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賢王殿下的權謀!要大賣20萬冊!
李恪聽到一百萬貫這個數字,心中也是猛然一顫... 真的有那么多么? 自己真的... 如此敗家嗎? 看到馬周神情顯露出擔憂之色,李恪便能想到,他待會肯定要拿漢武帝劉徹說事了... 公元前141年,漢武帝登·基。 劉徹在位的三十八年間。 前八年老老實實地韜光養晦。 后面三十年間,大漢不斷地南征北戰,以此天威遠播,卻是外強中干。 戰爭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撐,不僅勞民傷財,而且一味的破壞,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幾乎為零。 李恪管轄的嶺南,新型的經濟體系,正在有條不紊地建設。 這一年的收入也遠超周圍的其他道(省份),從倒數前幾名,一躍成為大唐的第一賦稅之道。 但是。 庭州的戰事一爆發,嶺南的支出就已經幾乎要吧收入抹平。 如果此時再添新的項目,承擔庭州的城墻修繕以及城防的建設,還有冬季的糧草、衣物、鎧甲... “對了!殿下!” 馬周眉頭緊鎖,語氣懇求道:“由于庭州地處高原地帶,往年冬季便是會大雪封山?!?/br> “這必然會對糧食、裝備的運輸工作,產生一定的阻礙,耗損定會隨之增加五成到六成之間!” 馬周微微抬起頭,看了眼李恪,確定自己的話語沒有引起李恪的不適,才敢繼續說道:“若是殿下之前沒有考慮到這一點?!?/br> ”此時還請殿下將這一狀況納入考量范圍內,萬萬要三思??!” 馬周說的這些存在的問題,李恪不僅認同,之前也早就想得到,并且做好了規劃。 李恪雖然沒有走一步、看三步的智慧和謀略,但是眼前的格局,卻是再明朗不過了... 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他李恪能承擔起庭州戰役的支出時,還偏偏就將錢拿出來了... 事后,李恪便能順理成章地再次打群臣的臉。 再次收割一波民望。 再次擴張大唐的版圖。 并借此,再次立下不世之功,逼迫李承乾謀反,最后碾壓對手、登上皇位! 完美! 李恪點點頭,笑道:“那以馬刺史的意見,既然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本王該如何應對???” “鞏固勝利果實!”馬周不假思索地心中早就想好的答案,脫口而出道。 馬周道:“陛下近期對太子一系的官員打壓不斷,太子本人此時必然是在承受巨大的壓力?!?/br> “殿下可以從太子方面下手,利用御史臺文官們的輿論,‘借刀殺人’?!?/br> “以崔氏余孽,還有西域武士西羅贊及其雇傭軍為理由,借勢將太子推到風口浪尖?!?/br> 馬周的眼神中,露出了皎潔的神色,翹嘴笑道:“賢王殿下此時正值名聲鼎沸,受滿朝文武頂禮膜拜?!?/br> “微臣斗膽說句不太好聽的話?!瘪R周壓低聲音,繼續道:“殿下此時說的話,甚至要比當今圣上更好使!” 此時躬身站在李恪面前的馬周。 與其說是聰明絕頂的文臣,倒不如說是善于權術、“詭計多端”的權臣。 馬周不再遮掩,面露兇光,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道:“墻倒眾人推,人倒眾人踩?!?/br> “現在,整個大唐的數千名文臣武將,已經愿為殿下馬首是瞻?!?/br> “現在,御史臺之所以還會彈劾殿下,其實是想讓殿下盡快向太子殿下出手!” “屆時,三省六部的官員,必然會聯合御史臺,將矛頭轉向太子殿下...” “而太子殿下此時孤立無援,僅僅有太子這一名號,卻沒有實權,更沒有陛下的恩寵?!?/br> “即使,陛下想要權衡朝中的勢力,也必然會考慮到庭州的戰局,是由嶺南將士把持著的?!?/br> “殿下此時的威望又是如日中天??紤]到這些,陛下自然會對太子殿下再次打壓...” 李恪聽完馬周的發言,仔細想想... 的確是這么一會事阿! “好!馬刺史不愧是天下第一謀臣,本王的左膀右臂!”李恪欣然道。 “不過,除了讓群臣不斷向太子施壓,本王還是要堅持承擔庭州的一切支出!” 李恪冷笑道:“你想想,就算群臣竭盡全力、不分晝夜地跪在宣政殿和紫宸殿的門口?!?/br> “以各種理由,向陛下施壓,要讓太子承擔起庭州所需要的費用?!?/br> 說著,李恪的臉上的神色顯出譏誚之色,道:“他李承乾就能拿得出嗎?” “而他拿不出,本王卻拿得出!此消彼長,本王的勢頭和威望,豈不是要再次碾壓太子?” “更何況,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本王倒是不擔心太子李承乾會再有什么蹦頭?!?/br> “但是,其他的皇子,就真的不會蠢蠢欲動,不會借機反擊嗎?” 馬周看不到這一層面,并不代表李恪不會考慮到這一方面。 李恪清楚地記得,唐初期間,李承乾為了保住儲君之位,跟三皇子李恪和四皇子李泰明爭暗斗。 最終被李世民看不過去了,讓長孫無忌假借齊王李祐蓄意謀反的事情,把太子李承乾也給玩死了... 那個時候,李泰蓄意謀反是被人告發,東窗事發后才被人查出來,是有實錘的。 而太子李承乾謀反... 頂多只是存在于想法之間。 