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難為_分節閱讀_55
“有徐相在,誰敢動你徐家?” 神仙都有失算時。 那接頭買糧的海匪,審了幾日就熬刑不過,死了。 何千山直接帶兵將徐府圍了,闔府男丁,除了十五歲往下,和七八十歲往上的,姓徐的,有一個算一個,一水兒的牽進了大獄。 有時候,暴力比一切手段都來的直接有用。 林永裳卻對此極力反對,他極力勸說何千山,“何大人,我們這次來最重要的事是鹽課改制,而非緝拿海匪!” 何千山道,“林大人,你不要太天真,咱們既然打算在這里久待,必然會有一次交鋒。我雖不明就里,卻也知道,有人不愿意開這海禁!” “外頭海匪未靖,內賊先蹦跶起來?!焙吻揭粡埬樕睦淇?,“薛大人貴為正一品總督,他們說殺就殺,我倒要看看,他們有沒有本事連本將一道殺了!” “哪怕本將死了,本將也絕不允許有什么東西敢凌駕于朝廷之上!”何千山冷聲道,“我念書少,不過唇亡齒寒的道理還是明白的!薛大人哪怕有罪,也該朝廷來定!他該死,也得正經進大獄去法場!而不是什么狗屁的被毒殺!” 林永裳嘆口氣,勸道,“何大人的氣魄,在下佩服。我再說一遍,我們奉圣命而來,是來改制鹽課的!只有把鹽課的事辦好,才能談別的!何大人,你別忘了,陛下剛剛登基,現在,鹽課,海匪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天下太平!” 何千山明顯是不打算買林永裳的帳,林永裳直接道,“我才是淮揚總督,且本官奉御命節制淮揚大小事宜。何大人,你爵位再高,官職上不比本督!如若你一意孤行,咱們就只有公事公辦了!” 何千山的眼睛里只恨不能射出兩把寶劍來直接戳死林永裳算了。 林永裳也非等閑之輩,他只管冷冷的看著何千山,直到何千山寒著臉命人將徐家人放回家,林永裳方告辭走人! 47、更新 ... 林永裳以往只聽說過世族囂張,今天還是頭一遭見識到。 徐家人剛從大牢里出來,不思自醒安分,反是轉頭來總督衙門狀告何千山倚仗侯爵之尊,“濫用職司”“剝削百姓”之罪。 還口口聲聲說,“總督大人若不給我們徐家做主,我們只得上帝都找皇上主持公道了!” “我們徐家,世代名門官宦之家,無憑無據,說抓人就抓人,是何道理?” 若林永裳真是個糊涂的,少不得得上了徐家的血當。 看來徐家已經知道是自己一意要求放他們出來的,或許,他們亦一廂情愿的認為,他林永裳與何千山已有沖突。何千山爵高位重,不將他這個新任總督放在眼中。 那么,徐家這是來挑唆是非了。 徐家人的確太過一廂情愿,只要他們稍微研究一下林永裳的升遷流程,就當知道這位林大人的智商在聰明人之上。 林永裳并領徐家人情,淡淡道,“皇上都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徐秉生徐秉忠與海匪交易糧草,里通外賊之大罪!傳你們過去問詢一二,是案情需要,何大人何罪之有!你們若想告御狀,請便!” “本官還要先把話撂下,徐秉生徐秉忠之案一日未結,你們就得預備著任何時候再次傳訊!”林永裳冷冷罵娘,“林某出身微寒,倒是頭一遭見你們這等名門世族,教育出來的子弟,也不過如此罷了!” “縱是平民百姓之家,亦不會有這等吃里爬外,私通外匪的敗類!” 徐家人想在林永裳跟前賣個好兒,威風一番,不料被林永裳三言兩語諷刺的臉面全無。 徐淵臉色鐵青,冷聲道,“還請林大人說話客氣些?!?/br> 林永裳見過的威脅,徐家這種最是小兒科,頓時冷笑,“本官已是客氣至極!” “若是不預本官客氣,你倒可直說!” 不必端茶送客,徐家人氣鼓鼓的告辭,還算有自知知明。 林永裳垂眸淺坐,腰背繃的筆直,不知在思量什么。 帝都城。 明湛穿戴好,準備去看武進士比武。 文武皆有春闈,不過,武試較文試遲一個月。 武舉人選出貢士,還要再進行弓馬武功的比試,方能定進士名次。前已有兩場比試,這是最后一場。 明湛移駕回帝都皇城,于昭德殿前觀看貢士比武。 先是射箭,立了一排鵠子,先來十人,抽箭引弓,成績自在人記錄在案。 明湛看的險些沒睡著,喚了兵部尚書顧岳山過來,打個呵欠,指了指場中道,“就比這個?” 