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傳_分節閱讀_197
徐妙儀豁然開朗,“湖心小島的碑林?那是沈萬三出資修的,當時他依附于張士誠,也是張士誠的錢袋子?!?/br> 欒小姐問:“永安郡主給你的藏寶圖指向的地方就是那個石碑,背上那上面寫著什么?” 徐妙儀說道:“沒什么東西,就是一首平庸的詩,我看有一千遍,也看不出門道來。高臺郵亭始見金,微雨煙書月華新。攀龍附鳳勢莫當,聞道墓松已百年?!?/br> 欒小姐一嘆,“石碑上有墓,我父親叫什么?” “鸞鳳?!?/br> 欒小姐定定的看著她,“到了,十年之期到了?!?/br> 腦子里電閃雷鳴,黑暗中一切都無處遁行,徐妙儀猛地睜開眼睛,天已大亮,眼前墻壁上懸掛的圖軸正是她從西湖小島碑林里拓印的詩句: 高臺郵亭始見金,微雨煙書月華新。攀龍附鳳勢莫當,聞道墓松已百年。 紊亂中斷的各種線索連在一起,徐妙儀發現,這首平庸的詩句是藏頭詩,第一句最后一個字是金,第二個倒數第二個字是華,接下來兩兩個字是鳳,墓。 金華鳳墓,欒知府叫做鸞鳳,高臺郵亭指的是高郵,而高郵正是鸞鳳的家鄉,他們夫妻葬在金華城。這首詩分明是說東西就藏在鸞鳳墓葬里頭! 那時候我只顧著開館驗尸了,那會想到繼續往下挖??! 作者有話要說: 要多讀點書啊,喵喵。 汗顏,舟對詩歌一竅不通,這首詩是舟用了一個軟件,輸入了金華鳳墓四個字,選擇縮進藏頭詩格式,系統自動生成的……舟只是改了幾個字,看起來意思稍微連貫一些。 ☆、第203章 水落石出 臘月初五,是徐妙儀母親的忌日。徐妙儀從初一就沐浴齋戒,住進了報恩寺,為亡母抄經祈福。 其實住在報恩寺的“徐妙儀”只是一個面容相似的替身,真正的徐妙儀已經偷偷出城,日夜兼程的趕往金華鸞鳳夫妻合葬的墓地。 故地重游,和上一次浩浩蕩蕩帶著一群京城貴人們不同,這一次行動機密,為了不打草驚蛇,徐妙儀輕裝上陣,身邊只跟著喬裝游商的朱棣和心腹太監馬三保等人。 金華,入夜,朱棣指揮著手下開啟墓門的封石,這座夫妻合葬墓的左后方是一座小小的墳包,正是欒小姐的埋骨之地。 徐妙儀給欒小姐上了三炷香,欒小姐終身未嫁,連塊墳地都沒有,徐妙儀不忍見她被扔進亂葬崗,便捐給寒山寺香火錢,要那些和尚念經超度,并將棺槨從蘇州運到金華,和她的父母葬在一起。 上完香,徐妙儀一邊燒著紙錢,一邊說道:“……你們欒家即將迎來新人了,宋秀兒寫信來說,臘月二十八是她和欒八郎的婚期。你和父母都放心吧,他們在很遠的西南,那里很安全,一年四季都很溫暖,幾乎沒有冬天,他們改名換姓了,八郎繼續讀書,秀兒開著布莊,神仙眷侶一樣,不知愁滋味?!?/br> “你們將人間各種苦頭吃盡了,輪到他們,也該苦盡甘來了?!?/br> 墓道封石開啟,散了散里頭的霉氣,眾人舉著火把來到鸞鳳夫妻的合葬墓室里,墻壁上的彩繪已經斑駁脫落,依稀可以看見描繪的是欒知府生前守護金華城的功績,以及夫人王氏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勇救丈夫,死在暴徒劍下,彩繪上持劍者兇神惡煞,彩漆褪色脫落后,面目顯得更加猙獰。 這就是墓道壁畫畫匠筆下的謝再興,也是金華城百姓心中的謝再興,一個殘忍暴戾的背叛者,殺了同甘共苦、誓死守城的欒知府,連手無寸鐵的婦人欒夫人都不放過,猶如惡魔轉世。 