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他會不會也被劉稷收買了?那些說他與劉稷往來密切的傳言是真是假? 劉瑾原本想不輕易猜忌,但是不利的戰事讓他心里煩躁不已,看每一個人都不順眼。 就在劉瑾發火的時候,一個中年文士走了進來,他看了一眼韓昭欲言又止。劉瑾深吸一口氣:“是本公子急躁了,顧先生今天先回去吧。我們明天再議?!?/br> 韓昭起身,向劉瑾抱了抱拳,轉身離開了劉瑾的營帳。 第二天一早,韓昭是被擊鼓聲吵醒的。 他走出營帳,看到了一個個朝軍營外走去的士兵方隊,他往前看去,找到了坐在馬上披堅執銳的劉瑾。 韓昭走上前去:“二公子,有作戰計劃?” 劉瑾并未回答韓昭的問題,只涼涼地看了他一眼,調轉馬頭朝營外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 每日錯覺:我更了這章就離完結近一點了(實際上占大綱比重不足百分之一_(:з」∠)_) 打個廣告:預收欄開了幾個新腦洞,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第86章 換將 劉瑾不聽韓昭的意見執意出兵。初時,借著戰力優勢,他輕易占了上風。他有些得意,覺得竇驍也不過如此,下令讓軍隊繼續推進。 然而形勢在齊蒙山口突然逆轉。 一場洪水淹沒了在谷地扎營的劉瑾軍隊。竇驍乘勢追擊,劉瑾只能帶著軍隊潰逃,退回樊城。 偽朝軍不但奪回了之前被劉稷占去的城池,還大大削減了荊州軍的力量,一時士氣大振。 劉瑾敗是韓昭意料中的,但敗得這么慘,韓昭還真沒想到。被急著追擊竇驍的劉瑾丟在后面的韓昭,只能根據存活下來的士兵的描述來復原那場敗戰。 齊蒙山地勢北高南矮,冬旱夏澇,一旦下雨,谷地里便會迅速變成洼地。 劉瑾初來,不熟悉地形,為圖方便鄰水扎營,殊不知竇驍早就便命士兵在上游修筑堤壩。 秋季多雨,要不了多長時間便能積聚極為可怕的水量。 接下來竇驍只需要佯裝不敵,將劉瑾引到合適的地點,然后決堤放水…… 若是韓昭在場,定不會讓劉瑾在那里安營扎寨,可惜劉瑾似乎聽了什么人的話,厭棄了他,連他半點意見也不肯聽。 此戰,劉瑾三十萬大軍折損了十三萬,士氣大挫,一時無力進軍,只能龜縮樊城。劉瑾被擊潰,竇驍又掉頭去應對在他背后攻城拔寨的劉稷,留下跟隨他多年的親信段澤戍守觀瀾城。 這個段澤也是個頗有能力的將領,劉瑾數次意圖奪回觀瀾城都被他擊退。 令劉瑾更惱恨的是,在他節節敗退之時,跟著劉賜的劉稷卻捷報頻傳,屢立戰功。 中軍帳里,劉瑾對手下的謀士、將領大發脾氣:“你們這么多人,就沒一個有辦法嗎?一個二個,都是只會吃飯的飯桶嗎?” 在眾人面面相覷的時候,一直目不斜視的清雅男子開口了:“屬下有提議,只是不知二公子是否愿意聽?!?/br> 見說話的是顧崇明,劉瑾神情有些尷尬。 之前為了出征的事他與顧崇明鬧得很不愉快,雖然后來證明顧崇明的觀點是對的,但他并不愿意承認自己錯了,所以愈發冷落顧崇明。 如今顧崇明主動獻計,他是聽還是不聽?聽了又允不允? 思索了片刻,劉瑾決定先聽聽:“但講無妨?!?/br> 韓昭道:“在下愿親自領兵奪取觀瀾城?!?/br> 劉瑾覺得自己回過味了:顧崇明是在向他要兵馬。 雖然韓昭為左將軍,但無劉瑾允許沒有獨自領兵的權利,他有些惱恨,覺得顧崇明在“趁火打劫”,但如今除了顧崇明沒一個人敢站出來。 劉瑾一咬牙:“好!本公子答應你,希望你不要讓本公子失望?!?/br> 劉瑾給了韓昭十萬人馬,韓昭將這些人重新規整訓練,半月后正式出兵。 觀瀾城是竇驍如今駐守的城池,雖不是什么險要之地,但畢竟也是守備完善的一座城池,如今要用十萬人打下二十萬人駐守的城池,不容易。 不過好在守將并不知道如今來攻城的只有十萬人。 韓昭駐兵在長治坡,爬上附近的山頭能與竇驍的軍隊遙相對望。 扎營之時韓昭命士兵造下雙倍的鍋灶,下令不管有多少人吃飯,每次做飯的時候這些灶火必須全部點燃。 是夜,韓昭集結了一小隊士兵,命他們帶著戰鼓來到觀瀾城對面的山頭,下令:“擊鼓?!?/br> 這陣擂鼓聲輕輕松松地便傳到了竇驍的營地,一時間營地里喧囂四起。然而慌亂地整兵過后他們卻沒有發現敵軍進攻的跡象。 段澤很快意識到是敵方故意驚擾他,他心微沉,但面上還是鎮定自若地對手下的兵高喊:“是假軍情,都回去睡覺!” 士兵很快散去,但段澤的心情卻很凝重。 這不是劉瑾的作戰方法。 對手知道如今駐守觀瀾城的兵是臨時募集缺乏訓練,不及那些征戰多年的精兵,所以便佯裝夜襲,意圖制造混亂。 但他能不管,讓士兵放心睡大覺嗎?不能。 誰也不知道下一次鼓聲響起的時候會不會是真正的進攻,而如果那時候再去集結,這些缺乏訓練的老弱殘兵是沒有那樣的反應力的。 他必須迅速解決,否則軍心會出現問題。段澤盡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思考如果竇驍在這里會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