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玄學征服豪門、你無法預料的分手,我都能給你送上、全人類都是我顏粉、重生后她嬌媚撩人、撩了音樂制作人之后、穿成反派女配她姐后我十項全能了、前男友每天都想搞事!、陰司體驗官、流年等相遇、九鼎秘藏
... ... 那處傷口露出來的時候,無憂不由吃了一驚。 兩人雖然才剛剛有了最親密的舉動,可這還是光天化日之下,她頭一次瞧見桓崇的赤膊。 桓崇的身材和他的相貌一致,穿著衣裳,從旁看只覺得這人如一竿勁竹般秀挺筋瘦,可等他真正脫了衣裳才能發現,這人身上的肌rou其實塊壘分明,十分堅實。他身上那一條條的舊傷疤暫且不提,且看他左臂上部的那道新傷,竟仿佛被利箭一般的東西貫穿過去,在正背兩端留下了兩點血痂,而那血痂的顏色還是較新的血紅色,一看就是剛結好不久。 “這...!” 一露出傷口,桓崇就知要糟。他本以為會被無憂狠狠地訓上一通,不想女郎眼中盈盈含淚,那模樣竟比劈頭蓋臉地挨上一通訓斥還要讓他難過?;笡_慌忙之下,一把將她摟在懷里,“...沒事了,都沒事了?!?/br> 說著,他還將左臂屈伸一下,安慰道,“你看,都結痂了,不流血了,再休養一陣子就能徹底好起來了?!?/br> 無憂瞪了他一眼,忙按住他的左肩。過了好半晌,等到她小手下的肌膚都發起燙來,她才小心翼翼地給他套上了中衣、再安頓他躺下,問道,“真的不疼嗎?這里...又是怎么傷得?” 惹她擔憂至此,桓崇早在心里把那該死的王恬罵了千百遍。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又道,“那石韜確是有兩下子不假,可那王恬也太莽撞了些,所以我...” “所以你就出去闖陣,去逞英雄?!”無憂向他睨去,順口接道,“反正我們的桓將軍在陶家軍中也是赫赫有名的‘剛將’,一上戰場就是沖鋒陷陣,悍不畏死,如古之惡來在世,如今...以區區rou身接箭又算得了什么?!” 惡來是春秋戰國時代秦國的先祖,其人力大無兇,單槍匹馬就可與上古時的犀兕熊虎等諸多猛獸搏斗,極有勇力。而“剛將”一名,則是幾年前襄陽大捷后,陶師順口給他起得名號,后來也不知怎么就流傳開來,這下還傳到她的耳朵里了。 無憂明褒實貶,桓崇被她嘲弄得無言以對。他對上女郎瞪過來的一雙圓圓的大眼,道,“我...王恬是我的部下,再說,他還是我的姊夫,無論如何,我都要把他的命給保住了?!?/br> 無憂“哼”了一聲,做恍然大悟狀,“桓將軍身先士卒,將手下軍士們的性命看得比自己都重,難怪這般得人愛戴哩!” 接連被嘲兩輪,桓崇的頭筋又開始跳了。 他嘴上的功夫素來不行,每次只要一遇上這種打機鋒、拼言辭的場合,他便只能甘拜下風。 ...可是,嘴上說不過,他身上不是還有使不完的力氣么?! 桓崇心中想著,身體即刻行動起來。他將無憂一攬,勾進懷里后直接就吻上了那張小嘴,堵住了無憂那即將對他發來的第三輪嘲諷攻勢。 他的動作輕柔,這回,無憂只掙了掙,便順從地任他親著了。 綿長一吻結束后,桓崇才放開她的嘴唇,低聲道,“不是的,我知道我定能打掉那支冷箭。我只是低估了那石韜,他這一箭并非亂中的虛張聲勢,而是根本就想要了王恬的命。當時情況危急,如果我沒有及時趕到,如果石韜得了逞,那么,王恬可就不是單單受這一箭這么簡單了...” “他怕是會直接丟了小命?!?/br> 無憂登時就沉默了。 少頃,女郎的眼睫如蝶展翅般地顫了顫,更是平添了一抹令人心悸的脆弱。 桓崇深吸了一口氣,一字一頓道,“無憂,也許你不知道,從我在吳郡向你示愛時開始...不,是更早,從蔣山我一路背你下山開始,我就下定了決心,這輩子,除非我死了,不然誰都別想讓我對你放手!” 