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躍龍門[重生]_分節閱讀_63
書迷正在閱讀:非人類孵蛋指南、禁止曖昧PUBG、突然和死對頭結婚了、約炮對象是我的初戀怎么辦!、龍套的自我修養、不情深[娛樂圈]、再戰巔峰[娛樂圈]、攝政王夫君裝作白蓮花騙我、代嫁、十項全能的我只想平靜生活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不小心就被虐心了怎么辦? 李鴻過顧不得擦去自己臉上的淚水,狠狠將方寶英攬入自己的懷中抱住,將臉埋在她的肩膀上,靜靜地浸濕了方寶英肩頭的衣裳。 方寶英雖然不知道他出了什么事,但是卻也知道李鴻過此刻心中不好受,于是什么話也沒有說,只是輕輕的用手撫著他的背。 良久之后,方寶英才聽見李鴻過頭埋在她的肩膀上用悶悶的聲音說出來:“寶英,你在我送給你那幅畫上面提了什么字?” 方寶英一頓,不明白李鴻過為什么要問這個,卻還是堅定地說了出來:“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br> 李鴻過心中黯然,原來這才是寶英的愿望,他說道:“寶英,我今天知道你的愿望了,我也希望我們兩個能做到‘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寶英,寶英,我們這輩子要好好的!” 方寶英撲哧一笑,說道:“這是什么為難的事?難道我們現在不是好好的嗎?你都已經說過了要一輩子對我好,難道我還能跑了不成?難不成,你竟是為這個哭的?” 李鴻過沒有說話,他只是默默地再次抱緊了寶英,心中暗嘆到:寶英,你是天下間最最靈秀的女孩兒,如果我對你不好,你的心就會跑了,然而這輩子,我再也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燈會過后,李鴻過和趙慶澤就到翰林院里報到上班去了,而趙慶澤的去向也明了了,是遠在江南的一個小縣城桃園縣,不算特別繁華,但是絕不落后,且那里民風淳樸,學風鼎盛,是個好去處。只是去外縣赴任畢竟不像李鴻過他們去翰林院報到這么簡單,需要時間準備,上官讓他三個月之內到州府報到即可。 在李鴻過和趙慶澤相約一起去翰林院報到之后,翰林院鐘林梅鐘大學士就給他們新分去翰林院的八名新科進士分派了部門,其中韓慶元和楊凌先二人分配到制誥處,專門替內閣和皇上草擬文書,算是半個身子進入了朝廷內部了。 趙慶澤等三名大世家出身的庶吉士均成為了皇上的講學之人,負責聽候著皇上的差遣,和皇上討論一些問題,或者偶爾會有機會給皇上講自己的理論和研究成果??傊?,是能得見天顏的人,去處也算是很好的了,一般家世不顯的進士根本得不到這樣的機會。 還有兩名庶吉士被分配了外任,負責跟著上官前往各郡稽查各郡的科考事宜,有些類似欽差大臣出巡,不過欽差大臣是體察明情反冤案的,他們則是反科考舞弊的,總之也是身上帶著天子之劍,無論去到哪里都會受人尊敬,被人高看一眼,也是個好去處。 只有李鴻過一個人被孤零零的分配到了治史處,與一群老學究們一起與浩如煙海的史籍經卷為伴,相當于被發配到了“冷灶”上。 不過李鴻過對此并不著惱,甚至為自己能更好地在這個地方進學,好好研究學問而開心。一個人的學問深度決定了他能在朝堂上站的高度,自古以來能執掌內閣的人,哪一個不是學富五車、胸有溝壑? 職場經驗他在黃粱夢中的前世之內就有不少,沒有什么稀奇的,不就是揣摩上意、明哲保身么?可是一旦分配進了務實的部門,便再也無法好好地學習了,與他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他總感覺自己的學問還太淺、年紀也太小,此次科舉之中雖然能奪得探花,邁入三甲之列,說到底還是因為他摸準了皇帝的意思,僥幸而已。論真才實學,他自覺還有些不如,說不定還沒有考中第六名的趙慶澤學識深厚呢。 