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替你妹的身_分節閱讀_185
皇宮里被皇帝突然抽風一樣的行為弄得雞飛狗跳,一路上優哉游哉帶著自己的兵回來的蘇懷瑾卻是不知道的——這在普通人看來是天大的恩寵和榮譽,對于他來說也不過是自家老攻耐不住寂寞想早點兒見面罷了。 而且邊關三年的功績,雖確實恩澤萬世,卻也只是他們展開一系列計劃中處于開始位置的一環而已,今后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呢。 寵辱不驚,方是正道。 五千兵馬其實也不是小數目,自然不可能全部涌入北京城,蘇懷瑾帶軍行進到城郊,便在一座風景秀麗的山下找到了他們的臨時軍營。 跟在他身邊的副官正是當年那位當地州府接待他們的官員所提起的,滿門忠烈的老將軍最后的子嗣,不過這倒不是蘇懷瑾有意徇私,只是那時候他第一戰便帶兵解了鹽城之圍,見一位驍勇善戰、身形利落悍不畏死,便起了惜才之心,將人帶在身邊。 也是后來心里記掛著老將軍的二公子有心打聽,機緣巧合之下,才得知了他竟然早就跟在了自己的身邊。 他這次帶回來的這支五千人的隊伍堪稱是精銳中的精銳,聽到命令之后便自行有條不紊地安營扎寨,整個過程沒有發出一點兒不必要的聲響,遠遠圍觀的百姓們倒是時不時發出一兩聲驚嘆,然后將感激崇敬的目光放在中央騎在高頭大馬上的蘇將軍身上。 真是……難以想象,蘇將軍看著那么瘦弱的身板兒,在一眾精兵之間像根竹竿似的,到底是怎么創立下那些說起來都叫人熱血澎湃的不世功勛的呢! “好啦,享受榮耀的時候到了,”蘇懷瑾捏著一把折扇,對身邊親近的幾個將軍們露出一絲微笑,“準備好了,都隨本官進城?!?/br> 大家的臉上不由都亮了起來,男兒志在建功立業,對于經年的浴血搏殺換來的榮耀,他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天子相迎,那是多么大的恩寵??! 蘇懷瑾瞧著他們搖搖頭,囑咐道:“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們,想此行一路順遂的話,最好不要在圣上面前與我太過親近?!?/br> 方才還放松和諧的氣氛猛然滯澀,盔甲鮮明的將軍們望向中間那個笑得云淡風輕的主將,心里都不由一沉。 第127章 回到最初(23) 周清興沖沖地換好了新做的衣服,昂首挺胸地跟朝中百官一起出城去迎接他的媳婦兒的時候, 忽然敏感地發現氣氛似乎不太對頭。 ……怎么媳婦兒的老部下們對他這個皇帝都有點橫眉冷對的? 蘇懷瑾還是一臉那樣淡淡的表情, 臉上掛著公式化的微笑, 身著銀白色輕甲,墨發高束,還端正地戴著頭盔——但盡管如此, 還是一身掩都掩不住的文弱氣質, 一眼看上去, 絕不會相信他是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武將。 但只要仔細觀察他的眼睛,卻又再不會對這個身形單薄的將軍的實力存在任何懷疑,他就那么騎在馬上, 自有一種獨特的淵渟岳峙,那是久經沙場所沉淀下來的鐵血氣質, 現在蘇懷瑾著意將其外放出來,就是普通的百姓也能有所察覺。 他的眼神有些冷,倒不是冷漠, 只是些微的見慣不驚, 唯有在落在他的皇上身上的時候, 才會稍微顯出一點溫度, 那讓他整個人的線條都似乎柔軟下來, 散發著暖暖的溫度。 本來被其他將領們瞪得都快頹了的周清受到媳婦兒的眼神鼓勵, 瞬間又精神奕奕地滿血復活, 竟然催馬上前, 一把抓住了對方的馬韁。 圍觀群眾:“……?” 先入為主的將領們:“……”喂你放開我們將軍!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兒你想干嘛! 蘇懷瑾愣了愣, 隨即狀似恭謹地一低頭,就要下馬給他行禮,卻被一把拖住了肘彎:“愛卿不必多禮,卿是得勝還朝的大將軍,多年來戍衛我大周邊土實在是辛苦了,莫說與朕見禮,是朕該向你道謝才對——來,咱們并轡而行?!?/br> “……皇上客氣,都是臣應該做的?!碧K懷瑾皮笑rou不笑地向他一呲牙,心想這幺蛾子當著文武眾臣的面在這兒說什么混帳話,沒看見他老爹文淵侯的臉色都綠了嗎? 事實上,臉綠的可不止蘇則一個,朝中幾個向來主張祖宗法度的老臣的臉色都被皇上這大膽的舉動弄得不太好看,有一個人當下上前一步就想勸諫,卻被身邊的好友攔了下來。 “你瘋了!蘇將軍現在圣寵正隆,況且皇上現在心情好,何必上趕著往槍口上撞?” 