他頓了頓,道,“讓你如此不安,是我之過。往后,我保證再不會這樣莽撞了,好不好?” 無憂心頭一震,她緩緩掀開眼簾,向他凝睇了片晌。 可是,身為武將,便是要一生馳騁在疆場上的。何況,他還有北伐的大志?! 面上的紅潮剛剛涌起,又倏地退去。無憂眨了眨眼睛,微微一笑,卻是輕輕推了推他的肩,道,“桓將軍,還是先把眼前的傷養好再說吧!” ... ... 等到兩人再次起身,沐浴整理時,午后的艷陽西沉,已經變成傍晚的夕陽了。 無憂對鏡綰發,目光自然地向他的方向瞥去。這人今日才剛回來,連午飯都沒吃,還能把她按在床上折騰一下午,這體力...還真不是一般的好。 桓崇正在穿外裳,見無憂盯著自己瞧,他笑了一下,道,“晚間城外大營會舉行慶功酒宴,我這次是必須要出席的,等我整理好就過去那邊。晚上你自用飯就好,不必等我,困了就早些休息,我怕是要入了夜才能趕回來?!?/br> 無憂“哦”了一聲,道,“我知道了?!?/br> 說罷,她想了想,又叮囑道,“傷還未好,酒少喝些。若是吃多了酒,你在營里安睡一夜也好,不必急著回來?!?/br> 聽她這般說,桓崇系衣帶的手立時一頓,卻是抬頭道,“那可不行。我早就計劃好了,自你來了武昌,我也一直沒能陪在你身邊,也一直沒空帶你出去轉轉。剛好戰事畢,陶師準我這幾日清閑,剛好能趁機帶你到城里城外各處看看。若是住在營里,明日趕早回來,又耽誤了一會兒工夫?!?/br> “對了,二月里東湖那邊的梅樹開得正好,雖不是早春的黃梅,但紅白相間,景致亦是不凡,你定然喜歡?!?/br> 無憂一怔,再是輕聲一笑,“...難為你還記得?!?/br> “這叫什么話?!”桓崇詫異道,“你和我說過的話,我每一句都記得一清二楚的!” 他說得這般直白,又一臉理所當然的模樣。無憂卻沒他這么厚的臉皮,她側過臉去,移開了落在他身上的視線,只道,“那由你來定好了。若是晚上回來,夜間騎馬,可要小心些?!?/br> 自家妻子哪點都好,就是每每談情說愛時,一張臉皮薄得要命。 桓崇笑著向她望去,回道,“好!” ... ... 可,桓崇此時還不知道,他的打算是注定要落空了的。 在他后來的記憶里,武昌大營召開過得那么多回的慶功宴,只有這一回,熱鬧到了頂點,也寂寥到了永遠。 那日的酒宴才進行到了一半,他就已經被軍中的同僚們灌了數大盅酒。手上這杯一口飲盡,眾人正在為他鼓掌叫好,這時,營外突然來了一名陶家的護衛,急吼吼地一定要尋到桓崇本人。 他出了營去,見了那人,再聽了那傳來的消息,熏熏的醉意剎那間消逝,而他如墜冰窟一般,渾身的血液瞬間都冰冷了。 縱使知道已經遲了,他還是一路飛馬,匆匆趕回了陶家。 震驚有之,難過有之,悔恨亦有之。 就當他在燈火輝煌的大營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飲酒享樂的時候,他的陶師孤零零的一個人躺在自己漆黑的屋子里,吐出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一口氣。 桓崇無法原諒自己。 ... ... 今夜,注定是個不平常的夜晚。 無憂早早就睡下了,不知過了多久,在半夢半醒中,她聽到了一陣凄婉的悲聲。 一開始還以為那是自己的噩夢,直到,她猛然從睡夢中驚醒。 哭聲不絕,其調哀哀,聽著像是從極進的方向傳來。 無憂心神不寧,她匆匆披衣下床,剛踩到實地就險些打了個趔趄——實在是因為午間那第一回 的□□,她的兩條腿還是打飄得厲害。 可現在,她根本沒空再來顧及這些了。無憂喊來侍婢,道,“外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快出去打探一下!” 