畢竟,他身為太子,不到萬不得已,還真沒必要串謀群臣,弒殺兄弟,逼李世民退位。 即使李承乾真的要走他爸爸李世民的老路,也絕對不可能被長孫無忌查得出來... 他可是太子,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生下的嫡長子阿! 如果,太子李承乾當時真的要謀反。 長孫無忌作為他舅舅,為了日后的專權,為了長孫一族的繁榮昌盛,怎么可能不鼎力支持,全力輔佐? 史書上說,李世民讓長孫無忌去調查太子李承乾,是否有謀反的行為,結果是...真的有謀反... 老子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長孫無忌得出這樣的結果,唯一的可能性便是迫于李世民測試自己忠誠度的壓力,索性放棄了李承乾,全力輔佐到唐高宗李治身上算了! 從武媚娘成功奪權來看,李治這個人定然是宅心仁厚,殺伐并不果斷,且不擅于權謀。 所以,李治上位之后,定然會被長孫無忌牢牢控制住。 就算是李治想要讓自己的兄弟們善終,長孫無忌卻不可能讓以賢能著稱的李恪,繼續活著... 這便有了唐初的儲君爭奪中,出現了很滑稽的一幕... 太子李承乾和三皇子李恪、四皇子李泰殺得死去活來、昏天黑地的。 本來李泰和李承乾就要倒臺了,李泰是李世民最寵愛的皇子,也是嫡子,比李恪更有有機會贏得最后的勝利。 而六皇子卻是臨門一腳... 啪的一下! 就將李泰和李恪二人踢翻,順利登基... 如今的李恪,深知掀翻了太子李承乾之后,還要面對李泰和李治,以及長孫皇后這個女狐貍... 李恪非常清楚長孫皇后表面賢惠,不問政治,專注于打理后宮之事,但是攻心術可一點不弱。 她活著的時候,真正的做到“后宮不干涉政事”,卻是對政事最大的干預! 這便會讓李世民潛意識地認為,長孫家族是忠實與自己的盟友,對長孫無忌自然是百般信任。 而長孫皇后死了之后。 即使李恪以及其他的皇子表現得再優秀、再突出、再賢能,李世民也會選擇熟視無睹,堅持立嫡子為儲君! 這一世,李恪看得出,長孫皇后不會那么短命,不會讓李世民對立嫡子為儲君有所執念。 長孫一族扶持的皇子和官員們,卻也著實不好對付。 不過。 以眼下的局勢來看。 不管是長孫一族的官員還是皇子,都必然會隨波逐流、順勢而為,選擇將太子李承乾徹底地推倒。 既然李承乾已經是“必死無疑”,李恪倒是想要發揮他最后的作用,踩在太子的腦袋上位! “殿下果然英明!是微臣過于腐朽,眼界狹隘,慚愧!慚愧??!” 馬周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他很快便意識到李恪已經考慮到更深層次,即對付長孫一族扶持的皇子。 唉... 讀了十幾年的圣賢書,期間專研了那么久的老子縱橫之道,卻連十六七歲的皇子都不如。 實在是丟人阿! 但馬周在官場摸爬滾打地這半年里,得以再賢能的的賢王殿下身邊做事時,也練就一張比城墻都還厚的臉皮,倒也沒有太多的情緒。 他問道:“微臣著實愚笨,實在不知殿下有何計劃...嶺南道的生意,的確支撐不住??!” 李恪笑道:“馬刺史!難道就連你,也不相信武氏的武大聰所寫的《倚天屠龍記》不會大賣?” 馬周搖頭苦笑:“殿下...恕微臣直言,如果殿下壓箱底的法寶便是《倚天屠龍記》...那真的還是算了吧!” “就算大唐這這幾十年中,沒有太大的戰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軍隊也得以養精蓄銳?!?/br> “百姓的文化程度在科舉的開展下,也有所提升,但是...” “想要達到人人都看得懂文字,享受歡樂無窮的精神享受...恐怕目前還是難以做得到!” 唉... 賢王殿下還是太年輕阿! 被幾次勝利沖昏了頭腦,對現實社會和市場還是不能把握,滿腦子都是奇妙、美好的幻象! 馬周苦笑道:“而且,退一步來說,百姓看得懂《倚天屠龍記》的內容,并被吸引進去了?!?/br> “這本書也得到了全國的認可,但是...被天下讀書人奉為圣人的孔夫子,《論語》至今的銷量,也不過二十萬本?!?/br> “殿下的活字印刷術和木漿紙已在嶺南和京師范圍全面地鋪開,想要短時間內印刷二十萬本必然不在話下?!?/br> “可是...按照每本60文錢來計算,一個月銷售完二十萬本,也不過是一千二百萬文錢?!?/br> “十幾萬貫的銅錢,應付庭州守軍部隊的俸祿,勉強足夠,但是想要再用來應付城池的修繕和城防的建設,以及糧食、裝備...著實不夠??!” 李恪聽到馬周的分析,不經笑著搖頭,“馬刺史??!你的確是小覷了文字的魅力啦!” “你可知道,百姓在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中,最想要的是什么嗎?!崩钽∫荒樛嫖兜貑柕?。 “這個...”馬周思索了好一會,笑道:“應該是一些有趣的事情?!?/br> 李恪點頭道:“沒錯!《倚天屠龍記》中的武俠世界,便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br> “所以,這本書,絕對會被市場認可?!?/br> “而本王的目的不是區區賣出二十萬本,而是要賣至少二十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