所以,即便被沈宗青排擠到了這樣一個看似是“冷衙門”的地方,他也心中慶幸,決定耐著性子、沉住氣,好好地向各位前輩們請教,將自己的學問在幾年之內補扎實了。 在他們八人新進翰林院的這天,皇上和沈宗青沈丞相都到翰林院來看望了他們,聽到他們八人的分配之后,皇上和丞相也并無什么不滿的言語的表示。 沈宗青笑呵呵地說道:“鐘大人不愧是老成持重,這樣的分配極為合理,小探花郎也能好好地做做學問。老夫觀你乃是不世之才,等著看你一飛沖天的那一天那!” 皇帝看著沈宗青一笑,說道:“想不到沈丞相和鐘大人這么看好探花郎?好,那探花郎就好好做學問,一年之后,朕再來考校你的學問如何!” 沈丞相和皇上走了之后,大家都有點兒摸不清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李鴻過了。按道理說,他被分配到了那樣的“冷衙門”之中去,明顯是沒有什么前途的,也無需交好,日后甚至不會有什么前途。 可是,難保這不是皇上、沈大人和鐘大人對他的栽培??!怎么能知道他們不是為了磨磨探花郎的性子,才專門給他安排的這么一個清閑的差事呢?皇上都說了一年之后要考校他的,也就是說他在皇上心里是掛了號的,難保日后不會飛黃騰達??! 于是,他們便也不敢因為李鴻過現在的冷遇而太過明顯地作踐他,只是卻也不太親近。唯有趙慶澤因為以前就與他相熟,所以也日日去治史處尋他,和他一起做學問,幾日下來,他們兩個為人謙遜又一心向學的新科進士倒是得到了不少老翰林們的賞識,跟著學到了不少東西。 同時,李鴻過也繼續向自己的師傅許華舟請教,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自己的這個師傅雖然未入翰林院,可是學識豐富,比起那些老翰林們也不遑多讓,倒是讓李鴻過更加敬佩起了自己的師傅來。 當李鴻過在翰林院里面上了十多日班以后,就到了趙慶誠和李徽離京赴任的日子了。而李妍和錢明福也互相看對了眼,兩家初步達成了結親的意向,準備二月二龍抬頭之后就正式下聘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第51章 渡口送別 第五十一章渡口送別 李徽的生日正好就在正月里,李鴻過的生日和她也相距不遠,待李徽過了18歲的生日,李鴻過過了16歲的生日后,李徽他們小兩口才正式出行。 送別的時候,李家眾人、趙家眾人連同方家的人都一股腦到了城外京南大運河渡口。 取名為“京南大運河”一是因為大運河的起始點位于北京南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剛開始籌建這個大運河的時候,它的終點是南邊最富庶的江南郡。 這個大運河也是太\祖在位的時候就規劃修造的,非常的宏偉壯觀,河道寬度竟有十余米,可以容納十余艘小船來往并行,甚至因為河道較深,中等的船只也可入河航行。它現在是整個大秦的南北交通要道,非常的方便快捷,而且運費便宜,耗時比陸路要短,還比陸路要舒適許多。從這里甚至可以不用中轉,雇船后一直可以行至桃園縣所在的鳴鶴州州府,再坐一天的馬車就能到,不用受很多罪。因此,從京城往江南郡等南方的郡去的時候,大多都會選擇坐船從大運河走。 但是在太\祖剛剛修造這個大運河的時候,需要使用的民力太多,太\祖又不愿意暴政強迫民眾修建,所以一直到他駕崩的時候都沒有修完,一直修了三任皇帝,歷經百年才正式完工。不過大運河一開始運轉,整個大秦的人們便都看到了他的好處,在紛紛贊嘆太祖有遠見、高瞻遠矚的同時,也增加了修運河的熱情。 后來,根本不用皇帝自己推行,各個江南的州府們以及南方的各個郡主動要求在自己轄區內修建與京杭大運河連接的內陸運河,將京杭大運河生生地繼續再往南延伸了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