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龍轉鳳_分節閱讀_3
承平元年,初登基的夏侯璠直接把宮里面的老人們殺掉了一大半,用最為簡單而粗暴的手段來維護他身為皇帝的自尊心。這樣做固然爽快,但緊接著,大臣們就給他們的新皇貼上了一個“不仁”的標簽,諷諫的折子如暴雪一般洶洶而來。 夏侯璠被御使們鬧得很煩,突發奇想之下,他忽然想要將他的親生父親追封為帝、親生母親追封為后,以此來轉移臣子們的注意力——這顯然是個非常糟糕的主意,非但沒能讓他擺脫諷諫折子的“sao擾”,還徹底惹惱了孝宗朝遺留下來的老臣重臣們——因為夏侯璠本是以他伯父魏孝宗過繼子的身份繼承了皇位,哪有回過頭去追封他親生父母的道理,這把孝宗皇帝和皇后至于何處? 于是朝臣們和夏侯璠開始了激烈而持久的對抗,一直延綿了數年之久,不但導致許多大臣被問罪下獄,就連夏侯璠的皇位也在士林學子的聲討中搖搖欲墜、險些不保。 直至承平六年,夏侯宣和他的孿生哥哥夏侯卓一同冠著“龍鳳呈祥”的名頭降世,夏侯璠和朝臣們才各自退了半步,朝野上下對皇帝的反對之聲便也逐漸消停下來——這當然不是夏侯宣他們兄弟倆的功勞,總的來說,夏侯璠能坐穩皇位,歸根究底還是依靠了一部分堅定支持他的大臣和投機分子的幫忙,龍鳳胎的吉兆只是可有可無的最后一擊而已——用上蒼的指示來做結論,這是統治階級百玩不厭的手段,即使沒有龍鳳胎,也會有龜背銅人、白鹿麒麟之類的吉兆應景而出的。 不過無論如何,夏侯宣他們兄弟倆都算是生在了好時候,這也讓夏侯宣在“抱大腿”的時候方便了許多。 可話又說回來了,別忘了,夏侯宣和夏侯卓分明是“雙龍亂世”的兇兆——能夠雙雙保住性命,還占了“龍鳳吉兆”的便宜,全靠他們有一位膽大果決、巾幗不讓須眉的母親,瑞妃紀氏。 說起瑞妃紀氏,就不得不先提一提魏帝夏侯璠的后宮成員們。 由于夏侯璠娶妻的時候,還在孝宗時期,那時他的郡王父親也還在世,他本人只是個無官無爵的郡王之子,將來襲爵的時候說不定還要降等,所以他的嫡妻韋氏也只是一個從六品的提轄之女,出身小戶人家,大字不識一個。 后來夏侯璠一步登天,韋氏理所應當地成為了皇后。然而想想也知道,娘家無靠的韋氏遠比夏侯璠還要缺乏安全感——身為皇帝的夏侯璠好歹還能娶幾個重臣的女兒來鞏固帝位,而韋氏又能做什么呢?雖然她那個原是鄉勇的大哥被破格提拔為從二品的殿前都指揮使、統領半數禁軍,但他們韋家在朝堂上的底蘊和根基仍是淺得近乎于無,根本無法跟承平元年之后入宮為妃的京都貴女們背后的靠山放在一起比較。 在那樣的情況下,半是由于心情郁悶,半是由于后宮爭斗,韋氏皇后于承平三年就憾然離世了——或許在她的心里,寧愿她的丈夫還是一個沒實權的郡王,也不愿他身登九五之位吧。 韋氏鳳駕歸天之后,夏侯璠的后宮里權勢最大、氣焰最盛的女人就是三朝丞相徐奉之女徐貴妃了,從承平三年及至如今,十九年過去了,徐氏一直坐在貴妃的位置上總攬后宮大權,地位看似穩固非常。 而徐貴妃之下,后宮里的第二號人物,就是夏侯宣的母親,瑞妃紀氏了。 身為后宮嬪妃,竟然膽敢犯下“偷龍轉鳳”的欺君大罪,或許有人會以為瑞妃紀氏是個有膽無腦、拎不清的圣母——這種揣測,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想當年,紀氏剛懷上夏侯宣他們兄弟倆的時候,正是夏侯璠和朝臣們鬧得最兇的關頭——而蹦跶得最歡,最讓皇帝陛下惱恨的,就是紀氏的大伯父、官拜正一品太師的紀家族長——在那樣的情況下,紀氏竟然還能博得夏侯璠的喜愛,身懷有孕并且順利安胎直至產子,說她是個無腦蠢婦,誰信? 