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震驚朝野!薛萬徹的自負!
原本。 錦衣衛陸炳的出現就讓朝堂上諸多官員感覺到不真實。 然而... “五百名嶺南道的將士,把吐蕃帝國的十萬名先鋒部隊的將士全部殲滅!” 這一個天大的軍情從錦衣衛陸炳的口中說出,就讓人感到極度的不真實感。 五百人,斬殺十萬人? 以一敵百? 而且還是敵兩百?! 怎么的... 你陸炳只是一個小小的錦衣衛。 你這是在癡人說夢嗎? 還是跳梁小丑???! 當初賢王李恪前往庭州城池支援時。 也只是以三千名嶺南道的將士,擊潰吐蕃的十萬敵人。 而一敵三十的戰績已經讓無數人瞠目結舌,無數人質疑、無數人難以想象了。 可是現如今... 你錦衣衛陸炳居然說五百人,斬殺同樣的敵軍數量,比例更是達到了以一敵兩百... 你們賢王府邸的人...都那么愛吹牛的嗎? 再者。 你們賢王府邸的人...也都那么喜歡打人臉的嗎? 你陸炳早不來、晚不來,非要等到薛萬徹為首的武勛集團在朝堂上公然向皇帝李世民要權、爭名之時,突然跳出來... 一定要如此“巧合”嗎? 一定要做得那么絕情嗎? 一定要把我們這些人的老臉狠狠地打腫嗎? 我們不要面子的???! 一時間... 前一刻還在暗流涌動、爭鋒相對,充滿著戾氣的朝堂... 官員們不再低頭耳語、也不再臆想。 全都目瞪口呆地望向錦衣衛陸炳... 端坐高堂上的李世民臉色一下青、一下紅。 他情緒更像是此時三月的天氣,漸漸陰晴不定。 李世民雖然是大唐帝國的帝王,是整個東方世界中原地帶的唯一霸主,眼界是如何的寬廣,視野又是如何的寬闊。 但是聽到了錦衣衛陸炳口中所說的庭州戰事的捷報時... 就連作為九五之尊,李世民也感受到無比的震驚和詫異。 “什么...什么?!” 李世民的雙手開始顫抖。 漸漸的,他還能夠沒有說出第二句話自己的身體居然已經都在顫抖了! “陸炳!你,再把捷報大聲的念一次,朕...沒有能夠聽清! ” 錦衣衛陸炳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一條捷報到底會有什么樣的威力和震懾力。 迎著滿朝文武數百人驚訝、詫異、難以置信的目光。 還有當今圣上李世民炯炯有神、宛如神明的燈塔一般閃爍的眼神,錦衣衛陸炳再一次輕描淡寫道。 “啟稟陛下?!?/br> 錦衣衛陸炳沒有因為需要再一次重復捷報而有太多的私人感情。 說話時的語氣依舊是鏗鏘有力。 語速也并不見得要比之前更加緩慢得了多少。 “薛仁貴將軍率領著五百名嶺南道的鋼狼部隊的士兵們?!?/br> “經過連續奮戰十二天?!?/br> “最終將吐蕃帝國葛爾丹家族的十萬先鋒部隊的將士,殺得干干凈凈?!?/br> 要是按照真實情況,這一支五百人的嶺南道鋼狼部隊可是消滅了葛爾丹家族十二萬的先鋒部隊。 但是薛仁貴一來是不喜歡用將士們的勤勞勇敢、不怕犧牲的付出,以及集體的功勞去向陛下邀功、向其他官員炫耀。 二來也懶得統計得太多。 總之,五百名嶺南道鋼狼部隊的將士斬殺敵軍十萬人是驚天動地的大捷。 斬殺十二萬人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捷,那么誰還會去在乎到底是十萬,還是十二萬呢?! 大唐的官員、皇帝如此,大唐的百姓和軍隊也是如此。 而百姓和軍隊甚至是不管薛仁貴率領的軍隊到底殺死了多少吐蕃帝國的軍隊,反正獲得了勝利就已經足夠了! 李世民伸出不斷顫抖著的右手,又用右手的食指指著錦衣衛陸炳。 “快...快把奏報拿上來,朕要親自過目!快點!” “是...” 一名貼身侍衛趕忙跟著數名宦官跑到錦衣衛陸炳身邊。 他們的內心雖然還在無比的震撼、警察,但是在禮節幾乎是出于慣性,根本不敢怠慢。 幾名宦官恭恭敬敬地從陸炳的手中接過奏報,之后又火急火燎地小跑到李世民的身前,畢恭畢敬地放到了皇帝的面前。 