把書本全都拿了出來,將這段時間所學的內容劃給十三哥,還頗為貼心的把自己的筆記也一并拿了出來。 原身沒有記筆記的習慣,胤禎就不同了,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他上輩子養成的習慣就是記筆記,方便復習時查看。 上輩子的習慣也被他原封不動的拿到了這輩子。 胤禎并不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所以并沒有看到十三哥臉上一閃而過的驚詫。 當然不是為了一本筆記驚詫,這筆記上的字兒都快飛起來了,沒有任何美態可言,不過這也是正常的,師傅們講課語速本來就不慢,腦子能跟得上,手里頭的筆想跟得上那可就困難了。 讓他感到驚詫的是學習的進度,十四弟就算沒有生病,依著往常的進度,也不該學的這么快、這么多,更何況十四弟生病還耽擱不少時日。 “學得內容還挺多,我最近怕是要擠出時間來好好趕趕了,你《大學》背到哪里了,我記得臨行前你已經開始背《大學》了?”十三爺語氣不緊不慢的問道。 他的進度比是三弟要快,《大學》四十二篇已經背到一半了,這兩個月能擠出來的時間實在太少了,所以在外這么久,也只背了兩篇而已。 縱然心里頭不是那么的情愿,可這段時間胤禎也是下苦功夫了,生怕自個兒不努力,連累了旁人。 所以一本《大學》,四十二篇皆已經背完了,傳授儒家經典的師傅也都已經檢查過了,從昨兒開始,他已經開始背《中庸》了。 對于儒家經典,上書房的要求并不是特別多,四書是一定要背下來的,五經并沒有做強制要求。 也就是說,還差《中庸》這一本書,胤禎的儒學課就可以結業了。 胤禎沒將其當成一回事兒,既是把時間和精力都熬上去了,那自然會出成果。 十三爺這會兒臉上滿滿的都是驚訝,“可是檢查過了?” 只有師傅檢查過了,才會允許十四弟背下一本。 胤禎點了點頭,“自然是檢查過了?!?/br> 跟在他身邊的八個哈哈珠子,這一個多月里,一次罰都沒挨過,同往日比起來,日子可是舒服多了。 十四弟不會拿這事兒說謊,明兒就要一塊兒去上學了,若是謊言,一戳便破。 可這進度著實太過驚人。 師傅檢查,可不光是要把整本《大學》背下來,這里面,每個字的釋義,每個詞的釋義,每個句子的含義,每個典故的出處,每一篇所蘊含的道理,后人所賦予的內涵。 這些全都是要檢查的。 若是學習的時日太久了,遲遲不過,那檢查的時候師傅還有可能會放水。 但十四弟這才背了多久,《大學》早半年前師傅就已經開始講了,可背誦卻是最近才開始的。 十三爺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他讀書用功,十四弟也不是貪玩之人,往日的進度沒差多少,而且是他優于十四弟。 如今,誰的功課更勝一籌,那便不好說了。 被小了整整兩歲的弟弟比下去,十三爺心里頭還挺不是滋味兒的,這與他跟十四弟的關系好壞無關,男兒于世,誰都不覺得自己比旁人差。 胤禎自是知道十三哥為何這般驚訝的,他有原身的記憶,自然也知道往日學習的進度。 如果可以的話,他也不想整日埋頭苦讀,把學習的進度拉快這么多。 可這些師傅們不愧是能到上書房教書的人,其實一開始也沒布置這么多的任務,慢慢的,一步一步的,他就被壓榨到了極致。 真已經到極致了,再往上加些砝碼,他必然就保不住那些哈哈珠子們了。 可正是因為他一直保住了,沒讓這些人因他受罰,心里頭的那股氣兒一直沒散,所以他自個兒也不想把這口氣散了,只能是堅持下苦功夫。 反正要學的內容就這么多,能爭取到早點從上書房結業,那是最好的了。 面對十三哥,胤禎并沒有多解釋什么,也沒有解釋的必要,同父異母的兄弟,同班同學,年齡相近,本身就存在了競爭。 他可沒想過那個位置,也沒想過什么親王、郡王的,人活一世,最重要的還是隨心。 這一點還是上輩子老爸教他的,爭不爭的無所謂,爭什么東西也無所謂,有所謂的只在于自己的心意。 第5章 作為唯一一個被留在上書房讀書的皇阿哥,康熙回來的當天晚上,胤禎就被叫到永和宮去了。 這一晚上也是挺忙的,先是收禮物,之后又是給十三哥劃范圍,馬上要吃晚膳的時候,又被叫去了永和宮。 康熙皇帝還是跟原身記憶中的一樣,很是威嚴,四十多歲的年紀,辮子上卻已經有明顯的白發了,眉心的皺紋很重。 “兒臣見過皇阿瑪,見過額娘?!?/br> 胤禎在額娘面前,有時是不拘禮的,但是有一國之君在,還是老老實實的吧。 父子之間親近不親近,這還是次要的,君臣之間有沒有越禮,這才是要緊事兒。 甭管是原身也好,他也罷,都很難單純的把康熙也當做自己的阿瑪來看,這人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阿瑪。 “過來讓朕瞧瞧,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病的起不來了?!?