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傳_分節閱讀_118
“你來大明真實目的是什么?” “背后的支持者是誰?” “北元世子在那里?” …… 不管對方是否有回應,燕王府府兵們都不厭其煩的問,如此反復循環,剛開始北元使節們以為是兒戲,嗤之以鼻??傻搅说谌?,已經有使節受不住精神的摧殘,開始道出實話了,各種北元宮廷朝野的黑料猛料陳出不窮: “宣光帝繼位后身體不好,已經病了好幾場。世子遲遲不歸,儲位不定,奇太后擔心后繼無人,為子嗣考慮,挑選易男相的女子進宮。權皇后擔心有了其他皇子后,在大明當人質的世子淪為棄子,不滿太后的選秀之舉,婆媳生了間隙,暗斗不止,大元宮廷血雨腥風……” “我奉太后密令,試探世子對祖國和黃金家族的忠誠,倘若世子已經屈服大明國力之下,淪為附庸,當顧全大局,斷臂求生……” 不愧為把持過大元末年朝政的奇女子,為了延續自己對皇權的控制,不惜犧牲親孫。 “太后從蒙古衛拉特部落選的女子已經生下皇子,封了嬪位。衛拉特部落首領馬哈木給了我兩百頭牛和一個草場,暗示我來大明除掉世子……不不!不是我!我沒那個本事對世子動手,也沒有那個膽子,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br> 關系到軍國大事,朱棣將這些都回稟了朱元璋。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連一個小小的使團都各懷鬼胎,并不同心同德,可見北元朝野上下人心渙散,黃金家族氣數已盡?!?/br> 朱棣說道:“當場就有使節倒戈投降,說回去帶著家眷和親友一起投大明,連帶北元的各種機密情報一并托盤脫出,可見父皇這一年對北元懷柔招降的策略確實有效。他們已經從內部開始亂起來了,不僅是黃金家族,整個北元,包括蒙古部落很快也會土崩瓦解?!?/br> 朱元璋點點頭,略有欣慰之色,“你做的很好,這些情報對大明至關重要?!?/br> 朱元璋奪了朱棣宗人府右宗令的位置給了三皇子,見四兒子無所事事,便暫由他和新成立的錦衣衛一起查北元世子失蹤案。 只是如今聽到父皇的夸獎,朱棣心中毫無成就感,他擔心徐妙儀的安危,但又不好在父皇面前顯示出來,只得婉言說道: “北元世子去年曾經設計綁架了五弟為人質,借此逃出大明,幸而有徐家大小姐相助,五弟才安然無恙。如今徐大小姐和北元世子同時失蹤,很可能是被世子綁架了,一來有報復的意思,二來以此為把柄,威脅大明?!?/br> 朱元璋搖搖頭,說道:“如今下定論尚且還早,買的里八刺不是這等行事魯莽簡單之人。其實如果是世子綁走了徐妙儀倒好說,我們封鎖邊關,一路上嚴加搜索,總會找到蛛絲馬跡將其尋回,朕擔心的連世子也被人綁架甚至謀害,我們白白失去一枚制衡北元的棋子?!?/br> 見朱元璋閉口不提徐妙儀的安危,注意力全在北元世子身上,朱棣暗暗有些心寒:妙儀救過五弟,還在城墻上護駕有功——哪怕看在魏國公的面子上,也不該對妙儀不管不問啊…… 正思忖著,朱元璋說道:“魏國公是大明第一功臣,你要好好安撫,千萬不可怠慢,徐妙儀能救則救,若實在不能——” 朱元璋遲疑片刻,說道:“無論國事家事,定當以大局為重,不得徇私。朕一直以此為戒,魏國公是忠臣,他知道該如何取舍?!?