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中秋晚宴,歌舞升平,舞文弄墨!
跟李泰想的一樣。 李承乾得知李恪已經趕回長安,還跟李世民私下見面,竟然提拔了一個突厥人,當即氣炸了! 長安,大明宮,東宮太子府。 “本王乃是當今太子,是儲君,比那個李恪插在哪里!” 李承乾忍無可忍,當著宦官的面,砸破好幾個瓦罐,“那阿史那之前就是本,向父皇推薦做左驍衛大將軍的!他卻是不識好歹,不拜本王門下,活該不受重用!” 近期,李承乾一直被李恪壓制。 朝中的許多大臣和武將,有要捧李恪、貶太子的傾向。 李承乾更是有把柄,正握在李恪手中! 想到這些,李承乾腦殼就大,“對本王愛答不理就算了,他還恬不知恥地找到了李恪,愿做他的門生,不可理喻,不可理喻!” “殿下稍安勿躁...” 宦官還沒來得及多勸幾句,李承乾便不顧長孫無忌的囑托,沖出東宮、跑到紫宸殿,找到李世民,“兒臣拜見父皇?!?/br> 李世民點頭微笑,他看得出自己的長子是想來挑事的,倒也不生氣,像一個長者,語氣平和道:“今天你三弟恪兒從嶺南道歸來、共度中秋佳節,不提國事、政務,只聊家常?!?/br> “是,父皇?!?/br> 李承乾在李世民的面前根本不敢造次,謙遜得像一只小綿羊一般,很是溫順,抬起頭,對李恪笑道:“三弟,士別三日,別來無恙??!” “喔,不?!崩钽±湫Γ骸盎市?!相比于某些人來說,本王自認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br> “你...” 李承乾不好發作,只是瞪了李恪一眼,就像變色龍那般,和顏悅色道:“呵呵,去過嶺南后,人果然就不一樣!說話和走路的方式都不一樣了。能見識到全新的三弟,為兄也很開心啊?!?/br> 臉上笑嘻嘻,心里卻在罵媽賣批! 京師救災一事,讓自己在皇帝和全天下面前丟臉,數十萬噸的糧食大搖大擺地從嶺南道運往京師,公然挑戰太子?! 你是想要引起了朝廷百官的動蕩,撼動儲君的地位? 太子可是國本,你一個三皇子,莫非是想要動國本?! 要是有一把劍,李承乾真想當著李世民的面,跟李恪斗個高下。 看到李承乾如豺狼一般的眼神,李恪當然猜到對方的心思。 廣州的行刺,趙佑的兵變,還有桂州的匪軍,哪一件事李承乾能脫得了關系! 你貴為太子,心胸狹窄、錙銖必較,不奪走你太子、儲君之位,我李恪還能活?! 不過,李恪倒也不急著對付李承乾。 作為穿越者,還帶著系統! 李恪自然有一百種方法來還奪命之仇,定叫李承乾悔生不如死、后悔為人! 李承乾也還算有點修養,即使把李恪恨得咬牙切齒,卻始終沒在李世民眼前表露出來。 然而,等到辭別李世民,在走回東宮的路上,李承乾還是沒忍住,找到李恪,陰笑道:“三弟!大哥這里有句話,還必須要勸你,人貴有自知之明!” “吾乃當今太子!有些東西、有些事情,不該是你的,你最好老老實實地看著、別亂動!若不然,該是你的東西,本王也會用自己的方式,讓你失去!若是觸犯了本王逆鱗,連你這條小命,本王也敢奪走...” 是個人都聽得出李承乾的話充滿了威脅,暗藏殺機,而李恪卻不以為然,微笑道:“是嘛,不知大哥是否聽說過曹cao?!?/br> “啊...” 李承乾還以為李恪會用強勢的態度回應自己,卻沒想到他竟沒頭沒腦地蹦出這么一句,“當然!一代梟雄也...” 思索了一會,李承乾笑道:“你跟本王提他,莫非是想夸贊本王有雄才大略,是治國安邦的大才?呵呵,三弟啊,你拍馬屁的功夫還真不如你花錢那么高超??!” “呵呵,我想,是大哥自作多情了吧?!?/br> 李恪冷笑,“我想說的是曹cao的三兒子作過的五言詩?!?/br> “詩?”李承乾更加迷糊了,“你到底是想說什么???” 