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秋桂子_分節閱讀_5
“如此甚好,明日改唱楊柳枝罷?!?/br> 作者有話要說: “野春亭”:陶谷《清異錄》 “雨過天青云破處”:雨過天青云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應該是出自柴榮,一開頭應該是形容柴窯而不是汝窯的,后來通常用來形容汝窯了。 第5章 游醫(5) 神醫二人自大堂移步西廂,已過申牌,胡鬧了許久,不覺日影漸西,便到了酉牌時分,恰才的婢子又來領二人。神醫自是一路調笑,那婢子也由得他。到得偏廳方休。 那偏廳連著正廳,約莫正廳一半兒大小,隔著正廳,安下一張單扇大屏風,漆桃木框,一面整黃絹,繪著山水舟船松風;北面一張紫檀圍欄坐榻,跟前一張長餐案。東西各三張卷云托長腳餐案,置著青釉瓜棱酒壺,蓮花溫碗,文花銀箸,文花銀匙。各個餐案邊上一個翹足云母面楠木方幾,擱著一個亮澄澄黃銅手洗盆。各三張高背生漆楠木椅,靠背一處扭著個精雕的壽桃,上設前廳一般蜀繡蒲團,只不繡牡丹,卻是蓮花。 到時,老夫人已自率著幾個婢子在偏廳迎候。將吳神醫迎上了左上首餐案,小蛇依在旁案坐下,老夫人自在右上首坐下。 “山野鄙陋,太丞休怪?!备髯宰?,老夫人道。 真個鄙陋,庸醫也不致流連忘返。 婢子拎著銅壺,在手洗盆置下溫水,待各個伸手洗凈了,奉上帕兒與神醫和小蛇蘸干,便將盆兒連同帕兒一并收了。 老夫人抬抬手,不移時,便有婢子數個托出各色果子酒菜來。先是一行果兒,盤兒只五六寸,一盤雜著荔枝圓眼蜜梨rou柚皮各色干果兒,一盤雕花梅球兒金橘兒,一盤砌香咸酸只如椒梅香藥藤花等。再是一行瓏纏果子,橘紅膏,桃囊酥,荔枝甘露餅等等。再來便是下酒盞兒,鴨舌簽,五珍膾,陳皮骨,鴛鴦炸肚,鵪子羹,荔枝皮,蝦橙膾——饒是看得小蛇目瞪口呆,便是那日在京兆尹處,也不見得這等美食,不成道蜀地物產豐盛,直有這般許多食糧可用? 婢子抬手將青釉瓜棱酒壺往那蓮花溫碗里注酒,酒香濃郁,且雜著桂香,神醫問時,正道是“木樨酒”。小蛇跟著庸醫這許多年,也見他竊了不少美酒,甚么珍珠泉,甚么瓊花露,甚么雪醅,只這“木樨酒”,別處不曾聞說,想是此間自釀的美酒了。 神醫飲下一碗桂花酒,連連贊道:“好酒!好酒!” “此酒敝府廚子自釀,道是采擷每年仲秋既望五更含露丹桂,和著當年新米釀成,窖藏三年,方有此等芬芳?!崩戏蛉说?。 神醫放下溫碗,滴酒不剩,閃了閃星目,道:“貴府廚子竟是何方人氏?有如此雅見?” 老夫人但笑不語。 后出又有各色糕兒,蒸作從食。栗糕小蛇卻是食過,襄陽一帶山野多是野生栗子。去秋途經襄陽,庸醫為著一事一連數月四處逃竄,饑一餐飽一餐,到得襄陽城外,卻是一個錢子兒也沒了,一碗茶也買不得。后在山野里見得一處廢棄的農宅,爬在井邊喝了口水,原以為便要餓死,庸醫卻去林子里拾了許多栗子,蒸熟了,一個個搗開,搗稀爛了,用水溲了,使了那農家的柴爐蒸籠,蒸了許多栗糕,曝曬了兩日,在山間住了數日,又攜在路上吃了大半月——無鹽無糖的,好生膩味。 此番再吃,才知原本栗糕是這等風味,只叫那庸醫糟蹋了。 再上一盤卻是雪糕。婢子報了名號,小蛇看時,眼前糕兒不愧美名雪糕,直是通體雪白,層層片片疊疊,不止色似雪潔白,顆粒亦極細膩,入口即化,松軟之極。刀切片層間,夾著松子桃仁山藥蓮rou芡實,聞在鼻間,卻是一股濃郁木樨香。饒是腹中已滿,小蛇仍進了數塊。抬眼見時,神醫咬了一口雪糕,卻是一陣恍惚。小蛇覷著他神色不對,還道他又見了盛雪糕的定窯牙白牡丹盤起了賊心,心內好不焦躁。 “貴府廚子端的了得,”神醫放下銀箸,道,“雪糕制得這般入口即化不易,非要二分糯米八分梗米,加之涼水細細灑過,直至捏則如團,撒則如砂方才適用,(3)過則不及——不及者軟而不成形,太過者硬而費齒;此是其一。其二,山藥蓮rou芡實這一出世間廚子皆省得,這桃仁松子便不是平人可為。說道其三,這木樨香本不耐久蒸,須得蒸熟糕面再撒木樨屑,便不走香。此間道理,少有廚子通曉?!?/br> 老夫人嘗著雪糕一口,道:“不知太丞竟有這般理論!今日不同往常,尋常時候并不撒木樨。想是來了貴客,廚子靈機一動了罷?!?/br> “府上廚子可是閩人?”神醫問道。 “卻不是,只道是東京人氏?!?/br> 神醫不再多言。 ??粉這般制過后,尚須將粗麻篩篩出,前后和勻,干濕不可偏枯,巾子極好,覆了叫勿令風干日燥,便可聽用。那人對廚子道,蝶兒極愛雪糕,非桃仁松子不要,自藥鋪里將來,仔細著用。木樨屑熟后才下,休叫走了香。