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替你妹的身_分節閱讀_158
到了地方,事情就往另一個更詭異的方向滑去了。 那個傳說中已經死了半年、追封墓冢盛大葬禮一應俱全的信王莫行歌,他居然又復活了! 開始的時候,易修還能勉強告訴自己的士兵這都是對面茍延殘喘下想出來的陰謀——本來嘛,莫行歌從一開始就以面具示人,不說吳國這邊,就連魏軍中都幾乎沒一個人知道他的長相,誰又知道現在這個是真的假的? 再說人死又怎么能復生呢?多半是魏軍無奈之下使出的詭計罷了。 可很快不幸的太子殿下就又被啪啪打臉了,他所帶的是吳國最精銳的軍隊,大多士兵都身經百戰——這就意味著最近幾年以來,他們一直在太子麾下在魏吳邊境跟信王死磕。 每一位成名的將領無疑都是有自己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的,比如易修就喜歡兵行險招、出其不意,而他的老對手莫行歌,中正平和又屢出奇謀的行軍風格同樣被天下人津津樂道。 兩軍照面兒打了一場仗,大家就都認出來了。 實在是已經被這種憋悶得人想哭的作戰方式打多了,士兵們昏頭漲腦地打一場下來咂摸一下味兒,哎呦這感覺真是該死的熟悉啊。 那種時代,鬼神之事本就很容易讓人產生心理上的恐懼,一路走來又著實遇到了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靈異事件,現在竟然連已經死了的人都能復生了,五吳軍可憐的士兵們表示人生觀價值觀都受到了挑戰,瀕臨崩潰。 然而莫行歌顯然是不會憐惜他們的,涅槃歸來的他簡直達到了神乎其神的狀態——若說原先的莫行歌跟易修一樣,都是人間的名將,那么現在,他幾乎已經變成了能卜會算的仙人。 吳軍的任何行動,他都好像知道得甚至比軍中許多高級將領還早,在他們信心滿滿地覺得對方一定已經落入圈套的時候,其實人家早就考慮得超出了他們兩步甚至三步以上,設好了另一個套子在等著他們。 大家紛紛表示:這仗已經沒法兒打了。 他們可都是普通的凡人,又怎么能跟天選之人相對抗呢?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天選之人”的傳言開始流通于兩個國家的陣營之間,比較高層的將領們心知肚明這是攻心之計,可他們卻完全找不出任何反駁或者戳破謠言的方法,只能任由其愈演愈烈,最后連自己都對此產生了懷疑。 謊言要是被一萬個人說上一萬遍,那自然也就變成了真相。 當世爭雄的兩個國家皆陳兵此處,在這兒的人顯然不止一萬。 與之相對,魏軍那邊自然是氣勢如虹,此消彼長之下,吳國士兵們就更加沒有反抗之力了。 他們唯一感到有些疑惑的是,雖然已經確定了對面跟他們打仗的就是莫行歌——或起碼也是一個與他同一級別、不會,應該是更高級別的厲害人物,但算起來兩軍在黑石城下打了將盡半月,他們卻只在第一天對那將軍的身影有過驚鴻一瞥,最后便再也沒有見過。 他似乎,從來都不親自上戰場的。 這和過去的信王可不一樣……那時候魏國信王武藝高強,每場戰斗都必身先士卒,猙獰的鬼面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唯有他們的主帥易修能與之一戰。 可這次回來,卻再也沒有這樣一個人出來,用這種方式碾壓他們的自信心了。 吳國人感覺很疑惑,也不是沒有人想到也許之前莫行歌只是詐死,卻在這樣的過程中身受重傷,失了一身武藝,可這種論調,很快便被淹沒在人民群眾的迷信之中了。 大家潛意識里已經相信了現在的莫行歌不是正常人,怎么著也是神神鬼鬼之類的東西,對于他的特異之處,自然也會往那個方向上聯想。 群眾很快給出一個“靠譜”的結論:“一定是上天有好生之德,莫將軍既然已經都成仙了,自然是不再方便親自上陣廝殺了?!?