李恪冷笑:“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李恪倒不是想逞口舌之快,反而是深諳隱忍之道,“就算大哥不念及手足之情,也應該知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說完,李恪加快了步伐,向自己的府上走去。 李承乾聽了李恪的話,心中還真就起了憐憫之心。 想到自己對李恪咄咄逼人、不依不饒,對方卻明明抓住自己把柄,遲遲沒有向父皇稟報,今日又說出這一番話來。 由此看來,李恪應該是很看重手足之情...... 也就是這一瞬間,李承乾決定放緩對李恪及其周圍人的監控,收回了自己的眼線,再次一心一意地監視李世民的動態..... 實際上,李恪說這些根本不是示弱,完全是緩兵之計。 長安不比嶺南,是天子的地盤。 宮中更是天子的耳目,太子的走狗。 要是言出有失,必然會遭來彈劾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更何況,李恪深諳‘虎毒不食子’。 然而皇室貴族雖沒老虎,卻各個是城府極深的人! 人有時會連野獸都不如。 虎不食子,人卻會! 想要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有番作為,李恪認為自己必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李恪一臉嚴肅地走在警衛森嚴的宮內,心中卻樂道:“今晚的戲,一定要比人間的歌舞、天上的月亮要好看的多!” 是夜。 華燈初上。 每逢佳節,長安城都熱鬧非凡。 大明宮,玄武門的梨園內。 禮部從民間請來的歌舞伎們,從傍晚開始就為前來與皇室共度佳節的文武百官們,賣力地表演。 在璀璨星空下,群臣歌舞升平、酒rou余香,好不熱鬧。 李恪有意提拔馬周,特意讓他與自己共赴長安。 同時,也方便為今日的計劃做好準備。 宴會進行到一半,百官們吃飽喝足的同時也看過了很多支舞蹈。 玩得興致正濃時,李世民果然像往常那樣,為了展現出自己與群臣不一樣,將早就安排好的桌子、筆墨紙硯擺放好。 隨后,李世民乘著些許醉意,拿起筆,佯裝即興作詩,寫下,“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 李恪瞄到這里,就大概知道李世民在寫《中秋玄武門宴群臣》,這是在后世有記載的。 全詩共十六句八十字,記敘了宴會上群臣畢集,九夷咸至的盛大場面,表達了克己復禮、求賢安邦的強烈愿望。 咳... 還是房玄齡、杜如梅幫潤的色。 李恪當然沒有揭穿,大唐皇帝不要面子的哦?! 只見李世民在紙上洋洋灑灑地寫下,“粵余君萬國,還慚撫八埏。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br> 李世民把毛筆一抬起,便聽到四周便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百官們看得見的也好,看不見的也罷,反正都對著李世民的方向,贊不絕口。 “陛下真是好文采??!” “陛下才高八斗、文韜武略!實在是大唐的幸事??!” “陛下雖日理萬機,卻能隨心所欲地做出如此流傳千古的詩篇,如此高度,恐怕就算是圣人也難以企及!” 百官們越夸越興奮,越吹越虛,反正夸贊君王不費錢、不費力,兩個嘴唇一張、一合,怕的就是不能把天給吹破阿。 “好了好了,莫要再拿仙人、圣人折煞朕了!” 李世民大笑,“諸位又有哪位不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才人佳子呢!到你們給朕露兩手了!” 聞言,眾人當中最得意的,莫過于四皇子李泰了,只見他在人群中嘴角微翹,心中暗喜道:“說道吟詩作賦,太子李承乾,嶺南王李恪,都算些什么東西?!該是本王表演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