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躍龍門[重生]_分節閱讀_77
書迷正在閱讀:非人類孵蛋指南、禁止曖昧PUBG、突然和死對頭結婚了、約炮對象是我的初戀怎么辦!、龍套的自我修養、不情深[娛樂圈]、再戰巔峰[娛樂圈]、攝政王夫君裝作白蓮花騙我、代嫁、十項全能的我只想平靜生活
沈相認真地觀看里面筆記本里面記錄的各種條條框框,各種施政方案,各種限制皇權、喚醒民眾自主意識的做法,與自己日前的所作所為作對比,努力將自己的各種行為拉回正軌來。 同時,李鴻過和趙慶澤也跳了出來讓他十分的注目,這兩個人都是年輕有為的才子,都是天子近臣,都是他的反對派,與他本人絕對沒有和解的可能性。 都十分符合作為他下一屆傳人的可能性啊。 而且兩個人都各有優點,趙慶澤本身就是世家出身,更能領會自己的精神,也更能天然地明白限制皇權的好處??墒抢铠欉^出身寒門,而且看他的處世態度和才華,更得帝心,也更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的宰相人選,更有可能站在權力的巔峰,繼續將這個偉大的事業繼續下去。 要如何選呢?沈相嘆了口氣,掩卷長思,小皇帝想要成長起來、豐\滿羽翼還要幾年,在這幾年里面,自己還有時間慢慢甄選。 一定要選那個最適合的傳人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很抱歉昨天沒有按時更新,明天會雙更補上的。謝謝各位親一直這么支持我,么么噠! 第61章 李徽產子 第六十一章李徽產子 在李徽懷孕四個月的時候,她就坐船到江南郡的桃園縣里面去找自己的丈夫趙慶誠了,李蔡氏心疼自己的閨女兒懷著身孕還要走這么遠的路,擔心她一個年輕女子路途上不知輕重不能好好地照顧自己,再加上方寶英也還完全沒有懷孕的跡象,李鴻過也支持,就跟著李徽一路坐船南下了,路途上一直精心的照顧李徽。 所以,京城那些詭秘的風云她們兩個都沒有經歷過,不知道其中的險惡之處。李鴻過給她們兩人寫信的時候也多是報喜不報憂的,她們便不知道李鴻過在其中所經歷的風險,只是知道她們家的鴻哥兒現在有出息了,升官兒了,還能日日陪在皇上近前,大有前途。 趙慶誠和李鴻過在信中會寫的東西就多一些,但是為了不留把柄,他們在心中也會寫得很隱晦,避免信在路途之中被人截取,或者是被人偷看,從而產生不好的后果。 所以,趙慶誠隱約知道一些京城里面政\治斗\爭的風起云涌,但是細節卻不清楚,只是知道自己大伯趙志遠、大哥趙慶誠以及小舅子李鴻過都是站在皇帝一邊的。 有鑒于此,趙慶誠在遠在千里之外的桃園縣里面也不敢太過親近于沈相的人。只是后來,隨著皇上的落敗,隨著沈相的勢大,他心中便有了些動搖,不再是像以前一樣對沈相集團的人嚴詞拒絕,而是虛以委蛇,甚至有時候懷著點兒兩邊都想討好的意思。 雖然趙慶誠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小角色,根本代替不了趙家這個士族大家的整體觀點,雖然知道自己的伯父趙志遠才是掌舵人,雖然知道如果皇上落敗,那么必然會牽連到自己,自己也落不了什么好處,但是他心中的天平還是忍不住向更有權勢的沈相一邊傾斜。 他乃是庶子出生,不像他的哥哥趙慶澤一樣,學的都是古來圣賢之言,平日生活中也以此為標桿要求自己,心直口快,存著正直之心。 他從小就是一個備受欺負的庶子,嫡母雖然在物質上沒有克扣過他的,但是對他的那一臉厭倦和鄙視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從小就知道自己和哥哥是不同的,從小就知道仆人們都敢不屑地看著他,甚至在自以為他聽不到的地方用“那個賤種”稱呼他,用“那個小賤人”稱呼他的生母憐月姨娘,其中的鄙夷不言而喻。 如果不是嫡母平日里就這么稱呼他們,仆人們怎敢有樣學樣? 