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雖然確實有一部分貧困村落是如此,但大絕大多數人家其實已經蓋得起小樓房了。像阿卡林省這樣相對貧窮的省份中,偏離大陸的小村落中,也有不少人家里住著樓房。 葉緒聽說這個村子是周圍最繁華的,因為它坐落在“交通樞紐”處,周圍很多村子的人都會過來采辦東西。 最繁華的地方就是村口了,村口是一座四車道寬的平整水泥橋,橋的這一頭是大馬路,那一頭是村子。葉緒是在橋前下車的,他沒有急著進村,而是扭頭拉住了一位坐在橋邊曬太陽的老鄉。 他就像一個下鄉玩耍的小少爺,好奇地詢問對方村子里的情況。這個是節目組故意給他安排的環節,因為這一季的《醉鄉》想要相應國家的政策,向網友展示新農村新面貌,所以決定借嘉賓的口朝網友介紹農村環境。 其實這樣的環節露臉很多,節目組交給葉緒,是有意示好。但機會同樣也是挑戰,如果他不能展現出自己的個人魅力的話,整個環節就會顯得很無聊,而他也跟個普通的小記者沒啥區別,容易被觀眾忽視。 好在葉緒并不在意節目能不能給自己帶來名氣熱度,但本著良好的職業素養,他也會盡量表現,免得因為自己的緣故弄得節目收視率降低。因此他竭力扮演一個懵懂天真的富二代小少爺,一邊說好聽話的話哄老鄉開心,一邊和他閑話拉家常,時不時蹦出一兩句俏皮話活躍氣氛。 “你問這里為莫了這么熱鬧?”老鄉普通話有點不太好,夾雜了一點點方言,“因為后頭的路沒修好哇!水泥路就修到這邊,好多年咯,一直沒修后頭的,這兩年才重新開始修!” 葉緒做出恍然的模樣:“所以開車的話,平整的路只到這個村口?所以大家都習慣在這里聚集?!?/br> 這個道理就和一段路的兩端一樣,一端是城里,一端是這個村子。再往后的村子要去城里買東西因為路的關系開車不太方便,但是城里的貨車可以輕而易舉抵達這個村子,久而久之,村口就成了集市,開了好多店鋪超市,周圍的村子喜歡到這里來就近采買。 葉緒粗略掃了掃,大橋這一端都是刻意修建的寬敞門面店,開著各種餐廳、超市等,甚至還有汽車維修清洗之類的。五花八門,雖然比起大都市的店鋪看起來還是有點不太正規,但已經很不錯了。 “那為什么后面的路前幾年一直不修???”葉緒接著問道。 老鄉卻很懂這些套路,連忙說道:“因為這兩年生活越來越好,政府有錢修路了哇!” 不僅如此,他還找補了一句:“其實后頭的村子也不多,就幾個,還特別遠,修過去太費錢了。所以有錢之后再修,我們都沒呢意見的!” 葉緒十分佩服這位老鄉極強的求生欲,順著他的話夸了夸政府和村民們。 然后又問了問村里以前過得日子,向觀眾展示了一下,這個村子是最近十五年繁榮起來的,樓房也是這十五年間蓋起來的。原本村子里還有很多老房子,但是近五年變化特別大,不僅老房子90%都推了蓋樓房,甚至連村子里原本的泥路都鋪成了水泥路。 “就三年前鋪的!三年前還是泥路呢!現在附近的村子都鋪上水泥路了!”說到水泥路老鄉特別自豪,“我兒子好幾年沒回村子,回來發現鋪水泥路了都嚇一跳,還問我是不是村里出錢鋪的呢!村里哪有那么多錢鋪路哇!” 葉緒只能附和,跟著他一起夸政府為人民著想。 其實他本來只是想隨便問問,沒想到隨手抓的老鄉就是一個政府吹。他一邊和老鄉告別,一邊擔心節目播出之后網友會不會以為他們是政府派出來的托。 走過長長的水泥橋,如今夏季剛過,橋下的河水從水滿慢慢降低水位,如今水深只有一半了。聽說等到冬天,水就會降低到最底下,露出石灘。 他好奇地探頭看了兩眼,發現河岸有大娘小媳婦在洗衣服,他還看到不少很古早的木棒捶打式洗衣法,一時覺得有點新鮮。而河水則清澈見底,毫不費力就能看見水底的石頭們。 “這里水質真好!”他忍不住感嘆道。 路過的大媽聽到這話呵呵一笑:“小伙子是外地來的吧?這水十年前可臟得很,全是村民不懂事亂扔的垃圾。后來政府下苦功夫治理了,上游有一段還被列為了自來水廠的取水處,所以看起來才這么清澈呢!” 葉緒:“……”完球,節目組政府托的惡名怕是洗不掉了。 他發現了,不是他隨手一抓就抓到一只政府吹,而是這個村子都是政府吹。又或者,村子里的村民們都很有“心機”,看到攝像機拍著,就不遺余力地吹政府,展現自己的愛國愛民。 算了,這種被網友罵托的煩惱還是讓節目組自己頭疼去吧,他一個嘉賓就不摻和了。 作者有話要說: 節目組:??? 第67章 走過水泥橋, 就進了村子。村口這一條街同樣是商業街,不過街上的店鋪看上去就更亂了,都是農村人把自家小樓房的第一層故意裝修成了空曠的門面房, 用來做生意的。 葉緒一路走來看見了好多古早的零食店鋪, 還有一些是地方特色小吃。前者比如糖畫、炸串, 后者比如炒冰、炒米線。 拖著小行李箱的葉緒在看到零食的瞬間就忍不住了, 扭頭問跟拍攝像:“我可以買點嘗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