/br> 言下之意,就是以保住買的里八刺為主要任務,徐妙儀的安危并不重要。朱棣心中很震驚,暗想倘若去年買的里八刺成功綁架了弟弟,恐怕父皇也會選擇犧牲朱橚…… 朱棣只覺得心中涼透,說道:“魏國公每日幾次派人到燕王府和錦衣衛問消息,徐增壽干脆住在燕王府不肯走了,徐家父子對徐妙儀十分牽掛,倘若她真出事了,徐家恐怕不好安撫,兒臣覺得徐大小姐的安危也很重要——” 朱元璋打斷道:“這個徐妙儀確實有幾分本事,可是她固執己見,冥頑不靈,執意干涉謝再興案,堂堂千金大小姐,居然半夜私會北元世子,她到底要做什么?我看她混跡市井多年,早已不知什么是規矩、什么是女子本分。希望這一次她能吃一塹,長一智,莫要再給家族和國家添亂了?!?/br> 徐妙儀在酒樓私會買的里八刺,是毛驤告訴朱元璋的。無論兩人見面的目的是什么,孤男寡女半夜相見,畢竟不光彩。 朱棣忍不住為徐妙儀解釋道:“北元世子十分狡詐,他定利用徐大小姐急著尋找謝再興案的弱點,將她引出家門,說起來錯還是在買的里八刺居心不良?!?/br> 朱元璋不滿的說道:“女子未嫁從父,她是徐家的女兒,為何總是和謝家往事糾纏不清?謝再興案雖然迷霧重重,但是當年謝再興叛變之后,親自帶著張士誠的軍隊來攻打我們!戰場上人人都看見了,這還能有假?” “不管欒鳳夫妻之死有多少疑問,包括有人暗中攔截她查案的線索,甚至放火燒她,背后之人確實可惡,朕已經命錦衣衛盯著了,絕不會善罷甘休。但是這些難道能夠改變謝再興謀反的事實?朕當年如此信任謝再興,和他結為兒女親家。還撮合他女兒和魏國公的婚事,對謝家待遇優厚,可偏偏是謝再興背叛了朕,謝家死有余辜!” 說道最后朱元璋明顯動氣了,他想起當年的四面楚歌艱難,不禁感慨道:“朕和陳友諒決一死戰的時候,謝再興在背后捅刀子,若不是朕洪福齊天,絕處逢生,休有今日大明萬里江山,國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安卵?那時候你也才八歲,恐怕難逃一死。這才過了幾年安穩日子,就忘記當年的艱難了?” 朱棣忙說道:“兒臣不敢忘,兒臣永遠都記得母后帶著我們逃亡遷移,舟車勞頓的歲月,五弟在路上生病了,身體如火炭般guntang,那時候又找不到藥物,五弟差點沒熬住,那時候兒臣就發誓,要快點強大起來,幫助父親平定江山,永遠不要再過那種顛沛流離的日子?!?/br> 朱元璋問道:“既然如此,你為何還幫著徐妙儀查謝再興案?” 在這種時候,朱棣當然不能說出真相,他解釋說道:“因為兒臣覺得徐妙儀是個重情義之人。當年她效仿花木蘭替兄從軍,在北伐軍里當軍醫,為的是成全義兄一家團圓?;氐叫旒液?,得知當年外祖父和母親的慘死,她自覺不能白白享受富貴,便決心查清十年前的舊案,兒臣見她一片赤子之心,有情有義,難得可貴,何況查清謝再興案,對父皇肅清朝綱也有好處,所以兒臣為她提供了一些幫助?!?/br> 不知不覺中,對父親絕對服從的朱棣已經開始說謊了。 朱元璋問道:“錦衣衛已經在查了,難道你覺得朕的心腹軍隊比不過一個徐妙儀?” “錦衣衛是父皇挑選的精銳,當然比徐妙儀強多了,但是在謝再興案上,錦衣衛并不占優勢?!敝扉Υ鹑缌?,說道: “父皇經常教導兒臣,要多看事實,而非人們的口舌。而現在的事實是謝再興案關鍵線索幾乎都是徐妙儀找出來的,錦衣衛收效甚微。