事情的轉機在他啟蒙開始念書后,父親趙志剛將他和哥哥一起送到了趙氏族學之中,與后宅的婦人和仆人們分割開來,他再也不用背負著庶子的身份,那里給了他一個平等的競爭平臺,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只要成績好,能一路高中,哪怕你是庶子,別人也會佩服你,高看你一眼! 所以,趙慶誠念書的時候從來都是花十二分心思的,比趙慶澤刻苦很多,但是不知道上天是不是給了趙慶澤更多的靈性,或者是趙慶澤比他大一歲真的有很大的優勢,總之他與自己的哥哥趙慶澤總是同年考中童生、秀才、舉人、進士,而且名次都會比哥哥要差一些,從未真正在科舉上贏過哥哥。 趙慶誠有時候會暗搓搓地想,自己的堂弟趙慶康是個不中用的,到了這把年紀才堪堪考中童生,連秀才都中不了,還拖著這么一副病怏怏的身子,說不得什么時候就會去了。也難怪大伯會這么喜歡哥哥趙慶澤,簡直把哥哥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的疼愛。如果沒有哥哥這個珠玉在前,是不是大伯父的一腔心血就會傾注在自己的身上?是不是自己就會得到大哥那樣的資源? 能留在翰林院之中,哪怕是以庶吉士的身份,日后有封侯拜相大有可能!可惜這個機會大伯給了哥哥趙慶澤,而自己只能被分派到桃園縣這么一個地方來做縣令,期間的差距何止天淵之別? 的確,父親為了自己已經盡力了,自己所得到的這些比起其他家的庶子來說已經算很不錯的了,但是人總是有往上爬的野心的。而庶子的身份更讓趙慶誠知道了權力的重要性,也更讓他渴望得到權力,站在比以前那些他仰望的人更高的地方! 趙慶誠想著,如果日后小皇帝落敗,那么大伯和哥哥可能還會感激自己,因為自己親近沈相的做法,才使得趙家沒有落敗,沒有被抄家滅族。 而如果萬一日后是沈相落敗,那么小皇帝看著大伯和哥哥的面子,也不可能對自己怎么樣,最多是少升一點兒自己的官兒罷了。 可是自己從七品的縣令起步,五年才能考核一次政績,這輩子也爬不到二品的官位,也入不了朝堂議政了,再打壓一下又有什么損失呢?哪里像哥哥和小舅子,從翰林院起步,現在已經做了天子近臣,那種升遷速度是無人能及的。 但是要掉下來永不敘用可能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選了一邊站隊就是這樣的,要么是天堂,要么就是地獄,沒有中間地帶。不如他這樣的選擇穩妥。 而且趙慶誠也給自己的做法找了合理性來安慰自己的心情——古時的世家全都是如此的,分散投資,雞蛋絕不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就好像有名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他的哥哥諸葛瑾不也投身東吳,不管兄弟兩個誰的老大做了皇帝,諸葛世家還是能一樣的延續下去。 他卻不知道,墻頭草卻是沒有什么好下場的。他如果真的看好沈相,那么還不如旗幟鮮明的投奔沈相,趁著現在沈相得勢的時候奔一個好前程,也算是奮力一搏。他這樣兩頭搖擺,現在當權的沈相不會信任他,現在就給他很好的資源,助他上位,日后沈相落敗皇帝上臺之后,想到他之前的舉棋不定,卻也不可能會中用他。 不過雖然趙慶誠在政\治上糊涂,有些拎不清,但是他對于后宅的處理上卻是腦筋非常的清楚的。像他這樣經歷過后宅斗爭的庶子,更能明白女人心,明白后宅是一個怎樣可怕的地方,明白妻妾從來都不可能和睦相處,所謂的嬌妻美妾兼得只不過是男人的美好想象而已。 所以他為了拉住小舅子李鴻過這條線,這次終于沒有食言,在元宵節后來桃園縣赴任的時候就狠心將柳絮留在了京城之中,并未帶在身邊。 李徽不在的這幾個月時間里,他偶爾會收用一些女子,但是卻有著自己的原則——政\敵送來的女子不用,日后會留后患的女子不用,難以打發出去的女子不用。在受到信知道李徽和李蔡氏一起坐船下江南的時候,就立時將后院中自己收用過的女子都打發了出去,還李徽一個清凈的后院,免得影響她的心情,讓她不能好好地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