在夏侯宣看來,以能力手段而論,紀氏絕對是當朝后宮第一人,他非常佩服他的這位母妃,但同時也為她的厲害而倍感頭痛:因為他們母子之間,一直都是半敵半友的關系…… 不要以為紀氏當年甘冒奇險玩一出“偷龍轉鳳”是因為母性大發,夏侯宣打從一開始就知道事情沒那么簡單,后來經過他的查探和分析,也證實了這整件事確實不是那么“溫情脈脈”的一回事。 承平六年,紀氏產子的時候,紀家已經被皇帝陛下聯合徐丞相等人打壓得喘不過氣來,她的大伯父紀太師在無奈之下只能卸官還鄉。更慘的是,紀太師的兄弟子侄皆獲罪免官,紀氏的父親和哥哥也在受牽連之列——如果紀氏不把雙生皇子的兇兆訛成龍鳳胎的吉兆,恐怕不僅僅是失去一個兒子那么簡單,很可能就是全家一起玩完! 所以紀氏當機立斷、撒下了這個驚天大謊,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整個紀家大廈將傾、樹倒猢猻散的局面——憑著一對吉祥兒“女”和柔情攻勢,不但令她自己從昭儀的位分晉為瑞妃,也助她的父兄守住了陣地、保住了官職,徹底與她那位犯了圣怒的大伯父一家劃清了界線——雖然紀家實力大減,但總算還是留在了京中權貴世家的圈子里,根基未失,復起有望。 紀氏的能耐,由此可見一斑! 那么,以紀氏之能,她的親生孩子“夏侯媗”怎么就可憐巴巴地死在了火海里、更被夏侯宣取而代之了呢?事情已經再明顯不過了,紀氏根本就不想保他、不想留下這個欺君大罪的證據,說不定還設下了一個一箭雙雕的局呢——當年那場大火最終跟徐貴妃扯上了點點關系,教她吃了個不小的虧,如果不是夏侯宣穿越而來、保住了小命,徐貴妃只怕要吃更大的虧。 由此可見,夏侯宣想要擺平紀氏,可比擺平他的父皇還要艱難得多——夏侯璠對他這個聰慧可人的“女兒”頗為縱容,如無意外,在婚事方面,皇帝陛下是愿意讓夏侯宣自己拿一點主意的。 至于瑞妃紀氏的立場……這不,夏侯宣才進了瑞慶宮的門,給瑞妃請了安,屏退旁人之后,他們母子倆就杠上了。 “媗兒,去年年末我就對你說過,你表兄彥平溫文敦厚,堪為良配?!比饝c宮正殿的主位上端坐著一位妝容華貴的宮裝麗人——這自然就是瑞妃紀氏了,她那一雙微微上挑的鳳目與夏侯宣有七八分相像,顧盼之間帶著一種難以形容的韻味,更兼肌膚白皙、保養得宜,縱使年過三十,依舊美貌非常。 不等夏侯宣開口,瑞妃就接著說了下去:“當時你跟我說要考慮一番,我也由著你了,如今眼看著大半年都過去了,你考慮得如何了?” 夏侯宣身姿挺拔地立于堂下,目光平靜而坦然地看著瑞妃,淡淡笑道:“母妃的一片心意兒臣明白,不過彥平表兄前程遠大,兒臣實在不欲礙之,這件事不如就此作罷,往后都不要再提了?!?/br> ——開玩笑,他要是嫁給了瑞妃的侄子,只怕要不了幾年就“因病辭世”甚至是“難產而亡”了! ☆、第三章 人選 聽了夏侯宣如此的直白的拒絕,瑞妃也不惱,她端起手邊的熱茶淺抿了一口,半斂雙目,輕嘆道:“媗兒,拒絕的話,不要說得這么滿……我讓你嫁給彥平,終歸是為了你好,你的特殊情況你自己也清楚,與其費盡心思去掌控一個外人,倒不如就安安心心地待在紀家,還能時不時地進宮來陪我聊聊天,這不是很好嗎?” 說到這里,見夏侯宣仍舊反應冷淡,瑞妃便放下了茶盞,展顏一笑,半是打趣半是欣慰地說:“再說了,之前你跟彥平見過數次,相處很是融洽,彥平還特地跟你外祖父說他很喜歡你呢……” “母妃,”夏侯宣打斷了瑞妃的話,淡淡道:“你我都很清楚,彥平表兄喜歡的是‘表妹’而不是‘表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