顧岳山答道,“回陛下,國家武舉,先答策略,再行武比。武比又分弓馬兩項?!?/br> 明湛自寶座上起身,何玉忙上前一步跟隨其后,在座大臣紛紛站直了身子,不知道皇帝陛下又有何高論。 明湛走到比武場,三百名貢士穿戴整齊的排隊站好,明湛過去摸了摸木頭鵠子,搖頭道,“這樣不行,你們考了武舉,日后要做武官,難免要去戰場拼殺。戰場上瞬息萬變,哪個會跟這根木頭一樣,立等了你們來射?!?/br> “我對武功不在行,不過也知家中jiejie百步穿楊,倒是不朕吹牛,天上飛鳥,地上走獸,寧國公主十三歲上已是例無虛發。自來學箭,學以致用,哪個有像這般傻乎乎的射呆木鳥兒的?”明湛擺擺手,“你們先回去,待朕想想,好生歇三日,三日后再重新比試?!?/br> 人家經過兩輪武比已過,明明今天比試后,就能分出三榜來。明湛一來直接喊停,想吐血的不是一個兩個。 武舉向來是兵部直接負責,顧岳山喉嚨里含著一口老血,追上明湛,頗有幾分惱意。就算你是皇帝,也沒這樣干的吧! “陛下,陛下,太祖規矩就是如此啊?!鳖櫾郎娇嗫谄判牡膯?,“還是老臣哪里行事不妥,出了紕漏,使得陛下不滿。陛下只管訓示,臣一定改過?!?/br> 明湛晃悠晃悠的漫步,唇角噙著笑,“老顧你怎么會這樣想呢?朕是瞧著這武比簡直是傻透了,看不下去,改一改規矩罷了。咱們都是為了給朝廷擇良才,一片苦心,你別多想哈?!?/br> “你跟朕來吧,朕得與你細說如何武比的事?!?/br> 當然,明湛沒忘將此事與天下人解釋一番,他再次執筆寫了一篇《論武比的重要性》印在皇家報刊上。 雖然人盡皆知,皇帝陛下的文采實在太差了,連個“之乎者也”都不會用,通篇大白話。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喜歡看皇帝陛下的文章,這其中不僅包括了官員仕林、秀才學子,就是成日家長里短的婦人們也格外喜歡閱讀皇帝陛下寫的東西。 所以,每當有明湛寫了東西要發表時,沈拙言與魏子堯就格外的會增印許多,因為,這時,報刊的銷量總不是一般的好。 明湛第一次提出了“將才武科”的理論,他直接寫道,“文舉人春闈過后,翰林者被稱儲相;武進士未有入翰林之殊榮,朕自太祖時算來,武舉已有百界之多,其中以武進士晉身,最終能官居一品將軍者,不過二十五人,寥寥而已?!?/br> 接著明湛再次闡述了武進士在官場中的生存狀況,表明,武比之改革以迫在眉睫,他提出三天后的武比包括三場: 第一場,馬上飛射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等法;二場試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等項;三場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 這一套武比方式,被后人延用千年之久。 明湛對顧岳山道,“朕要選拔是將才?!?/br> 實際上,這一界武比的知名度遠遠超過這些武貢士的想像,在許多年后,仍有無數的史學家樂此不疲的研究武皇帝生涯里最精彩的一次改革。 雖然事情發生的很突然,武皇帝在比武場上直接叫停,用三天的時間就確定了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實在令人不能置信。 實際上,并沒有三天的時間,因為只要有人稍稍留心就能知道,武皇帝在第二日的皇家報刊上就發表了對武比內容的確定。 這也是所有人都懷疑武皇帝其實早有改革之意的原因,沒有人可以一夜之間拿出一份改革思路這樣完善的武比改革方案來。所以,大多數人懷疑,武比場直接叫停,只是武皇帝為了減少改革阻力所用的雷霆手段而已。 畢竟,明湛當年全天下的人將話放出去了。而且,叫停的武比迫在眉睫的要在三天后舉行。 事急從權,明湛拿出新的武比方案,不用也得用。 當然,臣子們免不得嘮叨一通祖宗家法之類的話。 明湛全當過耳旁風。 明湛突然的變卦其實非常受人唾棄,就是許多武舉人也對此頗是心生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