/br> 康熙也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又拍了拍胳膊上的肌rou,還有挺拔的背部,怎么看都是大清的巴圖魯,身子骨倍兒好的巴圖魯,一如他出發去盛京之前。 在路上接到信時,他都很難相信,老十四會突然病倒,而且連續三日高熱不退,他更難相信太醫附上的脈案,已經到達了生死邊緣的,會是自己的小十四。 在小十五出生之前的四五年里,他一直都以為胤禎就是自己最小的兒子了,而且還是德妃生下的。 對年長的兒子,他更多的是看重,可對于幼子,便是疼愛居多了。 胤禎身體僵直,他在來之前壓根就沒想過,皇阿瑪會如此的……親和,仿佛普通的父親一般。 “兒子已經恢復的差不多了,甚至比生病以前還要康健?!?/br> 若不是怕失禮,他都想舉起胳膊,讓皇阿瑪捏捏他的肱二頭肌有多硬了。 這種意料之外的親近,反倒是讓人有些無所適從。 許是因為在后宮的緣故,身邊待著的又是后妃和幼子,康熙看起來威嚴感稍減。 不過也只是看起來,嚴父照樣是嚴父,確定兒子身體恢復的不錯,就開始考校功課了。 一番問答之后,做阿瑪的終于滿意了。 “不錯,生病也沒落下功課,繼續保持,表現的好,明年南巡就帶著你,表現的不好,那可就沒你的份兒了?!笨滴跣Φ?。 這次去盛京,十四就想跟著一塊去的,自己不敢問,還托德妃過來問他。 早知道這孩子留在宮里頭會生這么一場大病,還不如把人帶去盛京呢。 南巡,胤禎眼睛都亮了,下江南和去盛京還是不一樣的,前者不光可以騎馬,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是坐船,更何況這時候的盛京壓根就沒法跟江南比。 江南水鄉,煙波浩渺,小橋流水,才子佳人。 下江南,這可是不多得的機會,萬一這是皇阿瑪最后一次南巡,他若是不跟著一塊去,下次還不一定是多少年后呢。 “那兒臣若是表現的好,額娘能不能與咱們一同去,江南的好景致,不過兒子沒去瞧過,額娘也沒去過?!必返澭劬α辆ЬУ牡?。 “你小子還想出一份力換兩份功勞?!笨滴醮蛉さ?,孝子總是討喜的,尤其這還是自己兒子,“也不是不行,還是那句話,看你接下來的表現?!?/br> 胤禎自個兒的膳食就已經足夠豐盛了,但是跟皇阿瑪的御膳比起來,顯然又是小巫見大巫。 滿滿一大桌子不說,同樣一道酸梅蒸燒鴨,滋味兒卻也有區別,就好像同樣是王者,一個是最強王者,另一個卻是榮耀王者,高出一個級別來。 唯獨不太好的一點便是規矩過多,胤禎用膳基本上不用旁人伺候,往日在永和宮,額娘也總是依著他,但皇阿瑪就不會了。 先是由試菜太監試過,確定食材無毒,之后再由太監布菜,菜肴都是夾在面前的小碟子里,然后自己才能夾著吃。 唉,由儉入奢也是挺不容易的,這么一番cao作下來,用膳的樂趣仿佛都少了幾分。 食不言,寢不語。 好不容易用完晚膳,胤禎自個兒就麻溜的撤了,相當有眼力勁兒,當然這跟他自個兒想早些回去就寢也有關系。 最近這幾年,康熙已經很少在德妃這里就寢了,不光是德妃,四妃皆是如此,年長的惠妃和榮妃早多少年就已經沒寵幸了。 德妃和宜妃在四妃里頭算是年輕的,可放到宮里,又算不得了,都已經做了祖母的人,哪還跟年輕沾得上半點關系。 不過,寵沒了,恩還在。 康熙平日里也會到四妃宮里坐坐,極少數情況也會留寢,只不過這時候一般都是安安穩穩睡一覺罷了。 就像今兒一樣,剛剛從盛京回來,平素里身體再好,這會兒也會覺得累,哪有精力召幸妃嬪,在乾清宮自己就寢,跟來德妃這兒區別也不大。 更何況,他也確實想親眼瞧一瞧小十四,這一趟去盛京,基本上沒遇到什么麻煩,最大的事兒還是小十四病重。 瞧過了,也就放心了,十四的身體確如太醫所說,已經完全恢復了,更難得的是,生病期間非但沒有把功課落下,反倒是比之前還用功了,成績顯著。 他膝下的這些孩子們,個個拿出去都是人中豪杰,放到旁人家里,那都是能頂門立戶的存在。 —— 再說胤禎,頭一次接觸執掌人生殺大權的帝王,說心里沒點兒感慨,是不可能的,不過也只是有些感慨罷了,絲毫沒能影響到他的作息,頭沾枕頭不到半炷香的功夫,人就已經熟睡過去了。 御駕歸來,不光是上書房熱鬧了,阿哥所熱鬧了,還有一批人清閑下來了。 皇上不在,太子監國,四貝勒和八貝勒輔助。 可如今皇上回來了,大阿哥直郡王和三阿哥誠郡王也跟著一塊回來了,后邊還有已經入朝參政的五貝勒和七貝勒。 太子也好,四貝勒和八貝勒也罷,手上的差事都交出去不少,跟交出的去的比起來,還留在自己手里頭的就不多了。 是以,四貝勒也有時間教育兒子和……弟弟了。 長子才一歲半,尚且未到可以開蒙讀書的時候,次子年紀就更小了,身體也又不好,精心養著都還不夠呢,又哪兒敢折騰。 敢折騰的也就剩弟弟了。 十四弟算一個,十三弟算一個,前者是自個兒的親弟弟,后者是在額娘身邊養大的,跟九弟、十弟、十二弟比起來,關系上也是要更親近些。 四貝勒于武學上并不精進,文化課倒是名列前茅,只不過上書房的時間已經安排的夠緊了,不必他再布置多余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