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如夢初醒
書迷正在閱讀:甜入心坎:撩夫要用心、宇宙無敵系統、穿書影后:我被帝國首富拉黑了、將軍:夫人又跑了、洪荒:我奪舍了葫蘆娃、名門私寵:霸道老公,壞又甜、你老婆又上熱搜了、都市逍遙醫神、愿有深情可終生、血色總裁:女王嬌妻不好惹
魏志萍的神情立即嚴肅起來,甚至把手上的卷宗都放下了,但是很快她神情又變得輕松起來:“不管怎么樣,我都是彥清風心中的最美師傅,怎么能在這個事情敗興!而且明月心永遠只是明女俠而已?!?/br> 魏志萍帶著微笑重新拿起了金錢幫與錢寶門的檔案,直到這個時候她才發現注意到明月心的眼睛已經濕潤了,如果不是彥清風跟她坐在一起,她或許現在就能哭出聲來,但是魏志萍仍然能聽到明月心那完全心碎的發言:“原來他有這么多事情我都沒知道!” 夫妻之間總有自己的小秘密,但是那也只是小小秘密而已,宇文寒星對于明月心的那些罪惡本來就可以用罄竹難書來形容,而今天明月心翻閱這些文書檔案的時候又發現更多讓人心碎甚至不能說出口的細節。 她幾乎是強忍著淚水才不至于當場哭出來,現在彥清風可以說是手足無措不該如何面對明月心,他只能強行安慰明月心:“明女俠,您千萬別哭,后天就是南都絕色榜開始投票的時候,你這么一哭就變丑了!” 明月心幾乎是咬著嘴唇強行控制著情緒,她好不容易再次拿起了一卷金陵文家的檔案告訴彥清風:“能幫你辦點事情我很開心,放心好了,沒有人比我更熟悉金陵文家!” “沒有人比我更熟悉金陵文家”或許是一句過于夸大的說法,但是彥清風與魏志萍卻知道在利用這批文檔方面明月心是更合適的人選。 她現在就在幫著彥清風繼續查閱這些檔案并用一種溫柔得要殺人的語氣告訴彥清風:“我們繼續吧,相信我,我一定會幫你打倒一切敵人,不管是金陵文家、宇文寒星還是什么金錢幫!” 不管是怎么樣的刀光劍影,明月心都愿意與韓笑寧站在一起:“別說是他們,就是再可怕的敵人甚至成為武林公敵我都會永遠站在你這邊,你給明月心第二次生命,明月心也會以生死相托!” 聽到明月心的表白之后魏志萍只是笑了笑,她低下頭繼續查閱著關于金錢幫與錢寶門的一切資料,她可不愿意輸給明月心。 幽暗密閉的檔案案室突然變得安靜起來,就連南宮羽都忙著替彥清風抄寫天虹劍楊展的那份檔案,只有非常偶然的時候明月心與魏志萍才會同彥清風進行交流,那都是有驚人發現的時刻。 如果說之前彥清風只能利用百分之一的檔案,現在有了最熟悉文家存在的明月心以后,他至少能利用接近一半,而且這些材料不僅僅是針對文家,在各個方面同樣有著驚人的殺傷力。 明月心與魏志萍都愿意讓這樣的歲月時光永恒,但是世間事總是不盡如人意,外面終于傳來了敲門聲與馬總管的聲音:“少爺,少爺,老司禮與時留守都請你過去,出大事了,他們都在等你過去,您快點!” 彥清風不由吃了一驚,時錦炎與韓順都在等著自己過去,那只有一種可能。 南都絕色榜出大事了。 江淮公報社。 現在江淮公報上上下下都是處于興奮過度的臨戰狀態,過去江玉恒總是坐在公事房里指點江山不肯出來,但是現在他卻是帶著自己家的兩個半大孩子一起親自上陣。 實在是上一期的情況讓他嚇了一大跳,或者說整個江淮公報社都被嚇得不輕,所以江玉恒根本不敢掉以輕心。 江淮公報這份江寧留守督撫署的官方公報在銷量上長期以來都是一份真正意義的小報,最近幾年的銷量一直維持在四千份左右,即使借著南都絕色榜的東風也不過是增長到六七千份而已,上一期江玉恒給印坊下了兩萬份的訂單,他自己覺得已經是空前絕后的大手筆了。 江玉恒甚至已經做好退回來五六千份報紙的心理準備,但即使退回來五六千份報紙,江玉恒仍然認為這樣做完全值了,這可是江淮公報歷史上的真正巔峰。 但是事實證明江玉恒低估彥清風那句“宰相夫人”的威力,或者說江玉恒低估了南都絕色榜的驚人影響力。 這一期江淮公報才剛剛開始付印的時候,已經有好些金陵城內數得著的大戶人家通過他們家的管家、總管、門房向江玉恒打招呼,說是第一時間送一份江淮公報過來,他們大老爺要看所謂蘇玉娘與“宰相夫人”是怎么一回事。 這都是江玉恒以前想攀都攀不上的名門大戶,江玉恒覺得哪怕只賣出一萬張這生意也值了。 可是方方面面都在向江玉恒要最新一期的《江淮公報》,大家都知道現在江淮公報幾乎就是蘇玉娘的私人???,想要了解蘇玉娘的信息最權威的渠道就是《江淮公報》,甚至還有好些整天之夫者也的老夫子都也在打聽著這事。 南都絕色榜再怎么折騰再怎么熱鬧都沒有驚動這些老夫子,但是韓笑寧這句“宰相夫人”卻是把這些老夫子驚醒過來。 他們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已經徹底隔絕,可是他們讀了一輩子書,根本無法拒絕所謂人間宰相帶來的誘惑,當然想要通過整個江寧府級別最高的《江淮公報》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江玉恒當時就松了一口氣,覺得這兩萬份江淮公報就算出現一部分報紙退回來的情況,至少也能賣一萬七八千份,至少可以勉強維持盈虧線,但是事實證明江玉恒想得太悲觀了。 從一大早開始,整個江淮公報的運行體系就亂成了一團粥,江玉恒發現局面甚至可以用糜爛來形容。 整個江淮公報的運行體制是建立在日發行量四五千份的基礎上并且還留有一定的冗余,前段時間發行量增加到六千余份江淮公報的運行制沒出什么大問題,而歷史上江淮公報的最高銷量更是高達八千余份,所以江玉恒與報社同人認為這套體制能運行到地老天荒。 但是當江淮公報的發行量增加到兩萬份的時候下面已經全亂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