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李世民的感謝!
說到“辛苦”二字時,李世民像是生怕李恪聽得不夠清楚,特意加重了聲音。 “嗯?!崩钽↑c點頭,倒也沒再說什么。 “朕...”李世民猶豫了片刻,還是說道:“其實想要說的是,謝謝你!” 一個皇帝,對一個皇子說謝謝? 對! 是他李恪瘋了,還是李世民瘋了... 還是這個世界瘋了?! 李恪的確沒有聽錯。 李世民還真的就跟自己說謝謝! 這...就有點離譜了阿! 皇帝,何許人也。 九五之尊也! 皇帝就應該是萬能的,就應該是絕頂聰穎的,就應該是神機妙算的。 臣子或者百姓們做出了什么功績,或是有了什么發明,都是蒙受皇上的龍恩浩蕩。 而且。 皇帝就應該是命令他人,而不是有求于他人阿! 怎么到了李世民... 反倒是要對兒子說謝謝? 他李恪做得即使再好,在他李世民這個皇帝面前,也不過只是一個臣子而已。 說到底。 他李恪就算是能夠在一年之內,率領數萬名嶺南將士把吐蕃、突厥都滅了。 立下了無數的不世之功。 在李世民眼中,也只是盡到了一個皇子的本分而已。 這一聲“謝謝”,又從何談起呢? 不過,李恪很快就轉變了思維... 李恪之前一直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皇子、臣子,那么他李世民身為皇帝,的確是沒有理由給他這個鬧事的三皇子說謝謝。 挑起了奪嫡之爭。 順利地把李承乾拉下儲君之位。 這一巴掌不僅僅是打在以長孫無忌、高士廉為首的文官集團臉上。 也是打在他李世民的臉上??! 因此,他李世民作為皇帝,不懲罰自己就算不錯的了,還要說謝謝?! 但是。 當李恪將自己的身份定位為君王。 李恪把自己想做是李世民,設身處境地考慮到身邊方方面面的因素... 他李世民無論是以皇帝的身份,還是以父親的身份。 的確是要向他這個做兒子的,說一聲謝謝! 一來。 李世民是靠弒兄殺弟、逼先皇李淵才得到的皇位,已經是政治生涯不可抹去的污點。 更何況。 李世民比前朝的任何一代君王,都要重視民族文化的交融。 也更為注重御史臺的諫官對他李世民的看法和進諫。 在民生方面,李世民重視刑法的修繕,重視文化的開放、商業的發展等等。 因此,李世民的執政方針和方向,無不需要天下讀書人和才子的鼎力支持。 畢竟,治國、平天下,是那些打天下、鎮守邊疆的武將無法做來的! 久而久之。 文官集團在朝堂上的勢力極大。 不僅蓋過了武將集團,就連他李世民的皇權也不得不適當的放權。 即使沒有當即威脅到他李世民的皇權大,但是卻為李氏家族日后的統治,埋下了禍根。 而他李世民身為皇帝,飽讀詩書,久經官場,看過了那么多的爾虞我詐。 又豈能不知道,任由文官集團的做大做強,會對皇權構成威脅?! 但是,他沒有一點辦法阿! 總不能,將立法、改善農業、繪制城樓圖紙、制定民族政策,以及制定開放經濟的制度,還有開放科舉交給武將們來做吧! 所以... 李世民的這個皇帝當得十分憋屈! 他甚至只是說了一句“恪兒與朕最像”,就給三皇子李恪引來了殺身之禍。 李世民當初在得知李恪在赴任嶺南節度使一職的路上,遭到不明劫匪的暗殺時,雙眼當即憤怒得充盈了血絲! 他李世民身為皇帝,難道就連自己的兒子都保護不了嗎? 你們文官,竟是如此見不得我們李家有一位杰出的皇子出現嗎?! 李世民當時就發下毒誓。 如果李恪真的殞命,他李世民即使是背負千古罵名,也要在朝堂上掀起一股血雨腥風! 你們文官集團今日能害死三皇子李恪。 明天就能坑害五皇子李泰。 后天就能架空太子李承乾。 大后天就能把朕這個做皇帝的給殺咯! 然而,蒼天有眼! 三皇子李恪不僅沒有死,反而還在嶺南大放異彩! 解決了嶺南瘴氣、匪患的頑疾,又發明、創造了食鹽、玻璃、鋼鐵、土豆等等。 立下了無數的不世之功! 之后,李恪又以勝利者的姿態,回到了長安,瘋狂打臉文官集團。 用事實和實力,向整個大唐,展現出了一名頂天立地的皇子! 一個未來人皇應有的模樣。 時至今日。 李世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能夠在文官集團面前挺直腰板。 能夠被山東的士族所承認,不再被罵做蠻夷。 靠的都是三皇子李恪在其中力挽狂瀾! 