沒用她等了多久,那侍婢就回來了,她滿臉吃驚,道,“縣主,是陶公!陶公,他今夜...剛剛辭世了?!?/br> “什么?!”...這太突然了! 無憂猛然僵住了,過了片刻,她呆呆地坐回到了床上,閉了閉眼,又聽那侍婢道,“聽一個侍衛說,陶郎君已經派人去尋郎君回來了?!?/br> 無憂點了點頭,她默默坐了一會兒,忽然抬頭道,“去尋我的白裙出來,現在更衣,為我整理梳妝?!?/br> ... ... 桓崇回來的時候,陶家的大門口正有幾個侍衛在懸掛白燈籠。 他匆忙下馬,逮著那幾個侍衛,一開口便問,“陶師呢?!” “桓將軍回來了!小陶將軍...啊,不,是陶郎君讓你盡快趕到陶公的居所去,說是眾人現都在那邊聚齊了?!?/br> 剛聽那侍衛說了個大概,桓崇就像風一般地往后院趕去了。 ... ... 陶侃的院子里,有陶家眾人齊聚,桓崇卻是連看都沒看。他直接幾步跨進了屋子,待見了那跪在床前,著了一身缞麻的小陶將軍,他再一張口,就已是帶出了悲聲,“...阿兄!” 小陶將軍回過頭來,他的眼圈已然哭腫了。見了桓崇,他使勁地抽抽鼻子,招招手道,“來吧,來見我們阿父的最后一面?!?/br> 桓崇幾乎不敢向床上望去,可他的腳下卻仍是一步步地向那里走去。 走得越近,他看得越清楚,只見病榻之上,枯瘦的老人安安穩穩地躺在那里,雙手交握,神態安詳。 若是仔細端詳,甚至還能在他的嘴角邊看到一絲淺淺的笑痕,那模樣同陶侃平日里唇角邊掛著的淺淡微笑別無二致。 “陶師!”桓崇“噗通”一聲,雙膝便齊跪在了那病榻前。 他順勢握住了陶侃胸前的手。 記憶里,陶師的手一向是至為溫暖的。 因為在許多年前,在他第一次被陶侃收為弟子后,在他被陶侃接納入陶家的時候,陶師便是用他那溫暖的手,牽著他入了荊州軍營...入了陶家。 可是現在,那一向牽引著他、引領著他的手,卻是冰寒徹骨,永遠也不可能再溫暖起來了。 桓崇直覺得自己的眼圈熱辣辣地疼,眼前也不知怎的模糊成了一片。 他垂下頭去,將陶侃那冰冷的手捏緊,滿腔的悲憤卻是再也忍不住了。 “陶師!” 作者有話要說: ...emmm,終于寫到這里了! 第87章 夜風吹過, 透骨寒涼。 俄而一片烏云浮過, 遮蔽了天空, 就連天上的星子也黯淡得失去了光芒。 無憂攏了攏衣裳,向周圍望去。 她住得近, 剛剛更衣梳妝后,便直接趕來了??墒切√諏④娭辉始抑械哪卸∵M房,于是,無憂便和陸續趕來的陶家女眷一并在院中默然侍立。 此刻夜已深,院子里黑黢黢的,除了周圍零星點起的數支火把,唯一明亮的地方便只有從陶侃窗子里透出的那點螢火微光。 ... ... 晉廷重孝道,但凡喪葬均需要行哭禮, 陶侃又是陶家立身的支柱,莫論是在感情上,或是考慮到陶家的更長遠的今后, 周圍人無不是容色凄凄、涕泗橫流。 無憂雖無他們那么深的感觸, 但觸目皆是哀戚之景, 竟讓她無端地想到了《薤露》一詩, 以及桓崇在他那手書中所注的“人命奄忽”一句。她定了定心神,再抬起頭來的時候,目光越過周圍的人群, 四下一望,視線卻是在陶侃屋前的那摞青磚上凝住了。 整整一百塊的磚頭,還像她初來時見得那樣, 原封不動、整整齊齊地碼在屋前。 可是,才時隔了一月,便物是人非了。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一念及此,再回憶起那溫言含笑的老人,無憂亦是不禁抽出帕子,輕輕地壓了壓自己的眼角。 正忙著拭淚,這時,她的耳中忽然傳來一個低啞的聲音,“無憂,你也來了?” ... ... “陶...姊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