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秋桂子_分節閱讀_24
刀紅隱只是不睬。 解輿心內嘆道: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那矮漢亦不睬他二人,只往樹下一蹲,翻出一張炊餅,就水便啃。那日頭漸盛,一夜不曾飲水吃飯,此時見那漢子吃得香,解輿頓覺饑渴難耐。 解輿因道:“好漢,把一口水與在下吃,可也不可?” 那矮漢抬面道:“可也可,不可也不可?!?/br> “此話怎講?” “倘官人分明與小的道來,一句不差,這水,官人要吃幾多便吃幾多。倘不說實話,見諒,這水,是一滴也入不得官人口?!?/br> 解輿肚內尋思:吃不吃得水亦不甚緊要,問到不情愿處,我不答便是,且聽聽他是甚的來頭。 解輿道:“好漢問便是?!?/br> 那矮漢道:“小的只問一句便了:神醫吳自開封府尹處盜的是何物?” 解輿吃了一驚。肚內思量半晌,左右琢磨不透:他緝捕楊蝶掩之事如今敢是人盡皆知? 刀紅隱卻開言道:“杜公,你自不須拿話套他,他自開封府尹盜了甚物,你若是不知,又何須離了蜀中寶地,千里迢迢尋至此處?” 那矮漢哈哈大笑:“刀女俠,你卻是高手,在老夫眼皮下偷天換日,一去不歸。你敢不是料錯了。老夫今日來此,非獨獨為著那神醫吳,亦是為你而來?!?/br> 解輿愈聽愈離奇,不解這婦人與這矮漢有甚恩怨。 刀紅隱笑道:“區區太歲,奴不過將了三分,老夫人也甚是慳吝?!?/br> 那矮漢臉色一變,道:“女俠不曾聽聞禍從口出?女俠且住,倘再肆言,休怪老夫無禮?!?/br> 解輿見勢不妙,只怕那矮漢一時激怒,將他二人做死,只得低聲對刀紅隱道:“娘子且收聲,勿逞一時口舌之快?!?/br> 刀紅隱還待開言,卻聽得馬蹄聲作,方看去時,卻見三四個道人打馬而來。領頭一個卻是個老道,余下幾個乃是后生。 解輿肚內稱奇,昨夜方來數個道人,數個尼姑,今日卻又見這些道人。卻不知甚么來頭。 幾個道人見得眼前一男一女見縛在板車上,斜斜貼在彼處,直立不得,亦躺倒不得,甚是滑稽,那幾個小道士不由暗暗發笑。 老道勒馬,翻下馬,那幾個小道士從了師父,亦翻身下馬。 那老道恭敬一揖,唱個喏道:“攪擾高人雅興,敢問這二位所犯何事?方至于此?!?/br> 解輿聽得那老道聲音,卻是昨夜那“長梧子”道人,不由大呼:“長梧真人救我?!?/br> 第32章 彌勒(1) 且說茶一物,本是巴蜀之地土人采以作羹,用以去腐膩、解熱毒之物。已而至唐朝始盛于士大夫,當年陸羽專為其作茶經,傳后世,得茶圣之美名。然到得本朝,承平日久,此雅好旋漸流播市井,庶人與大夫同好。文士大夫好茶,蓋以為茶性苦而回喉微甘,清淡而樂,君子本色也,故目之甚重。庶人好茶,蓋因附庸風雅而已。 茶事,到得如今,自采至制,乃至于點茶、用水、器具、品味,皆成學問。二月茶芽新發,采制之后,到得清明前后,恰是各處名山名水新茶初出之際,故此際各處常有新茶會。名茶總須好水,這玉泉山珍珠泉,雖不及揚子江中冷、惠泉盛名,然一來依傍名山,且景德禪寺為御冊神寺,二來傳承秘制仙人掌茶,故而年年清明,此山茗戰頗成氣候。 往年茗戰,不過文士大夫。