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林家皇后_分節閱讀_156
早朝,不少官員的臉色都不好。 把女兒嫁進宮里,其實某種程度上是雙贏的局面,但是宮里若是有這么一個不分青紅皂白,如瘋狗般亂咬人還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后,那就是災難了。 但是皇帝現在明顯的要掩人耳目,保全皇后的體面,所以話不能直接說,能采取的只有消極怠工和旁敲側擊了。 林如海擼袖子直接上了,他沒什么避嫌這種不靠譜的想法,都欺負到女兒頭上了,當爹的要避嫌?做夢吧! 要說古時候的讀書人,其實頂尖的不僅僅是詩書,還有所謂君子六藝,甚至連藥方什么的也是知道一二的。于是林如海從時疫的危險性,以及古書上個別的案例出發,說的皇帝都相信皇后就算病好了也會有后遺癥,比方腦子不靈活,身體不聽使喚等等。 等一下,她似乎沒生病。 但是……皇帝掃了朝臣一一半的人直接出來道:“臣附議?!?/br> 附議?附什么議? 林如海方才說了皇后難堪大任,既然皇帝顧念舊情,不如封個賢妃什么的也就罷了。 皇帝有點心驚,林如海什么時候網羅了這些人?都一半多了!當年先帝當太子的時候也沒這么有群眾基礎,他們要謀反!要篡位! 沒辦法,自打皇帝弒父之后,太后受不了這么大的心理壓力快把自己折騰死了,皇后隱藏了這么多年,終于暴露出來自己是個感性完全控制理性的蛇精病,于是皇帝不管別人做什么都覺得對方要篡位了。 他其實也快把自己折騰成神經病了…… 其實這些人不是要篡位,林如海也沒那么有群眾基礎,當然基礎還是有的,就是沒這么多。 這要分開來看的,比方齊大人一脈,他的女兒嫁給了瑞樂,現在也住在南三所,是婉玉她們的鄰居,名義上還是皇后的嬸嬸,但是宮里有這么一位皇后,他怕他閨女吃虧。 還有幾位官員是女兒或者孫女在皇帝宮里當嬪妃的,干掉頂頭上司,雖說直接升到皇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升個一兩級還是有戲的。 翰林院的清流們就不用說了,還有御史臺的御史,這些都算是他們的分內工作,自然是出來附議了。 至于還有一部分官員,要知道現在這位皇帝當的倉促,后宮空虛啊,等到孝期滿,他們的女兒都是能參加選秀的,干掉皇后百利而無一害啊。 所以第一批站出來快一半的官員,然后又站出來不少,兩次加起來殿里跪了三分之二的官員,請求廢后! 不對,是給皇后換個身份,變成賢妃。 賢這個字兒也很有諷刺意味有木有,雖然諷刺的是薛氏,但是皇帝也感覺到心里拔涼拔涼的。不過他能不同意嗎? 本來跟太皇太后商量的就是要廢后,但是步伐比較緩慢,比方先讓她生病,然后把她關起來,等到下次選秀再……為的就是掩人耳目,把傷害降到最低。 但是不得不說,太皇太后跟皇帝兩個,一個是女人,一個是沒怎么自己做過主的皇帝,兩人關起門來一頓商量,對事情的處理結果是不錯的,但是方式有點問題。 皇帝心里是有點怯的,太皇太后呢?她按照處理后宮的法子提意見了,后宮嘛,位分底的犯事兒就是殺雞給猴看,雷霆之擊,要是位分高的犯事,得緩著處理,畢竟涉及面太廣,總得顧忌著影響。 不過這法子換到前朝可不一樣了,雖然處理的一樣的后宮的事兒,但是往人頭上潑臟水,事后還被查出來是無稽之談,這個性質不一樣。換句話說人贓俱獲,還有什么可考慮的。 林如海覺得他能給皇帝留點臉已經不錯了,不是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于是皇后的位置算是做到頭了,皇帝不得不當庭下旨,給了他新上任的國公爺,還有諸位大臣一個薄面,皇后成了賢妃。 下朝,林如海勝利達成目標,一甩袖子第一個走了,足下虎虎生威,沒人敢來搭話。不過有個例外,康德趕上來了,這種時候,作為半個當事人,他怎么也得上來表表決心,而且,他還有個計策。 不過林大人走的可真快,康德在乾清門前面的臺階上終于把人趕上了,但是說什么好呢?“林大人放心,我定不會再讓婉玉受委屈的?!?/br> 林如海還有點生氣,一聲嗯說的有點像哼,沒怎么理人。 然后康德就從臺階上滾下去了…… 剛在早朝上站了一個時辰的人,別指望他靈活性有多好,不過因為還年輕,關節比較軟,再加上他倆其實已經走了一半臺階了,所以摔下去也沒搞成頭破血流的慘烈場面。 林如海愣了一愣,眼睛一瞇,兩步就走到康德跟前,急急道:“王爺怎么這么不小心?!彪S即轉臉又對旁邊站崗的小太監道:“還不快去抬軟轎過來,去請太醫!”他這是被康德算計了,不過要是能躲開修皇陵的差事,算計一把倒也無妨。 乾清門出來其實離南三所就不遠了,婉玉看著康德早上出門還好好的,這才幾個時辰就躺著回來了,心里不免有點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