朱棣命人撬開鋪在地下的墓磚,繼續往下挖。 徐妙儀輕輕撫摸著壁畫上斑駁的人形,這就是她的外祖父,出生入死一輩子,死后還要被他用生命守護過的百姓唾罵…… 鐵鍬挖到了一個洞xue,馬三保大喜,“殿下,下面果然還有一層!” 這是一處藏身的密室,密室里堆著大大小小的金絲楠木箱子,據說這種名貴的木材用來做棺材,可以保尸身千年不腐,和黃金同價,打開箱子,里頭亂七八糟塞滿了各種文書、印璽、還有賬冊等物,有些紙張還有煙熏火燎的痕跡,好像是匆忙從火海里搶出來似的。 書桌上擺著筆墨紙硯,硯臺的墨跡早已干涸,一方玉石鎮紙壓在一卷長長的手書上面,徐妙儀首先看了落款,和朱棣對視一眼,異口同聲的說道:“是沈萬山!” 事關重大,下第二層墓室的只有朱棣,徐妙儀和馬三保三人,馬三保一聽說是沈萬山,雙眼立刻放金光,“若真是他,那么這里應該有張士誠的寶藏啊,聽說沈萬山是張士誠的錢袋子,張士誠死后,那些好東西都落在了沈萬山手里?!?/br> 朱棣和徐妙儀的心思都不在寶藏上,一心只看沈萬三在手書里說了些什么,而馬三保興奮的將所有金絲楠木箱子全都打開了,翻箱倒柜的尋找,金銀沒見著半分,卻找出了一沓航海圖來。 沈萬三以販鹽起家,憑海商而巨富,和張士誠的發跡一模一樣,只是張士誠不滿足商人的身份,開 始建功立業,成為一方霸主,自封為吳王,不便再打理生意。一切都交代給了沈萬山。 馬三保翻到一張圖,一雙眼睛頓時比火把還亮,“殿下,原來張士誠的寶藏不在大明,都被沈萬山運到琉球島了!難怪不管民間還是朝廷挖地三尺都無人尋到,要是把這個交給皇上,殿下定立下大功,再也不會挨皇上冷眼了!” 朱棣終于肯從手卷上抬起頭來,“這是徐大小姐找到的,不是我,一切聽候她的安排?!?/br> 馬三保依然很高興,徐大小姐馬上要成為燕王妃了,這些都是她的嫁妝呀,咱們燕王就是有福氣,娶了富可敵國的媳婦。在馬三保眼里,徐妙儀已經變成了一座金山。 徐妙儀專注的看著沈萬山手卷,財富對她而言沒有意義,真相才是最重要的。江南第一富商沈萬三在手卷里回憶了他發跡的經歷,以及和同伴張士誠的友情。從私鹽販子到海商巨賈,他們互相扶持,是肝膽相照的朋友。 后來張士誠棄商加入紅巾軍,一舉成為東吳霸主,也成為沈萬三從商最大的靠山,從此他的生意如魚得水,同時他也在暗處為張士誠賺錢,籌集軍糧軍餉,相互依賴。 可惜東吳再強盛,張士誠依然不敵朱元璋軍隊的鐵蹄,張士誠節節敗退,退守蘇州城,被徐達和常遇春兩員大將帥兵圍困,攻守雙方僵持數月,死傷無數。 蘇州被困之前,沈萬三提議避開徐達和常遇春的鋒芒,棄城逃到海外琉球島,休養生息,坐等朱元璋和大元兩個老虎互相撕咬,坐山觀虎斗,乘著兩敗俱傷時,重新回到中原,召集舊部反撲。 張士誠當時并沒有反對這個提議,于是沈萬三將其龐大的財富通過海船運到琉球,甚至已經策劃好了一旦張士誠率舊部登陸琉球海島,沈萬三會招募一批海盜和他里應外合,滅掉琉球王室,成立新王國。 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海盜做大,會變成海商,而海商想要做大,就必須掌控私人軍隊比海盜還狠,海盜海商是一家,黑白兩道通吃,張士誠和沈萬三都經歷過這種蛻變。 可是一切準備停當,張士誠卻改變了主意,不愿意離開故土,和蘇州城一起滅亡了。沈萬三悲痛不已,本想舉家遷到琉球國,但蘇州城破時,張士誠唯一存活的愛女永安郡主失蹤,沈萬三猜測郡主被洪武帝俘虜了,想要救出永安郡主后,再一起遠走高飛。 