被攔住的人卻一點都不領情:“這到底像什么樣子!那么多百姓都在旁邊看著呢,帝王親自牽馬?也不怕折了他的壽!” “你怎么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友人壓低聲音,往前面看了一眼,“月滿則虧,盛極而衰,他現在越風光,其實處境就越是危險,你看對面那群大老粗們的表情,怎么,你還連他們都不如嗎?” 他在這里這樣說,自然不是沒有原因的,蘇懷瑾帶回來的將領們各個面容冷肅騎在高頭大馬上,看著不像凱旋之軍,簡直氣氛冷到像是打了敗仗。 之前蘇懷瑾警告他們不要跟自己表現得太過親近,原本只是句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的用來調侃的玩笑話,不想卻弄巧成拙,讓他們以為將軍已經察覺到了皇上想要鳥驚弓藏之心,以至于看著周清怎么看怎么不順眼,恨不得沖上去給自家將軍好好喊一回冤。 可大家也都能想到,若是圣上真的已經對將軍起了疑心,那他們這些早就被打上蘇派派系印記的將領們越表現得向著將軍,就越反倒是在幫倒忙,給了皇上更多懷疑他們結黨營私的理由,因此大家雖然心不甘情不愿,但還是不得不聽從將軍的交代,一路上都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看著那對君臣在那里“假裝”親密。 喂住腦??!人家明明是真正的親密! 所以,在他們眼里看來,剛才皇上親自上前給將軍牽馬韁的行為就顯得很不尋常了——這難道是圣上在以這樣的方式宣稱自己的掌控地位?他到底想對我們將軍做什么啊,為什么眼神好像要吃掉我們將軍一樣! 不得不承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還是真相了。 在場的人心思都完全不在一個次元里,大家就這么各自心懷鬼胎,卻還在面上表現出一副其樂融融文武相得的樣子來,熱情洋溢地互相慰問夸贊,向城里走去的隊伍完美得像是一副壁畫。 周圍圍觀的百姓們不明就里,他們只是單純地為蘇懷瑾這個傳奇人物的歸來和自己得睹天顏的事情而感到高興,親眼看到皇上出城迎接將軍誒!這是可以到老了都講給子孫后代聽的光鮮事兒呢! 而且……蘇懷瑾可真是相貌俊美啊,只是被打仗耽誤了,多好的小伙子到現在還沒娶妻,其他人到了他這個年紀,怎么著兒子也該會叫爸爸了。 還有皇上……噫,對啊,皇上怎么也還沒有娶妻呢,他可比將軍還大些吧。 不知道怎么就cao心到當今圣上的婚姻大事上去的圍觀群眾想了一會兒,忽然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兒,連忙暗念了幾句阿彌陀佛,繼續老老實實地看起熱鬧來。 算了,那些大事兒,總有朝中的大人們去cao心的。 這么一看,皇上和將軍還真是般配……呸,親近得很,兩個人走在一塊兒的樣子可真好看。 皇上都親自給將軍牽馬呢,而且竟然一點兒都不覺得違和…… 城外到皇宮的距離并不是很遠,但迎接隊伍太過冗長,各種禮制、位分什么的都得注意,大大拖慢了隊伍的行進速度,以至于兩撥隊伍明明是清早就見了面,可到最后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卻已經是過了午時了。 皇上很大方地在皇宮擺宴,款待了諸位大臣一番。 正式的宴會是設在晚間的,因此這頓飯并不十分精致——當然,也只是相對來說,對許多家境一般的大臣來說,這頓飯已經算是滿席珍饈了。 蘇將軍被邀請坐在上首,就在皇帝的右手邊的位置,對面是一臉白須莊嚴穩重的國師大人,至于同樣位高權重的丞相則被擠到了次位,不過好在老人家看起來并不在意,捋著胡子笑呵呵的,跟旁邊的國師相談甚歡。 這二位,一位是蘇懷瑾前世的領路人、今生暗中來往的老師,一位是他前世的老師,今生略有來往的長輩,都是他十分尊重的人,兩個人湊到一塊兒,看樣子也是在討論與他相關的問題。 蘇懷瑾眼觀鼻鼻觀心,在對面時不時飄來的慈祥目光中有些不大自在——不管學生多大,或擁有什么樣的成就,在老師面前,都永遠是當年那個有著渴求目光的孩子罷了。 尤其是……丞相大人時不時望過來的有些似笑非笑的表情,總讓他感到背后寒毛直豎,就好像被老狐貍盯上的兔子,從骨子里滲出來一種毛骨悚然的危機感。 這危機感可做不得假,在戰場上不知救了他多少次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