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節
所以這個鐘悠悠最開始瞄準的客戶群,反應倒是慢了幾拍。 口碑發酵的速度,比較慢。 尤其是比起,咳,別的客戶群體來說。 頭一天,鐘悠悠拿出蒲團,提供空間,給一個和尚打了個坐。 第二天,鐘悠悠打開店門,即將收獲……一大波和尚。 那位法號明愿的和尚,帶了人來,他身邊站著一位年紀更大些的僧人,看起來,也更加世俗化一些。 這位年長的僧人行了個單掌禮,慈眉善目,笑起來十分親切。 他和鐘悠悠商量道:“施主你好,我是南山寺的知客,法號明恒,主要負責南山寺對外的客堂接待事宜?!?/br> “昨日明愿師弟回寺,與主持提到您這里有前輩高僧留下的蒲團器具陳設等等,在您店內入定打坐,令他有所領悟,瓶頸有所松動,真是十分感激?!?/br> “明愿師弟也提到了那些都是店長二位家中長輩遺留之物,不愿出讓?!?/br> “這次過來,主要是代表我們主持,與您商量,您的店里,不知是否方便,提前一段時間營業呢?” “寺里有些潛心鉆研佛法的弟子們,望和明愿師弟昨日一樣,借店長的蒲團與店內空間一用,我們支付場地費用?!?/br> “每天上午九點半至十點半,一個小時就行,希望可以盡量不打擾店長休息,也不耽誤店長午飯營業?!?/br> “若是店長要閉店休息,提前打電話告知我就行,這是我的聯系方式?!?/br> 這位知客明恒和尚,和昨日前來的明愿和尚,雖是同輩,但路數不同。 現在寺廟里,真心鉆研佛法修行的也有,但拿和尚當份職業做的,也不在少數。 知客明恒和尚就是后者。 他自己每日里待山上也好,下山也罷,主要是和俗世外人打交道,人脈頗廣。 對這樣的日子也很滿意。 專門跑過來打坐,他自己是沒這個心思的,主要是聽了主持的吩咐,來給那波潛心修行的弟子們謀福利。 談時間、談價格、談人數、談場地安排、談伙食費用…… 鐘悠悠衡量了一番店內空間,再清點一下手頭的蒲團數量,最終打了個折扣,說自己手上一共是三十個蒲團,最多接待三十人。 那明恒和尚也很好說話,見店長有所為難,更希望賣食物而不是賣場地,他最后也不說是“場地費用”了,就當是“早飯包場”。 每天早上九點半,三十個和尚過來早飯包場。 咳,店長給一人準備一碗蔬菜湯就行,他們交伙食費。 正好南山寺里早課時間早,凌晨四點就大殿早課,上午補碗熱湯,也是極好的。 這一秒,鐘悠悠還只想著,哇,每日多穩定入賬三十個人頭的早餐積分,美滋滋哦。 下一秒,已經在“傳……”,啊呸,“營銷宣傳”路上越走越遠的鐘悠悠,眨眨眼,琢磨著…… 如果拍下來和尚們排隊進南山火鍋店,一地蒲團,于清幽竹林間打坐的場景。 是不是,能爆紅一把? 往“成為全市口碑最好的美食店”這個成就目標,大大地邁出一步? 第062章 第六十二章 口碑第一店的網紅崛起之路 這主意冒出來之后, 鐘悠悠倒是沒想著偷拍。 她斟酌了一番用詞,和這位知客明恒和尚如此如此, 那般那般地描繪了自己的宣傳想法, 力求做到雙贏。 當然了, 如果人家清修確實不愿出名, 鐘悠悠也不至于勉強。 但是鐘悠悠也提到了:“到時候三十位法師, 每天早上出入火鍋店,被路人看到,可能還是會拍了放到網上去的?!?/br> 畢竟路過的行人看到這么有意思的畫面,不拍一下, 發個朋友圈,發個微博, 那是不可能的。 南山寺也好, 火鍋店也好, 他們最多只能管自己, 也沒法伸手去馬路上, 管路人們的手機。 不過聽了鐘悠悠的提議, 這位知客眼前一亮,倒是很感興趣。 知客心說, 若是讓明愿師弟這些潛心修行的弟子們來談,那是沒戲的。 但他懂啊, 當和尚就不用花錢的嗎? 大殿的修繕也好,佛像的維護也罷,滿寺弟子的吃穿住行, 哪樣不要花錢? 就和各個相關部門打交道,那也都少不了! 能出借場地,在旅游綜藝露一露臉,又或者拍攝專門武僧題材的電影,那更是十分有利于宣傳。 從古代到如今啊,廟宇都是不可能完全脫離俗世而存在的。 這位知客,連對餐飲業都了解一二呢,因他們經營羅漢齋的對外事宜,也由他負責接洽。 像他們南山寺,別看羅漢齋生意火爆,要吃都得預訂,但盈利能力是有上限的。 每天只能接待這么多桌,一天也就中飯晚飯兩頓營業,所以也就最多賺那么多錢,這是有天花板存在的。 他們又不能像俗世的餐廳一樣,向外擴張,開連鎖搞加盟,還上市融資。 他們南山寺說是出名,但也只是在本地出名。 