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世盛世江山[嫡子身份]_分節閱讀_69
季大人同桌的大人們,都不是泛泛之輩,以前宮宴上就見過季衡的,此時也愿意再贊季衡兩句,例如,“季大人家的公子,的確是一表人才,這越長越大,穩妥從容倒是不必說了,身上的風華,卻是越來越難得,虧得就是沒有生成女兒家?!?/br> 季大人知道他們都是揶揄自己,說送季衡進宮,是以相貌博寵。 季大人有時候也會想一想這個問題,不過,他現在又有了瓔哥兒之后,他自己已經有了另外的打算,對于季衡隨著長大越發容貌出眾這一點,他既覺得有些不如意,又有了另一番心思。 季衡隨著小太監到了正廳,正廳很大,此時皇帝正坐在主位上,同桌的,就是趙致禮的父親定國侯趙化淳和永昌侯趙化岱,還有兩個季衡不認識的少年,一猜測,就知道是吳王的兩個兒子,楊欽淵和楊欽濟。 李閣老有來,坐在貴客那一桌,平國公卻沒來,讓兒子來的,還有另外的公侯貴卿在,也都是另外安排了桌子。 看來皇帝這一桌,按照國舅的安排,是坐的家人。 皇帝也算是趙家的親戚。 季衡過去,對著一席人行禮,然后皇帝就對定國侯說,“舅父,咱們晚輩自己吃些東西,說些話玩,你們不用作陪的,不然咱們反而拘謹?!?/br> 于是定國侯和永昌侯就告退了,去招待另外的貴客去了。 季衡心想,皇帝叫他過來,原來是想讓自己來當個借口,好讓他叫離趙致禮的父親和叔父。 不過看定國侯和永昌侯,都是一臉嚴肅,比他的父親還要難以面對的樣子,有他們陪著,皇帝恐怕的確是難以下咽。 看兩個大人走了,楊欽濟就看向季衡,說,“你就是季衡?孤在杭州就聽說過你?!?/br> 季衡道,“小人惶恐?!?/br> 皇帝對季衡說,“季卿,你到朕身邊來坐?!?/br> 季衡推辭了兩句之后才謝恩過去坐了。 楊欽濟盯著季衡看,又和他二哥說了一句悄悄話,然后才對皇帝說,“皇兄,我也有伴讀,就沒有他來得好看。我以后進宮讀書后,他可以做我的伴讀嗎?!?/br> 他這話其實很無禮,他自己進宮就是給皇帝做伴讀的,哪里還有自己再要伴讀的道理。 季衡還沒說話,皇帝已經說道,“恐怕不成,堂弟你想要伴讀,可以自己再選一個?!?/br> 皇帝的神色已經有點不好看,楊欽濟便被他說得訕訕的,猶疑了一下才轉移了話題。 皇帝沒有在趙府待太久,很快他就要離開了,主人家和一眾客人都起身來恭送他離開,趙致禮同定國侯更是將皇帝送上了龍輦。 皇帝離開后,季衡也要去找季大人,準備回府了。 楊欽濟卻不知道從哪里突然竄過來,抓住了季衡的胳膊。 楊欽濟比季衡大了三歲,高了有大半個頭,力氣也比季衡大不少,季衡觸不及防之下被他拉得一趔趄,等站穩后看向他,問,“郡王殿下,請問有何事?!?/br> 61、第四十四章 楊欽濟目光炯炯地看著他,眼神里帶著少年的狂妄和一種天真的惡意,讓季衡心里很戒備。 楊欽濟湊到他的耳邊,問,“你要陪皇上睡覺嗎?” 季衡心里對他充滿了厭惡,不過面上卻什么也沒有表現出來,只是淡漠地看著他,說,“有時候會在宮里午睡,如果殿下是想問您進宮后睡覺問題,我想,這是不用擔心的,太后娘娘會安排好?!?/br> 他這話一說,將楊欽濟說得好沒趣,他于是將季衡攘開了,說,“沒勁?!?/br> 季衡便躬身對他行了一禮,道,“若殿下無事,小人要去父親處,就告退了,父親說不得要找我了?!?/br> 楊欽濟還沒回答,季衡就已經轉身走了,走到了檐下一處暗處,他又回頭看楊欽濟,楊欽濟還站在原處,臉上帶著傲氣,又帶著些茫然,恐怕他說的太后讓楊欽濟住在宮里的事,已經完全提醒楊欽濟想起來,自己是進京來做質子的。 除了做質子,他父王恐怕還交給了他些任務,不是任由他進京來闖禍玩的。 季大人也沒在定國侯府多逗留,很快就帶著季衡一起離開了。 坐在回程的馬車上,季大人就說,“吳王的第四子,要進宮住下,隨著皇上一起讀書,我看他不是個和氣的人,你以后要多小心一點,好好護著自己?!?/br> 季衡點點頭,道,“兒子明白?!?/br> 季大人看季衡十分溫順的樣子,不由又有些感嘆,為什么他就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男孩子。 趙致禮成婚了,新婚燕爾,自然不用做事,就在家里休假,休假完了,他也不會再進宮伴讀了,而是會被自然授以官職,走上仕途了。 楊欽濟進宮住下,已經是十一月,十一月的雍京已經很冷了,雍京周圍山山水水很多,樹木繁盛,故而冬季雖然下雪,雪也下得大,風受山和樹的阻擋,倒不是刮得非常厲害。 