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子攻略_分節閱讀_302
作者有話要說: 萌萌們想看什么番外可以留言,作為大總攻的朝朝很寵愛你萌這樣的小受受喲~ 雍州的小狼崽和梁州的滾滾寫完了,下一篇新文要寫青州的大老虎和小老虎了,開森(/≧▽≦)/ 謝謝萌萌竹攸的地雷投喂~!(*╯3╰) 第184章 執手 時光荏苒, 平靜但不平淡的生活總是過得十分快。 承王封王轉眼已過去三年, 曾因為雍州戰亂而飽經磨難的平武百姓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已經重建家園。 對于他們來說, 這三年無疑是十分安寧的三年,不知道是不是君主清明、國泰民安,連地動都少了許多。 據老一輩的人說, 南嶺的妖魔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溫順”,有承王和北境軍在,老百姓甚至可以在南嶺尋些傍身的活計,打打獵, 采些山珍, 補貼一下家用。 承王不僅在名義上繼承其父的封地, 而且在實際上也繼承了裕王“戰神”的名號, 以二十多歲的年齡,狠狠壓制住了整個南嶺的妖魔。 當然,南嶺的安定雖然是整個平武、漢陽兩郡安定的基礎,但封地民政通達平穩, 對亂后恢復也是非常重要的。 平陽都督府的林長史自三年前留任,如今帶著都督府的官員兢兢業業、絲毫沒有懈怠,與承王府一主外一主內,將兩郡的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雙方配合得極其默契不說,已經儼然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起初平武的官員還在猜想,林大人是天子近臣,從少年時代就備受先帝和陛下寵信, 會不會是得了什么準信,知道承王日后必將登頂,這才與承王府保持如此親密的關系,以便搶占從王之功。 但作為朝廷派來平武牽制地方親王的官員,與承王走動得太勤,實乃大忌,所以尋常官員都不敢將此事放在明面上說,只能默默揣摩猜想。 這時候不可避免的,也有人為建功升遷,故意夸大其詞,將平陽都督府長史和承王暗中勾結、試圖架空朝廷在地方的權利、進而控制整個北境的事情秘報上京,不過最后都石沉大海,根本不見京中重視此事。 漸漸的,眾人也揣摩出了一點端倪——林大人既然是天子近臣,他的態度多少就代表著京中那位的態度……可見無論陛下立不立儲,對承王這個長子,還是非常信任的。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久了,有些事情就算沒有被拆穿,也有跡可循。 都說南嶺的妖魔在承王面前怯生生,跟老鼠見了貓似的……承王在他們林長史面前,那才叫一個溫順乖巧呢! 在外驍勇善戰、一貫不茍言笑的承王,在林長史面前就好像一只收起自己獠牙和利爪的猛獸。 那副溫柔寬容、完全無害的樣子極具欺騙性,竟讓周圍的人以為,承王就是這般“好說話”——畢竟無論林長史說什么,他都覺得“甚對”。 可以說,平陽都督府和承王府能如此配合緊密,大半仰仗于兩位領導者非比尋常的默契。 有時候承王還沒開口,林長史就把他的意見說了,皇長子殿下只需要附議點頭就好;有時候林長史說了一件事,用眼神就可以詢問承王意見,在外人還沒來得及反應的時候,兩人已經達成共識。 甚至有時候,都沒有怎么開始討論,他們就跟事先在一個屋里商量好了似的,拿到臺面上就可以直接說了,手下的人只需要聽從命令,做好自己被安排的事情就好。 起碼平陽都督府的官員,尤其是在長史身邊那些看似老實、實則老練的老臣,日常就看著林長史在承王面前說一不二,哪里品不出一點特別的意味來。 當他們仔細想想,有些不可置信,又不得不往這方面思考。 承王及冠已久,不要說正妃、側妃,據說府里連個正經妾侍都沒有,照理說就算陛下再不喜皇長子,為他指一門好cao控他的婚事也是必須的,偏偏京中沒有任何消息,就默許承王這樣“形單影只”。 承王身上鐵板一塊,來者皆拒,有的人就曾把目光投向比承王還大上一兩歲的林長史。 風姿卓絕,年輕有為的林長史在很多年里一直是平武郡府最吸引人的“佳婿”人選,甚至超越承王,成為當地世家最想攏入門中的人。 不過,還沒等林長史開口拒絕呢,承王就炸了毛,帶著承王府的親兵圍了都督府,如果不是林長史親自出面“安撫”,他就差沒親自上前一腳踢翻那些裝著佳人的軟轎。 醋意和惱意顯而易見,讓人不敢相信這是英明神武的承王殿下能干出的幼稚事兒! 幾次下來,明白人算是徹底看清楚了:承王對林長史,這哪里是親王對普通五品官員的態度,這簡直就是對待……的態度??! 而且京中的反應也極其微妙——這么大的事情,京中那位肯定知道,卻沒有任何表示,這已經算是一種明示了! 之后,自然就再也沒有人敢觸承王的霉頭、不識好歹地去給林長史送什么美人了。 兩位大人物這段明顯有些驚世駭俗的關系,隨著時間漸漸推移,竟然就這樣成為了平武郡府上下心照不宣的事情。 再過個十年,在整個北境,乃至在整個梁州,都不再是個秘密。 …… 不過這個時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承王和林長史是如何“親密無間”的。 他們也并不知道,林長史的每封家信,看過一遍都會直接遞到皇長子殿下的手里,就好像他自己的家書是他們共同的家書一般。 李景承一邊聽著林彥弘說話,一邊快速地瀏覽了一下信箋上的內容。 “鬧了這么多年,總算是塵埃落定了,”林彥弘面上并沒有什么變化,只是帶著點無奈:“和離了也好,魯氏不安分,林雋也不是良人,兩個人繼續在林府里鬧,只會讓父親也安生不得?!?/br> 林氏長房的大家長林穹德已經于兩年前離世,按照習俗,原本林彥弘也要回云陽為祖父守孝一年。 不過平武好不容易安定下來,若長史不在,恐又生波瀾,所以陛下特意奪情,令林彥弘在云陽都督府著素衣守孝,就不用再回云陽城了。 一般官家奪情多是在身居前鋒的武官,文官奪情的情況并不常見,但平武如何,世人皆可見,再加上西昌和南崇也有類似的例子,所以林彥弘的情況并不算特殊。 魯氏鬧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那年林雋納了妾室后,她見林豐一心記掛在京中養病的長子,林穹德又年老體衰,就算再想管家,也有心無力,所以動了析產別居的念頭。 誰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林穹德竟然在莊武二年的初春沒了,那時候她就算想和離,娘家魯氏也不會允許她一個出嫁女不給公爹守孝。 于是她又“熬”了二十七個月,林府也同樣熬了近三年,才剛剛除服,她就舊事重提,不過這次不是析產別居了,而是直接要求和離。 林雋如今已是而立之年,可謂一事無成,從十多年前勉強過了秋闈,至今還是個舉人,于學問一途上再沒有絲毫建樹。 林穹德沒死的時候,曾經想為親兒子捐個官,林雋有林彥弘這個前途無量的侄子,云陽城的上官給林氏面子,不至于為難,也算是個出路。 但林雋自己卻執拗地不肯放棄考官,他覺得林彥弘能夠有一鼎甲進士出身,他也當能憑借學識夠出頭,將來名正言順地做官,不至于連給母親請一道封賞都做不到! 可惜,愿望是好的,但現實一次又一次地打擊,終于拖垮了他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