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那人不甘示弱:“你們身在秦國,心卻向著楚王。你們這樣,對得起在前線拼殺的將士么!” 又有一桌客人沉聲道:“我們就是剛從前線打仗回來的。燕關嶺那一戰,要不是楚王使了兵不血刃的良策,咱們還不知道死傷多少呢!江州那回賑災我們也去了,我們敢打包票楚王絕非貪生怕死之輩,你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r> 觀其眉眼,正是江州時那名曾與衛斂說過話的百人長。 他已經不是當初的普通士兵,在此次與魯交戰中沖鋒陷陣,立了大功,回朝論功行賞后,怎么也能當一名副將。 這一桌子都是他的戰友,見識過當日的公子斂,自然很為其說話。 那人一看是軍爺,膽子就xiele三分,余下幾分色厲內荏:“他,他倒還挺為秦國考量,就不知對不對得起楚國了!也是一無能昏君罷了?!?/br> 角落里的徐文卿按捺不住,揚聲冷笑:“楚王心懷天下,豈是你等小人可以理解?你說楚熙王無能,也不看看原先那楚懷王是怎么把楚國攪得一團糟的?不想想楚國這爛攤子是如何在短短數月內恢復生息的?” 那人只是個好博眼球的無賴,本以為在秦國地界貶損楚王可以招到眾人認同,不想接二連三被懟。他一忌憚讀書人,二不敢惹軍爺,眼下好不容易見了個毛頭小伙,立刻來了勁兒:“你這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兒,為秦國都沒做什么貢獻吧?懂個屁的楚國局勢?!?/br> 卻有旁人道:“咦,這不是小徐太醫么?” “啊,還真是,就是宮里的小徐太醫!經常來民間醫館義診看病,能解決許多疑難雜癥,我上回那咳疾就是他治好的!” 徐文卿常行善舉,在民間聲望頗高,這會兒被人認出來也不驕不躁,只是淡聲道:“實不相瞞,那些疑難雜癥的方子,許多都是楚王教我的。他心系萬民,從不藏私,倒是你又做了什么貢獻在這兒指點江山?靠你這張嘴皮子么?” 那人面色青一陣白一陣,徹底沒了話。 誰能想到一位楚王,在秦國竟如此得人心。 民間對楚王的這封聯姻訴求議論紛紛,各種陰謀論、真愛論、利益結合論傳得沸沸揚揚,更多的還是好奇秦王陛下會怎么應對。 是撕了信直接開戰,還是同意聯姻請求接受楚王赴秦遠嫁,亦或是要江山不要美人? 姬越沒讓他們等待太久。 幾乎是收到那句話后,他就毫不猶豫地提筆寫了封回信,并廣而告之,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求之不得,不勞楚王陛下遠道赴秦。孤自會十里紅妝,親往楚國,以江山為聘,求娶陛下。愿得良人長相廝守,白首不離?!?/br> 舉世震驚。 楚國,良城。 衛斂那一封信過去,何止秦國沸騰,楚國更是炸了鍋。 主和派悲憤不已:“陛下,您大可不必為楚國如此忍辱負重!秦王再難對付,咱們投降便是,何必搭上自己呢?” 把自己嫁過去,這代價也太大了! 主戰派義憤填膺:“陛下,他來便戰!為國戰死也是我等榮耀!安能如此茍且偷生?” 陛下種種決策皆英明無比,可唯獨這件事讓他們有些失望,喪失了英雄氣概,君王氣魄。 楚熙王所做的每個決定都滴水不漏,此事卻是犯了天大的錯。 衛斂對那些聲音一概不理。 他們并不了解姬越,可他了解。 他一生詭計多端,總是不擇手段,卻知道他嫁過去不摻任何陰謀算計、委曲求全、權衡較量、臥薪嘗膽。 一切皆因心甘情愿。 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 如何驚世駭俗,舉國嘩然,不被人看好祝愿,后人肆意評判,眼下皆與他無關。 當下他覺得自己做的也還算正確。 作者有話要說: 自認驚嘆的橋段 終淪為老生常談 給予你全部 如病入膏肓一般 暗香彌漫 為容易頹敗的感情詳撰 無論后世我們傳聞如何不堪 —— 《石楠小札》 第117章 聘禮 御書房。 衛斂坐在書案前一目十行地掃過遞上來的折子,無一例外都是勸他三思的。 說辭翻來覆去也就那么兩句,諸如“一國君主出嫁,滑天下之大稽,著實不成體統”云云。 又看到一封勸告的折子后,衛斂將折子一扔,揉了揉太陽xue:“那么多要事未處理,倒盯著這個盯得起勁兒?!?/br> 小不點被他抱在膝上,黑漆漆的眼睛好奇地盯著那些被丟下的折子,隨手抓起一卷打開來看。 衛斂低頭問:“小不點,識字么?” 小不點眨了眨眼睛,好像沒有聽懂。 衛斂嫌棄道:“孤三歲能詩,你怎的連個字也不識?” 小不點仍是一臉迷茫。 他是貨真價實的三歲,不能指望太多。 “笨死了?!毙l斂戳了戳他的腦袋,“是孤高估了你,看來是背后有人指教?!?/br> 他方才走在半道,就見這小不點在路邊玩耍,見了他直直沖過來撲進懷里,抱著他腿不放。 這么明顯的碰瓷方式,立刻讓衛斂想起他小時候也是這么蓄意與顏妃相撞,從此為自己掙得一個尊貴的身份。不過他的撞法可要隱蔽多了,看上去足夠像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