楊欽濟第一天到的時候已經到得遲了,他住在太后鳳羽宮的偏殿里,完全是在太后的眼皮子底下,鳳羽宮距離上課的勤政殿遠,而且從小在南方長大的他,不適應北方冬天的寒冷,早上起不來,上課遲到在情理之中。 他帶著兩個小太監進殿里來的時候,宋太傅已經在講課了,這一天講的正好是仁政。 楊欽濟掀開門簾就進來了,季衡坐在靠近門的一邊,被他帶進來的寒氣一襲,本聽得認真,也不由得被打斷了。 楊欽濟看到有空著的書桌,就自己走過去坐下了,小太監將他要用的一應物事給擺好,然后默默地給皇帝行了禮,屈膝退了出去。 宋太傅遇到這樣的弟子,也沒什么表示,就當沒有看到他,繼續講課,說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時,就說,“你們來講講自己的理解吧?!?/br> 說著,就看向楊欽濟,楊欽濟在杭州的時候,定然也不是紈绔子弟,四書定然是好好讀了的。 看到宋太傅看向自己,他就站起了身來,對宋太傅行了一禮,說,“弟子來得晚了,給老師請罪?!?/br> 宋太傅說,“這里是皇上的書房,以皇上為尊,老臣不敢先受殿下的禮?!?/br> 楊欽濟的臉微微泛了紅,然后就從書桌后出了列,對皇帝行了跪拜禮,“給吾皇請安,皇上萬歲?!?/br> 皇帝道,“免禮,平身吧?!?/br> 楊欽濟謝了恩才起身來,然后又對宋太傅行了禮。 宋太傅這才說,“郡王殿下,就由你先來說說這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吧?!?/br> 楊欽濟于是起身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是指,一個國家,百姓最為重要,其次才是社稷,以國君為輕。也就是,民為邦國之本,國君和社稷,都是可以改立更換的,只有百姓不可更換,無百姓則不成一國?!?/br> 在皇帝面前說這話,可謂是大逆不道,他說完,還看了小皇帝一眼,皇帝神色并無變化,甚至嘴角還帶著一點笑意。 宋太傅點點頭,說,“坐下吧?!?/br> 他說完,又看向季衡,說,“季衡,你說說你的理解?!?/br> 季衡應是之后起身,對著皇帝行了禮,又對著宋太傅行了禮,這才不急不緩地說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亞圣說這一句,是指出在治理國家時,要以民為邦國之根本,不要罔顧百姓于不顧。不過,弟子卻并不認同郡王殿下的話?!?/br> 楊欽濟聽他這么一說,不由目光如刀瞥向他。 皇帝本就看著他,此時眼神則更亮了。 宋太傅沒有表示。 季衡繼續說道,“既然是治國之道,那么,就是在治國的基礎之上,才成立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那這治國,是誰在治國,是君王在治國,君王在祭祀社稷,君王在統領朝臣,君王在治理百姓。所以,弟子認為,這是指君王在治國時,要在心里將百姓放在第一位,其次是社稷,而將自己放在最輕的地位,也就是君王不要重視自己的享樂而不顧百姓忘記社稷。如此的君王,才是明君,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如果一個國家,在百姓的心里,君王是最輕的,或者說一個國家要是沒有君王,或者是君王頻繁更換,那么,這個國家可想而知,只會陷入大亂。不需要別國攻打,已經亂成一團了。所以帝位上的君王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在心里將百姓和社稷看得比自己重的君王,才是一個好的君王,一個好的君王在帝位上的穩固,才是一個國家穩固的根本。弟子是如此理解的?!?/br> 季衡總能夠說到皇帝的心坎里去,楊欽濟畢竟還是個孩子,從小到大在家里也是備受寵愛,這么突然之間被父王送到這陌生的京里做人質,心里不可能不會沒有不安,剛才說的那一番話,又馬上就被季衡反駁了,而季衡反駁得還很有道理,他一邊很惱怒,一邊又有些動搖,覺得季衡說的的確也沒錯。 季衡說完,連宋太傅也露了一絲笑意,然后他說,“坐下吧?!?/br> 他沒有說兩人誰對誰錯,只是又接著講了下去。 楊欽濟看向季衡,季衡卻沒看他,他已經又低頭對照著書聽宋太傅講課了。 上午課完了之后,皇帝帶著季衡回麒麟殿用午膳,也叫了楊欽濟一起,楊欽濟沒有拒絕,跟著一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