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躍龍門[重生]_分節閱讀_100
書迷正在閱讀:非人類孵蛋指南、禁止曖昧PUBG、突然和死對頭結婚了、約炮對象是我的初戀怎么辦!、龍套的自我修養、不情深[娛樂圈]、再戰巔峰[娛樂圈]、攝政王夫君裝作白蓮花騙我、代嫁、十項全能的我只想平靜生活
趙志剛轉瞬間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說道:“敏之不用擔心,我兄長早就決定了,在開祠堂的時候就會對族中各位長老告知,過繼的嗣子只繼承財產,不繼承爵位,日后是不可能會有爭端的?!?/br> 也是,趙志遠想得這么遠,怎么可能不把事情考慮好就撒手呢?可是如果這樣的話,趙柳氏日后還怎么搞風搞雨的呢?如果絕對沒有紛爭,日后的紛爭是因何而來的? 李鴻過轉念一想就明白了原因,或許是趙志遠高估了趙柳氏和族中長老的cao守吧,他自己一言九鼎,也說話落地有聲,可是架不住人家顛倒黑白,昧著良心說假話呢? 于是他還是繼續提醒了一句:“趙大人,莫要怪敏之多事。族中長老已經老邁,待到百年之后還能存下幾人,是否會老眼昏花,老糊涂了?還是白紙黑字來得沒有爭議?!?/br> 趙志剛一愣,然后點了點頭,說道:“敏之放心,我會與我兄長說的,看著你這么為澤哥兒著想,我也就放心了?!?/br> 李鴻過松了口氣,終于不用替趙慶澤擔心日后了。 第二日里,李鴻過便上表給皇上,向他訴說了根叔根嬸一家的忠仆行徑,訴說了自己給李茂祖機會求學科考,他便中了童生的事情,希望皇上能開恩,給天下的忠仆之子都有一個向學科考的機會,也便能為國家更多的網羅人才。 李鴻過上表之前心中還是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了,皇帝對他這么好,他們也這么君臣相得,可是他日后要做的事情確實挖皇帝的墻角,反對皇權的,心里總有些愧疚,覺得自己好像辜負了皇帝對自己的信任。 可是他再想了想太\祖規劃出來的那個美好社會,心一橫,還是上了表,只是在自己心中默默決定到:我一定不會用很激烈的方式推翻皇權,讓皇族的人落魄。我一定會循序漸進地慢慢改良,用幾代人的時間、心血慢慢地改變這個社會和皇族之中坐在龍椅上皇上的想法,用一種理性平和的方式為大秦的子民們謀取一個幸福的社會,人人平等的社會。 皇上拿到李鴻過的折子之后擊節一嘆,說道:“李愛卿,你的這個想法甚妙啊,只要這一點一出來,就可以把世家的根子都挖斷了!他們為什么這么根深葉茂?除了家族子弟以外,還有他們世世代代的仆人也是根深蒂固,這個計策一出,就可以天然地打破他們的聯盟,讓仆人們不再這么忠于他們,也想著要讓自己的兒子讀書、科舉,出人頭地!” 李鴻過心中緩緩地舒了口氣,將心中的要提升所有大秦奴仆文化素養的那個念頭深深隱藏,將自己心中的負疚感深深隱藏,繼續與皇上討論時策。 五十年后。 李鴻過已經年逾六十,向皇上上表,希望可以告老還鄉,年輕的帝王唏噓不已,十分不舍地對李鴻過說道:“李相,朕舍不得你啊,況且李相到現在為止身體有很硬朗,不顯老態,何須告老?” 李鴻過捻須一笑,說道:“皇上,微臣已經老了,很多時候想法已經跟不上你們年輕人了,以前給我賜字的趙志剛趙大人就曾經給我們說過‘世界是你們的’,然后就致仕了,老年生活過得安逸無比,微臣也想過那樣的日子,不倚老賣老,讓你們放開手腳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況且現在大秦四海升平,邊境穩定,皇上正可以大有作為?!?/br> 皇上一嘆,說道:“李相品性高潔,朕真是嘆服!幾年前先皇駕崩的時候,告訴朕您一定會好好輔助朕的,可是太傅對朕說你日后恐怕也會成為沈相那種權臣,我還心中沒有底氣,想過如何與你□□,有些懼怕與你??墒菦]有想到您真的一點兒也不戀權位,在我大婚之后就立即讓我親政了,一點兒也沒有藏著掖著,給我使絆子,真真是忠良??!” 