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之為妖_第4章
書迷正在閱讀:影衛捕捉手冊、黑科技學神、無可替代、蟬源仙師、穿越全能網紅、問心有情、當金手指落入反派手里、喜歡兩個人、我的手不受控制[修真]、吸血鬼同居日常
以樹林為圓心,一圈白色的光芒快速的向四周擴散開來。整個村莊瞬間淪陷在巨大的力量之下,地面冒氣陣陣白煙,所有的生靈消失的無影無蹤。 沒有房屋,沒有樹木,也沒有人。 這里已經變成了一個死地。 應長樓癱軟在地,放聲大笑,猶如陷入癲狂一般。堯白在一旁安靜的坐著,淚水打濕了整張臉,望向遠方的目光充滿恨意和堅定。 他一定要變的更強! “你呆在這里不要亂跑?!睉L樓坐起身,臉上盡是劫后余生的欣喜,眼睛發亮的盯著某處。顧不得身上的疼痛,直接沖入原來的樹林。 那兩個家伙的內丹一定在那里! 應長樓找了半天,終于在一個小土洼里面發現了兩枚閃閃發亮的圓珠。金色是狐妖的,白色則是道士的。 只要拿到這兩枚內丹,他冬天應該就不懼寒冷了。這樣想著,應長樓貪婪的笑起來,甚至伸出了蛇信。就在他要去拿珠子時,兩顆珠子同時發出耀眼的光芒,將他擊飛。 應長樓還來不及反應,便暈了過去。 堯白在人走了之后,立刻跑到原先小溪的地方。這里已經變成了另一個模樣,沒有清澈的溪流,沒有游來游去的小魚,也沒有他的朋友。 “二丫,三蛋......”堯白嘶聲厲吼,他一遍遍的呼喚,然后一點點的失望。嗓子都喊啞了,也沒有人回應他,最后絕望的跪在溪邊。白凈的小臉布滿淚水,那雙清澈的眸子哭得通紅。 瘦弱的背影帶人令人憐憫的悲傷和無法言喻的傷痛。 突然,一道光芒從他眼前閃過,那是從樹林傳來的。 堯白急忙站起身,跌跌撞撞的向著樹林而去。他焦急的找了一圈,沒有見到那人,倒是無意踩到兩顆圓珠。 一金一白。 老者說過這是妖和人的內丹,吃下可以增加修為。堯白想到剛才那人興奮的望著這個地方,應該就是想要這兩枚內丹。 如果他吃下,是不是就能變的強大,像那兩人一樣輕而易舉地毀掉整個村子? 想到這里,堯白嘴角微挑,眼里帶著憤恨,毫不猶豫的吞下兩顆珠子。頓時感到體內有兩股力量在互相沖撞,疼的他五臟六腑幾乎要破體而出,而他只能蜷縮著身子在地上無力的翻滾。 好難受! 堯白大張著嘴,雙眼泛紅,臉上零星的出現鱗片。他脖子上的石玉感到主人的痛苦,迸放出耀眼的金色光芒將他整個人包裹在其中。 不知道過了多久,體內翻騰的力量終于平息下來。堯白低垂著眸子,渾身大汗,像是剛從水里撈出來一般。整個人無力的趴在地上,鼻尖發出微弱的氣息。在失去意識之時,他隱約看到一抹老者的身影。 “可憐的孩子,我帶你去古劍門?!?/br> 寧靜安逸的小村莊因為一場無妄之災,變成了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在原來的村尾之處,立著三座墳墓。 中間的土堆有五尺高,要比兩邊大上許多,而且這些泥土都帶著濕氣,周圍的土地也有被翻過的痕跡。 看來這是才立好的新墳,按照一個小孩子的速度,不可能這么快。 應長樓走近之后,仔細觀察了一番,看到木牌上面的字跡剛勁有力,是規矩的楷書,而且入木三分。這種力度,堯白絕對做不到。 應該是那個老者替他刻的,還用上了劍氣。如此說來,堯白已經在去古劍門的路上。 還好已經毀了他的靈根。 應長樓慶幸的想著。然后在二丫和三蛋的墳前放了兩朵已經焉掉的花瓣。這是他被兩顆內丹的威力彈出去之后,落在一片草叢中沾到的。 等他醒來之后,立刻趕了回來。然而內丹已經不見,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堯白撿到了。 按照目前的情況和劇情來看,很有可能是的。 應長樓心下不爽,他拼死拼活的啥也沒有得到,還受了傷。堯白那小子,仗著主角光環,就這么輕易撿了一個大便宜。 越想越氣,越氣越不甘心。應長樓在人間四處浪了一個冬季才消除這股憋屈感。春天來臨之際,回到了山上。 然而又有一件事讓他心里冒火。比起冬天,他現在更討厭春天。 因為,春天是交/配的季節,整個山上都彌漫著一股nongnong的荷爾蒙味道。 雖然他們都已經修成了人形,但是法力低微,控制不了自己的本能。 應長樓本來是能壓住的,然而被這些氣味影響的心煩意亂,導致一整天都躁動不安。趁著夜色不錯,想出去散散心。走到一處小樹林時,聽到里面傳來曖昧的喘息聲。 這個聲音挺熟悉的,和他身旁那個小廝很像,只是要比平常媚上幾分。 這山上說來也奇怪,沒有女妖精,全部都是雄性。也就是說,在小樹林里是兩個男的。 還是半獸形。 應長樓一時不知道該露出什么表情好,只覺得那股氣息越來越甜膩,連帶著他內心也涌起一股暴動,連忙跑回房間泡冷水。 發情期的日子很難熬,其他的小妖精雙雙做伴,互幫互助。唯獨應長樓一人天天呆在房間里,看書練字。 狼長老見他總是眉頭緊鎖,面帶怒氣,自作主張的往他房里送了一個皮膚細膩的少年。 “滾!”應長樓重重摔了筆,冷冷的說道。 那筆尖的墨水濺到少年發白的臉上,嚇的他連忙磕了好幾個頭,哆哆嗦嗦的退了出去。 “本君已修成人形,和你們不一樣?!?/br> “請妖君恕罪?!崩茄D時跪下,恭敬的低著頭,眼里卻沒有半點敬意。 “下不為例?!?/br> 過完春天,應長樓的房里多了十幾本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