/br> 這樣才能凸顯出來他的身份嘛! 這說法很快便甚囂塵上,易修開始的時候還管一管,到后來便索性放任自流了。 史書上的說法是太子殿下無力回天,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本就是他按照蘇懷瑾策劃打造出來的局面,現在形勢一片大好,總不可能自己再去拆臺啊。 他又帶領著軍隊掙扎了一些日子,便“適時”地在一場正面對戰當中被對方的領軍大將捉了去。 那位滿臉胡茬相貌粗獷的將軍顯然是事先得到過主帥吩咐,下手很有分寸,扛起“昏迷”的易修就跑,一陣煙一樣消失在了己方的軍陣當中。 這下子,吳軍徹底亂了。 之后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兩只腹黑夫夫輕松愉快地收服了其實也并沒有多少傷亡的吳國士兵,這些戰俘們被專門看守在一個營地里,并沒有受到苛責,當然,也沒多少好日子過。 而事情還沒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次過后吳國該一蹶不振,局勢翻轉該被魏國吞并的時候,信王竟毫無預兆地反了! 軍中檄文被快馬加鞭地傳遍天下,其中歷數了當朝皇帝幾大罪狀,還言之鑿鑿地表示之前那場烏龍的“死亡”其實都是上位者居心叵測搞的鬼。 百姓們對保家衛國的莫行歌本來就有很高的好感度,再加上莫行云自從登基以來,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績不說,還日日飲酒享樂不問前方戰事,檄文在這本就荒謬的皇帝頭上又添油加醋了一把,很輕易就將他塑造成了桀紂一般的人物。 所以,得天之幸的信王殿下舉兵討逆、取而代之,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那場仗打得比與易修里應外合的上一場還容易,魏國最精銳的軍隊盡在莫行歌掌握之下,后方其實都是一些尸位素餐的酒囊飯袋,蘇懷瑾只帶著兩萬人,幾乎是以一天兩座城池的速度取直線往皇都推進,路上百姓夾道相迎,許多官員甚至自行開門迎接,言語間多有諂媚討好,儼然以把這還未登基的殿下當作了真正的皇帝。 只用了半個月,皇城便易了主。 當看到莫行云哆哆嗦嗦地跪在自己腳下,眼中卻仍閃過怨毒之色的時候,蘇懷瑾除了源自于莫行歌本身的暢快之外,竟無一點該有的厭惡甚至憐憫,他看著這廢帝的頭頂,感覺有點好笑。 說真的,他完全無法理解,莫行云究竟是為什么會對莫行歌有那樣不死不休的敵意。 這種敵意由來已久,莫行歌小時候的記憶當中,這位皇兄就一直是個噩夢般的存在,能讓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皇子放棄身份,甘做馬前卒也要前往殺人不眨眼的交戰前線,這人絕對是功不可沒。 單純的厭惡與嫉妒,難道真的會發酵成這種令人發指的仇恨嗎? 可惜他無法得到答案了,趴伏著的莫行云臉上詭笑一閃,竟從靴子里抽出一柄匕首,不管不顧地朝他撲過來。 隨即便被數支利箭扎成了篩子。 一旁黑紗蒙面整個人都被包成粽子的易修走上前,隨手將手里的弓遞給一旁的衛兵,嫌棄地用腳踢了踢莫行云的尸體。 “就這德行,竟然能把你原主害成那樣?” 他們距離其他人都有些遠,倒不怕被人聽到引起懷疑,蘇懷瑾苦笑著搖了搖頭,聲音多少有些唏噓:“都是命運弄人?!?/br> 他所幫助的每一個宿主,明明都是最好的人,該得到最好的待遇,他們悲劇的人生,不過都是因為命運弄人。 而他,就是來給他們逆天改命的! 第104章 誰與逐鹿天下(完) 蘇懷瑾沒有走任何形式, 莫行云死后, 他直接讓手下人看著給個體面的葬禮,然后處理了一些雜事,第三天便自行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