李鴻過笑道:“皇上過譽了,忠君愛國本就是我輩做臣子的本分,何以能得皇上如此贊譽???” 皇上唏噓不已,說道:“話是這么說,可是真正能做到像您這樣的,還是不多啊?!比缓蠡噬险f道:“李愛卿,我知道您的賢妻方大家在京郊開了一家女學,不如你們還是留在京城養老,這樣日后朕有什么難題也可以問政于您?!辈恢挥X的,皇上在稱呼當中又用上了“您”字,這可是很少見的。 李鴻過堅決推拒,說道:“皇上,我與先皇君臣相得,還能輔佐您一段時間,已經是天大的福氣了,我與老妻想要去永平縣繼續開學館,男子女子都可以去向我們求學,但是我們不能待在京城里?!闭f道此處李鴻過看了看皇上,說道:“皇上,說句不好聽的,老臣為官這么多年,說是放權,可是門生故吏也不少,如果我仍然在京郊,日后他們抬著我的名義與您作對,反倒傷了我們君臣之間的和氣,還是現在這樣的好?!?/br> 皇上嘆了口氣,只是李鴻過說得是真話,于是只好準了他告老還鄉的折子,賜了很多的財物給他帶回家,并且承諾一定會好好重用李鴻過的兒子。 沒有想到李鴻過對于自己的兒子是否能得重用一點兒都不強求,說道:“皇上,不必看著老臣的面子對他們施恩,他們能用就用,不能用就讓他們回永平縣來找我,反正老臣家中良田不少,總不會餓死他們?!?/br> 皇上這下對李鴻過真是嘆服了,贊他是千古難得一見的名臣、忠臣。 李鴻過卻嘆了口氣,默默地推拒了,他覺得自己當不得這樣的名聲,也始終對皇上有愧。 放眼大秦,現在已經在他的倡導下漸漸興起了一夫一妻的風氣,年輕一輩的讀書人里面,這么多年來,只要是李鴻過主持的科舉,從來沒有一個納過妾的讀書人能夠考上進士,大家已經公認了一個道理——想要中舉就不能娶妾。 而且,不少年輕的官員娶到了方寶英教出來的弟子,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知書達理,什么是真正的賢良淑德,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家閨秀,他們的妻子不僅能和他們吟詩作對,討論時事經濟,更能將家宅安頓好,各他們的仕途帶來莫大的幫助,又有什么不滿意的呢。 誠然,仍然有一部分人在中舉為官之后就廣納姬妾,但是那樣的官員每次吏部考核的時候都會因為“內帷不修”被評為“劣等”,慢慢的,他們為了往上爬也不再會納妾了。 就這樣,有著李鴻過強權的壓迫,有著方寶英那邊用心地培養女子,讓她們能真正留住丈夫的心,大秦一夫一妻制度雖未寫進律法之中強行規定,但是已經蔚然成風了。 奴仆均有資格學習、參加科考,只要能考中童生就能擺脫奴籍也已經成為了一條金科律例,基本上挖了世家的根子,讓世家豪門更加的日薄西山了。天底下無數讀書人都感謝李鴻過這個宰相讓他們有了這個公平競爭的機會,視李鴻過為恩人?;噬弦矊ΜF在的這個狀況很滿意。 現在的大秦,河清海晏,國富民強,已經使得處處都是歡聲笑語了。 李鴻過微微一笑,將自己一直保留的小冊子留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對他們說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告誡他們一定不能激進,要緩緩行事,日后不論誰能身居高位,都要想方設法將大秦往這個方向推進。 之后,他就和方寶英回到了永平縣之中,繼續開辦學堂,方寶英劃了片地繼續教女學,他們的大女兒也跟著方寶英打理女學的事宜,并且照顧他們兩老。李鴻過則開辦了一個專收男子的學堂,開始教書育人。 結果,大量的京城世家中人不遠千里將自己的子女送到永平縣城里面來求學,使得永平縣城從一個科考荒漠成為了大秦的科考圣地。 五百年后。 導游帶領著一車京城的小孩子們到永平縣城參觀李氏故居,車上還有兩三個孩子們的老師一起跟隨。永平縣離京城不是很遠,三個小時的高速就可以到了,這樣帶著孩子的“李氏故居一日游”項目多年來一直都很紅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