所以,身為大唐的皇帝,李世民的確要對他李恪這個皇子說聲謝謝。 而作為父親。 就連李世民都要自問何德何能,能夠擁有一個智勇雙全的李恪做兒子阿! 李世民之前竟是險些害死了李恪,連一個父親保護自己孩子義務都沒做得到... 然而,這個孩子非但沒有就此隕落,反而因禍得福,在嶺南那蠻荒之地,涅槃重生! 所以。 李世民的這一聲謝謝,他李恪受得起。 “父皇言重了!”李恪道:“其實,在很多的事情上,兒臣也要多謝父皇!” 李恪的這一句謝謝也是出于真心,沒有半點客套或者虛偽。 因為他李恪在嶺南也好,在庭州也好,又或者是在長安也罷。 所作所為,以及言行舉止,有很大部分是超越了這個時代的固有觀念和封建的思想。 如果換做其他的皇帝。 他李恪就沒有機會證明自己,去跟太子李承乾公然分庭抗禮,爭奪皇位。 如果,李世民是像晉惠帝司馬衷那般,“何不食rou糜”的昏庸。 炸蝗蟲、燒鴨、燒鵝等嶺南的美味,絕對是會被歧視和封殺。 即使是得到全國百姓的認可,也會因為出自于嶺南道,而被皇帝下令封殺! 還有。 李恪身為三皇子,竟然違反祖訓,帶領三千名私軍前往邊疆,是要妄圖造反嗎? 而且還以三千的嶺南將士,打敗了十萬名吐蕃的將士,挑起了大唐和吐蕃的戰爭... 如果,李世民像宋高宗趙構那般昏庸無能,一定會膽小怕事,放棄大好的局面,逼迫李恪返回國都! 這些,都可以成為李世民打壓李恪借口。 李世民甚至是可以聽從文官們的讒言,罷黜李恪,將李恪貶為庶民! 但是,這些來自于外部勢力和文官集團的壓力,李世民都承受了下來。 他既是做到了一個明君圣主該做到的大膽、寬容、寬懷。 同時,他也做到了身為一個孩子的父親,對李恪無條件的信任和無限的鼓勵! 李恪雖然驕傲,卻不驕縱。 他雖自信,卻不自大。 他雖強大,卻不恣意妄為。 李恪非常的清楚,自己今時今日能夠擁有如此大的威望,絕不是自己一人的功勞。 李世民作為皇帝、一國之君,從中必然是為自己遮風擋雨,規避了許多的麻煩。 “朕的好恪兒啊?!?/br> 李世民喝了一口濃茶,微笑道:“好茶!” “這茶的配料和工序,經過恪兒的改進之后,就之前沒有那么油膩,也沒有那么多雜味,味道非常醇厚?!?/br> “只是,恪兒這一次前往阿史那部落,是要深入西突厥的腹地,可不是像庭州??!” “庭州再怎么驚險,說到底,也是大唐的疆土?!?/br> “而阿史那部落則不然?!?/br> “那完全是西突厥數十萬鐵騎重甲的腹地?!?/br> “草原上的環境,又是非常惡劣?!?/br> 李世民的眼神中透露出擔憂,“此行...極度的危險?!?/br> “雖說富貴險中求。朕也絕對相信恪兒的實力,可以解決眼下所有的問題?!?/br> “但朕以為,還沒到那萬不得已的時候...” 李世民見李恪不語,不由地嘆了口氣,道:“當然,這只是朕的一家之言,一來沒有任何的依據?!?/br> “二來...只是朕身為父親,卻表現出的婦人之仁罷了?!?/br> “父皇?!崩钽〉溃骸安蝗牖ue焉得虎子的前提就是...沒有絕對的絕佳時機?!?/br> 【注:唐朝時期,皇子稱呼皇帝不是用父皇,而是在公共場合稱為“陛下”,私底下則用“爺爺”、“阿爺”這一類契丹、拓跋等少數民族的稱呼,本文用父皇,只是為了讓讀者更好的理解?!?/br> “不過,兒臣任性的決定,讓父皇感到擔憂了,是兒臣的罪過?!崩钽」Ь吹?。 “不...不,恪兒無罪之有?!?/br> 李世民雙眼噙著淚,雙眸有些氤氳,“是朕無能...” “沒有將大唐的疆域擴大到貝加爾湖,沒有將這大好河山的邊疆守護好阿!” “朕,向往的是萬邦來朝,天可汗的榮耀。但是...” “朕的能力有限。這輩子,恐怕也無法完成得了咯?!?/br> “父皇切莫哀傷。兒臣相信,會有那么一天的?!崩钽」Ь吹溃骸吧咸煲欢〞吹玫礁富实母冻?,讓這一日,早一些到來的!” “不,恪兒,你錯了?!?/br> 李世民深情飽滿道:“其實,上天待朕從來都是仁慈、寬厚的,又足夠容忍的?!?/br> “我們不敢對它奢求得太多?!?/br> “朕已經心滿意足了?!?/br> “而且,上天已經讓朕看到了那一天?!?/br> 李世民深情款款地看向李恪,心情五味雜陳,道:“當上天把恪兒送到朕的身邊時,這一天就已經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