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詩圣_分節閱讀_28
“那我就不知道了,也許是看我長得帥吧?!?/br> 卿平難得皺了皺眉,似乎不喜對方的放浪,不動聲色地將杜蘅從畢勝身邊撈了回去。 杜蘅并未察覺,只是笑嘻嘻地打趣畢勝道:“我們卿平長得可比你更帥,也沒見主人召喚出來的鳳凰理他一理???可見你說的并不對?!?/br> 畢勝不樂意了:“怎么就他比我帥了?難道不是我更好看嗎?” 看著對方一臉不樂意的樣子,杜蘅不由扶額道:“好了你是篳篥之靈,又不是孔雀精……”言下之意,沒必要看到個長得帥的就開屏比一比吧? 反倒是卿平給了臺階:“如果要論好看,那就是畢勝吧,畢竟篳篥也要做得好看,但一把劍要好看又有什么大用呢?” “…………你說得很有道理?!倍呸恐缓命c頭捧場。 一陣夜風吹來,樹葉蕭瑟作響,杜蘅覺得遍體生涼,才發現這到了下半夜又冷了不少。 高適抬頭看了看月亮:“現在離天亮還有些時辰,不如諸位到寒舍小憩,這樣明日里才有力氣去芒碭山尋訪那鳳凰?!?/br> 雖然大家都覺得芒碭山上有鳳凰這事不大可信,但既然能讓畢勝的樂聲召喚出鳳凰虛影,那肯定也是一個頗有法術的神獸或者瑞鳥,幾位詩人本來就對求仙問道很有興趣,這時均被勾起了nongnong的好奇心。 第二天睡醒之后已經是日上三竿,高適花錢雇了一輛牛車,卿平變回劍掛在李白腰上,畢勝變成樂器被杜甫懸在佩劍之外,因此車上只有四個人乘坐,車夫也不要了——杜蘅是驢子成精,天生就會和這些家畜進行交流,只需要他和那頭牛用神思溝通,牛就自動按照路線走了起來。 杜蘅坐在車頭,一邊趕牛一邊念念有詞:“牛啊牛,多虧你拉我們一程,不然我也要下去和你一起拉人了?!?/br> 高適奇道:“他這話什么意思?子美你什么時候招了這么一個靈秀的小書童?” 杜甫便將杜蘅的來歷簡單說了一遍,聽得高適嘖嘖稱奇:“天下竟然有這些奇怪之事,看來我也要跟著詩仙走,這樣沿途經歷不知道要有趣多少?!?/br> 畢勝這個時候從樂器里化作一道若有似無的紫煙飛了出來,繞著杜蘅轉了一圈,然后變成巴掌大的半透明紫色小人坐在牛背上,搖頭晃腦道:“奇怪,我看你并不像驢子修煉成的???” 杜蘅笑道:“哪里不像了?” 畢勝板著手指頭說:“外貌不像,氣度不像,連行為做派也不像?!?/br> 這個時候卿平也變成一個青色小人飛了出來,直接停在杜蘅的袖子上。 “劍兄,你就不覺得杜蘅不像驢子嗎?”畢勝猶自問道。 杜蘅搖了搖頭,暗地里想,他是人穿越成驢子,又不是天生的專業做驢,當然沒得幾分神似形似了。 卿平對于杜蘅原型究竟哪里不像驢子沒什么興趣,他淡然道:“管他是什么,杜蘅不就是杜蘅嗎?” 聽到這句話,杜蘅心里一暖,連忙朝著卿平小人,臉上綻放出一個動人的笑容。 “切?!碑厔俎D頭看向遠方,“歪膩得很,看著眼煩?!?/br> 作者有話要說: 網頁版居然刷不開了什么情況 用app更新好不習慣 第27章 鳳凰臺 六 芒碭山是平原千里沃土上的奇峰突起的一座大山,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是一處風水寶地,除了漢代的諸位梁王都葬于山中之外,推翻秦朝統治的起義軍領袖便埋葬于此,更是相傳當初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地方。 由于臨近黃河,芒碭山周圍水系豐富,碭水、獲水、谷水、睢水、泡水交錯縱橫,山腳下環繞著薛湖、沛澤、孟渚澤、沙澤等各個大小不一的湖泊沼澤。 在這些水域盛產一種可以用來制作硯臺的文石,當杜蘅趕著牛車經過一處文石塘的時候,正好看到一隊采石工拉著纖繩壓著塘邊小路走去。 那艘船上裝著沉甸甸的文石,吃水線已經到了船舷邊緣,而拉船的人衣衫襤褸,盡管快到冬天了,他們還穿得很單薄,有些人只著草鞋,還有些干脆打赤腳。 塘里的水因為長期采石,石粉混入水中,變得非常渾濁,不能飲用,那些人雖然拖得滿頭大汗,卻連一口水也沒有。 杜甫透過車窗看到這番景象,心中悲憫,就拿了水袋從車上跳下來,走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面前:“這位老伯,我看你們走得很累了,為何不停下來喝一口水?” 老伯搖了搖頭說:“拖船是苦營生,都已經那般重了,身邊便沒有帶水,這塘里的水不能喝?!?/br> 杜甫連忙將水袋的木塞拔下來,遞給老伯:“我這里還有一些水,多少喝點吧?!?/br> 老伯便也不再推辭,結果水袋喝了幾口,潤澤干裂的嘴唇,遞還給杜甫道:“謝謝好心的小郎君?!?/br> 杜蘅摸了摸牛背,示意它不快不慢地沿著路走,自己則下車,學著杜甫給那些采石工送水,李白和高適也下車照樣做了。 一時間這隊人里大部分都潤了喉嚨,因此也開始健談起來,他們一邊拉著船一邊問:“幾位?來芒碭山訪古來了?” 老伯也說:“你們要去哪里,我可以給你們指路?!?/br> 杜甫偷偷問畢勝:“我們去哪里?” 畢勝嫌三言兩語說不清楚,一道紫光飛入一旁的蘆葦蕩里,很快變成一個搖著折扇的翩翩貴公子走了出來。 “這位老伯,我們準備去山上紫氣巖?!碑厔僬f道。 “這你們就問對人了?!崩喜靡獾?,“這山上有好幾處被錯認成紫氣巖,但真正當初漢高祖藏匿有天子紫氣升騰的那塊,卻是要我這樣從小在山里長大的才知道究竟在哪里?!?/br> 辭別了采石工,高適又帶著大家尋到一處山下農戶,將牛車寄在那里,一行人便開始步行上山。 行到半山腰的時候,俯瞰山腳下蒼茫大地,有無數和剛才那隊采石工一樣的人,各自拉著沉重的船只,朝目的地艱難地走去。 因為是秋冬旱水期,有些地方的水都已經干涸了,河床□□在外面,采石工需要在泥地上拖拉船,更是喘氣如牛,饒是大冬天也汗如雨下。 杜蘅看到李白站立在山崖邊,望著這一幕,久久不愿離開,一直在杜蘅心目中飄飄欲仙的詩仙,此時也被這世間的苦難所感染。 “吳牛喘目時,拖船一何苦……”李白沉吟道。 杜蘅表情肅然,內心激動,這不就是李白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作《丁都護歌》嗎?原來是他游覽芒碭山的時候寫下的千古詩篇。 “水濁不可飲,壺將半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