為此,沈萬三投誠朱元璋,并舍出大半家財,給大明軍隊籌軍餉糧食,還出銀子修建了一大半的金陵城墻,消財免災,以博得朱元璋的信任,伺機打聽永安郡主的下落。 可惜沈萬三年老體弱,自知大限將至,臨死都沒有得到永安郡主的消息。他和郡主以前有過約定,張士誠寶藏的線索會藏在《楊公畫譜》之中,他在畫譜里指向的地點立了一個刻意做舊的石碑,石碑上的藏頭詩句指向金華鸞鳳墓地,并將藏寶圖和航海圖,以及從張士誠書房里搶救的一些東西都埋在墓地里,希望永安郡主有朝一日能逃出生天,順著線索找到這里,從此漂洋過海,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永安郡主等不到這一天了,反而是攻破蘇州城,逼張士誠*殉國的大將徐達之女徐妙儀解開了這個驚天秘密。 真是造物弄人。 金絲楠木箱子里的東西都是張士誠書房里搶出來的?徐妙儀和朱棣一人翻著一個箱子,希望找到有用的東西。 馬三保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雙手捧給徐妙儀,“這是琉球國的藏寶圖,請大小姐過目?!?/br> 希望就在眼前,徐妙儀不耐煩的推開藏寶圖,“別吵!隔著那么寬的海洋,我跑得了那么遠嘛,看得到,摸不著,扔一邊去,別煩我?!?/br> 馬三??目陌桶偷恼f道:“這都是真金白銀??!大小姐就這么放棄了?” 徐妙儀翻著箱子說道:“你有興趣你去找,若真能找到,分你兩成?!?/br> 馬三保說道:“奴婢不敢要,燕王妃的俸祿就夠奴婢吃的了,奴婢拿那么多金銀也沒用,更沒這個航海的本事——奴婢不會游泳,還暈船,聽說海上的魚比咱們宮殿還大,張嘴能吞下一艘海船,一個大活人還不夠魚塞牙縫的。嚇死人了,您就饒了奴婢吧?!?/br> 徐妙儀說道:“游泳都不會,還說那么多海外尋寶的廢話?!?/br> 馬三??粗种谐林氐暮D,覺得里頭好像有些什么在召喚他似的,撩撥得他心里癢癢,鬼使神差來了一句,“徐大小姐不嫌棄的話,奴婢可以一試?!?/br> 馬三保平時一副缺心眼的傻樣子,但對朱棣忠心耿耿,口風嚴實,否則他也不可能跟著下來,自從宋秀兒走后,徐妙儀身邊也沒有什么可用之人了,她點頭說道:“好,就交給你了?!?/br> 冥冥之中,命運出現了拐點,這位中國古今最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對大海有了向往,二十多年后他會有一個響當當的名字:鄭和。 當然,彼時的小太監馬三保剛剛立了一個小目標:比如先學會游泳。 朱棣仔細翻看著一封書信,突然瞳孔一縮,顫抖著說道:“妙儀,是他,居然是他!” 徐妙儀拋開手中的文信,“李善長?!” 韓國公李善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明宰相。 ☆、第204章 千古奇冤 韓國公李善長,和魏國公徐達,開平王常遇春一樣,都是安徽鳳陽人,朱元璋的老鄉,也是最初跟著朱元璋造反起兵的謀臣,響當當的從龍派。雖不像徐達和常遇春這種沖鋒陷陣的武將立下戰功,但其智謀了得,出謀獻策,功勛卓著,是文臣第一人,人稱“軍中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