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后生,你要修的地方在何處?” 周煜將人領到后山,葛匠人看了看地勢,房子不到二十尺就有條河,不過這地尚算高,也淹不著,于是他點點頭,“這地方雖然偏點,還是不錯的?!?/br> “秀才郎,你圖紙可帶了?!?/br> 周煜把圖紙給了他,“就這樣子建?!?/br> 葛匠人自己就是修房子的老匠人了,一看這圖紙就覺得不錯,“這房子不錯,也敞亮?!?/br> 然后就開始量尺度,準備開始打地基了。 “秀才郎,麻煩你去把糯米送來,再準備一口大鐵鍋以及一些柴禾過來?!?/br> 周煜之前還沒有懂這葛匠人讓他買糯米的用意,還以為他們愛吃糯米,如今聽了才想起來,古代有些人會把糯米蒸熟用來當粘合劑的,聽說過幾百年都不壞。 這時候鐵鍋在每家每戶都算是個大物,一口鐵鍋得要上兩三百錢,一般人都不會在家多備用,周煜只得架了牛車去買。 這頭小牛兒自買回來后,周煜就沒打管它,算是小雙兒在飼養,看起來很不錯,身上干干凈凈,睡的棚子還給墊了干草。 周煜晃悠悠的去了縣里,縣里跟鎮上都差不多遠,甚至周煜覺得路更好走些。 鐵鍋也是王鐵匠那里買的,鐵鍋大,花了三百錢,周煜想起柴禾,他們家好像就只有一擔柴,自家都不夠的,就去買了煤炭。 到了村子的時候,吳家兄弟正好雇了牛車送磚來,看見周煜,吳小四就笑嘻嘻的打招呼,“嘿,你這是買的鍋?這么大要殺豬么?” 吳家老大一巴掌拍了下去,“你傻啊,不年不節的殺什么豬?” “哥,你干啥又打我?” 吳家大哥沒理他,反而朝周煜笑了笑,“兄弟,我們正要給你家送磚,麻煩帶個路?!?/br> “跟我來便是?!?/br> 周煜在前面走著,后面帶著五輛牛車,車上都放著紅磚,看起來倒有點電視里八十九十年代那會走貨的。 周煜把鐵鍋和煤炭都下到一邊的空地,然后就見沈大伯來叫吃飯。 周煜聽沈村長的意思,一人給包了兩餐飯,也沒有像沈村長說的那樣糙米粥加窩頭,而是正宗的糙米飯加一葷一素,rou都是讓沈劉氏切了坨子rou燉的大白菜,一人一勺,油水是真的足足的。 來幫忙干活的人見了,也都高興,“看不出來,這周秀才人還挺大方,想去年去隔壁村李秀才家幫忙,他們那叫什么伙食,糙米粥,一碗里面米粒兒都能數得出來,更別說還有rou了,就個煮白菜,干了五天,回來我婆娘只叫瘦了,隔天還燉了只雞給我補補?!?/br> 旁邊有人打趣道,“嘿,那豈不是你那些天干活白干了?一天才掙三十文,五天才一百五,一只雞都一百多呢?!?/br> 誰知那漢子真的點點頭,“可不是,殺了雞,我婆娘回頭就后悔了,直罵我白干了?!?/br> “哈哈,沈老二你婆娘那是心疼你呢。我回來啥也沒,我娘就吃了個水煮蛋,我嫂子還在那里罵罵咧咧的說我吃白食呢!”說話的是王小二,自從家里去年娶了嫂子,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 聽到這話,其他人也不好接,畢竟這是人家家事,再加上他嫂子的確潑辣得很。 突然,有人壓低的聲音,“你們說當初那周秀才來明明什么都沒有,就連那個草屋子都是村長組織大家給建起來的,怎么突然就這么有錢了?!?/br> 咀嚼食物的聲音頓了頓,有個人接話道,“這個我知道,聽說是當了隨身的一塊玉佩,換了點銀子,才能蓋上的?!?/br> “這周秀才家以前肯定富裕,不然能給買得起玉佩?也是作孽哦,怎么就發了水?”有人搖頭感嘆了一句,又默默扒飯吃起來。 之前說話的人,先后離開了,就剩下王小二和一個中年男人,中年男子扒完了碗里最后一口飯,起身拍拍還在發呆的王小二,“小二啊,忍忍吧,等娶了婆娘分家就好嘞?!?/br> 這邊是習俗是家里的孩子成親后都會分出去,老人就跟著大兒子住,其他兒子每年給點養老錢或者一些糧食;當然,也有一大家子住一起的,沈村長他們家三個兒子就住在一起。 王小二點點頭,暫時是沒有辦法的了。 吃完飯,大伙兒又紛紛去干活了。兩萬多片青瓦,三百多塊石頭,一共忙了兩天才干完。 周煜給每人發了工錢,沒有干滿三天,他也按照三天的給,給了90個錢,一下子,又去了近四兩銀子。 鋪好地基,便是砌磚,周煜不太懂,但是并不妨礙著他去送茶水,說是茶水,其實就是一把茶葉沖一桶水,能喝個味道。 有時候覺得葛匠人他們哪里需要幫忙的,也會給搭把手給遞個磚頭什么的,也會給熬糯米汁的鍋里看看火,葛匠人不不怕他看了去,他可是聽說這人是個秀才郎,還準備繼續往上考,哪里就稀罕他們這干苦力的活了。 也許就是天公作美,這磚一個月就差不多砌好,就只剩下上大梁了!其間就下了一場小雨,就只地面都沒打濕就又停了,搞得葛匠人他們都不知道是不是該繼續砌還是下來。 聽沈村長說上大梁要選個良辰吉日,沈村長早就去算過了,就在兩日后。 吉日的頭兩天,沈村長就催著周煜去買了祭品,豬頭豬尾,待房子建好后,還得有一頓暖鍋飯。 一個小河村雖然不大,但是也有五十多戶人家,平均下來,一戶能五個人,算下來就是三十來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