兒臣對她提供幫助,其實也是一種監督,隨時將她知道的消息暗中告訴錦衣衛和父皇?!?/br> 朱元璋蹙眉說道:“豈有此理,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難道徐妙儀要執意瞞著朕不成?!?/br> 朱棣說道:“此女幼年經歷巨變,性格多疑偏執,不過她確實有過人的才華,立下不少功勞,要掌握一柄劍,最好是順勢而為捏著劍柄,而不是硬碰硬把著鋒利的劍刃?!?/br> 聽兒子的話好像有道理,朱元璋這才改口說道:“好吧,在保住北元世子的前提下,盡量保護徐妙儀的安全。留她的命可以勾出幕后真兇。一想到這些人有本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出這些事情,朕就寢食難安啊,這些人八成就是朝中大員,到底是誰呢?朕一定要把他揪出來!” 朱棣從皇宮回到燕王府,他的府邸其實還沒竣工,只建了一半,本來想找個合適的機會將內宅的房舍、池塘,景觀等圖紙的樣式給徐妙儀看,要她親自挑選喜歡的,以此來再次表白心跡,心想她一定是歡喜的,可是她卻不見了…… 徐增壽已經賴在燕王府住下不肯走,見朱棣回來,忙跑過去問道:“怎么樣?有消息了沒?我meimei在哪里……” 朱棣置若罔聞,他回想起今日和父皇在御書房的一番問答,不知不覺中,本該父子坦率無間的對話,已經用上了揣摩應變的君臣之計,可是為了徐妙儀的安危,這一切都值得。 ☆、第121章 英雄末路 金陵城外,莫愁湖,魏國公徐家別苑。這里本是皇家園林,皇室消暑納涼之地。洪武帝將這座風景優美的園林賜給了徐達。 觀棋樓上,魏國公徐達和曹國公李文忠對飲,兩人都是曠世名將,善豪飲,很快一壇花雕酒就見頂了。 李文忠看著莫愁湖的景致,這里最美的時候是盛夏,湖中蓮葉蓮花遮天蔽目般,格外熱鬧,如今到了初秋,雨滴敲打著殘荷,柔弱的花瓣在風雨中搖擺,花自飄零水自流。 李文忠說道:“聽聞皇上和你在這座樓里下棋,你用棋子走出了‘萬歲’二字,皇上龍顏大悅,便將這座園林賜給你?!?/br> 都說外甥像舅,李文忠大頭圓臉,鳳目細眉,和朱元璋相貌相似,只是身形更為魁梧,有種猛將不怒自威之感。相比李文忠的氣質而言,大明戰功最多的徐達顯得內斂含蓄。 徐達坦言說道:“其實是謠傳罷了,你我相識多年,還不知我有幾兩墨水?棋藝我只是略知一二,哪里有本事用棋子布局萬歲二字。是皇上體恤我們這些老臣,多加照顧而已?!?/br> 李文忠面有惆悵之色,“這事常遇春生前告訴我的,他很羨慕這個園子,說等北伐回來,一定要來觀棋閣長嘆痛飲??上覀冞@些武將,他最年輕,也走的最早,天妒英才啊?!?/br> 提到常遇春,徐達面上也是一片黯然,只是他今日約曹國公來別院小聚,并不是為了敘舊情,李文忠也心知肚明,說道:“你是否還記得,上一次我們兩人單獨聚在一起喝酒到爛醉是什么時候?” 徐達說道:“至正二十二年,當時洪都被圍,朱文正死守洪都。你我在鄱陽湖康郎山戰役攜手對抗陳友諒,戰船起火,你我都不曾有半點退縮,最終將陳友諒擊敗,得勝后你我慶功痛快飲酒到天亮?!?/br> 李文忠嘆道:“這是你我喝的最痛快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之后至正二十三年,你岳父謝再興謀反,我率兵討伐反賊,謝再興節節敗退,尸骨無存。