今夜他還家來,把窖藏木樨酒來,聽看封著“癸酉”的打開······ 還只道他不知。 酒過三巡,神醫吳起身凈手。小蛇見他由婢子領了去,不甚意下。 “小衙內如何不來?”小蛇問。 “他兀自鬧騰了半日,早早倦了,扒了幾口米飯,便睡了?!崩戏蛉说?。 一炷香過,不見神醫返來,老夫人不怪,小蛇卻省得事有蹊蹺,當下亦推說凈手,婢子領了去東司,在回廊下遠遠站了,小蛇自去。小蛇將兩個東司門推開,并不見神醫。遂貓身自東司后矮墻下繞出,鉆入園中灌草,循著回廊另一側去了。 日間過時,婢子提及東廂后便是灶下,小蛇潛過東廂,自偏門推出,望見一屋連著主屋,此時天色微暗,那屋子火光通透,陣陣飄香,想是廚房,便潛過去窺探。 果其不然,庸醫正在灶下。那廚子卻是個矮短漢子,四五十年紀,紫棠色面皮。此時酒筵亦將盡,似也無事,卻和庸醫閑纏。小蛇隱在牖旁竊聽。 庸醫道:“老丈是那里人?做得這付好手藝!” “大官人抬舉,小人故是東京人氏,便是家中生意折了本,賣了屋宅。向時學得些許手藝,虧得老夫人抬愛,收拾做了個火夫,只便有個安身處。哪里稱的上好手藝!”廚子道。 庸醫道:“老丈過謙,老丈見多識廣,在下深感心服。道是東京人氏,卻也曉得閩地白雪糕做法?!?/br> 廚子道:“大官人卻是建人?可巧,小人這雪糕,不是別地,正是一個建陽的官人教與小人做成。小人先時在東京,便是做這糕兒餅兒麨兒生活,雪糕自也賣,一日那建陽的官人吃了,說道,老丈的雪糕原是好,只是稍硬,倘如此這般做了,便可松軟。小人照做,這雪糕端的恁松軟。后依著他說,桃仁松子甚好,便也下了。原來閩人一般風俗?!?/br> “老丈來蜀地好多年頭?” “整有三年?!?/br> “那建陽的官人何時去到東京?” “只怕有四年?!睆N子細細看著庸醫,道,“大官人面上恁情熟。何處見過?” “老丈卻是記錯了?!庇贯t環顧道,“此間丹桂頗盛,不想丹桂木樨屑也這般清香。落在雪糕上,紅白相應,甚是絕妙?!?/br> “雪糕?”廚子道,“雪糕卻不曾使木樨屑?!?/br> 作者有話要說: 木樨:就是桂花。 陳設的描寫多是參考五代或宋代的名畫來描寫的,比如《韓熙載夜宴圖》等。 食物的描寫是參考自周密《武林舊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以及陶谷《清異錄》等。 (3)雪糕的做法參考青木正兒《中華名物考·華國風味》,此處原文出自袁枚隨園食單 木樨灑在雪糕上的做法是某自創的······表pia··木樨酒也是自創的,表pia··· 第6章 娘子(1)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個里愁腸人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且說過了瞿塘,再行一段,便是巫峽。即便過了瞿塘,渦流仍是不絕,舟行其上,左右忽支,須臾有覆舟之險。行舟三峽,便如行在鬼門關上,須得多年老棹公方掌得水性,手生些個,即有丟命之嫌。 巫峽乃三峽至深至幽一段,兩岸千山萬仞,層巒疊嶂,碧樹林立,十二峰各各不同,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定定眼見里兩岸巖壁逼迫而來,只道江面端的狹窄如此,舟船并不能過,到得跟前,卻是虛驚一場,江面徐徐開來,日朗風清,秀麗無雙。 倘遇著煙雨天氣,舟行幽谷,猿啼高枝,一啼三回,直啼得人肝腸寸斷,無事生悲。抬眼望神女峰,只在云霧中,朝行云,暮行雨,朝朝暮暮,不知為誰云雨? 二月將盡,春也將暮?;▍s未落。仍見兩岸山花燦爛,時有草陂,漫山杜鵑,甚是綺麗。 時近午,但見一舟順流而來。此舟收了帆,舟上一彎竹棚艙,舟子在舟尾掌棹,舟子渾家自起爐造飯。木舟不燒柴火,乃是用炭,然也非甚么好炭,只是青煙裊裊。舟首有客數人,中有二人,青壯年紀,短衣負劍,相貌情似,當是兄弟無疑;另有一對男女,皆勁裝皮靴,男子著黑,女子卻一身赤紅,腰間斜斜挎著一柄長劍。除卻這四個客人外,船首另立著個雙角小兒,青色短衣,纏腿麻襪,系帶芒鞋,身負竹篾書箱,圓臉上風塵仆仆,面有饑饉之色。 那兩口兒巳時在夔府上船之時,此兒一并兩個短衣客已然在舟上,想見是船家小子,船行半日,并不見小兒和船家搭話,而饑色更甚狀。那紅衣娘子便問那小兒說:“小官人獨自出行?” 小兒抬眼覷了覷紅衣娘子,道:“本隨爹爹入蜀,前日里和爹爹走失,小子便自返鄉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