今年卻與往年有異,自清明前數日起,即有負劍帶刀客上山,或止宿林中寺前,或宿于山下當地鄉民家中,清明臨近之際,這帶刀負劍之人不見少,日日增多。到得清明那日,竟是一隊隊、一行行,徑往玉泉山景德禪寺而去。鄉民有采藥上山,見那寺前林中人頭攢動,問那寺內和尚,這些武人竟是山上作甚,小和尚只叫苦道:拜帖在寺內,道是將了好茶,欲來試吃會斗茶。寺內豈能容這許多武人,只得任他們在寺外支帳搭篷。每日但起薪燒火,烏煙瘴氣。寺中長老與他們言說,此處是佛門圣地,不得如此無禮,方才稍稍收斂,然人卻日漸增多,甚是混亂。 鄉民見機不可失,便負了些蒸作從食山貨至寺前帳外兜售。寺外幾十頂皮帳布帳,竹篷草寮,形制各異。來人亦是南腔北調,衣冠各各不同。但放眼望去,武夫好漢走卒商販,短衣纏腿麻鞋、亦有赤足。間或有蕃人,一般扮作中原人,只那樣貌卻不似,言語不得通。問那和尚,和尚道這寺外大約遼人、夏人、吐蕃人,都在其中,如今邊事吃緊,故扮作漢人裝束。卻不知為何而來。 其中亦有女客。奇者便是這些女客,非尼姑即道姑。鄉民見得那行尼姑,乃是清明前一日,清早便到寺前拜問寺內長老,不知打探何事,亦不在寺門外行帳,卻不知在何處安下。那行尼姑,為首一個老尼姑,眉眼中頗帶煞氣,直不似出家人。身后幾個俏生生小尼姑。那日幾個武人見小尼姑生得俊,上前調笑,卻教打翻在地,一個漢子吃峨嵋刺戳瞎了右眼,一個折了左腿,自此見了尼姑,眾人皆不敢造次。 這道姑卻只得一個。清明前一日,一行道人徑打馬至寺門口,為首一個老道,身后隨幾個男弟子,尚不見道姑。一般探問了不知何事,此后打馬便走。次早那隊道人重回寺門,卻是多了一個女弟子。那道姑生得甚是俊俏,比昨日小尼姑更是俏上數倍有余,卻不見人上前調弄。 昨日尼姑那般姿色,須得瞎一只右眼,折一條左腿,今日這道姑,怕是要搭上小命。 一行道士先到寺門外,自揀了陰涼處歇息。尼姑隨后便至,幾個小尼姑往道士處張望幾眼,道士處亦是往尼姑處張望幾眼,劍拔弩張。老尼姑自帶了小尼姑至他處歇息,二隊人馬方休了。 小尼姑見道士當中混了個道姑,竊竊低語,最年少那個尼姑對她大師姐道:“大師姐,你看那道姑,柳腰櫻唇狐媚眼,可比你美多了?!?/br> 那大師姐脧一眼小尼姑,叱道:“休得胡言亂道!那婦人只身在眾男子之中,敢是甚好貨色?你教她與我相提并論?” 小尼姑吃吃笑道:“大師姐想是記掛著昨日馬上那俊俏小道士了。見那道士身畔立著個美道姑,心下不快?!?/br> 大師姐抬手便欲給小尼姑一耳刮子,老尼姑喝道:“休得胡鬧!教人看了笑話!”那大師姐收回手,恨恨盯著小尼姑。 那小尼姑卻是肆無忌憚,貪看對面年少道士,卻低低咦了一聲:“卻不止多了個道姑,還多了個道士?!?/br> 原來那多出的道姑道士非是別人,正是刀紅隱同解輿。昨日那杜沙見樓觀一派道人人多勢眾,竟是棄下他二人便走了。二人探明今日樓觀道士欲至景德禪寺斗茶,而長梧子苦于于茶事不通。那刀紅隱毛遂自薦,道曾習得些許斗茶末技,愿盡綿薄之力,以報解救之恩。二人便扮作道姑道士樣貌,與諸道一并到得此處。 昨夜解輿本欲與刀紅隱別過,但見她大毒新解,功力自射茵之毒后劇減,且右臂活動不暢,這些個道人雖自稱名門正派,來路其實不明不白,心念若這婦人教人欺侮去了,后番他再見楊蝶掩,豈不是聲低氣弱? 