我說服謝家老四老五投降,他們開門繳械投降,我卻沒能勸阻皇上饒他們一命……你我從此就疏遠了?!?/br> 徐達沉默片刻,說道:“其實錯不在你,是我心結難開?!?/br> 李文忠直視著徐達的眼睛,說道:“不管你信不信。謝家投降還被凌遲處死一事,我自認是一生的污點,當時我信誓旦旦保證只要投降,我必定會保證他們的性命,可我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去死,沒臉說出‘盡力了’這種話,那種頹然自責的感覺,比打了敗仗還難受。我一直心中有愧,所以聽說謝家老宅鬧鬼一事,就容許兒子李景隆跟著去紹興查案,他身邊有我的親信,本以為可以幫到你的女兒,可事與愿違,最終無功而返?!?/br> 謝再興案是龍之逆鱗,李文忠這個外甥也不敢碰。李景隆是晚輩,都知道他喜歡湊熱鬧,即使出了漏子,他認個錯,撒撒嬌就沒事了??墒沁@個兒子實在太不爭氣,沒有領會到老爹的意思,一心游山玩水,毫無建樹。 李景隆邀北元世子去曹國公府小住,半夜失蹤,連帶著徐妙儀也遇險。李景隆已經被錦衣衛帶走,至今沒有消息,但看在曹國長公主的面子上,想必也是輕輕放過。 徐達說道:“十年過去,謝再興案一直是我的禁忌,不敢提半個字??墒谴税敢惶觳徊榍宄?,我女兒就一天不會停手。正因此案,我女兒頻頻遇險,遭遇各種刺殺,我一直憂心不已?!?/br> “可孩子大了,翅膀硬了,我栓也栓不住,這次失蹤也是源自于此。為人父母,最怕白發人送黑發人,既然她執念在心,我只能冒著龍顏大怒的危險,查清舊案,解開她的執念,希望她從此能安安生生的過日子,莫要再冒險了?!?/br> 都是家有“熊孩子”的人,李景隆闖起禍來不亞于徐妙儀,李文忠很理解徐達的無奈,他畢生只有李景隆一個兒子,明知頑劣不成材,也只能睜一眼,閉一只眼當不知道。 李文忠說道:“此案沉寂十年,當時是證據確鑿的鐵案。誰也沒想到十年后有這種變故,我也百思不得其解?!?/br> 徐達說道:“當年你親自討伐我岳父,和他幾次交手。記錄我岳父謀反案卷宗的欒鳳也曾經是你的幕僚,沒有誰能夠你比更了解此案。卷宗的記載我已經全看過了,只是筆觸能記錄的畢竟有限,我想親自聽你說一說當年的經過?!?/br> 徐達幾乎從不求人,看著往昔同袍開口,李文忠明知洪武帝會對此不滿,也不得不長嘆一聲,坦言說道:“徐兄,你我相識多年,一起出生入死,你既然開口了,我肯定和盤托出,不會有任何保留??墒俏沂紫纫嵝涯?,千萬別被你女兒影響了,妄想給謝再興翻案。謝再興謀反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我當初乍聞謝再興謀反,也是十分震驚,甚至不敢相信?;噬厦規П懛ヅ奄\,我心中十分猶豫,和謝再興交手的第一戰是在東陽義烏,他率領十萬張士誠的軍隊想攻占東陽,我們在義烏交戰,他先給我下了戰書,說主公無道,吳王張士誠禮賢下士,還勸我和他一起歸降?!?/br> 戰書一事是卷宗里沒有提及的,徐達問道:“你是主公的親外甥,他明知你不會投降,為何徒勞在戰書里勸降?” 李文忠說道:“可能是為了迎合張士誠吧,想表明態度引得吳王的信任吧。再說了,是親外甥又如何?謝再興背叛后半年,主公的親侄兒、你的連襟朱文正因謀反被圈禁在桐城?!?/br>