就是“南山寺”這個名字,全國也不知道有多少寺廟都這么叫,他們只是其中之一,甚至排不上“南山寺”中的前三。 一方面是因為規模不夠大,占地面積也不夠大,缺少當代名氣大的在世高僧。 另一方面嘛,其他南山寺,很多都坐落于一線大城市,又或者知名旅游城市,能沾上游客眾多的光。 可本市呢,是個各方面都尋常的普通城市,雖然政府也一直想大力發展旅游業,吸引游客,但奈何沒什么全國知名的景點。 是有山有水,有湖有廟,但全國一多半的城市也都有??! 只靠本地市民,門票收入都是日漸下滑的趨勢,只有節假日好一些。 而且現任住持最希望的,那就是打開知名度,宣傳本寺,至少能從眾多的“南山寺”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提到南山寺時,就第一個想到的廟宇! 這位慈眉善目的知客,笑瞇瞇地,答應道:“勞煩施主出借場地,讓我寺弟子感悟前輩高僧的遺澤?!?/br> “施主提到的拍照宣傳事宜,待我回去與主持匯報,再與施主溝通?!?/br> 鐘悠悠送走了二位和尚,下午就接到了知客的電話通知,住持答應了,但是細節上還需要溝通。 比如住持還是比較矜持的,不希望本寺主動跳出去宣傳,惹來非議。 反倒是對鐘悠悠所說的,路人拍照,路人主動傳上網,引起圍觀,然后火鍋店出面表示,這些和尚來自于南山寺,從而達到宣傳目的,這種委婉的做法,他比較欣賞。 雖然對方說得含蓄,但是鐘悠悠秒懂,表示沒有問題,我來安排! 掛了電話,鐘悠悠翻自己的聯絡簿,她畢竟在這個城市里長到十八歲,還是有不少同學朋友的。 然后她上網,先去注冊了一個南山火鍋店的官方微博。 晚上最后一波客人散盡,關上大門,易柏站在面對湖泊的窗前,凝起水膜,覆蓋了全部的落地窗。 清水淅淅瀝瀝,順著玻璃,蜿蜒而下,帶走了這些天的塵埃浮土。 幾次反復之后,站在窗前,望向星芒灑落、月輝朦朧的湖光山色,幾乎都感受不到玻璃的存在了。 仿佛自己就站在湖岸旁,呼吸微涼夜風送來的水汽。 店內智能機器人穿來梭去,忙忙碌碌地清掃,經過一天營業的火鍋店,煥然一新。 準時準點,有人敲門。 對方一進門,就是一聲驚嘆,豎起了大拇指:“哇,鐘店長,你這店里布置得,有水準??!” 這是鐘悠悠特意托高中同學幫忙推薦的攝影師,據說是本地出了名的擅長拍靜物、景色。 構圖一絕,拍照的光影、氣氛更是拿捏得十分有火候,拍出來的照片,質感絕對上乘。 當然了,價格也不菲。 但是坐擁無數末世金銀珠寶的鐘店長不差錢,直接付了額外的費用,請人家早出晚歸,來拍兩趟。 攝影師自己帶了專業器材,繞著店內轉了幾圈,就已經心中有數了。 鐘悠悠和易柏站在一旁圍觀,感覺這攝影也是個體力活,或坐或臥,或趴或躺,又或者桌子摞椅子,爬上去找高處視角,確實辛苦。 水洗過的玻璃,透明得仿佛不存在。 從臨窗湖景的位置拍出去,水上泛舟,稀疏的游人在環湖綠道暖黃色的燈光下散步,山頂寺廟肅穆威嚴,夜景靜謐又動人。 店內竹林,更是錯落有致,碧綠可喜。 小灰燼鳥友情出鏡,成片淺綠深綠的竹葉間,突然一只靈動的小鳥,歪著腦袋探出來,滿眼好奇。 雖然灰撲撲的,可紅似燃燒的眼線和鳥嘴,又添了一抹亮色。 至于國畫和擺件,張張都是從遠距離全身照,到近距離放大的細節照,一幅畫都是拍夠至少九張高清大圖。 忙活幾個小時,攝影師才匆匆告辭,約好了明早清晨,再來拍一套日出清輝灑落店內的照片,還有和尚們打坐的場景。 第二天一大早,攝影師如約而至,先拍日出照。 晨光乍現,越過山頭,店內漸漸染上日光的顏色,攝影師忙得不停,鐘悠悠和易柏,也在廚房內,煮好了一大鍋菌菇蔬菜湯。 沒料到,先上門的,卻不是和尚。 幾位神情嚴肅的工作人員,敲開了南山火鍋店的大門。 領頭的那位中年人取出工作證,說道:“我們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接到群眾舉報,懷疑你店內售賣的火鍋中添加了罌粟殼,以此吸引回頭客?!?/br> 鐘悠悠:“……” 至于嗎,她才開店了一周不到,要不要這么無情!真的是食客群眾舉報的嗎! 當然不是。 南山火鍋店斜對面,一位同樣開火鍋店的老板,正偷偷躲在店門后面,從縫隙里查看自己的舉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