刀紅隱待楊蝶掩一往情深,幾日來解輿俱是看在眼中;這楊蝶掩如何待刀紅隱,解輿不得而知,依小蛇之說,當是楊蝶掩始亂終棄,然在解輿看來,似是另有隱情。倘若他二人實則兩情相悅,將刀紅隱管顧妥當,后番見楊蝶掩,大可理直氣壯。 是夜刀紅隱便與那道人胡說亂道,只道解輿乃是她丈夫,二人游歷江湖,本欲至玉泉山游玩一番,卻教那矮漢使毒箭傷了,擒去欲脅迫二人替他斗茶。解輿不曾辯白,默默隨她去了。那長梧子聽聞此言,眉頭深鎖。刀紅隱便問:“這玉泉山斗茶有何玄機?一路卻見恁多人趕赴?” 長梧子道:“如今此事江湖上下怕是無人不知,故老道亦不瞞女俠。女俠可曾聽聞待月詔一事?” “待月詔?”刀紅隱佯裝不知。 “待月詔盛名傳于廟堂之中,江湖之上,由來已久。得賜詔之人,必可得天下。但持詔之人俱是隱而不出,尋得真主,賜詔便是。當今之世承平日久,以此竟是無人曾見此詔。傳聞老道便不一一累述,只一項告知女俠,這待月詔一出,天下必有一劫。而今傳聞持詔之人混跡于玉泉山斗茶文士之中,人心惶然,江湖聳動,人人欲得一見?!?/br> “見了又如何?”刀紅隱仍是佯裝不解。 那樓觀大弟子在馬廄旁喂馬料,聽得此言,哼一聲道:“見了又如何?常人定是道奪詔便能定江山、奪天下。如今好端端升平之世,我等要它何用?只怕外族趁此之機,奪了我漢室江山?!?/br> 刀紅隱“肅然起敬”:“小師父小小年紀,這等見識。佩服佩服?!?/br> 解輿見樓觀大弟子年不過弱冠,身子卻精壯異常,知是下了苦力練功之人,言辭之間亦是凜然正氣。見刀紅隱耍弄他,卻似見耍弄自家一般,頗不是滋味。 那樓觀大弟子面上一紅,微微拂袖,以示不懌。翻出右手半個掌心,不知是否胎記,魚際處顯出一枚銅錢大小紅斑。 解輿微微皺眉,太陽處隱隱跳痛。 “玉泉山斗茶本無規矩?!遍L梧子道,“今早到寺外詢問,方知今年來人甚眾。寺中長老道,明日辰時須在寺外預斗一番,勝者方許入內?!?/br> 刀紅隱道:“奴上山時,撞見護法教徒、百越會徒、逍遙幫眾,不知此事與彌勒教有甚干系?” 聽聞“彌勒教”三字,在場諸人俱是面色一變。長梧子面上一凜,大弟子面上一僵,最奇異者卻是解輿,面色青白,半邊額角滲出汗滴。刀紅隱見他伸手撫太陽,眉頭微皺,心道:這天真觀察如今卻是曉得事了? 那長梧子道:“此事說來話長?”便沉吟半晌。 “聽聞去歲彌勒教連并十教,當中便有如上三教。不知三教今番來此,是否得令彌勒教?” 刀紅隱語畢,只見解輿一頭大汗,面色煞白,不知是否因火旁暗影魍魎,刀紅隱只見得解輿額角伸出一根細針,心下大駭,再定睛一看,卻是沒了。 “夫君有何不快意?”刀紅隱問。 “頭疼。想是昨夜受了風寒?!苯廨浳⑽⒁恍?。 刀紅隱心下一震。那一笑,不知為何極似一人。著眼再看時,解輿已然起身,道是去馬廄后方歇息。 刀紅隱心下狐疑,卻尋思不出究竟。到了次早,解輿不再訴有甚不適,神色卻是與往常不同。話卻不似往常多,眉宇間微籠一層淡愁,刀紅隱心下愈發疑怪,因問道:“夫君,何事掛心?” 解輿只是搖頭,笑道:“娘子多心?!?/br> 第33章 彌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