李世民接過了奏折。 他盡管內心當中無比的激動,卻沒有在第一時刻馬上將奏折打開。 李世民先是如獲珍寶地瞪圓了雙眸。 之后,他又咽了一口唾沫使得因為驚愕而干澀的咽喉。 呼出了大氣,直到李世民的神情、心緒稍稍穩定過后,才很有儀式感地將奏折打開。 而就是在李世民將寫滿了薛仁貴等人在庭州城的戰役中,所立下的豐碩戰果、物資時。 薛萬徹屏住呼吸... 長孫一系的官員屏住了呼吸... 所有武勛集團的老將們也屏住了呼吸! 對于這些武勛集團的老將們來說... 如果實情果真像是錦衣衛陸炳之前所說,五百名嶺南道的鋼狼部隊將士,僅僅用了十二天就將吐蕃帝國葛爾丹家族的十萬先鋒軍隊殺得干干凈凈... 那么。 他們這些大唐老一輩的武將,就此退出戰爭的一線。 過往的輝煌戰績、戰果,也會隨之沒入歷史的塵埃。 他們必須要以全身而退的姿態,迎接新的戰爭模式到來。 他們必須要接受最為殘忍的事實,即天賦極高的武道修為者即將要接管戰爭。 并且... 只有賢王殿下發明或改進后的黑火藥、氮氣爆炸等較為先進的技術。 才有可能繼續跟著這個時代繼續往下前行,才可能繼續推動戰爭模式的進化... “是...” 李世民拿著奏折的雙手,激動異常地顫抖著,“這的確是薛仁貴的筆跡,所闡述的...” “也的確是以五百名嶺南道的將士,擊潰了十萬名吐蕃帝國的將士!” “這不可能!”薛萬徹聞言,當即難以置信地瞪圓了雙眸,語氣中充斥著不服氣和質疑。 “無論是多么強大的軍隊,實力多么彪悍的個人武道,都不可能在不借助任何的外力情況之下,獲得如此大的成功?!?/br> 薛萬徹即使是知道這個世界上面存在著武道修行者。 并且他本身就是一個內勁強者,但正是因為他本人已經踏入了武道的門檻。 故而更加知道武道修行者在戰場上能夠發揮多么大的作用,相比較于其他普通的將士,又是如何的強悍。 同時,薛萬徹也非常自負地認為,這全天底下沒有任何人比他更清楚。 武道修行者的“極限”在哪里。 換言之,薛萬徹認為自己的武道修為要高于其他任何一個人。 至于少年得志的三品將軍薛仁貴、賢王李恪、錦衣衛陸炳還有程咬金的二兒子程處弼。 他們即使對外的稱呼是“大唐四武圣”。 但是薛萬徹卻是有著天大的自信,認為他們四個人的名聲之所以會如此的廣為流傳,全都是因為他們背靠著賢王李恪。 事實上。 這四個人的真實本事、個人的武道勢實力,還真的不是他薛萬徹的對手! 侯君集聽到薛萬徹的話語又一次充滿了挑釁的意味,當即怒道:“大膽!” “薛將軍是以為遠在庭州城池,與窮兇極惡的吐蕃蠻子作戰的薛仁貴將軍,是在胡編亂造,是在欺騙陛下,是在冒領軍功不成?” 侯君集的這帽子扣得非常大。 所述的這三條罪狀,已經達到了“謀大逆”、“欺瞞君主”這兩條‘極惡’的罪行標準了。 “侯尚書!這話可千萬不能這樣說!” 薛萬徹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 隨即緩和了語氣,面容也不再有方才的猙獰,“本將軍只是不想年輕氣盛的薛將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br> “只是獲得了一些戰略性的勝利,或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蠅頭小利,就夸大事實?!?/br> “倒不是說冒領軍功,而是這么大的不世之功,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出現?!?/br> 薛萬徹的語氣雖然有所緩和,但話語卻依舊很是尖酸刻薄。 “而且,也不應該由他這個十六七歲的少年將軍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